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iFuun網站總覽

百家姓排名_百家姓全文_最新百家姓排名2019

《百家姓》來源

《百家姓》是一本關於中文姓氏的書,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與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百家姓》原來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百家姓》是中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實際排列,採用四言體例,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但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於《三字經》。「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於宋朝的吳越錢塘地區,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氏、吳越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王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
南宋學者王明清《玉照新志》記載:「如市井間所印《百家姓》,(王)明清嘗詳考之,以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何則?其首云:『趙錢孫李』,蓋錢氏奉正朔,趙本朝國姓,所以錢次之;孫乃忠懿(錢)之正妃;又其次,則江南李氏。次句雲『周吳鄭王』皆武肅而下后妃。」據王明清考證《百家姓》「似是兩浙錢氏有國時小民所著」。所謂「有國」據史書記載,吳越在宋太祖開國後,還存在一段時間,至宋太宗興國二年才率土歸降。可見這本書是北宋初年問世的。
《百家姓》頗具實用性,熟悉它,於古於今都是有裨益的。《百家姓》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現象,流傳至今,影響極深:它所輯錄的幾個姓氏,體現了中國人對宗脈與血緣的強烈認同感。姓氏文化,或譜牒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是世界上「尋根意識」最重的族群。《百家姓》在歷史的衍化中,為人們尋找宗脈源流,建立血親意義上的歸屬感,幫助人們認識傳統的血親情結,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據。它是中國人認識自我與家族來龍去脈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獻基礎藍本。2009年,《百家姓》被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最早的姓氏書。

百家姓全文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馮陳褚衛 蔣沈韓楊 朱秦尤許 何呂施張 孔曹嚴華 金魏陶姜 戚謝鄒喻 柏水竇章 雲蘇潘葛 奚范彭郎 魯韋昌馬 苗鳳花方 俞任袁柳 酆鮑史唐 費廉岑薛 雷賀倪湯 滕殷羅畢 郝鄔安常 樂於時傅 皮卞齊康 伍余元卜 顧孟平黃 和穆蕭尹 姚邵湛汪 祁毛禹狄 米貝明臧 計伏成戴 談宋茅龐 熊紀舒屈 項祝董梁 杜阮藍閔 席季麻強 賈路婁危 江童顏郭 梅盛林刁 鍾徐邱駱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萬支柯 昝管盧莫 經房裘繆 干解應宗 丁宣賁鄧 郁單杭洪 包諸左石 崔吉鈕龔 程嵇邢滑 裴陸榮翁 荀羊於惠 甄曲家封 芮羿儲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烏焦巴弓 牧隗山谷 車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宮 寧仇欒暴 甘鈄厲戎 祖武符劉 景詹束龍 葉幸司韶 郜黎薊薄 印宿白懷 蒲邰從鄂 索咸籍賴 卓藺屠蒙 池喬陰鬱 胥能蒼雙 聞莘黨翟 譚貢勞逄 姬申扶堵 冉宰酈雍 卻璩桑桂 濮牛壽通 邊扈燕冀 郟浦尚農 溫別莊晏 柴瞿閻充 慕連茹習 宦艾魚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庾終 暨居衡步 都耿滿弘 匡國文寇 廣祿闕東 歐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師鞏厙聶 晁勾敖融 冷訾辛闞 那簡饒空 曾毋沙乜 養鞠須豐 巢關蒯相 查後荊紅 游竺權逯 蓋益桓公 万俟司馬 上官歐陽 夏侯諸葛 聞人東方 赫連皇甫 尉遲公羊 澹臺公冶 宗政濮陽 淳于單于 太叔申屠 公孫仲孫 軒轅令狐 鍾離宇文 長孫慕容 鮮於閭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車 顓孫端木 巫馬公西 漆雕樂正 壤駟公良 拓跋夾谷 宰父穀梁 晉楚閆法 汝鄢塗欽 段干百里 東郭南門 呼延歸海 羊舌微生 岳帥緱亢 況後有琴 梁丘左丘 東門西門 商牟佘佴 伯賞南宮 墨哈譙笪 年愛陽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終

百家姓的來源

周代是中國姓氏大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姓氏制度見於記載者較多。周王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諸侯國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異姓的區別。到東周春秋時,可考的有姬、姒、子、風、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歸、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義上的,雖然有字面上的這麼多姓。因為某些姓氏雖然在字面上不同,實際上部分姓是從某姓衍生出來的,比如姚姓,據2004年在湖南零陵召開的全球華人公祭舜帝大會上的最新統計,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達60個之多,如陳、王、胡、孫、虞、田、袁、車、陸等姓氏,流佈於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五帝之一的舜有生於姚地(今河南濮陽范縣),便以姚為姓,其後子孫便以地為氏,稱為姚氏。因舜帝居姚地,有子孫以姚為姓,稱為姚氏。舜在當帝之前,有搬到媯河邊居住,他們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便以媯為姓。舜帝登帝位後,仁德榮耀,有子孫以帝名舜為姓,禹封皇舜長子商均於虞,至始祖四十三世孫媯滿封於陳,官拜陶正,謚胡公,其子孫或以國號陳稱姓,或以官號改稱陶唐氏,或以謚號胡稱姓,或以尊諱滿稱姓,演變至漢朝,姚氏衍生出:媯、舜、虞、陳、胡、田、袁、王、孫、陸、車等六十種,繁姓同根,異氏同源,是一家親。在中華姓氏中,媯、陳、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其血緣先祖同為舜帝姚氏。鄭樵《通志·氏族略》言:"虞有二姓,曰姚曰媯。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因而史稱媯、陳、田、姚、胡為"媯汭五姓"。
雖然周代貴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稱姓,未婚女子如齊姜、宋子,齊、宋為國名,姜、子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欒祁,江、欒為夫家國、氏名,芊、祁為女子本人的姓。當時有同姓不婚的習俗,故稱貴族女子的姓以示與夫家之姓有所區別。
周代實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別。一個氏的建立表示一個小宗從大宗(氏)分裂出來,另立門戶。建立侯國要經周王認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許,稱之為「胙之土而命之氏」。
這些姓氏,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幾乎都有一番來歷,都蘊含著一段生動有趣的故事,歸納起來,分門別類,大致有以下十幾種來源:
一、以國名為姓氏。夏、商、周三代,尤其是周朝,大小諸侯國遍布神州,有許多國的王族以國名作為姓氏。夏、商二代均封侯賜地,西周初年更是實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遍布九州,這些國名便成為其國子孫後代的。如程、房、杜、戈、雷、宋、鄭、吳、秦、衛、許、陳等。周文王封少子於狄域,其子孫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無極縣建立鼓國,後代便有姓鼓。有的姓是秦漢以後外邦人帶來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國,安姓出自安息。
二、以邑、亭、鄉名為姓氏。邑指采邑,也叫食邑、采地或封地,是奴隸社會時期諸侯封給卿、大夫的連同土地上勞動的奴隸在內的土地。鄉、亭都是古代行政區劃,秦漢時,大體上十里一亭。每鄉約12500戶,十亭為一鄉。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忿生采邑於蘇,忿生後代因此姓蘇。 如嬴姓秦國的始祖非子的支孫封在邑鄉,得邑氏;至六世孫被周禧王封為邑侯,採食解州。
三、以居住地為姓氏。一般是無封土之人採用這種方式,其中複姓較多,大都表示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如齊國公族大夫分別住在東郭、南郭、西郭、北郭,這四郭便成了姓氏。再比如:姚(虞舜生姚墟)、東方(伏羲住處)、西門、東門(魯庄公子遂後代封住地)、東郭、南、百里、歐陽(越王勾踐,被封在烏程歐陽亭)等。 黃帝生於壽丘,長於姬水,故以姬為姓。
四、以先人的名或字為姓氏。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姓林。又如齊國大夫童刁的孫子以刁氏傳世。 氏族社會晚期以至夏、商時代,分支氏族的標號有的也成為後起之姓,如:姬、姜、姒、風、己、子、任、伊、嬴、姚。
五、以祖上謚號為姓氏。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死後,根據其生平行為褒貶善惡所加的稱號叫謚號。比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六、以爵位為姓氏。爵位是君主國家對貴族所封的等級。比如:王、公、侯、伯、子、男。上古周朝時,魯國郡主魯定公,將他哥哥的兩個兒子,一個叫衍,一個叫為,都封為公爵,時人稱之為公衍、公為。公衍、公為的後代就以祖上爵號為姓,世代相傳姓公。得姓始祖:公衍、公為。
七、以親屬的排行為姓氏。比如:伯、仲、叔、季等。
八、以官職為姓氏。比如:司馬、司徒、司空、司寇、史、理、錢、宗、帥、凌等是以官職為姓的。又如漢代有治粟都尉,後代便姓粟。
九、以技藝為姓氏。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創始者,後世便以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藝為氏。
十、以德行或著聞之事為姓氏。晉國趙衰跟隨公子重耳顛沛流離十九年,最後輔佐他回國登基。趙衰不僅對公子重耳,而且對一般人也是像冬天裡的的太陽一樣溫暖,於是他的後裔就以「冬日」為姓氏 。漢代的淮南王英布,年輕時犯罪,被處以臉上刺字的刑法,這在當時叫做黥刑。他的後代不僅不忌諱這一點,反而以「黥」為姓氏。
十一、因賜姓、避諱而改姓。賜姓即天子、皇帝賜給臣民的姓。比如唐朝大規模賜姓,是李氏宗族龐大的轉折點。據《路史》及《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鮮于氏、張氏、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董氏、羅氏、朱邪氏,皆以立功被賜國姓李氏。避諱,是指凡遇到皇帝或尊親的名字都不能直接說出或寫出。史上因古代避諱而曾被改名的城市與人物。如漢文帝名劉恆,恆氏因而改為常氏。後晉避諱兒皇帝石敬瑭,姓敬的要改姓文、姓苟。但後漢時基本上都恢復原姓了。到宋朝為避諱翼祖趙敬(趙匡胤祖父),姓敬的又紛紛改姓苟、姓文。
十二、因避仇、避禍而改姓。比如:司馬遷遭到迫害,後裔改姓同、馮。在司馬的「司」字左邊加一豎,成為「同」字;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成為「馮」字。兩千年來他們遵奉「馮同一家」,「馮同不分」,「馮同不婚」 的遺訓。再比如伍子胥在吳被殺後,子孫逃到齊國,改姓王孫;陳厲公子陳完,在陳內亂後逃到齊國做了大夫,改姓田。
十三、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帶來的姓及其改姓。古代北部、西部和西北部的匈奴、鮮卑、羌、氏、羯等少數民族原有的複姓、三字姓、四字姓,經過多次民族融合,有的已改成單姓,和漢族的姓氏融合為一體。比如:慕容、拓跋、單于、宇文、長孫、呼延、尉遲、耶律、完顏,愛新覺羅等都是少數民族姓的漢語譯音。有些少數民族姓在譯成漢語後,嫌字太長就簡化,如愛新覺羅,改姓羅,金。司馬改姓司,歐陽改姓歐。比如:北魏孝文帝規定鮮卑族人改用漢姓如陸、穆、賀、於等,皇族帶頭,由原來的姓拓跋改為姓元。從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十四、其他。

