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特殊的瓦罕走廊:阿富汗一隻約400公里長的大長手,與我國接壤

特殊的瓦罕走廊:阿富汗一隻約400公里長的大長手,與我國接壤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我國西部與其它國家的接壤情況時,就會發現在塔吉克和巴基斯坦之間竟然有一條狹窄的部分,它屬於阿富汗。

從地圖上來看,這個地方就像是阿富汗伸出的大長手,完成了與我國的接壤。這個「大長手」的名字叫做瓦罕走廊,它的長度約為400公里。

瓦罕走廊長度約400公里,與我國接壤

那麼,瓦罕走廊有著怎樣的歷史?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如今的這裡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跨越千年的「瓦罕走廊」

大部分人都對瓦罕走廊十分陌生,第一是這個走廊雖然存在,但如今阿富汗和中國並未通過這裡進行「合作交流」。第二則是因為,瓦罕走廊本身就人跡罕至,來往的人並不多。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東西走向約400公里的走廊,顯得有些「默默無聞」。

瓦罕走廊,又稱為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爾,它連接了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阿富汗的巴達赫尚省,本身是一個極為狹長的地帶,所以人們形象地將其稱之為「走廊」。

瓦罕走廊本身就是一條較為狹長的地帶

如果再進一步詳述它的位置,就能發現這裡被兩條山脈包夾著,分別是興都庫什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屬於山谷地帶。

根據資料來看,瓦罕走廊是東西走向,總長度在400公里左右,其中位於我國境內的長度佔到了100公里。我國境內的這部分整體來說比較狹窄,寬度在3到5公里左右,最窄的地方甚至不到1公里。位於阿富汗境內的那一部分就要寬一些,最寬的地方為75公里。

由於這裡的平均海拔達到了4000米以上,所以氣候比較寒冷,屬於高寒山區,每年除了6、7、8這三個月以外,其餘時間都被大雪覆蓋。

瓦罕走廊屬於高寒山區,常年被大雪覆蓋

當然,雖然表面看起來是光禿禿的不毛之地,但是這裡依舊是生活著少數居民的,由於海拔太高,人們就只能在這裡種植裸麥、大豆、豌豆、紫苜蓿之類的作物,然後平日里以放牧為生,在夏季到來的時候,人們會將牛羊驅趕到附近的高山牧場上。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人以為瓦罕走廊是現代才出現的「緩衝地帶」,為的就是將我們和阿富汗之間隔開。但事實上,瓦罕走廊自古就存在了,並且一直是交通要塞

當我們去翻閱歷史典籍,就會發現1000多年以前,不論是前往天竺取經的玄奘還是去帕米爾高原執行任務的大唐將領。都經過了這片荒蕪之地,為這裡留下了歷史的痕迹。

玄奘西行取經曾路過那一片地帶

資料顯示有學者考證,《漢書》中的休密,《北史》中的伽倍,《唐書》中的護蜜等,即在今天的瓦罕走廊一帶。而東晉高僧法顯、南北朝時期的官員宋雲、高僧慧生、大唐高僧玄奘、慧超、悟空等西行都曾行經瓦罕走廊。

那麼,瓦罕走廊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它在古時候是屬於哪個國家的呢?

瓦罕走廊是如何形成的?

根據資料來看,歷史上瓦罕走廊其實是屬於中國管轄的,還是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

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路線

那時候從這裡來往的人還是比較多的,大部分都是商人。可是在十九世紀末期,隨著沙俄侵略擴張,瓦罕走廊成為了主要衝突地帶。後來沙俄又與英國打了起來,旨在爭奪更大的勢力範圍。

而到了1895年,這兩個國家無視了與此地相關的阿富汗和中國,簽訂了劃分帕米爾高原勢力範圍的協議,將這裡當做了緩衝地帶。時至今日,這裡依舊像是一個緩衝地帶,我國在這裡設立了邊防。

總的來說,如今的瓦罕走廊和歷史上最初的那個瓦罕走廊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它的正式形成與清朝末期英國和沙俄在中亞的博弈,以及侵略中國的帕米爾有著密切的關係。

瓦罕走廊的形成與我國有著較深的歷史淵源

需要注意的是,1895英俄簽訂的那個協議,至今都未得到中國的承認,因為他們這麼做完全是在慷他人之慨,那時布才拱巴什以東的地區,本來就是屬於我國的。

不過大家都明白落後就要挨打,所以當時清政府是沒什麼話語權的,只能任由別人處置本來屬於我們的土地。再加上英國還強迫阿富汗簽訂了《杜蘭德協定》。在這種情況下,瓦罕走廊的範圍就基本確定了,其總面積大約1.8萬平方公里。

瓦罕走廊的範圍就此便確定了

後來,阿富汗還在這裡派駐了軍隊,形成了實際的控制,此時瓦罕走廊就基本形成了。目前國際上的大部分媒體,都已經默認了這件事情。但是我國許多學者認為有失偏頗,因為瓦罕走廊當中還是有一部分是在我國境內的,所以直接將其稱為阿富汗走廊是無視了這一部分的存在。簡單來說,中國境內的那一部分應該不屬於他們口中的「瓦罕走廊」。

當然,大部分外國人都認為此事「無關緊要」,甚至認為我國應該通過這裡,與阿富汗進行溝通交流,甚至是通商,讓它恢復在歷史上「商道」的作用。

多數人認為此地應該開通作商用

那麼,如今的瓦罕走廊是怎樣的?為何我國不選擇將其利用起來呢?


為何我國不將其利用起來?

直到今天,瓦罕走廊上都不存在正式出入境的通道和口岸,自然也不存在通商和貿易往來了。許多人對此表示不理解,畢竟這裡從前就曾作為商道,如今再恢複利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作為曾經的商道,此地再次啟用也是合理的事情

很顯然,若是阿富汗十分太平,經濟發展又比較好,與其通商合作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問題是,阿富汗的狀況大家都知道,所以不恢復其通商的功能,是在為我國的安全考慮。

要知道,隨著阿富汗戰爭的爆發,瓦罕走廊的戰略重要性就進一步凸顯出來。此前美國和北約都曾向我國試探性的提出借道瓦罕走廊,但毫無意外都被拒絕了。

阿富汗戰爭進一步體現了瓦罕走廊的戰略價值

因此,通商交流雖然很重要,但是這一切都是要以安全為前提的。比如在2001年美國出兵阿富汗之後,阿富汗的恐怖分子和邊民就可能會通過這裡湧入中國,所以當時我國的邊防部隊前往這裡實施了封控。

綜上所述,如今的瓦罕走廊最重要的依舊是戰略性價值,它是反分裂反恐怖的最前沿。大量的邊防戰士駐紮在這裡,守衛著一方的平安。並且由於海拔實在是很高,所以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巡防某些地區的時候別說是開車了,連馬都騎不了。在這種情況下,戰士們就會下馬行走,在寒風暴雪中前進。

邊防戰士冒著風雪巡邏

或許大家也不曾想到,原來在我國的西部還有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又守著這麼多的人。當然,除了邊防部隊以外,這裡還有許多的牧民,他們被允許前往這裡放牧,因為在夏季時這裡是草料豐富的高山牧場。

瓦罕走廊其實也有許多的牧民放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答案在這兒 的精彩文章:

液氮究竟是什麼?人類在落入液氮中後,還能夠幸免於難么?
病毒究竟有何本事,為何難以被消滅?難道病毒就沒有天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