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領土越大越安全?畸形的國防觀,到底是怎樣把俄羅斯害慘的?

領土越大越安全?畸形的國防觀,到底是怎樣把俄羅斯害慘的?

領土作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組成要素之一,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

一方面,由領陸、領空和領海組成的領土,決定了一國擁有資源比如人口和礦產的上限,而資源又是一個國家能否共同富裕甚至大國崛起的重要基礎;另一方面,領土在作為資源載體的同時,又框定了一國的生存空間,尤其是戰略迴旋空間的大小。而且在相對固定的區域內,各國體量此消彼長,自身領土越大,它國尤其是敵人的領土就越小,相對而言周邊威脅就越微不足道。

所以,一般情況下,作為一國「財富」的領土當然是越大越好,這也是日本等某些小國拼了命也要多吃多佔的重要因素。

但俗話說物極必反,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無休止的領土擴張並非好事,尤其是當管理領土的成本遠超一個國家的承受能力,那麼領土就不是財富而是災難。

對於這一點,俄羅斯毫無疑問就是典型。

震撼世界的蒙古第二次西征,將多瑙河以東的一眾邦國消滅殆盡,莫斯科公國作為東歐平原上的政權之一,也不得不承受了被蒙古鐵蹄奴役了240多年的悲催命運。

長期的殖民統治,除了讓俄羅斯這個本就是歐洲三大蠻族之一的東斯拉夫國家再度「野蠻化」,成為「野蠻人中的戰鬥機」。更讓這些「披著白皮的韃靼人」血液中被注入了蒙古「噬土成性」的基因,從此對土地「愛得深沉」,具體臨床表現為對所有土地都來者不拒,看誰家的地頭都像是自家的一畝三分地。

即便是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帝國末代公主索菲亞後,俄羅斯從此以「第三羅馬帝國」自居,並憑藉東正教實現了所謂的文明化,其內心對土地的渴望也從未改變,甚至變本加厲。

從俄羅斯也就是沙俄帝國當時面臨的周邊環境來看,由於金帳汗國覆滅後,東歐平原上邦國林立,所以想要在這樣群雄逐鹿的環境下活下去,就必須拚命強身健體、壯大自己。

當不斷吃掉周邊的國家,成為東歐平原上的巨無霸,沙俄也就真正告別了隨時被游牧民族的鐵蹄踏破的尷尬,畢竟國土面積今非昔比,有了相當大的戰略縱深,不可能輕易被游牧民族的幾番衝擊洞穿。

同時,在國土不斷擴張的過程中,沙俄陸續將瓦爾代高地、中俄羅斯高地以及伏爾加河沿岸高地等戰略要地收入囊中,從此沙俄帝國有了相對穩定的天然防線。

通過對東歐平原的「整合」,沙俄基本告別了隨時降臨的亡國滅種危機,幾乎徹底解決了生存問題。

但東歐平原的「一統天下」,也讓沙俄有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大國雄心,並開始以東歐平原為基礎,開始了更加猛烈的開疆拓土。

當時的沙俄,雖然被西歐各國極端鄙視,但內心卻有著「一路向西」的美好嚮往。畢竟大航海時代以來的西歐,早已成為引領世界歷史日新月異的排頭兵,雖然沙俄的國徽是同時看向東西方的雙頭鷹,卻對融入西方有著天然的迫切性。

但問題是,西歐各國雖然加班加點地在世界各地「跑馬圈地」,卻也紛紛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將沙俄丑拒。雖然沙俄試圖以東正教作為敲門磚,但西歐早已是天主教和新教的世界,跑偏的沙俄反而顯得格格不入。

再加上沙俄在拚命抬升俄羅斯族地位並壓迫其它非俄羅斯族的同時,也試圖將這種壓迫走出國門實現國際化,推動了「大俄羅斯」主義的大行其道。於是,拒絕給沙俄當兒子的西歐各國對沙俄更加深惡痛絕。

所以,為了一路向西的理想,沙俄在無法融入西方的情況下,最終選擇打入西方,並將國界線拚命地向西推進,更是多次瓜分波蘭。

因為深度參與了歐洲的縱橫捭闔,所以沙俄的外部環境也更加「惡劣」,不得不為了稱霸歐洲而前赴後繼。

在從地區大國走向世界大國的過程中,彼得一世作為沙皇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為沙俄定下了「走向四大洋」的戰略目標。畢竟國土基本地處中高緯度,天然地對溫暖南方趨之若鶩。而且沙俄國土雖大,但海岸線相對閉塞,優良港口更是缺乏,所以向四大洋尤其是溫暖的印度洋進發,就成為歷代沙俄統治者的畢生夢想。

於是,沙俄與周邊的國家紛紛開戰,比如曠日持久的大北方戰爭,最終將瑞典王國徹底打回原形;長達300多年跨度的12次俄土大戰,推動了不可一世的奧斯曼帝國盛極而衰。

通過幾乎「無年不戰」的努力,沙俄的疆域面積急劇膨脹,領土面積在400多年時間裡更是猛增400多倍,一躍成為地跨亞歐美三大洲的世界第一領土大國。

對於「噬土成性」的沙俄而言,領土的不斷膨脹自然「皆大歡喜」。但另一方面,沙俄也不得不承受龐大國土帶來的麻煩甚至災難:

1、龐大國土成為沙俄帝國沉重包袱

雖然被注入了蒙古「噬土成性」的基因,但沙俄卻沒能繼承蒙古驍勇善戰的特性。雖然以「無年不戰」的狀態榮膺「戰鬥民族」的殊榮,但沙俄卻是真正的「好戰而不善戰」。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數倍於敵人的兵力,沒有數倍於敵人的傷亡,沙俄基本贏不了戰爭。而且從沙俄敗多勝少的戰爭成績來看,沙俄為了每一次的慘勝甚至失敗,耗費了太多財富,損失了大量的人口。

而中高緯度的地理位置,註定了沙俄自然增長率低得可憐,再加上「大俄羅斯」主義陰霾下的沙俄,對其它族裔又有著強烈的排斥性,以及沙俄因經濟拉胯聊勝於無的吸引力,又讓沙俄的機械增長率幾乎忽略不計。

所以,俄羅斯族為了開疆拓土,承受了巨大的人員消耗。而由於俄羅斯想要在短期內實現新領土的鞏固,實行「存地失人」政策,即野蠻驅逐甚至屠殺原住民,並遷入俄羅斯族予以同化,導致國土面積越大,沙俄的擴張就越是力不從心。

雖然蘇聯時代,核武器的橫空出世,給俄羅斯的領土提供了堅固的保護罩,避免了領土擴張被反噬的尷尬命運。但從蘇聯解體的經驗來看,核武器的保護作用並不是那麼有用。

而當俄羅斯因蘇聯解體失去了5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再加上冷戰結束以來,由於氣候的持續嚴寒,經濟的持續低迷等因素,俄羅斯人口持續外流,人口長期負增長,對守護龐大領土就越來越力不從心。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人口規模的持續縮水,龐大領土必然成為俄羅斯的沉重負擔。

2、開疆拓土使得沙俄帝國眾叛親離

如果說因開疆拓土導致自身力不從心也就罷了,畢竟理論上只要停止瘋狂地「跑馬圈地」,就可以及時止損,卸下包袱開啟新的征程。

但問題是,領土擴張向來都是雙刃劍,在加劇自身負擔的同時,也讓他國深受其害。

由於包括西歐、中東、南亞乃至東亞等地的亞歐大陸邊緣,向來基本都是水草豐美、氣候宜人的「風水寶地」,尤其是陸續誕生了四大文明。所以當後起之秀的沙俄開始了猛烈的擴張,尤其是向南挺進,就直接產生了「鳩佔鵲巢」的可怕效應。

在沙俄帝國的猛烈擴張下,周邊國家和民族無不在劫難逃,除了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等被生吞活剝的政權,其餘死裡逃生的國家如土耳其和伊朗等,在遍體鱗傷的情況下無不對沙俄深惡痛絕。

再加上「大俄羅斯」主義的大行其道,連即便不與沙俄山水相連的國家也對沙俄恨之入骨,直接導致沙俄眾叛親離。

畢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被沙俄奴役。而且,一個體量龐大且咄咄逼人的沙俄,對英法美德等列強而言從來都是可怕的災難,加劇了沙俄國際環境的惡劣。

蘇聯解體後,因為在蘇聯屋檐下共同戰鬥的「歷史友誼」,獨聯體國家理論上應該是俄羅斯志同道合的盟友和夥伴,但俄羅斯骨子裡的「噬土成性」,尤其是對烏東、德左、南奧賽及阿布哈茲等地的領土野心,令這些昔日的盟友紛紛跳反,加劇了俄羅斯的孤獨。

然而即便如此,俄羅斯的內心似乎也無動於衷,並篤信俄羅斯的領土沒有止境。

幾百年的瘋狂擴張,加上「大俄羅斯」主義的大行其道,讓俄羅斯形成了崇尚強者尤其是強勢領導人的傳統。而領導人的強勢,最直觀的功績就是為俄羅斯擴張更多土地。為了達到這一目標,俄羅斯作為大國,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甚至不惜奉行小國的「賭國運」傳統,即將有限的國力全部用來擴張土地,通過國土的增加實現所謂的大國崛起。

只是,「賭國運」能讓俄羅斯贏麻了,獲得空前收益的同時,也能讓俄羅斯輸得底褲都不剩。而從俄羅斯在東歐用兵的狀態來看,俄羅斯似乎無法複製當年開疆拓土的一帆風順。

但願不可預料的挫折或者失敗,能讓俄羅斯上下深刻警醒。不過,從俄羅斯幾百年一如既往的傳統來看,這樣的想法註定是痴人說夢。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頭條創作挑戰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夜史 的精彩文章:

來也沖沖,去也匆匆?45天就辭職的特拉斯昭示了英國怎樣的國運?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烏東4州公投入俄後俄羅斯到底贏了還是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