百家姓的歷史

姓,是標誌家族系統的稱號,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的先決條件,涉及千家萬戶,關係到每一個社會成員。但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姓,與原始的姓並非同一概念,而是包含了古代的姓與氏兩方面的內容。 中華民族的姓,起源於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以為每個氏族都與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有血緣關係,往往以此作為本氏族的名稱,即氏族的微號,這就是圖騰。「圖騰」系印第安語,意為「他的親族」;馬克思在《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中摘要》中明確指出:「圖騰一辭表示氏族的標誌和符號」。有些圖騰,後來轉化為人的姓。由於那時的子女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緣關係的氏族稱號,即一個氏族名下的成員都出自一個母系祖先。「姓」的造字屬於會意,古形體是由「人」和「生」組成,意為人所生,因生而為姓。用「女」與「生」組合成姓字,最早見於秦國該石《詛楚文》,意思是女子所生為姓,生而有姓。因此,中國早期的許多姓,如姬、姒、姜、贏等,都帶有「女」字。 氏是姓衍生的分支,出現較晚,起源於父系氏族社會,為古代貴族標誌宗族系統的稱號。「氏」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早在甲骨文中就有,解釋為木本,即植物之根;後來轉注為姓氏的氏,就是取水之源頭、木之根本的意思。 《左傳·隱公八年》記有:「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這是說,帝王立有德之人為諸侯,根據他的出生血統賜給姓,分封給他土地並且根據封地命名氏。由此可見,先秦時的姓與氏,既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社會職能上說,二者的不同點在於:姓是決定是否能夠通婚的依據,氏則是用來區別貴賤的,正如南宋史學家鄭樵《通志·氏族略序》所說:「氏所以別貴賤的,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回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能」。
戰國時期,奴隸制宗法制度的崩潰,姓與氏已無什麼區別,姓氏成為表明個人及所生家庭的符號,亦即鄭樵所云:「三代(即夏、商、周三個朝代)之後,」姓氏合而為一,皆所以別婚姻,而以地望明貴賤。見於文字記載正式將姓氏混用的,是西漢時的司馬遷,他在《史書》中寫秦始皇曰「姓劉氏」。此後,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都是一個意思,即實際是專指姓。儘管如此,生活在封建社會的人,仍然有貴與賤之分,其區分依據就是看有無「地望」,即「以地望明貴賤」。地望,就是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晉至隋唐時每郡顯貴的家庭,意思是世居某郡,以當地所仰望。 隨著姓氏的產生,姓氏之學逐漸興起。《漢書·藝文志》所裁《世本》15篇,據說系戰國時史官所撰,是中國最早系統記裁姓氏來源的典籍。 此後,姓我著作層出不窮,例如:西漢有史游的《急就章》;東漢有王符的《潛夫論·志氏姓》,應劭的《風俗通義·姓氏篇》;南朝宋有何承天的《姓苑》,齊有王儉的《姓譜》,梁有王僧孺的《百家譜》、徐勉的《百家譜》;北齊有魏收的《魏書·官氏志》;唐代有官修的《氏族志》,柳沖的《大唐姓系錄》,韋述的《開元譜》,柳芳的《永秦譜》,張九齡的《姓源韻譜》,林寶的《元和姓纂》;宋代有無名氏的《百家姓》,邵思的《姓解》,王應麟的《姓氏急就篇》,鄧名世的《古今姓氏書辯證》,鄭樵的《通志·氏就篇》;明代有吳沈等的《千家姓》,凌迪知的《古今萬姓統譜》;清代有熊峻運的《新纂氏族箋釋》,任若海的《太平圖話姓氏綜》,張澍的《姓氏尋源》,等等。這些姓氏書,儘管由於受時代的=階段的制約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可為今天的姓氏研究提供許多有用的資料。 那麼,從古至今中國人到底有多少姓呢?據《半月談》報道,「中華民族的姓氏多達11939個」。
在先秦時代,姓與氏有區別,姓是不變的,而氏則不斷變 化。春秋時晉國叔向說,「胖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 同是姬姓的貴族,卻存許多不同的氏,羊舌氏只是叔向所在的「宗」的十一個氏族之一。姓和氏的產生和區別是由氏族制和宗法制決定的。 姓與氏來源於原始時代氏族,胞族或部落的名稱。那隊每 一個氏族都有一個用圖騰物作標誌的名稱。圖騰物既是氏族感生神靈,又是族名。當氏族經過發展,逐漸 形成由若干同胞氏族構成的胞族集團,每一個新氏族都為自己想了新的名稱,原先的氏族名稱就成為胞族的名稱了,胞族繼續發展,分成若干胞族,構成部落,原先的胞族名稱(即更早先的 氏族名稱)又轉化為部落的名稱。部落中的每一個氏旅既有自己的氏稱,又有據以聯繫血緣遠近的胞族稱(舊氏)和部落稱 [更早的氏)。這種不同層次的氏稱,大體相當於先秦時代姓與氏 的關係。如《左傳》所述高辛氏部落包含兩個胞族八個氏族,叫 伯奮氏、仲堪氏、叔獻氏、季仲氏(此四氏為一個胞族),伯虎氏、仲熊氏、叔豹氏、季狸氏, 而八個氏又都屬於高辛氏。
周代的姓氏制度是繼承原始社會的氏族名稱制度產生的,但 又有區別,主要表現在舊氏(指嫡系)不僅—升為「家」(相當於腦族或宗族)或「園」(相當於部落)的名稱,而且始終仍作 為氏族名稱。如吝秋營目的「季孫氏」不僅是以征公子季友為姑祖的宗族的名趴而且是這個宗族的嫡系氏族的名稱。這是出周 代宗法制決定的。拄周代的宗氏氏族分菜之後,原氏族的爵位型地財產連同氏族名稱都由嫡族繼承,旁支五世而遷,嫡系百灶 不定,所以,氏族名稱將出嫡系氏族世世代代沿用下去。
由於周代貴族是技姓氏採區分血緣關係之遼近的,所以姓氏成為統帥同宗同族成員的旗幟。周王所在的氏族是絕對的大宗樂族,因此天於的姓也成為整個民族〔用族)的旗幟。於是產生了 顧炎武總結的「氏一再傳而可變,姓千萬年而不變」的局面。如因周人是姬地所以周公旦長於伯離封於各魯囤公 室從所有公族也都是姬蜘不可能變處。但新的氏則冬斷產鄖氏、柳氏出自魯孝公,費氏、郎氏出自紀公,施氏出自桌公,孟氏、叔孫氏、享孫氏出自桓公,為氏出自咽公,魯氏 副出白宮國滅亡後的公室遺民等等。
姓與氏的區別,由「姓」「氏」本身的意義也能看出來。《說文》:「眾人所生也。古之神聖人,母感天而生,故稱天子。因生以為烴」。「感天而生」招始祖所感生助圖騰物,西周以後被附會為「天」。「因生以為烴」實指因圖路稱號作為姓。 可見「姓」本義指所感生之物,如「姬」得名於熊跡, 「擬」得名於蔻隊 「子」得名於燕卵等(參閱本書《圖房》)。
「氏」本義指氏族,氏族即文族,指分菜的各族。從語音看, 「氏」與「支」古音同。氏既是文族名執當然每當分氏都要產生新的氏了。 春秋時代,貴族通常以祖父的名號(如名、字、謹、封邑 等)為氏。這是什麼道理呢?原抵那時並非人人都有氏稱,只 有代表氏族的族長才被稱為某氏。而這個氏名,又是氏族始祖的 名號。假設那時王常壽命為三代同堂,而氏族又是岡一始祖的五代以內子孫所構成,不難算出,任何人在世時都不可能成為氏族 始祖並且以他的名號作氏族名,只有當她的第五代孫出現以後,他的後代才成為獨立的氏族而以他的名號作氏稱。由於族長是在世的最高輩,在正常情況下正好是始祖的嫡長孫作族長。
《左傳·隱公五年》把台串公兒子公子軀追稱為「威信伯」。 孔穎達《琉》雲,「諸侯之子稱公執公孫之於 不得袒諸民乃以王父(祖父)字為氏。計艘伯之孫乃得以減為氏。」就是說,當公子嘔(字子咸)成為氏族始祖吮他的孫子做族搔才開始以「威」為氏。這時使脫離公室嫡族了。上文巳說別任何一個氏族,它本身都有一個嫡系往下南嫡系的每一代族長都保持該氏作稱號而不變。所以,氏一方面不斷變化而產生新民,另一方面又將一直流傳下去。到兩漢以後,隨著宗法制 在政治制度中解體,先素本有區別的姓與氏開始合流,合稱為拄氏。從此姓氏不再分大小宗,而由所有的後裔共同繼承。不過,由於皇族、官僚地主和農村中宗法制度一直還存色於是 秦漢以後又產生丁「房」的概念,其性質與先素的「氏」相似。

