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花錢買死罪,價格還挺貴

花錢買死罪,價格還挺貴

#文化歷史解析#

(王恢 形象)

王恢,燕國人。

當然了,他所生活的年代,燕國早就滅亡了。

別說燕國滅亡了,就連秦國也早就滅亡了。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

七雄五霸斗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他所處的時代,是西漢武帝時期。

王恢這個人呢,最一開始,是西漢朝廷的邊吏,就是西漢邊塞地區的小官,後來一路升職,從地方到中央,最後當上了朝廷的大行令。

大行令,我們一般也叫做鴻臚卿,主要負責朝廷贊導禮儀方面的工作。

你說這個官職很重要吧,談不上,因為管禮儀的沒有實權,一兵一馬也調不動,手裡也不掌握任何一點有關這個王朝的資源。

但是你說這個官職不重要吧,那也不妥,因為西漢王朝沃土千里,幅員遼闊,官僚多,百姓更多,皇帝要靠什麼來管理他的國家?

靠的不是武力,更不是法律,而是禮儀。

在中央,有一套以儒家學說為基礎而制定的嚴絲合縫的禮儀,上下臣公乃至皇帝本人都必須遵守,這樣就可以給天下人以示範,讓天下人來效仿。

(禮儀)

不過很顯然,王恢對他的禮儀工作並不是很感興趣,他在朝廷里只要一有機會,他就想要參與軍事工作。

西漢的軍事工作,主要是朝廷和匈奴人之間的關係處理。

王恢這個人,由於當年在邊地的生活和工作經驗所致,讓他了解到了匈奴人的蠻橫無理,以及對西漢邊民燒殺擄掠所帶來的傷害,所以他非常反感匈奴人,在朝廷里一直是主戰派,主張武力出兵解決爭端。

但是,打仗這種問題,尤其是對匈奴的作戰行動,那不是一件小事兒,一打仗上上下下可就都得調動起來,要打造軍械,要籌措糧草,那不僅僅是人事上的行動,那也是要花錢的。

你王恢想要打仗,你得拿出具體可行的方略和計劃來給漢武帝看,漢武帝覺得行,那才能夠執行,你什麼都沒有,沒想法沒計劃,上來就想要蠻幹,那皇帝肯定也不支持你。

所以,當時的漢武帝不太支持王恢,而是打算和匈奴和親。

和親,就是從本朝選出個宮女冊封為公主,然後遠嫁到匈奴去,這麼一來匈奴和漢朝有了親戚,就沒有理由再開戰了。

王恢當然反對和親,但是為了說動漢武帝,他需要一個完備且足夠靠譜的作戰計劃。

而這個計劃,很快就出現了。

在西漢的馬邑,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朔州市,有一個叫做聶壹的商人。

(聶壹 形象)

注意,這個聶壹啊,他不是普通商人,而是富商,特別有錢有實力的那種。

聶壹有天就找到了大行令王恢,表示我聽說你一直想要征討匈奴,我這有個計劃,咱們可以研究研究。

王恢一聽來精神了,詢問是什麼計劃,聶壹是這樣說的:

你看啊,現在朝廷和匈奴正在和親,屬於是蜜月期,關係很不錯,雙方都很有信任感,也不設防,所以咱們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勾引匈奴從大漠里出來,讓他們往邊地這邊走一走,然後咱們提前埋伏好軍隊,給他們來個伏擊。

王恢一聽這行啊,於是追問那具體要怎麼辦呢?

聶壹說好辦,我這兩年一直在和匈奴人做生意,匈奴人的軍臣單于我打過好幾回交道,我可以借著跟他做生意的由頭,告訴他我在馬邑屯了很多財寶和貨物,同時我還願意在馬邑發動兵變,殺掉當地的縣令,連帶著把巨額財富和馬邑城都獻給他。

匈奴單于肯定頂不住這樣的誘惑啊,他肯定是率領大軍要來馬邑城裡拿財寶,到時候西漢軍隊提前在馬邑埋伏,還不就是瓮中捉鱉,一網打盡么?

