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時期的諸葛恪,比不上十六國時期的慕容恪

三國時期的諸葛恪,比不上十六國時期的慕容恪

(東晉政治家謝安 畫像)

光壽四年,公元360年。

在中國歷史上,這是一個極為普通的年份。

沒有什麼大事兒發生,也沒有什麼值得紀念的事情,如果非要在平淡中找一點特殊,那麼最特殊的,就只有兩件事情還比較值得一說。

第一件,是一個叫做謝安的人終於結束了隱居生活,入仕東晉,成為了東晉朝廷的一員。

彼時的謝安,只不過是東晉朝廷里的一個小人物,很小很小的那種。

但他不知道,在23年之後,他將會在那場曠世大戰(淝水之戰)中一戰成名,功業載入史冊。

然而,在名留青史之前,在這23年的漫長歲月之中,他還需要解決它人生中最為強大的勁敵——桓溫。

金庸曾說:世情推物理,人生貴適意,想人間造物搬興廢。

所以,謝安的命運,還要由謝安自己來譜寫。

這是第一件事兒,第二件事兒,就是前燕王朝的開國皇帝,前燕烈祖慕容儁病逝了。

前燕,是十六國時期的一個割據政權。

一提到割據政權,你大概會想到一些地處窮鄉僻壤,在歷史上默默無聞的小王朝,然而,前燕王朝卻並非如此。

(前燕王朝)

我們看哈,在史書的記載上,前燕王朝的疆域是這樣的:南至汝穎,東盡青齊,西抵崤黽,北守雲中。

這句話的意思是,前燕極盛時,據有今天北京,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安徽,江蘇,以及遼寧的一部分。

在當時還有個割據政權,名字叫做前秦,而前秦和前燕,正好把黃河流域給平分了。

開國皇帝慕容儁這個哥們,這輩子的經歷,可以說是很豐富的。

遼東出山,進軍中原,覆滅冉魏,活捉冉閔,大舉擴張...

可以說,慕容儁是十六國中期最有排面的帝王之一。

公元360年,慕容儁打下了前燕的基業,領便當時,只有四十二歲。

這個年紀,實屬英年早逝。

不過,雖然死的比較早,但慕容儁本人對生命的無常,看得卻十分坦然。

臨終之際,他把自己的弟弟,同為前燕皇室子弟的慕容恪叫到了自己的面前,想要把皇位傳給這個弟弟。

如果沒有兒子,哥哥死了弟弟來繼位,這很正常,但問題是,慕容儁是有兒子的,而且他兒子在他死之前,一直是儲君,是前燕王朝根正苗紅的太子爺。

(前燕慕容暐 形象)

這位叫做慕容暐的太子爺不聾不瞎也不瘸,父死子繼當皇帝,問題不是很大。

這個「問題不是很大」的意思,就說明還是有問題的。

有什麼問題呢?很簡單,小太子慕容暐的年紀太小了。

青春懵懂,主少國疑,處理不了朝政,挑不起大梁,這樣的小皇帝真要是上了台,他所要面對的威脅就太多了。

小皇帝處理不了朝政,那他就得靠大臣幫忙,大臣幫來幫去,就有可能幫成權臣。

小皇帝自己沒有辦法照顧自己,那麼他就需要很多內侍和宦官來伺候他的飲食起居,這伺候來伺候去,就有可能發展成權宦。

小皇帝身後有太后,太后要是對自己這個兒子不安好心,那麼她就有可能演變成權後。

太后如果不是權後,無心和皇帝爭奪權力,那麼太后背後的外戚會不會想要架空皇帝?

而假如國泰民安,萬民樂業,大臣恭順,下人忠誠,後宮無事,一切一切的威脅都不存在的話,那麼小太子慕容暐還有一個坎兒需要邁過去,這個坎兒,就是叔父慕容恪,也就是老皇帝的弟弟。

諸如唐朝那種承平日久的盛世還存在玄武門之變那種兄弟相殘的例子,十六國風雲亂世,爾虞我詐,充滿了數不清的殺戮和背叛,弟殺兄,叔滅侄,兒殺父的事情屢見不鮮,那麼此時生命垂危的老皇帝慕容儁就不得不考慮到一個問題,那就是:

如果自己非要一意孤行把皇位傳給兒子慕容暐,那麼自己的這個弟弟慕容恪,會不會在自己死後發動武裝政變,搶奪兒子慕容暐的皇位呢?