各個時代百家姓依人口排序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袁義達按照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有關姓氏頻率研究方法,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收集宋朝、元朝、明朝的文獻,採集統計樣本,根據每一人物的姓名、籍貫或居住地、工作地區、文獻表明的地點進行統計,從而推算出當時全國姓氏的期望分布頻率。宋朝、元朝及明朝首一百個姓的次序如下:
宋朝百家姓排序(960年─1279年)
王,李,張,趙,劉,陳,楊,吳,黃,朱,
孫,郭,胡,呂,高,宋,徐,程,林,鄭,
范,何,韓,曹,馬,許,田,馮,杜,周,
曾,汪,蘇,董,方,蔡,梁,石,謝,賈,
薛,彭,崔,唐,潘,鄧,任,史,錢,侯,
魏,羅,葉,沈,孟,姚,傅,丁,章,蕭,
蔣,盧,陸,袁,江,晁,譚,邵,歐陽,孔,
俞,尹,廖,閻,洪,夏,雷,葛,文,柳,
陶,毛,丘,龔,康,蒲,邢,郝,龐,安,
裴,折,施,游,金,鄒,湯,虞,嚴,鍾。
元朝百家姓排序(1271年─1368年)
王,張,李,劉,陳,趙,吳,楊,黃,周,
徐,朱,鄭,胡,高,郭,林,程,馬,釋,
汪,羅,孫,鄧,曾,蕭,何,方,唐,謝,
馮,呂,許,韓,董,葉,宋,夏,余,曹,
范,潘,田,姚,金,袁,蔡,戴,史,孔,
薛,杜,倪,熊,文,彭,蔣,梁,俞,沈,
傅,丁,譚,段,耶律,蘇,湯,盧,顧,易,
毛,洪,魏,陸,侯,廖,賈,孟,虞,嚴,
姜,錢,雷,江,完顏,丘,黎,於,邵,葛,
章,龔,顏,鄒,崔,石,秦,游,歐陽,郝。
明朝百家姓排序(1368年─1644年)
王,張,李,陳,劉,楊,吳,黃,周,徐,
朱,趙,胡,孫,鄭,何,郭,沈,高,林,
謝,馬,葉,羅,馮,許,蕭,汪,韓,曹,
潘,呂,姚,程,余,袁,宋,錢,陸,盧,
唐,彭,蔣,曾,鄧,蔡,顧,魏,方,傅,
金,范,梁,夏,董,章,俞,丁,江,杜,
鄒,鍾,蘇,嚴,戴,崔,田,毛,石,任,
龔,陶,邵,薛,丘,熊,侯,譚,姜,賈,
施,秦,史,廖,於,孔,尹,黎,孟,段,
湯,白,詹,聶,易,洪,盛,倪,康,文