這個想法,很快被王恢認可,王恢又很快在朝堂上和盤托出,稟告給了漢武帝,希望得到武帝本人的支持。

王恢想要打匈奴,但朝廷里的一位御史大夫韓安國卻強烈反對王恢的這個計劃。

啊,當年西漢高祖劉邦那是多麼英明神武個人吶,他和匈奴人打仗,況且被匈奴人在白登山圍了七天,你一個小小的王恢,就要搞這麼大陣仗,你能對付的了匈奴人嗎?萬一失敗了,誰來擔責,誰來背鍋?

韓安國認為王恢的計劃太過冒險,而王恢也認為朝廷主和,一直和親,那也不是辦法。

(韓安國 形象)

每次和親之後維持個幾年的和平,西漢和匈奴就又會開始交惡,一交惡,那就在邊地打仗,一打仗,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安生,所以還不如主動出擊,奇謀破敵,這次把匈奴人打老實了,以後那還不是一勞永逸?

韓安國和王恢一頓吵,最終,漢武帝選擇了支持王恢,要對匈奴人有所行動。

漢武帝為了支持王恢的計劃,調了精兵三十萬,由韓安國,李廣,公孫賀這三位將軍率領,埋伏在馬邑城外的山谷中。

而為了保險起見,漢武帝又派給王恢三萬多軍隊,命他駐紮在代郡,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蔚縣東北部,讓他從側翼襲擊匈奴。

埋伏工作安排妥當之後,這個最初提出計劃的商人聶壹也上場了。

這個聶壹,還真是藝高人膽大,天也不怕,地也不怕。

他孤身一身出塞,聯繫上了匈奴的首領軍臣單于,表示自己現在有一支幾百人的敢死隊,自己可以指揮這支隊伍襲殺馬邑城的縣令,控制馬邑城的指揮權,然後獻出馬邑城給匈奴。

你們匈奴人到時候看到我佔領了馬邑,直接派大軍來接管馬邑就可以了。

當然了,接管馬邑的同時,我這麼多年來囤積在馬邑城中的巨額貨物我也直接送你們了。

軍臣單于一聽這不是好事兒么,這不純純是天上掉餡餅么,立刻就答應了聶壹,然後親自帶著十萬大軍向馬邑進發。

(軍臣單于 形象)

當然了,畢竟是匈奴單于,軍臣單于也沒有說傻到一定份上,為了保險起見,他還是先派出了一位匈奴使者先行進入馬邑城,探聽聶壹的虛實。

怎麼著,你不說你能斬殺縣令,控制馬邑城么,我看看你到底真有這本事,還是跟我吹牛呢。

聶壹當然不會殺掉馬邑縣令,而是和縣令密謀,殺掉了縣衙大牢中的一個囚犯,然後把這個囚犯的頭掛到了城門上,最後對外散步縣令已經被斬殺,馬邑城已經被聶壹控制的消息。

使者這麼一聽一看,上當了,立刻回稟軍臣單于說馬邑一切正常,沒有問題,讓單于趕緊趕路。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軍臣單于可以說是徹底按捺不住他激動的心和顫抖的手了,立刻從武州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左雲縣而入,直奔馬邑。

大軍開足馬力一路狂奔,到了距離馬邑城不過百里的地方時,軍臣單于突然發現,有點不太對勁。

怎麼不對勁呢?自己來的這一路上,實在是太過安靜,太過順利了。

沿途看不到任何百姓,也尋不到任何西漢軍隊的蹤跡,彷彿人家就是故意盼著你來,等著你來的。

別的都不說了,沿途自己看到成群結隊的牲畜在吃草,但是卻看不到一個牧民放牧,這是不是太奇怪了?

小心駛得萬年船,軍臣單于為了以防萬一,於是叫手下的兵士們攻下了馬邑附近的一個小亭,抓獲了一名守衛小亭的尉史。

(尉史 形象)

匈奴人對尉史一頓嚴刑拷打,結果這小小尉史沒挺住,直接就把西漢朝廷下的這一盤大棋和盤托出,全都交代了。

按說這西漢朝廷的保密工作,做的也實在是不咋地,這麼重要的計劃,那你應該是除高級將領之外誰也不能泄露,怎麼能公開到守亭小吏都能知道的地步呢?

