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頭條文章養成計劃#

(元順帝 形象)

末代皇帝,難免多疑,他怕臣子們不夠忠心,他怕將領們變節,他更怕自己養虎為患,怕皇權從自己的手中溜走。

元順帝這位仁兄,就是這麼一位皇帝。

他對脫脫的感情,是複雜的。

首先來講,元末那個糟糕的政治環境中,幾乎已經沒有能夠拿得出手的名臣來用了,明末的崇禎皇帝剿匪的時候還能換總督如過山車,但現在元順帝能指望的,只有一個脫脫。

所以,由不得元順帝優柔寡斷,猜忌臣下,因為脫脫已經成了他唯一的指望。

您還別說,脫脫老兄還真是不負所望,特別能幹。

他趕走叔父之後掌握大權,立刻就開始改革。

首先,脫脫恢復了科舉制度,為元王朝的人才輸送打開了一條新的道路。

人才是很重要的,這麼大個朝廷,大小衙門一大堆,國家事務天天有,你總不能指望元順帝一個人干,他就是有心干,他也干不過來。

朝廷沒人,那朝廷遇到什麼狀況也是有心無力,也只能幹瞪眼。

現在重開科舉制度,人才大量湧入,朝廷用人這塊的問題,那就直接給解決了。

王朝的第一核心不會是權,而只會是人,而只要有人,那就還有希望。

其次,脫脫平反冤假錯案,積極恢復因為戰亂和政治黑暗而遭到破壞的法度。

我們要知道,元朝這不到百年的時間裡,它一直不是很穩定,雖然說開國皇帝世祖忽必烈教化萬民,很有德政,但他的子孫們的表現實在是有點一般。

元朝的皇位幾易,內鬥頻繁,大元貴族們相互爭鬥,戰亂一直不斷,一打仗,尤其是打那種搶皇位的仗,社會的穩定性就會遭到破壞,朝廷對社會的統治力也會衰弱。

中央政權屢屢顛覆,那麼這個國家的法律就會成為一紙空談。

國無法不立,沒有法律的國家,那不叫國家。

而脫脫平反冤假錯案的行為,其實本質上就是恢復民眾對國家法律的信任度。

最後,脫脫減少徭役,降低刑罰,免除各種對百姓的雜稅,這也是對朝廷和百姓關係修復的一部分。

這哥們忙的熱火朝天的同時,甚至還組織人編修了《遼史》《宋史》和《金史》。

是的,在修補社會環境的同時,脫脫也沒有忘記人文上的關懷和文化建設。

可以說,脫脫這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為元王朝帶來了正面積極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元朝的滅亡。

在當時的那個情況來看的話,脫脫的辦法並不算聰明和高超,但卻可以說是最優解。

但問題是,這麼二十四小時加足馬力的肝工作,那脫脫也不是鋼鐵俠,他也是肉體凡胎,所以很快就病倒了。

人一生病,就容易唏噓人生,更容易傷春悲秋,脫脫一看自己這也努力的差不多了,也給重感冒的大元朝廷輸上液了,他可就有點想要退隱江湖了。

當然,不僅僅是因為生病,也因為點別的東西。

(脫脫 形象)

叔父伯顏雖然是自己扳倒的,但如果沒有元順帝的鼎力支持,自己恐怕也拿不下。

君王和臣子的關係就是這麼微妙,今天你元順帝倚仗我,明天搞不好那就要對付我,政治環境瞬息萬變,脫脫猜不透皇帝的心思,他也沒有那個精力去猜。

於是,脫脫辭官歸鄉,把權力悉數交還給了皇帝本人,而自己則是一待就是五年時間。

元順帝妥懽帖睦爾雖然是元朝的末代君王,但這哥們其實並不算特別昏庸,也不殘暴,反而相對來說還比較勵精圖治,想要有一番事業。

他真正的問題是,不能單幹,或者說,他是一個十分孤獨且缺乏信念感的皇帝。

脫脫在朝廷的時候,他就特別能幹,勵精圖治,儼然一副明君的樣子,脫脫一下崗,順帝是飯也吃不下了,覺也睡不香了,整天魂不守舍,工作也跟著懈怠了。

所以,從脫脫辭職之後的五年時間裡,大元王朝的發展情況,那並不是很好。

皇帝一看,這光吃脫脫的老本,這不行啊,這場面咱們一般人他也鎮不住,必須得把脫脫給弄回來。

於是,元順帝就算是對脫脫心有猜忌,怕他變成伯顏那樣的權臣,但迫於形勢,還是得把他給請回來。

結結實實休了五年假的脫脫回來之後以為此時的大元早就社會清明,政通人和,誰成想受順帝之邀二次掌權之後要治理的大元,那可以說是瀕臨滅亡的邊緣。

脫脫實在是有點好奇,自己走的時候還特喵的好好,現在怎麼這樣了呢?