2019年百家姓排名

我們現在所說的百家姓排名,更加關心的是不同姓氏的人口數排名,而排名依據的是什麼呢?是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指在國家統一規定的時間內,按照統一的方法、統一的項目、統一的調查表和統一的標準時點,對全國人口普遍地、逐戶逐人地進行的一次性調查登記。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對人口普查資料的搜集、數據匯總、資料評價、分析研究、編輯出版等全部過程,它是當今世界各國廣泛採用的搜集人口資料的一種最基本的科學方法,是提供全國基本人口數據的主要來源。從1949年至今,中國分別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與2010年進行過六次全國性人口普查。也就是說在新的人口普查進行之前,我們不會知道新的百家姓排名,依據的都是老的數據。您想知道您的姓氏今年在百家姓中的排名?
要想知道最新姓氏人口數目的排名,還是要看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的統計,從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的統計結果我們可以整理出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和人口最多的前300名姓氏。
2019年中國人口最多的前十大姓
中國百家姓最新排名是,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排前十。
1.李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2.王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張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4.劉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5.陳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6.楊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趙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8.黃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9.周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10.吳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
中國人口最多的前百家姓排名100名姓氏:前十名總人口約為5.5億人。
李王張劉陳——中國五大姓氏
001、李姓
李姓是中國第一大姓,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就地區而言,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東南沿海諸省中,比例僅在4%左右。
先秦時期,李姓的活動由河南開始,到戰國末,李姓的活動地域已擴大到山西、河北、陝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漢時期是李姓向各地遷移的重要階段。秦始皇平定南越和西甌時,李姓始入兩廣地區。李耳的後裔入甘肅,發展為隴西李姓的望族,居河北的成為趙郡李姓的名家。 唐朝是李姓的鼎盛時期,隴西李氏王朝傳19帝,歷時289年,李姓貴為國姓(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者共計58人 創百家姓中之最),各地都有李氏的皇親國戚,李姓人口迅速膨脹。唐朝初李姓開始大批進入了福建和海南。明朝時,李姓進入入台灣。清朝及民國時期,李氏族人移居海外者更多。「中國歷史上建立政權最多的姓氏是李姓」嗎?
002、王姓
王姓是當今中國第二大姓,分布非常廣,約佔漢族人口的7.41%,人口眾多。
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媯姓和少數民族改姓。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王姓在先秦、漢晉時期一直以華北地區為主要的活動地區,發展十分迅猛。隋朝時期,王姓各支派向各地遷播之外,最重要的事件是河南固始人王審知南遷福建,建立閩國,成為五代十國之一,是福建王姓的總開山祖,史稱開閩王氏。明朝永樂年間,這支王姓開始進入台灣地區。
003、張姓
張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6.83%。尤以山東、河南、河北、四川四省為最多。
張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張揮為該姓始祖。歷史上,西漢時期張耳被劉邦封為趙王,張耳的十七世孫張軌(255年-314年)建立前涼王朝。
張的本義是「使弓弦」,把弦綳在弓上,將要開弓,與「弛」相對。引申為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張,也是星名,屬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狀似弓。張是擅長製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圖騰,進而成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張氏家族也是最重要的姓氏之一,昔時就是起源於河北地區清河,聽說是軒轅黃帝的姬姓改姓和少數民族的改姓,是以可以斷定,張姓的開山祖師就是來歷於此。張姓的始祖是黃帝之子少昊青陽氏的孫子張揮。以致於在宋朝時代,已經演變成為了第3大姓氏。這些都不算什麼,還在元代時代,被列為第二大姓氏。
為何五大姓的「張」沒有當過皇帝?
「五大姓」有:張王李趙劉說到張姓,有人就這個姓氏提出了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這個姓氏在數千年來沒有出過皇帝?
民間對於這個問題的解答是比較迷信的,他們認為玉帝老兒原本姓王,可是後來他修道成功,升上天去,取得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受世間人們的尊重和愛戴,所以為了體現對他的尊重,姓張的人就不能當皇帝。當然,這是個不太有說服力的回答。
說起來畢竟中國的君主制度建立了有好幾千年了,一個朝代覆滅,另一個朝代又崛起,比較出名,為人所知的強大王朝就只有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這數得過來的幾個了。即使張姓是大姓,但也不是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張家的道理。
但要說張姓的皇帝也不是沒有的,而是這些人當皇帝的時候並沒有對歷史產生多大的影響,也不是什麼著名人物,或者是這些皇帝實在是太不負責、讓人仇恨,所以人們關注點也不在這,這些皇帝也就容易被人忽略了。 其中就比如說有被「真皇帝」趙構賜死、自縊身亡的假皇帝張邦昌,還有混世魔王張獻忠。只不外是人家在執政時,沒有多大的影響力,不然的話,也不至於被歷史所忘記。
現在中國人口最多的20個姓氏排名為: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羅。顯然張仍是佔據重要職位,除了張姓外,也不是說其他姓氏就很厲害了一樣。雖說張姓出皇帝少,但是一說起姓張的歷史名人,倒也不少,比如說有秦朝縱橫家張儀、發明家張衡、醫藥學家張仲景、還有洋務運動人物張之洞、民國軍閥張作霖等等,張家也還是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
004、劉姓
劉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5.38%。北方地區的河北、內蒙古、遼寧、京津地區中劉姓比率較高,約佔該地區漢族人口的8%以上。
最早一支劉姓源自堯的後裔劉累,故劉累為劉姓得姓始祖。劉姓望出江蘇彭城。劉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發展繁衍。
從劉邦開始到這之後的中國歷史上,一共有九個正統朝代是劉姓皇帝建立的。分別是西漢、玄漢、東漢、蜀漢、漢趙、劉宋、後漢、南漢、北漢,他們的建立者分別是劉邦、劉玄、劉秀,劉備,劉淵、劉裕、劉知遠、劉龑、劉崇,而且這裡還可以看出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這些劉姓的皇帝們,從劉邦之後除了劉裕(劉裕自稱是劉邦之弟楚元王劉交的二十二世孫,劉交後裔劉強東:富貴還鄉,衣錦晝行,天下聞名)之外,劉姓只要建國都喜歡用漢作為國號,似乎就對劉姓皇帝第一人劉邦跟他的大漢朝推崇備至。
005、陳姓
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南方地區多陳姓。在台灣、廣東二省,陳姓約佔本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
陳氏源於宛丘(今河南淮陽),望於固始(今河南固始縣)、盛於潁川(今河南長葛),南開閩漳,遍及全球。在海外,五千萬的華人中,又有「陳林半天下」之稱。

2019年中國人口最多的前100大姓

1:李 2:王 3:張 4:劉 5:陳
6:楊 7:趙 8:黃 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梁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於 29:董 30:蕭
31:程 32:曹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鍾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漕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2019年中國人口最多的前100至200大姓

101:龐 102:樊 103:蘭 104:殷 105:施
106:陶 107:洪 108:翟 109:安 110:顏
111:倪 112:嚴 113:牛 114:溫 115:蘆
116:季 117:俞 118:章 119:魯 120:葛
121:伍 122:韋 123:申 124:尤 125:畢
126:聶 127:叢 128:焦 129:向 130:柳
131:邢 132:路 133:岳 134:齊 135:沿
136:梅 137:莫 138:庄 139:辛 140:管
141:祝 142:左 143:塗 144:谷 145:祁
146:時 147:舒 148:耿 149:牟 150:卜
151:路 152:詹 153:關 154:苗 155:凌
156:費 157:紀 158:靳 159:盛 160:童
161:歐 162:甄 163:項 164:曲 165:成
166:游 167:陽 168:裴 169:席 170:衛
171:查 172:屈 173:鮑 174:位 175:覃
176:霍 177:翁 178:隋 179:植 180:甘
181:景 182:薄 183:單 184:包 185:司
186:柏 187:寧 188:柯 189:阮 190:桂
191:閔 192:歐陽 193:解 194:強 195:柴
196:華 197:車 198:冉 199:房 200:邊

2019年中國人口最多的前200至300大姓

201:辜 202:吉 203:饒 204:刁 205:瞿
206:戚 207:丘 208:古 209:米 210:池
211:滕 212:晉 213:苑 214:鄔 215:臧
216:暢 217:宮 218:來 219:嵺 220:苟
221:全 222:褚 223:廉 224:簡 225:婁
226:蓋 227:符 228:奚 229:木 230:穆
231:黨 232:燕 233:郎 234:邸 235:冀
236:談 237:姬 238:屠 239:連 240:郜
241:晏 242:欒 243:郁 244:商 245:蒙
246:計 247:喻 248:揭 249:竇 250:遲
251:宇 252:敖 253:糜 254:鄢 255:冷
256:卓 257:花 258:仇 259:艾 260:藍
261:都 262:鞏 263:稽 264:井 265:練
266:仲 267:樂 268:虞 269:卞 270:封
271:竺 272:冼 273:原 274:官 275:衣
276:楚 277:佟 278:栗 279:匡 280:宗
281:應 282:台 283:巫 284:鞠 285:僧
286:桑 287:荊 288:諶 289:銀 290:揚
291:明 292:沙 293:薄 294:伏 295:岑
296:習 297:胥 298:保 299:和 300:藺

2019年中國各省市的十大姓氏

(一)廣東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陳、李、黃、張、梁、林、劉、吳、羅、楊。

(二)海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陳、王、李、吳、符、林、黃、張、周、鄭。

(三)重慶市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張、陳、劉、王、楊、周、黃、羅、唐。

(四)山東省最新百家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張、李、劉、孫、趙、楊、陳、徐、馬。

