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永嘉之亂到底是如何發生的?民族融合最終在最慘烈的情況下發生

永嘉之亂到底是如何發生的?民族融合最終在最慘烈的情況下發生

許多人可能認為匈奴從未入主中原,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304年,劉淵建立的前趙是匈奴在中原建立的政權。316年,前趙滅西晉,匈奴實現了入主中原。對於這段歷史,古人將之簡單總結為「永嘉之亂」或者「五胡亂華」。那麼歷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一,從南匈奴的內遷說起

兩漢時期,匈奴經過長期的內亂,分裂為南北兩支。南匈奴依附於漢朝,為漢保塞,而北匈奴則在鮮卑、烏桓和東漢的打擊下很快崩潰。北匈奴的單于帶著一部分匈奴人西遷,而大部分平民部落則留在漠北。鮮卑到來後,這些匈奴人搖身一變就成為了鮮卑人。

五胡內遷

在東漢中後期,南匈奴多次出兵北伐北匈奴和鮮卑,為漢朝守衛邊疆立下了汗馬功勞。例如177年,南匈奴和鮮卑檀石槐交戰,匈奴死亡比例高達十之七八。南匈奴附漢後,社會形態也在發生改變。過去的匈奴以游牧為業,到了東漢則在物資上由東漢供給,他們多負責征戰。簡單來說,就是匈奴逐漸脫離生產,變成了東漢的常規軍。根據統計,匈奴人口中,有五分之一的人都成為了常備兵。

從東漢中期開始,南匈奴也不斷南遷。南匈奴原本生活在漠南,也就是現在的內蒙古河套和鄂爾多斯一帶,可是到了東漢後期,南匈奴進入了黃土高原。南匈奴南遷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鮮卑強盛,南匈奴為避鮮卑鋒芒,只能南遷;第二是氣候變得寒冷,北方草原退化。

匈奴南遷後,加速了社會的轉型,許多人從游牧轉為了農耕,這表明匈奴開始融入漢族之中了。188年,南匈奴發生內亂,單于被殺,於是南匈奴群龍無首,各部獨立發展。他們有的加入了袁紹、曹操的部隊,成為了軍閥的精兵。有些匈奴部落則趁機掠奪中原,著名的蔡文姬就是這時候被擄走的。

216年,南匈奴單于歸順曹操,於是曹操將匈奴劃分為了五部,每部選擇一個貴族作為統帥,同時設置一位漢人為司馬作為監軍。從此,匈奴單于名存實亡。曹魏還將匈奴的上層人物吸納到中央為官,而將丁壯吸納為兵。一般的匈奴平民則分發土地,使之進行農耕,並編入了戶籍。從此,「單于恭順,名王稽顙,部曲服事供職,同於編戶;邊境肅清,百姓布野,勤勸農桑,令行禁止」。

西晉南匈奴的居住地區

可以說,曹魏之前的匈奴是游牧民族,而曹魏之後的就已經成為了農耕民族了。當然,並非所有的匈奴人都有土地,許多匈奴人沒有得到土地,只能去租借地主的耕作,成為了佃農。魏晉時期,門閥士族興起,大量的佃農淪為了農奴,而匈奴也不例外。當時并州一帶販賣匈奴為奴的現象盛行,這種現象不僅激化了階級矛盾,還加重了民族矛盾。

當時,中原經過長期戰亂,人口大規模減少。匈奴南遷,是有利於補充勞動力的。如果社會能夠安穩個幾十年,那麼這些匈奴人必然完全漢化,成為了漢族的一份子了。然而西晉王朝並未注意這一點,他們任由門閥士族對匈奴進行欺壓、買賣,忽視了安撫和教化。而八王之亂時,司馬諸王又想到匈奴善戰,於是紛紛招募匈奴為兵,讓匈奴充當炮灰,最終還是葬送了西晉王朝。



二,劉淵的崛起和反晉聯盟建立

劉淵,是南匈奴單于扶羅之孫。劉淵的父親叫做劉豹,曹操分匈奴為五部,六豹是左部的左賢王,居住在并州太原一帶。劉淵自幼接受漢文化教訓,學習「五經」以及諸子百家著作,尤其喜歡閱讀《春秋》《孫子兵法》以及《史記》《漢書》。作為家族傳統,劉淵也擅長射箭,武力過人。可以說,劉淵已經是一位漢化的匈奴人了,說是漢人也不過分。

劉淵

劉淵早年長期在洛陽作為人質,一直未能回到匈奴本部。劉淵這樣的人才一旦回并州,那無異於蛟龍得水。291年,八王之亂開始爆發,司馬諸王自相殘殺,天下大亂,民不聊生,劉淵也開始密謀起兵了。304年,八王之亂進入到了高峰期,司馬穎和司馬越大戰,中原一片狼藉,流民遍野。這一年,劉淵在并州稱王,建立「大漢」政權。

西晉王朝派遣幾支軍隊討伐劉淵,均被擊敗,「大漢」的根基逐漸穩定。到308年,劉淵正式稱帝。當時「大漢」的各級官員中,不僅有匈奴人,還有大量的漢人。河北王彌(漢人)、汲桑(漢人)、石勒(羯族)以及上郡的鮮卑都尊劉淵為共主,作為反晉的首領。