來不及做好奇寶寶,脫脫只能硬著頭皮來接班。

問題,還是老三樣。

經濟上的崩潰,黃河水患頻繁,以及各地的農民起義。

經濟問題說白了,就是國家沒錢,國家沒錢,脫脫也沒有辦法,他只能去印錢,也就是發行新鈔票。

結果新鈔票問世之後價值大貶,沒人認可不說,還引發了十分嚴重的通貨膨脹。

黃河水患,那也很好解決,脫脫大手一揮,把修黃河的工作交給了治河名臣賈魯。

這個賈魯,治河是一把好手,把黃河水害真就治理的七七八八差不多了。

然而就算是黃河改道,水災減弱,黃河兩岸的農民們卻再也受不了大元朝廷以往種種的惡政,紛紛開始揭竿起義。

在大元,所有有關這個帝國的問題,都可以輕而易舉的變成政治問題。

只要一個問題成了政治問題,那麼脫脫就總是會有解決它的辦法。

唯一不能變成政治問題的,就是這個起義。

從水災爆發以來,農民起義就沒停過。

(農民起義)

解決農民起義,成了脫脫面臨的首要問題,也是唯一的問題。

至正四年,山東地區的私鹽販子郭火你赤起義,在山東山西河南一帶很有影響力。

至正六年,福建地區的羅天麟,陳積萬起義。

同年,湖南的吳天保起義。

至正七年更是一個起義年,一年到頭,全國各地的起義加起來竟然有兩百多起。

當然,史書沒有把每一個組織或者參與起義的人的名字都記下來,因為即便當時的史官想要記錄,他也沒有那個能力。

芸芸眾生,不是幾張紙就能負擔的起的。

不過至正八年的一場起義,史書記載的倒是很明白。

這場起義的領導人,叫做方國珍。

這個方國珍同志呢,是台州黃岩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路橋。

這哥們的長相很有意思,史書說他身材高大,個頭至少得有一米八,面色黝黑,體白如瓠,意思是說這哥們渾身上下哪兒都是白的,白就像上帝的私生子,但唯獨臉黑的像個非酋。

並且,方國珍力賽奔馬,力氣很大,跑起來更快,所以他們老方家仗著這樣的體格子,一直靠在海上行船販鹽為生。

當時的社會環境惡劣,朝廷的苛政影響到了人民群眾的方方面面,方國珍在社會上行走,那當然也難免受到朝廷的欺壓,但為了生計,方國珍基本上能忍就忍了。

茫茫的海浪,無盡的海平線,方國珍時常感到迷茫和困惑,這是每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都會擁有的一種感受。

但無論內心世界多麼心潮澎湃,他總要面對現實,那就是他方國珍要吃飯喝水睡覺,他要活下去。

所以,面對世道的不公,面對官府的欺壓,方國珍一直不曾反抗。

他不是那種天生好勇鬥狠的人,哪怕生活苦一點,工作累一點,世道壞一點,他也都可以承擔。

當時的浙東地區,一直傳唱著這樣一首民謠:

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皇帝老兒遠在天邊享福,反而把自己的子民扔在這裡不聞不問。

朝廷苛政,當官的一大把,變著法的欺辱百姓,一天打你三遍沒商量。

(方國珍 形象)

這世道已經成了這樣,不起義造反,還有別的活路么?

這樣的民謠,方國珍聽了很多遍,它們就如砂礫一樣,在方國珍的心上,磨出了很多的老繭。

時間來到大元至正八年,台州海面上突然出現了一個叫做蔡亂頭的海盜,十分強勢,他糾結海上勢力,打劫過往商船,和官府也不對付。

本地朝廷相當著急上火,因為海路商業一直是朝廷的重要財政來源,蔡亂頭這麼一搞,財政收入銳減,朝廷挺不住,立刻派兵去鎮壓起了蔡亂頭。

方國珍同志是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生意人,他和這個蔡亂頭,那當然是一點關係也沒有的。

但問題是,方國珍偏偏有幾個小人做派的仇家,趁著官府鎮壓搜捕蔡亂頭,竟然跑到官府去告了方國珍的黑狀,說方國珍在海上販鹽是假,和蔡亂頭勾結,為他通風報信是真。

官府接了舉報,也不調查真偽,而是立刻就派人捉拿方國珍,反正如果把你冤枉了算你倒霉,如果沒冤枉你,那把你抓了還能砍頭換賞錢,何樂而不為?

於是,就如四年後那個在皇覺寺里被同門師兄舉報到官府里的朱重八一樣,方國珍也來到了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時刻。

這一刻,怎樣選擇,比怎樣活著,更加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其實挺有趣 的精彩文章:

大明真名臣:做官做到這種境界的,縱覽明朝276年,也就這一位了
為普通人立傳,為天下蒼生寫史,一個北魏宮女瑰麗壯烈的命運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