(五)福建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陳、林、黃、張、吳、李、王、鄭、劉、楊。

(六)浙江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陳、王、林、張、李、葉、鄭、吳、徐、劉。

(七)江西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劉、李、陳、張、黃、王、吳、周、胡、徐。

(八)內蒙古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張、李、劉、趙、楊、郭、孫、高、陳。

(九)湖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劉、陳、張、王、周、黃、楊、唐、羅。

(十)河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張、李、劉、楊、趙、陳、郭、孫、馬。

(十一)北京市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張、李、劉、趙、楊、陳、孫、高、馬。

(十二)江蘇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張、陳、李、徐、周、朱、劉、吳、楊。

(十三)山西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張、李、劉、趙、郭、楊、陳、武、高。

(十四)湖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劉、張、陳、楊、胡、黃、王、徐、周。

(十五)天津市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張、李、劉、楊、趙、陳、孫、高、馬。

(十六)寧夏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張、李、劉、楊、陳、趙、吳、馬、孫。

(十七)遼寧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李、張、劉、趙、孫、楊、陳、於、高。

(十八)上海市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張、王、陳、李、朱、徐、周、沈、吳、陸。

(十九)河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張、王、李、劉、趙、楊、高、陳、馬、郭。

(二十)安徽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張、李、陳、劉、楊、吳、周、徐、孫。

(二十一)新疆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張、李、劉、楊、徐、吳、朱、郭、黃。

(二十二)黑龍江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張、李、劉、趙、孫、楊、陳、於、徐。

(二十三)四川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張、王、劉、陳、楊、周、黃、羅、吳。

(二十四)廣西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黃、李、梁、韋、陳、陸、楊、劉、盧、張。

壯族十大姓:黃、莫、韋、覃、農、蒙、藍、趙、羅、梁。

(二十五)雲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張、楊、王、陳、劉、趙、馬、周、朱。

(二十六)貴州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李、陳、張、楊、劉、周、羅、吳、黃。

(二十七)陝西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張、王、李、趙、劉、馬、楊、陳、吳、郭。

(二十八)甘肅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張、李、劉、楊、馬、陳、趙、魏、周。

(二十九)青海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李、張、王、劉、趙、楊、陳、馬、郭、吳。

(三十)吉林省最新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王、李、張、劉、趙、孫、楊、陳、於、高。

(三十一)台灣省百家姓排名

前十位依次是: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

姓氏與人口的關係

中國現存大約22000個姓氏,大約20個少數民族基本上不使用姓氏,僅以人名出現;其次,大陸和台灣對複姓的戶籍登記都存在問題,複姓的形式和數目存在不確定性;第三,有的稀有姓氏在目前通用計算機字型檔中沒有,造成統計缺失;第四,由於人工計算機輸入時的原始錯誤,縣級以上的匯總中出現了人口只有幾人或一人的假姓,這類假姓大約有幾千種之多。
人數在100人以上的姓氏有2400種,佔總人口97.93%
人數在1000人以上的姓氏有1421種,佔總人口97.90%
人數在1萬人以上的姓氏有717種,佔總人口97.71%
人數在10萬人以上的姓氏有374種,佔總人口96.80%
人數在100萬人以上的姓氏有153種,佔總人口90.67%
人數在1000萬人以上的姓氏有23種,佔總人口56.61%
超過1%人口的十九個大姓
001、李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就地區而言,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東南沿海諸省中,比例僅在4%左右。
002、王姓:約佔漢族人口的7.41%,人口眾多。
003、張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7.07%。尤以山東、河南、河北、四川四省為最多。
004、劉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5.38%。北方地區的河北、內蒙古、遼寧、京津地區中劉姓比率較高,約佔該地區漢族人口的8%以上。
005、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南方地區多陳姓。在台灣、廣東二省,陳姓約佔本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
006、楊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3.08%,在全國分布極廣,尤以長江流域的省份多楊姓。
007、趙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29%。
008、黃姓: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2.23%。黃姓在要集中於江南地區,廣東省的黃姓人口最多,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廣西、江西等省黃姓人口也比較多,以上五省的黃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56%。
009、周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2.12%。在長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佔比例相對其他地區要高。
010、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05%。江南各省吳姓均占省人口總數的2%以上,尤以福建為高,約佔該省人口5%,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江南大姓。
011、徐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1.73%。尤以河南、山東、浙江最多!
012、孫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52%,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尤以福建、廣東、湖南最多!
013、胡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一。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東、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約佔全國漢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約佔全國漢族胡姓13%。
014、朱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26%,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尤以安徽、江蘇、山東最多。
015、高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21%,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尤以江蘇、福建、廣東、江西、雲南等地為多。
016、林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8%,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尤以福建、廣東、台灣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約佔全國漢族林姓人口60%。
017、何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7%,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以四川、廣東、湖南三省多此姓。
018、郭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5%,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氏之一,。萬以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
019、馬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總數的1.05%,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同時也是我國回族大姓。
排列前五十名還有:
020、羅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86%。其主要分布在四川、廣東、湖南、江西、貴州、湖北等省,六省羅姓約佔全國漢族羅姓的70%。
021、梁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84%。尤以廣東多此姓,約佔省人口4.7%,全國漢族梁姓人口35%在廣東。
022、宋姓:
023、鄭姓:
024、謝姓:
025、韓姓:
026、唐姓:
027、馮姓:約佔漢族人口的0.64%。尤以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山東、雲南等省多此姓。
028、于姓:
029、董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61%。尤以河北、山東、山西、雲南、遼寧、浙江等省最為集中。
30、蕭姓:
031、程姓:總人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57%。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南、四川、山東等省,這五個省的程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程姓人口的60%。
032、曹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57%。尤以四川、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多此姓。
033、袁姓:
034、鄧姓:
035、許姓:
036、傅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51%。主要分布在山東、湖南等省。
037、沈姓:約佔全國漢族總數的0.50%,歷代多以江南為其主要的分布地區。
038、曾姓:
039、彭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49%。尤以湖南、四川、湖北等省多此姓。
040、呂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47%,尤以山東、河南二省多此姓。
041、蘇姓:
042、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47%。
043、蔣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47%。在我國歷史上蔣姓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尤以四川、江蘇、湖南、浙江等省多此姓。
044、蔡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46%。尤以廣東、浙江、江蘇、四川等省多此姓,四省蔡姓約佔全國漢族蔡姓人口的44%。
045、賈姓:約佔全國漢族總數的0.42%。尤以山西、河北、河南、四川等省多此姓。
046、丁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0.42%。
047、魏姓:
048、薛姓:
049、葉姓:
050、閻姓

