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蘭州戰役:彭老總的巔峰之戰,痛擊馬家軍,為解放西北奠定基礎

蘭州戰役:彭老總的巔峰之戰,痛擊馬家軍,為解放西北奠定基礎

作者:冷寫

1949年7月,扶眉戰役之後,國民黨胡宗南部損失過半,退縮至漢中、秦嶺一帶,地方軍閥馬鴻逵退回老巢寧夏,連戰鬥力最強的馬步芳部也不得不收縮兵力,撤退至甘肅蘭州及附近地區。


從戰略態勢上看,「寧馬」在北,胡宗南在南,「青馬」在西,呈三角陣型分布,三者互為犄角,可相互支援。


但國民黨內部各路「諸侯」經常面和心不和,戰時能不能守望相助,很難說。尤其是「青馬」和「寧馬」,之前因為爭奪西北地區的主導權,積怨很深,在被彭總的第1野戰軍的連續暴揍後,都想保存實力,守住自己原有的地盤,所以一直消極避戰,這也直接導致1野本想在平涼地區圍殲「二馬」主力部隊的作戰計劃「流產」,只能另尋戰機。


馬步芳

到8月3日,第1野戰軍先後攻佔了平涼、天水、固原等10多座縣城,成功地割裂了「二馬」的聯繫,並繼續揮師西進。


國民黨方面卻不甘心失敗。8月16日,國民黨國防部在廣州召開西北聯防會議,蔣介石、閻錫山、馬步芳、馬鴻逵、胡宗南等悉數到場。會議上公布了對付彭總第1野戰軍的具體軍事方案:以馬步芳部為誘餌,邊打邊退,吸引1野主力直至蘭州城下,馬鴻逵部由北向南,胡宗南部由南向北,配合馬步芳部三面夾擊1野,聚殲於蘭州城下。


馬鴻逵



攻不破的鐵城

蘭州,因城南皋蘭山而得名,是西北地區第二大城市,國民黨在西北地區的政治、軍事中心,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公署所在地。它是甘、寧、青、新四省交匯的交通樞紐,自古以來,就是中原王朝控制河西走廊最重要的軍事重鎮。蘭州城南三面環山,黃河自西向東穿城而過,一座黃河鐵橋是當時連接南北城區唯一的通道,市區北部的白塔山是城北的制高點。


由於城南山脈連綿,地勢險要,成為了蘭州城天然的屏障。從東至西依次為竇家山、十里山、馬架山、古城嶺、營盤嶺、皋蘭山、沈家嶺、狗娃山等,這其中在皋蘭山有國民黨在抗戰時期修築的永久性防禦工事,明槍暗堡遍布,各個掩體與火力點通過溝壕相通,還有盤山公路從主峰直通蘭州城內。


沈家嶺地形

解放戰爭期間,馬步芳又調集眾多民夫和士兵日夜修建,逐漸形成以馬架山、營盤嶺、沈家山為主體的三大防禦陣地,並派出其最精銳的82軍下屬100師、248師、190師分別進駐,扼守著蘭州東、南、西三個主攻方向;以129軍防守蘭州城區;並將91軍、120軍3萬餘人放置於蘭州東北方向的靖遠、景泰一線,護衛蘭州左翼;以新組建的騎兵軍2萬餘人,防守蘭州西面的臨洮、洮沙等地,保證右翼安全。


馬步芳還委派自己的兒子馬繼援統一指揮蘭州地區所有部隊。馬繼援對蘭州的防禦信心十足,公開宣稱「蘭州是攻不破的鐵城」。

為阻滯解放軍的進攻,在工事火力封鎖線的外側又削平山體,形成6-10米陡峭的垂直絕壁,絕壁上暗藏機槍射擊孔,與地上碉堡內的火力交織成一道道不可逾越的火力網。不僅如此,在解放軍進攻的必經之路上,還埋設了大量的地雷和陷阱。


除了堅固的陣地防禦工事,蘭州城南山的地形也非常奇怪,大多為南北走向的狹長地貌,從軍事角度講,這樣的地形非常便於防守,只需架上幾挺機槍就能封鎖進攻路徑,但進攻的一方卻無法展開過多的兵力。


以後來最為慘烈的沈家嶺戰鬥為例,沈家嶺的地形被形容為「一個倒著的葫蘆」,馬家軍在「葫蘆嘴」、「葫蘆腰」和「葫蘆底兒」前後共設置了三道防線,嚴防死守。擔任沈家嶺主攻任務的是第2兵團4軍11師,面對區區不過0.4平方公里的沈家嶺,該師先後投入31團、30團和32團三個主力團,戰鬥從拂曉打到黃昏,整整耗費了11個小時才最終拿下。


南山防禦陣地

據參戰老兵回憶,由於地形的限制,每次進攻正面最多只能展開2個連的兵力,我軍戰士只能採取爆破,逐個拔除據點,還要時刻防範敵軍發起的反衝鋒,戰鬥進行得相當艱苦,敵我雙方對抗得非常激烈。