其中石勒能征善戰,他的經歷也能夠說明「永嘉之亂」爆發的根由。羯族為匈奴別部,匈奴被編戶齊民時,羯族也在其中。石勒出身低微,曾經在洛陽當販夫,後來租借土地成為了佃客302年,并州發生饑荒,大量佃戶逃亡,石勒也在其中。可是西晉的地方官員對流民不是屠殺就是驅逐,而石勒等還被出賣為奴隸。

八王之亂時,石勒曾經投身幾位軍閥,但是軍閥都很快滅亡,石勒被迫流亡。不久石勒聽聞劉淵稱稱王,於是投入劉淵帳下,成為了劉淵的一名悍將。308年,劉淵對西晉發動了總攻,他讓劉氏宗氏進攻洛陽,派遣石勒和王彌進攻河北、山東,西晉的統治很快土崩瓦解。

流民四起

劉淵是一位非常仁義的君主。308年,晉左積弩將軍朱誕投奔劉淵,介紹了洛陽的防禦情況。劉淵立即派遣劉景進攻洛陽,在攻克延津後,劉景屠殺3萬平民,劉淵得知後大怒,說「司馬氏耳,細民何罪!」於是降劉景為平虜將軍。此後,劉淵就重用第四子劉聰,讓劉聰和王彌進攻洛陽,並在壺關擊敗了西晉劉琨大軍,自此西晉更加孤立無援。

310年,劉淵去世。劉淵的突然去世,讓整個北方的反晉同盟一下子就分裂了。還好石勒在後來統一了北方,使得北方暫時安定下來。不管是劉淵還是石勒,他們都是一代雄主,是傑出的領袖,但是他們的兒子都昏庸無能,這就是前後兩趙短命的主要原因。



三,西晉的滅亡和天下大亂

劉淵去世後,太子劉和即位。很快,劉氏宗族就自相殘殺,最終是掌握10萬兵馬的劉聰勝利,他自立為帝。劉聰立即派遣劉粲、劉曜、王彌進攻洛陽,八王之亂的勝利者司馬越號召天下援兵京師,但是天下各地對西晉已經失望,沒有人響應。

311年,司馬越帶領10萬軍隊準備轉移。司馬越掌權時期濫殺無辜,屠殺忠良,他早已失去了人心。他出洛陽後,晉懷帝號召天下討伐司馬越,司馬越眾叛親離,病死途中。隨後,石勒趁機圍攻晉軍,10萬晉軍全軍覆沒,洛陽的四十八王也逃出洛陽後也遇到石勒的軍隊,結果全部被殺。這標誌著西晉的主力部隊已經基本被消滅,西晉滅亡也是遲早的事情了。而司馬越之死,也標誌著八王之亂正式結束。

同年,劉曜、王彌攻破洛陽,俘虜了晉懷帝。劉聰、劉曜都是一介武夫,沒有劉淵的雄才大略。他們十分殘暴,時而進行屠殺,對北方經濟造成了更加嚴重的破壞。洛陽攻破後,劉曜下令屠殺三萬公卿和平民,並焚毀太學,導致許多文化典籍被燒毀,使得洛陽遭遇到董卓之亂以來的最大破壞。

接著,西晉大臣又擁立秦王司馬鄴為帝,史稱晉愍帝,定都長安。此時的西晉只能控制關中小部分地方。當時的關中「百姓饑饉,白骨蔽野,百無一存」。晉愍帝為了得到關中豪強支持,下令凡是關中堡壁塢壘的主帥,都給予銀印青綬和將軍稱號,但是對於平民百姓的生活卻絲毫沒有關心。加上西晉官僚內部繼續內鬥,關中百姓的生活更加困難。

316年,劉曜進圍長安,長安城中食盡,「人相食,死者太半」。當年,長安城被攻破,晉愍帝被俘虜,西晉滅亡。第二年,琅邪王司馬睿在江南稱帝,建立了「東晉」。

此後的中國,只有三個地方相對安定。一是東晉王朝統治的南方,大量的移民南遷,加速了南方的開發;二是張氏割據的涼州,這裡成為了北方的避難所;三是慕容鮮卑控制的遼東、遼西,有十萬漢人遷徙到此,慕容氏因而勢力大漲。而廣大的中原則進入了火併狀態,尤其是劉氏和石了集團的火併最為慘烈和長久,雙方從318年一直大戰到329年,持續了10多年,最終石勒消滅前趙,統一了北方。

史上將劉淵起兵到西晉滅亡之間的大亂稱之為「永嘉之亂」。永嘉之亂,實際上就是一場西晉的人民大起義,而劉淵起兵不過是這場起義的一部分罷了。如果我們擴大視野就會發現,北方任何民族——包括漢族都已經參與到了這場大起義之中,大家共同的目的就是推翻西晉。

南遷

而在這場起義之中,匈奴成為了領導者,因此劉淵被推舉為共主。然而匈奴進入中原還不長久,生產方式,生活習俗和文化傳統還未完全轉變,也就是漢化才剛開始,因而野蠻的習俗並未消除。劉淵去世後,劉氏宗族的殘暴無人約束,於是就發生了大規模的戰亂、屠殺和破壞。

縱觀歷史,民族的融合就是一部血淚史,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不能否定的。一個王朝能夠長久治安,那麼民族的融合就非常溫和;一個王朝如果大亂,那麼民族融合就如同暴風驟雨。歸根到底,西晉的永嘉之亂,還是司馬氏自己搞亂了天下,這一點怨不得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斗維斟 的精彩文章:

南方人為什麼打不過北方人?一部南北朝的歷史竟然是這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