2019年中國家姓中國重名最多的名字排行榜

排名名字數量(個)排名名字數量(個)
1張偉 299025 101 王斌 124327
2 王偉 290619 102 李鵬 124243
3 王芳 277293 103 張平 122993
4 李偉 269453 104 張莉 121695
5 李娜 258581 105 張輝 121111
6 張敏 245553 106 張宇 120902
7 李靜 243644 107 劉娟 120412
8 王靜 243339 108 李斌 120296
9 劉偉 241621 109 王浩 118216
10 王秀英 241189 110 陳傑 118148
11 張麗 241075 111 王凱 117695
12 李秀英 240742 112 陳麗 117040
13 王麗 236097 113 陳敏 116838
14 張靜 232060 114 王秀珍 116735
15 張秀英 231114 115 李玉蘭 116184
16 李強 230717 116 劉秀英 115846
17 王敏 223592 117 王萍 115207
18 李敏 223469 118 王萍 115207
19 王磊 219127 119 張波 115154
20 劉洋 214420 120 劉桂英 114512
21 王艷 206119 121 楊秀英 114136
22 王勇 204173 122 張英 113588
23 李軍 204023 123 楊麗 113258
24 張勇 203077 124 張健 113192
25 李傑 202421 125 李俊 112544
26 張傑 199789 126 李莉 112468
27 張磊 198962 127 王波 112443
28 王強 195956 128 張紅 111746
29 李娟 195589 129 劉丹 111655
30 王軍 193723 130 李鑫 110962
31 張艷 191285 131 王莉 110381
32 張濤 189994 132 楊靜 110053
33 王濤 189306 133 劉超 109527
34 李艷 186355 134 張娟 109261
35 王超 182177 135 楊帆 108762
36 李明 181766 136 劉燕 108644
37 李勇 179517 137 劉英 108453
38 王娟 179066 138 李雪 108205
39 劉傑 173929 139 李秀珍 107992
40 劉敏 171588 140 張鑫 107732
41 李霞 170530 141 王健 107704
42 李麗 168449 142 劉玉蘭 107631
43 張軍 165861 143 劉輝 107455
44 王傑 165340 144 劉波 107449
45 張強 164702 145 張浩 107374
46 王秀蘭 163712 146 張明 107256
47 王剛 159252 147 陳燕 107216
48 王平 157977 148 張霞 106861
49 劉芳 157853 149 陳艷 106819
50 張燕 156485 150 楊傑 106101
51 劉艷 156017 151 王帥 105071
52 劉軍 155131 152 李慧 103740
53 李平 154297 153 王雪 103724
54 王輝 152741 154 楊軍 103320
55 王燕 152648 155 張旭 103041
56 陳靜 151251 156 劉剛 102370
57 劉勇 151215 157 王華 101171
58 李玲 151068 158 楊敏 100971
59 李桂英 150978 159 王寧 100589
60 王丹 150747 160 李寧 100137
61 李剛 149594 161 王俊 100021
62 李丹 148848 162 劉桂蘭 99840
63 李萍 148275 163 劉斌 99492
64 王鵬 148229 164 張萍 99033
65 劉濤 148207 165 王婷 98814
66 陳偉 148051 166 陳濤 98615
67 張華 148019 167 王玉梅 98299
68 劉靜 147728 168 王娜 98216
69 李濤 147355 169 張斌 98156
70 王桂英 146354 170 陳龍 98122
71 張秀蘭 146279 171 李林 98105
72 李紅 144601 172 王玉珍 98065
73 李超 144127 173 張鳳英 97223
74 劉麗 142900 174 王紅 96964
75 張桂英 142832 175 李鳳英 96873
76 王玉蘭 142066 176 楊洋 96576
77 李燕 141459 177 李婷 96390
78 張鵬 141117 178 張俊 96055
79 李秀蘭 140833 179 王林 95966
80 張超 140100 180 陳英 95899
81 王玲 138984 181 陳軍 95842
82 張玲 138091 182 劉霞 94948
83 李華 137942 183 陳浩 94863
84 王飛 136507 184 張凱 94859
85 張玉蘭 135296 185 王晶 94760
86 王桂蘭 134275 186 陳芳 94740
87 王英 132456 187 張婷 94720
88 劉強 132144 188 楊濤 94637
89 陳秀英 131958 189 楊波 94196
90 李英 130583 190 陳紅 94006
91 李輝 129879 191 劉歡 93863
92 李梅 129766 192 王玉英 93799
93 陳勇 129146 193 陳娟 93744
94 王鑫 128418 194 陳剛 93522
95 李芳 128329 195 王慧 93405
96 張桂蘭 127187 196 張穎 93140
97 李波 126381 197 張林 93106
98 楊勇 125993 198 張娜 92949
99 王霞 124921 199 張玉梅 92586
100 李桂蘭 124888 200 王鳳英 92505

2019年中國家姓中國重名最多的名

排名重複數量(個)
1 41000153
2 35266889
3 34243152
4 32120854
5 29623154
6 28531253
7 25703851
8 22224840
9 22112399
10 22103501
11 21763316
12 21685739
13 21221614
14 20540086
15 19931270
16 19813046
17 19778348
18 19563097
19 19420570
20 19352187

百家姓的文化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人數極大的大國,漢族占絕大多數。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漢民族。故漢民族的姓氏淵源即包含了客家的姓氏淵源。
姓氏是代表每個人及其家族的一種符號。在今天的社會裡,它沒有什麼意義了。但是,從它的形成、發展、演變的漫長歷史過程來看,它卻是構成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
姓氏,是姓和氏的合稱。在遙遠的古代,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古代姓氏起源於人類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之中。
姓氏是怎樣產生、發展的?這是一門很有趣的學科,涉及到社會學、歷史學、語言學、文字學、地理學、民俗學、人口學、地名學等眾多社會科學。
姓的形成除與圖騰關係密切外,還與女性分不開。那時是母族社會,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組成,就說明最早的姓,是跟母親的姓。據考古學資料表明,西周銅器銘文中,可以明確考定的姓不到三十個,但大多數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姬、媧、婢、妊、妃、好、贏等等。不僅古姓多與「女」字相關,就連「姓」這個字本身也從女旁,這大概是母系氏族制度的一個特徵性產物。婦女在生產生活中居於支配地位,實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間可以通婚,在這種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在神話里流傳著「聖人無父,感天而生」的許多故事。許多古姓都從女旁,可見我們祖先經歷過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係。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百家姓分類