一戰下來,31團團長王學禮、30團政委李錫貴、32團副團長馬克忠三位團級主官陣亡,11位連級幹部僅存2位,「有的1500多人的團,到最後只剩下幾百人」。如此重大的犧牲,反映出解放蘭州的戰役是非常慘烈的。




攻克蘭州

雖然預料到蘭州戰役將是場硬仗,但對於「青馬」準備固守蘭州,堅決抵抗的軍事部署,黨中央毛主席和前線的彭總還是非常滿意的。在此之前一直非常擔心戰鬥力最強的馬步芳部會化整為零,避實擊虛,利用騎兵機動性強的優勢在廣袤的大西北與我軍周旋,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再想殲滅他們就很難了。


彭德懷

根據戰場預判,第1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迅速制定了蘭州戰役的作戰計劃,於8月4日向各兵團發出向蘭州進軍的命令:


以王震第1兵團第1、2軍和第18兵團62軍為左路軍,取隴西、渭源、臨洮,打下臨夏後,北渡黃河上游,切斷蘭州地區與「青馬」老巢西寧的聯繫,防止蘭州守敵向西潰逃;以許光達第2兵團為中路軍,經蓮花鎮、通渭、通安驛、內官、新營等地,攻擊前進,掃蕩蘭州城東、城南外圍據點;


以楊得志第19兵團為右路軍,經隆德、靜寧、會寧、定西,向蘭州城東進軍,並伺機搶佔交通要道,斷絕蘭州與其左翼靖遠、景泰一線敵軍的聯繫;調第64軍在固原地區組織防禦,監控「寧馬」之敵;以周士第第18兵團加第1兵團第7軍在寶雞、天水一帶布防,保護1野西進兵團的後方,防範胡宗南部。


蘭州城南山陣地敵我戰鬥序列

按照彭總指令,各兵團加速向西進軍,至19日前,第2兵團與第19兵團順利到達蘭州城郊外,從東、西、南完成了對蘭州城的包圍,一場大決戰即將拉開大幕。


因為佔據著易守難攻的地形和堅固的城南山防禦工事等優勢,馬步芳才有了膽敢叫板彭總第1野戰軍的底氣,放棄了馬家軍擅長的游騎作戰而改作盤踞蘭州死守。在8月21日擊退了1野第一次進攻之後,更是自信心爆棚,妄圖以此堅守,徹底堵死解放軍的西進之路。但馬氏父子不曾想到的是,再堅硬的城防也硬不過解放軍解放蘭州、進軍大西北的決心和意志。

經過3天認真地總結經驗教訓和充足的準備後,第1野戰軍於8月25日晨6時,再次發動全線猛攻。戰至22時,敵蘭州城南山防禦陣地全部失守,26日凌晨1時30分,攻入蘭州城內的3軍7師19團3營搶奪黃河鐵橋,堵住潰敵西逃的唯一退路,26日上午10時,經過巷戰,城內「青馬」殘敵被全部肅清,中午12時,3軍7師21團攻佔黃河北岸白塔山,拿下了蘭州城敵軍防守的最後一塊兒陣地,蘭州宣告解放。


值得一提的是,在蘭州激戰的過程中,無論是「寧馬」,還是胡宗南,只是派出小股部隊試探性襲擾,均未按照戰前制定的作戰計劃,拼全力夾擊1野,國民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形不成戰鬥合力的老問題,在這場戰役中再次暴露無疑。


蘭州戰役戰略態勢圖



棋對一步全盤皆活

作為解放大西北諸多戰役中,規模最大、最為激烈的城市攻防戰,我第1野戰軍以傷亡8700餘人的重大代價,殲敵2.7萬餘人,繳獲各類型號火炮126門,槍支6766支,馬匹2413匹,汽車40餘輛以及大批軍用物資。此一役徹底打垮了西北地區實力最強、政治立場最反動的國民黨馬步芳部的全部主力部隊,終結了「青馬」在西北近1個世紀的黑暗統治,打通了西進新疆、青海的通道。


9月5日,第1兵團大部隊到達西寧,西寧解放。9月12日後,約3000餘人蘭州戰役敗逃的「青馬」潰軍來到西寧,向王震所率領的第1兵團繳械投降,至此,青海戰事全部結束,青海全境解放。9月24日,孤立無援的「寧馬」被擊潰,19兵團進駐銀川,寧夏解放。9月25日,在各方的努力下,新疆國民黨警備司令陶峙岳宣布和平起義,新疆回到人民的懷抱。


至此,蘭州戰役結束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殘餘的國民黨政權要麼被迅速蕩平,要麼接受和平起義,西北地區再也沒有爆發過更大規模的戰役,西北五省相繼獲得解放,大局篤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大唐中後期的支柱神策軍,是怎樣墮落的?
美俄互懟的新戰場,反衛星武器對地球安全的威脅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