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南宋真是憑實力獨抗蒙古人半個世紀嗎?只是運氣好罷了

南宋真是憑實力獨抗蒙古人半個世紀嗎?只是運氣好罷了

作者:燕趙節度使

自13世紀初蒙古帝國興起後,四處攻伐,大有一統天下之勢。


在蒙古帝國攻滅的國家中,以南宋抵抗的時間最長,長達四十餘年。因此有人對南宋大加讚揚,鼓吹南宋軍隊的戰鬥力。但筆者仔細看看史料,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南宋之所以能夠抵抗蒙古/元朝達四十多年,一方面與南宋軍民依託地形和堅城頑強抵抗有關,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蒙古自身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才給了南宋苟延殘喘之機。


下面來分析一下蒙古出了哪些問題。


宋蒙(元)之戰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235~1241年,元太宗窩闊台攻宋;第二階段1253~1259年,元憲宗蒙哥攻宋;三階段1268~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攻宋 。這三個階段,蒙古人持續攻宋,聲勢浩大,但蒙古內部原因導致前兩次半途而廢,直到忽必烈時期元軍才徹底擊敗南宋,混一宇內。


為什麼蒙古人耗費了四十多年才將南宋攻滅?


首先,南宋並非蒙古人唯一的征服目標與以往的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不同,中原王朝並非蒙古人唯一的征服目標。在以往,如鮮卑、突厥、女真等少數民族都基本上以中原王朝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征服目標。征服了中國北方之後,這些游牧民族便耗盡了人力,再無力去征服其他地方,如中國南方等地。


蒙古人則不是這樣。早在成吉思汗時期,蒙古人就接觸到了除了中原(金和南宋)之外的其他地區,如西遼、花剌子模、波斯、阿拉伯、高加索諸國甚至遠到東歐的基輔羅斯等。可以這麼說,蒙古人的「世界觀」遠比鮮卑、突厥、女真等游牧民族要大得多。


從蒙古草原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向南是中國,向東是朝鮮半島、日本,而向西則是中亞,過了中亞是中東,從中東北上則是高加索、東歐。


處在這個地理位置上,蒙古人當然不會以中原王朝為唯一的征服目標,而是四面出擊。這樣一來,就分散了兵力,讓南宋有了續命的機會。比如在窩闊台大汗時期,雖然「端平入洛」之後,蒙古人與南宋發生了多次激戰,但卻並未將全部兵力用來攻宋。


蒙古西征

1235年蒙古軍分兩路攻宋,東路軍進攻長江中游荊襄地區,西路軍進攻四川。然而就在這一年,窩闊台召蒙古諸王大會,決定征討東歐的欽察、斡羅思等沒有歸順的諸國。西征大軍以拔都(朮赤長子)為首,實際統兵作戰的主將是速不台,出征軍的人數約有15萬,史稱第二次西征或「長子西征」。


第二次西征(1236年~1242年)大軍一路攻城掠地,佔領了現在烏克蘭、俄羅斯的歐洲部分,並且繼續向西進軍,擊敗波蘭和匈牙利,最後一直打到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附近。直到窩闊台死訊傳來,西征大軍才停止進攻,返回蒙古。


窩闊台

除了西征大軍之外,窩闊台為了防止中亞的花剌子模王子札蘭丁復國,派綽兒馬罕率領3萬軍隊前去征討。札蘭丁在逃亡途中被殺,綽兒馬罕遂又繼續向西,攻掠了波斯(今伊朗)西北部許多地方,甚至攻打到亞美尼亞等地。


這兩支大軍足有18萬之多,對於蒙古人來說,可謂精銳盡出,而對付南宋的不過是少數蒙古軍隊偏師和投降蒙古人的原來金國軍隊,無論是數量還是戰鬥力都不能與上述兩支軍隊同日而語。


窩闊台之後,蒙哥繼任大汗,他在位期間雖然也大舉攻宋,但同時也派出軍隊第三次西征(1256-1260年)。這次西征以旭烈兀為主帥,一直打到今天的伊拉克,攻滅了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重創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


蒙哥

正當旭烈兀準備進攻埃及時,忽然聽到蒙哥汗戰死的消息,於1260年回到波斯安營紮寨。大蒙古國在三次的西征中攻滅佔領了40多個國家,時間長達二十多年,極大地牽扯了蒙古的兵力,所佔領的領土也遠比南宋要大,緩解了南宋面對蒙古軍事進攻的壓力。