百家姓,中國姓氏樹狀示意圖
第一種:以祖先的圖騰崇拜物為姓氏。
有些專家、學者認為,中國的百家姓,有些是由圖騰演變而來的,如:熊、馬、牛、羊、龍、鳳、山、水、花、葉等。但可惜這只是一些推測。由於年代久遠,史前無據可考,到底哪些姓氏源於圖騰崇拜,已不得而知。因為當今的『熊」「馬」「牛」、「龍」、「花」、等姓氏,於史書收及傳說中均可查出源出,但並不與圖騰有什麼聯繫。黃帝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曾率領「熊、黑、貅、貔、虎」等。這些「 熊、羆、貅、貔、虎」等可能就是圖騰氏族的名號。但這些氏族的名號究竟有哪些傳遞下來,成為其後裔的姓氏,也已難尋蛛絲。
有案可查的《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
炎帝(神農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長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濱,得姓姜。
黃帝(軒轅氏)是少典之子,因生長在姬水之濱,而得姓姬。
又姜(徹吧)和羌(Qiang)雖同韻而不同聲,但音特別相近。且兩字都有 「羊」字頭。一個從羊從女,一個從羊從人。從「羌」字的組成看,羌即「羊人」。上古時代晚期,羌族居住在中國的北部,其部族或氏族的圖騰可能是羊。而姜族則是羌族的一支,或許因為語音的誤差而化「羌」為「姜」,或許是母系氏族的母權影響,羊下之「人」,化作了羊下之「女」。炎帝以「姜」為姓,不是偶然,炎帝恰恰是古羌族支系氏族部落的首領。以炎帝;黃帝為首的原居於陝、甘、青一帶的古羌戎部族的一支,在東進中原的過程中,與東夷等部族融合,成為漢族的前身華夏族。
第二種:以祖先名字中的字為姓氏。
《國語·晉語》云:「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後多認為黃帝的後裔,後來陸續分支成為不計其數的其他姓氏,構成中華民族的主流。
黃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依。
年:春秋時,周靈王有子叫「王子年夫」(「年夫」應是其名,「王子」則是表明其身份的,如「公子」、公孫」)年夫的後人以其名中的「年」字為姓氏。
熊:上古五帝之一有顓項(鬧旭氏,姬姓),其後人重黎在帝譽時擔任火官,被帝答賜為「祝融氏」。共工氏作亂時,祝融奉命平叛。叛亂雖被平息,但祝融並未將共工氏成員全部消滅,況融以此獲罪,被帝譽殺掉。祝融死後,其弟吳回擔任火官,依舊稱祝融氏。吳回有子陸終,娶鬼方氏首領之妹女聵氏為妻,生八子,其中第六於叫季連。
牛:西周宋征子之後有任司寇的牛文。牛文。牛文之後以其中的字「牛」為姓氏。
魚:系出於姓。春秋時,宋襄公的弟弟為「司馬子魚」(司馬是官職,子魚為其字)。其後人以其宇中的「魚」為姓氏。
井:春秋時,虞國有大夫井伯。井伯之後以其字「井」為姓氏。晉滅虞國之後,井伯的後代井奚逃入泰國。秦穆公以井奚為大夫,封邑於「百吸」,井奚便號「百里奚」。百里買的支子依舊以「井」為姓氏。
牧:上古時代,黃帝以「力牧」為相。力牧的後人以其字:「牧」為姓氏。
終:上古時祝融弟吳回(後也稱祝融氏)的兒子為「陸終」。陸終後代支系中,有的以其先祖名的「終」字為姓氏。
常:上古時,黃帝曾以 「常先」為相。常先的後人以其字「常」為姓氏。
孔:出於子姓。周武王封商微子於宋,微於死後由其弟仲衍繼承封地。仲衍之後有弗父何,弗父何,的玄孫名嘉,字孔父。孔父的兒子木金父以父字中的「孔」為姓氏,在魯國定居。
廉:顓項的曾孫名廉,其後人以祖字中的「廉」為姓氏。
樂:出於子姓。宋戴公的兒子公子衍字樂父,其後人以祖上「樂父」中的「樂」字為姓氏。
皮:周有大夫樊仲皮,其後人以其祖上名字中的「皮」字為姓氏。
高:出於姜姓。齊文公有子公子高。其後人以「公子高」中的「高」字為姓氏。
第三種:以封地名和國名為姓氏。
宋: 出自子姓. 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 公元前十世紀周公平定了武康叛亂之後, 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受封於宋國, 建都商丘(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南). 公元前286年,宋國被齊國所滅,其子孫以原國名"宋"為氏。
趙:伯益後裔造父,拉馴馬駕車。周穆王常乘坐造父所駕的馬車游巡各地,朝中有事,造父就以熟練的駕車技術及時將車馬趕回。造父因駕車馬有功,被周穆王封地於趙(山西洪洞縣北趙誠),其後人便以「趙」為姓氏。
吳:出於姬姓。周武王封鍾雍的曾孫於吳(江蘇蘇州一帶),建立吳國。其後代以國名為姓氏。
鄭:出於姬姓。周曆三封少於友於鄭(陝西華縣東),建鄭國。友的後代以「鄭」為姓氏。
陳:周武王滅商之後,追封舜的後代媯滿於陳(河南淮陽)。據胙土命氏的之規定,稱陳氏,遂名陳滿,字少湯。
陳滿死後被謚為陳胡公,為陳氏的得氏始祖。
衛:出於姬姓。周文王其於摩叔於衛,建衛國康叔於孫以名為姓氏。
蔣:出於姬姓。周公且的兒干伯齡被封於蔣(河南固始縣東北蔣集),建蔣國,其後以國名為姓。
沈:出於姬姓。周文王的兒子賄受封於深(河南平輿縣北),建沈國,其後以國名為姓。
韓:出於姬姓。周武王的小兒子受封於韓(山西河津縣東北),後被晉國滅掉。桓叔的兒子萬受封於韓。萬的後代以韓為姓氏。
秦:出於嬴姓。伯益之後有嬴非子。非於擅育良馬,周。孝王以其育馬之功封非于于秦谷(甘肅天水西南),為附庸國。用非子的孫子秦仲因功被升為諸侯。秦統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滅亡之後,其子孫以秦為姓氏。
許:出於姜姓,神農氏後裔。周武王封文叔於許,建許國。其後 以國名為姓氏。
呂:出於姜姓,神農氏後裔。怕夷在堯時任掌禮官,又輔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於呂,其後以國名為姓氏。
戚:衛國大夫孫林父的封地戚城(今河南濮陽市戚城遺址)。孫林父的孫以邑名為姓。
謝:周宣王封舅氏申侯於謝(河南唐縣南),申侯子孫中有一支 以其封地為姓氏。
鄒:周代有曹挾封地於邾,戰國對改國號為鄒。其子孫中有一支 以國號為姓氏。
柏:出於柏皇氏。柏皇氏中有柏招,為炎帝的師傅,又有相同為帝嚳的師傅。其子孫受封於柏(河南舞陽縣東南),其後以封地)姓氏。
章:出於姜姓。齊太公封其庶子子郭(山東省東平縣東)。受封於鄣的齊大公庶子的後代,去邑為章姓氏。
蘇:顓頊後裔終的最小的兒子樊受封於昆吾,樊的庶子後代受封於蘇(河南溫縣)。其後以國名為姓氏。
潘:周文王的第十五個兒子名高,受封於畢,稱為畢,稱為畢公高。華公高有庶於受封於潘,其後以封地為姓氏。
葛:出於嬴性。顓頊之後,封於葛(河南寧陵縣東北)。其後以封地為姓氏。
范:周宣王時有大夫杜伯,其子杜限到晉國,被任命為士師,其於以官名為姓。
彭:顓頊後裔陸終的第三個兒子錢鏗受封於彭(江蘇人徐州),為大彭氏,後人以彭為姓氏。
魯:出於姬姓。周公旦的兒干伯禽受封於魯(山東曲阜一帶),建魯國。怕食的子孫以國名為姓。
韋:出於累韋氏。豖韋氏在夏代居於豖韋(河南滑縣東南),為一路諸侯,建豖韋國,又稱韋國。韋君後人以國為姓氏。
苗:楚令尹斗之於賁皇亡命晉國。受封苗邑(河南省濟源市西南)。賁皇又名苗賁皇,其後人以苗為姓氏。
任:出於有熊氏。黃帝的兒子禺陽受封於任,禺陽以任建國,其後國名為姓氏。
柳:魯孝公有兒公於展,公子展的孫子無駭以祖父名為氏,稱展無駭。展無駭的兒子叫展商。展禽的封邑為柳下。他死後號為惠。所以雙叫柳下惠,其後代取封地「柳下」第一個字為姓氏。
第四種:以職業或官職為姓氏。
司徒:上古時代官名,傳說堯、舜時已設,一直延續到秦漢。有以此官職為姓的,便是複姓「司徒。」
司空:據說為上古時所設官職,專管天下水利上的工程建設。帝堯時大禹的官職就是司空。大禹的子孫中,有人以此為姓氏。
司馬:上古代所設官職,為軍事長官。曾為官司馬的人的後代,有的以此官為姓氏。
第五種:以山名、河名為姓氏。
喬:出於有熊氏。黃帝死後,葬於橋山。黃帝的子孫中有守陵的入,就以陵山之名:「橋」為姓氏,後人去木為「喬」。
姜:出於神農氏。炎帝神農氏居住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濱,因此以河名為姓。春秋時代的齊、申、呂、許等封國都是姜姓。
第六種:以住地的方位為姓氏。
東郭:出於姜姓。郭,為古代時的人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東郭,為外城的東牆附近。齊桓公的後裔中有住在臨淄城東外一帶的,被稱為東郭大夫,後人便以東為姓氏。
東門:出於姬姓。魯庄公有於叫公子遂,字襄仲,家住曲阜城東門旁,人稱東門襄仲。其後以東門為姓氏。
西門:春秋時,齊國和鄭國都有公族大夫住在都城的西門附近,人稱西門氏,有的後人便以西門為姓氏。
第七種:以部落的名稱為姓氏。
呼延:東晉時,匈奴呼延部進入中原;後來,其漢化後裔以原部落名稱再加以「漢化」的「呼延」為姓氏。
慕容:三國時,鮮卑族首領莫護跋率族人遷居遼西,後在棘城以北(河北昌黎縣境內)。建國,莫護跋以「慕容」為自己部落的名稱。後慕容部落的人便以慕容為姓氏。
宇文:鮮卑族呼天為「宇」,宇文為「天之子」之意。宇文氏為鮮卑部落。東晉時,字文部落進據中原便以宇文為姓氏。
尉遲:尉遲部也是鮮卑族的一個部落,尉遲部的人後來以部落名為姓氏。
万俟:万俟本為鮮卑族部落名。東晉時,万俟部落進入中原,後以部落名為姓氏。
第八種:以出生時的異象為姓氏。
武:周乎王之子出生時掌紋呈篆文「武」。由此,周平王賜其姓為武。
第九種:以謚號為姓氏。
所謂「說」為帝王、貴族、大臣等死後,依其生前事迹所給予的稱號。
第十種:因避禍、避仇、避諱、避嫌所改的姓氏。
桂:出於炅氏。漢代炅橫有四個兒子。家中有難,四子逃避,其中一於避居到幽州。改姓為桂。
田:一兒子偽姓。春秋時,陳厲公子陳完避禍外逃,不願意以國名為氏,改姓為「田」。明代燕王朱棣以討黃子澄等為名起兵,推翻建文帝。黃子澄的後人因避禍而改姓田。
同:出於司馬氏。漢時司馬遷因言獲罪,二子為避禍出逃。長子取「馬」加兩點為「馮」,次子取「司」加一豎為「同」。
第十一種:帝王賜姓氏。
金:被尊為西方大帝的少昊,因五行說中的西方屬金而,稱金天氏,其後人有以金為姓的。漢武帝時,匈奴休盾王之于歸順漢朝,漢武帝賜其姓金,取名金日撣。
劉:出於陶庸氏。堯之後有劉累,到了周代成為唐杜氏。社隰在晉做官:為士師,又稱士氏,後來又從上氏改為劉氏。由於劉邦建立漢朝,劉姓成為中國的大姓。漢高祖因項伯有昔日相助之功,便賜項伯改姓為「劉」。
鄭:出於姬姓。周厲王的小兒子友封於鄭,其後人有的以國名為姓。明代太監馬三寶有功,被永樂帝賜姓為鄭,馬三寶因此改姓換名為「鄭和」。
第十二種:以數量詞、排行次序及天干地支為姓氏。
萬山子姬姓。周文王的兒子畢公高有後叫畢萬,畢萬後代中有人以其祖先的名字中的「萬」字為姓氏。
丙:又寫作邴。春秋時,晉國大夫邴豫,受封於邴(河南成武縣東);其後以邴(丙)為姓氏。
第十三種:少數民族漢改姓氏。
元:春秋時,衛國大夫元亘之後以元為姓。另北魏孝文帝推行鮮卑族的漢化,令鮮卑族改穿漢眼,改說漢話,並改換「拓跋氏」為「元氏。」
少數民族以漢姓的人物中,還有著名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李克用系沙陀族首領朱耶赤心之子,曾率沙陀聞助唐擊敗黃巢長安,任河東節度使,又進封為晉王。唐末,李存勖「李」姓起兵,建後唐王朝。
特別研究:百家姓之「李」的歷史來源
1、出自嬴姓,為顓頊帝高陽氏之後裔。堯時,皋陶曾擔任大理(掌管刑獄的官)的職務。其子伯益被賜為嬴姓,後子孫歷三代世襲大理的職務,其子孫按照當時的習慣,以官為氏,稱理氏。理氏改為李氏的說法有兩種。一種說法是:商紂時,皋陶後裔理徵,在朝為官,因直諫得罪了商紂王,而被處死,其妻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難時,因食李子充饑,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稱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種說法是:據《姓氏考略》記載,周之前未見有李氏,自從有老子姓李,名耳,為利貞的後裔,因祖上世代為理官,理、李兩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為氏。顯然,李氏是始於李耳稱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國時,諸葛亮平哀牢夷後,賜當地少數民族趙、張、楊、李等姓。鮮卑氏有複姓叱李氏,漢化後,改為漢字單姓李氏。是為洛陽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據有關資料所載,唐開國元勛有諸將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鮮于氏等16氏,因立功從唐國姓,賜予李氏。
4、春秋時趙國將領武安君的的代有李左車,其後以李命姓。
5、為北魏代北複姓所改。北魏時有代北複姓叱李氏、高護氏,隨孝文帝入中原後,改為單姓李氏。見《魏書官氏書》、《通志.氏族略》。
6、少數民族中本有的姓氏。延邊朝鮮族常見姓氏有李姓。
第十四種:漢族人改為少數民族姓氏。
遼、夏、金、元時代,漢族人改換為少數民族性的為數也不少。
第十五種:部分少數民族的姓氏。
滿族有穆昆組織,產生於姓氏社會,是構成滿族社會的基層血緣組織。穆昆由一個或數個家庭組成。同一個穆昆中,只有一個姓氏;同宗的幾個穆昆,則冠以幾個漢姓。如烏雅氏的五個穆昆,分別以吳、穆、包、黃、邵為姓氏;寧古塔氏的四個穆昆,以劉、寧為姓;喜塔喇氏的一支穆昆(居今新賓縣永陵鎮)以圖為姓,居盛京的穆昆以祝為姓。
壯族經父系計算世系,子女隨父姓。女兒出像後,須加雙姓,即夫姓在前、父姓在後。如:其夫姓莫,其父姓羅,她便稱為「莫羅氏」。此稱,與漢族舊習俗(張王氏、李揚氏等相同。