反正不管怎麼說,軍臣單于發現自己上當了,他知道自己馬上就要中圈套,二話不說調轉馬頭,直接就撤走了。

這個時候,王恢同志的三萬大軍已經從代郡出發,準備從側翼襲擊匈奴了,結果卻從前線聽到了匈奴人不僅沒有走入包圍圈,反而已經撤軍的消息。

王恢一尋思,匈奴人撤軍了,那他們就是沒上當,他們沒上當,說明他們沒有被西漢主力軍隊攻擊,那他們就還是完整的軍備,自己這三萬多人如果硬要追擊,那搞不好還要吃虧,所以王恢就沒出兵。

韓安國和李廣等人還不知道匈奴人已經撤軍的消息,還在馬邑城附近等啊等,等啊等,結果左等匈奴人不來,右等也不來,最後實在按捺不住,乾脆主動追擊,可問題是,這個時候的匈奴人,早就已經逃遁大漠,不見了蹤影。

(李廣 形象)

這場埋伏戰,就這麼打了水漂,鬧了個白玩。

漢武帝相當生氣,這不純純是白折騰么?

皇帝勃然大怒,將矛頭指向了最初提議作戰的王恢。

當初是你要打匈奴人,結果人家韓安國後來都主動出擊了,你在側翼卻按兵不動,你這不是畏懼匈奴,觀望畏敵么?

漢武帝二話不說就把王恢下了大獄,王恢百口莫辯,只好自殺謝罪。

這個在西漢歷史上並不太知名的王恢,就這麼死在了幽暗的監牢之中。

老實說,這場戰爭也許王恢真的有畏戰之心,但王恢不出兵,也真的是有他自己的理由。

漢武帝之所以如此生氣,一是因為王恢沒出兵,二是因為皇帝本人心裡也比較惱火,開開心心的出兵,結果鬧了一圈就這麼灰頭土臉的回來了,皇帝能不生氣么?

但,漢武帝處罰王恢,也許還有更為深遠的理由,那就是用王恢來殺一儆百,殺雞儆猴。

這個時候的漢武帝,已經對匈奴人起了殺心了,年輕的西漢帝王已經打算髮動他那在未來震驚世界的遠征計劃,所以他需要用王恢來提醒西漢的將士,只要上了戰場,就一定要戰鬥不息不止,絕對不能猶豫和退卻——後來那些西漢將領們上了戰場之後大都是不死不休,就算是拼到最後一個人也不敢稍微避匈奴之鋒芒,從這一點來看,漢武帝的確達到了他想要的結果。

當年那個枯坐獄中的王恢為了求生,還曾經買通朝廷里的權臣田蚡,再讓田蚡聯繫上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用王太后的關係為自己求情。

朋友們,如果王恢沒花錢找王太后為他求情,那麼他也許還能活下來,可恰恰就是他聯繫外戚為自己保命的操作,使他走上了絕路。

(漢武帝劉徹 形象)

年輕的漢武帝一直想要做一個獨斷專行,自己能說話做主的皇帝,他皇帝生涯前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集權。

試問,對漢武帝來說,什麼是他集中權力的最好方式?

是以他為中心從而發動大規模的戰爭,這樣皇帝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軍政民大權一把抓。

馬邑之謀雖然失敗了,王恢雖然下獄了,但是王恢對漢武帝來說,完全有再使用,再啟用的條件和機會。

皇帝完全可以利用王恢,樹立起一個知恥後勇,屢敗屢戰的將領形象來。

但王恢偏偏跑去找外戚,讓外戚替自己求情。

王恢這麼一找外戚,外戚就有了數落皇帝的口實。

你看看,你手下的將領打了敗仗不說,還得讓我來求情...

如果讓外戚借著王恢抓住了漢武帝指揮戰爭失利的把柄,那麼漢武帝以後就將會失去再次發動戰爭的合法理由。

因為在這之後,每當漢武帝想要再打匈奴的時候,外戚們就會說:

當年皇帝耗費三十萬兵力一無所獲,足以說明君王不知兵,純屬瞎折騰。

所以,王恢同志獨自一人在監牢里復盤出這一切的時候,他終究會猛然發現,自己花錢「買」了個寂寞,買了個死。

走投無路的王恢,才會自盡謝罪。

用人之道路,用權之得失,這對君臣在這樣的時刻里,終於摸索出了,自己的命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其實挺有趣 的精彩文章:

南宋的皇帝,他不好當
劉基:人狠話不多,亂世我劉哥,算盡天下事,最後翻了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