試想,如果蒙古人將全部兵力都用來攻打南宋,南宋絕對無法抵擋的可能。


其次,蒙古人奇葩的繼承製度,讓南宋再次得到喘息之機。許多游牧民族與中原王朝不同,他們的大汗繼承人不是由大汗本人決定,而是由貴族會議來推舉。蒙古人的大汗必須經過忽里勒台(即諸王及貴族參加的大會)推舉決定。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及其後代,每個都是能征善戰、雄才大略之輩,對於大汗之位更是覬覦已久,因此圍繞大汗之位,成吉思汗四個兒子的後代開始了明爭暗鬥。


每當要召開忽里勒台之時,蒙古人的對外戰爭都基本上會停止,直到選出新的大汗再繼續。比如窩闊台的死訊傳到拔都軍中,拔都立即停止進攻歐洲,率軍返回,準備參加忽里勒台。與此同時,南下攻宋的蒙古軍也撤軍北返。


比如蒙哥死後,旭烈兀統帥的第三次蒙古西征被迫中止;而正在攻宋的忽必烈為了爭奪汗位,與南宋議和,隨即率軍北上和其弟阿里不哥爭位,時間長達四年之久。


忽必烈

最後,南宋運氣好。1259年,蒙哥死於釣魚城下,而此時忽必烈正在率軍圍攻長江中游的鄂州(今湖北武漢),大敗十萬宋軍。


與此同時,早先攻滅大理的蒙古軍隊在兀良哈台的帶領下,從雲南一路北上,勢如破竹,經過貴州、廣西、湖南,一直打到武漢。他在宋境轉戰千餘里,大小十三戰,殲敵四十餘萬。渡過長江後,兀良哈台與忽必烈會師,然後北返。

這一次南宋面臨的形勢非常兇險。


釣魚城防禦體系

因為窩闊台和蒙哥時期,滅宋的戰略重點在四川,多次攻打四川,雖然攻克了許多城池,但蒙古人一走,這些城池隨即被宋軍收復,旋得旋失,白費力氣。以至於雖然蒙古進攻四川多年,但都徒勞無功。


南宋軍隊利用巴蜀一帶的山川險阻和長江中下游一帶的水網密布可以有效地抵擋蒙古人的鐵騎。


蒙哥親征四川,命忽必烈率軍攻打南宋長江中游的荊襄防線,如果荊襄防線被攻破,那麼南宋建立的「四川——荊襄——兩淮」防線就會被中央突破,蒙古大軍可以順流而下,直取臨安。


蒙古與南宋對峙圖

後來忽必烈即位後,就是下令元軍全力進攻襄陽,將南宋的防線攔腰截斷,然後元軍順江而下,攻滅了南宋。如果蒙哥不死,而圍攻鄂州的忽必烈在與兀良哈台會師之後,必將沿江東下,再加上江淮一帶的蒙軍出擊,南宋處於夾擊之勢,必敗無疑。


由於蒙哥之死,忽必烈在與南宋宰相賈似道議和後,匆匆北返,積極謀劃與其弟阿里不哥開始爭奪汗位,南宋轉危為安。這一次,南宋真的是運氣好到爆棚,一場亡國大禍得以消弭。


但也許是前幾十年南宋運氣太好,到了戰爭後期好運用光了,南宋的厄運便到來了。景定元年(1261年)四月,南宋瀘州知府兼潼川路安撫副使劉整屢受呂文德等人迫害,為求自保投靠元朝。


蒙古(元)滅南宋

當時蒙古與南宋激戰多年,始終無法徹底擊敗南宋,包括忽必烈在內的許多人一度喪失了滅宋的信心,打算與南宋議和,讓其進獻歲幣即可。


至元四年(1267年),劉整入朝,向忽必烈進言欲滅南宋,必先取襄陽。攻克襄陽之後,就將南宋建立的「四川——荊襄——兩淮」防線從中間突破,令其巴蜀和兩淮首尾不能相顧,南宋必亡。


忽必烈聽後大喜,令劉整和阿術全力攻打襄陽,然後操練水軍,水陸並進,元軍於1276年攻佔臨安府,南宋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在中國從南向北統一為什麼難?這三次失敗的北伐就是經典例證
隋末群雄都是什麼來頭,為何既得利益者世家大族也紛紛反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