慕容儁沒有再往下想,因為他知道,這樣的事情是很有可能發生的。

並且,這樣的事情一旦發生,那麼在權力鬥爭中失敗,丟掉性命的,必然是自己那個年幼無知的兒子慕容暐。

很多人都說,如果能穿越回古代,當皇帝一定是一件很好的事兒。

(皇權)

當了皇帝,錢花不完,快樂享受不完,每天的日子過得那一定是相當舒心,每天早晨起來,那是饅頭蘸糖,而且還是想蘸白糖蘸白糖,想蘸紅糖蘸紅糖。

在大部分的人眼裡,似乎只要成為皇帝,就有享受不完的物質財富。

在享受物質財富的同時,皇帝還可以想做什麼做什麼,想說什麼說什麼,想幹什麼幹什麼,只要你登上那個帝位,你就可以突破社會道德和法律法規上的一切規則。

但事實在這裡,我們就知道一切並非如此,因為做了皇帝雖然能得到很多,但也會失去很多。

當了皇帝,首先失去的,就是自由。

永遠處理不完的朝政,永遠批閱不完的摺子,永遠在進諫,永遠在發言的大臣。

你會發現,當上皇帝就意味著失去自我,而變成一個工作機器,從你睜開眼睛開始,你就要一刻不停的工作。

睡覺?不好意思,這種事對皇帝來說,是奢侈的。

你想要吃頓大餐,大臣們會說你耗費民力,你想要納個妃子,老百姓們會議論你是色情狂魔,你想要在宮裡玩耍一番,你會發現,不是沒人跟人玩,而是沒人敢跟你玩。

皇帝該幹什麼,皇帝不該幹什麼,不是由皇帝本人決定的,而是由朝廷來決定的。

什麼是朝廷?是悠悠眾口的大臣,是祖宗定下來的成法,是王朝的制度和氛圍,這些東西都牢不可破的限制著皇帝。

人生不自由,情感同樣不得意。

人做了皇帝,人就基本上失去了人世間的所有情感。

你的子嗣盼著你早死,你死了他們才能登基。

你的妃子咒罵你暴斃,因為你暴斃了他們的位份才能得以提升。

大臣們平時見到你就要下跪,但大臣們從來不會拿你當自己人,他們只會拿你當冤大頭,拿你當猴耍。

皇帝能信誰?皇帝能相信誰?

皇帝要日日提防別人算計他,所以他誰也不能相信。

他甚至連自己都不能相信,因為皇帝也是人,他自己的判斷力也會出問題。

古來帝王,功成名就者少,而功敗垂成者多,如果再攤上了地獄模式的開局,搞不好還會混一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前燕慕容儁 形象)

慕容儁的一生,就是這麼度過的。

作為一代帝王,又是開國皇帝,慕容儁十分深刻的覺得,帝王霸業也未必就是好事兒,這世間芸芸眾生,普通百姓,無憂無慮,要少多少廝殺煩惱,多多少逍遙快活?

所以,在此時此刻,慕容儁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放棄了傳統的父死子繼,踢開了自己的兒子,而是把皇位直接傳給了弟弟慕容恪。

明月有心,清風無意,那些對世界報以美好和熱烈的人,往往會被這個世界蹂躪的體無完膚,而那些一開始就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的慕容儁,卻享受到了這個世界帶給他的溫柔。

面對哥哥慕容儁的讓位,慕容恪義正言辭的表示了拒絕。

他告訴慕容儁:

《晉書》:國有儲君,非吾節也。

別說天位已定,你已經把慕容暐立為了儲君,他就應該當皇帝,就算皇帝這個位置是空缺的,我也不願意干,因為我的理想就壓根不是這個。

(前燕慕容恪 形象)

三皇五帝到如今,史書浩瀚如煙,但歸根結底,只有四個字,那就是:爭當皇帝。

歷史上的鬥爭,那是很多的,有的是觀點鬥爭,有的是方向鬥爭,但其實,歸根結底,都是權力鬥爭。

十六國歷史上湧現出的那些人物,張軌,李雄,劉淵,石勒,冉閔,赫連勃勃,這些人的一生,又折騰又跌宕,他們是為了什麼?

說白了,就是為了當皇帝。

然而,面對近在咫尺的皇位,面對十分誘人的權力,慕容恪卻選擇了拒絕。

在當時,很多人認為,放著皇帝不當,放著大位不享受,放著功業不去建立的慕容恪,純屬是瘋了。

但在作者看來,在被權力和慾望沖昏頭腦的人群之中,慕容恪才是那個最清醒的人。

某位哲人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瘋了而不自知,他們在演正常。

是啊,斯人千萬種,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有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功名利祿,為了一點蠅頭小利連爹媽都可以出賣。

有人倉皇一世都醉心權力頂峰,為了成為帝王,他們可以不擇手段,不惜一切。

然而,就算大多數人都是權力修羅場的斗獸,可既然有斗獸,那就一定也會有觀眾。

慕容恪就是那個清醒的觀眾。

不過很可惜,此時的慕容儁,已經聽不到,也看不到慕容恪的表態了。

因為,他已經死了。

前燕王朝的未來,走上了一個關鍵的節點。

是年幼的少年慕容暐走上帝位,還是俗世奇人慕容恪成就霸業?

內容很精彩,但那將是下一篇文章的故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其實挺有趣 的精彩文章:

1958年,定陵出土的一柄破舊銀壺,揭開了一位大明女子的傳奇一生
王朝雖冷門,但皇帝是溫暖無敵的大寶貝,武將是領兵打仗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