姓氏趣聞

容易讀錯的姓氏

由於漢字有許多多音字及古音有變等,所以一些姓氏很容易被讀錯。如万俟.音為Moqi(莫其),常有人誤讀為“萬壽”。

區: 音為ōu(歐)常有人讀為“區”(qū)。

黑: 音為hè(賀), 常有人誤讀為“黑”(hēi)。

蓋: 音為gě(葛),常有人讀為“蓋”(gài)。

查: 本是檢查、考查的意思,念chá,但作為姓氏要念zhā,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的本名便是查良鏞。

教 指傳授、教授之意時念jiāo,但作為姓氏時要念jiào。

任 本是信任、擔任、任何之意,念rèn。作為姓氏時念rén,代表人物有老一輩革命家任弼時同志。

曾 指曾經、未曾之意時念céng,但作為姓氏時要念zēng。古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清代名臣曾國藩,今有香港特首曾蔭權。

繆 本是修繕的意思,如用在“未雨綢繆”時念móu,但作為姓氏時念miào,代表人物有清末著名宮廷女畫家繆素筠。

晟 本是光明之意,念shèng,但作為姓氏時念chéng。

單 本是不複雜、獨一的意思,念dān,但是作為姓氏時念shàn,三國時期著名謀士徐庶化名就為單福。

樂 是一個多音字,念lè或者yuè,作為姓氏時念yuè,代表人物有戰國後期著名軍事家樂毅。

員 又寫成“貟”,本意是成員,讀yuán,但作為姓氏時念yùn。

仇 作姓氏時應讀作qíu

華 作姓氏時應讀作huà

尉遲 其中的尉應讀作yù

万俟 作姓氏時應讀作mò qí

有趣的十七個姓氏組合

“東南西北本姓張”

:東姓有五種來源。一種相傳是舜的七友之一東不訾之後;一種相傳是伏羲的後裔東蒙氏之後;另外高句麗姓氏也有東姓,後代遷到中原後仍姓東;也有些東姓是由土族的“什東加”這個姓改過來的;在台灣土著、滿族、蒙古族等民族中也有東這個姓。

東姓目前在中國分布較廣,在江蘇海門、天津靜海、黑龍江、河北、遼寧、甘肅、青海等地均有分布,但人數不多。

西:西姓有三種來源,第一種是以國為姓,相傳古代有個西國,也有說是西陵古國,後來人們就把西當做姓。第二種說法,是說戰國魏國時鄴縣有個縣令叫西門豹,他的後代把“西門”這個複姓改成了“西”姓。第三種是由滿族姓氏改過來的,清朝滿族八旗中錫克特哩氏後來改成了西姓。

外關於西姓的來源,在河北、山東交界一帶還流傳著一個故事:明孝宗孝康張皇后為人機智賢明,曾輔佐孝、武兩帝成政事。而其兩兄弟張延齡、張鶴嶺卻仗皇親橫行鄉里。張皇后死後,在位的明世宗將其全家抄斬,部分子孫四散逃跑,為便於以後相認,他們按逃跑的方向由張姓分成了東南西北四個姓氏,所以也有“東南西北本姓張”之說。

目前,西姓在山東廣饒、鄒平、濰坊和安徽等地都有分布,但人數也不是很多。

南:南姓的來源較為複雜,據《史記》記載,夏禹的後代有以南為姓的;第二種來源,是說商王盤庚的妃子姜氏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南赤龍,其曾孫南仲在周宣王時為大夫,他的後代就以南為姓;第三種說法認為,春秋時衛靈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他的後代就把南當成姓;第四種來源,也是說春秋時期,晉國有一個高士隱於南鄉這個地方,他的後代就改姓南。

南姓在我國分布較廣,河南南姓尤其多,約佔全國漢族南姓人口的75%。

北:北姓的來源有三種。一種是以地名為姓,據記載,在遠古有個叫北的地方,相傳黃帝把蚩尤部落的一些人遷到了這裡,其後人就以“北”為姓;也有記載說,北還是高句麗的一個姓氏,高句麗姓氏中不但有北姓,還有東姓,由此推斷,應該是以方位為姓;還有一些北姓是由北門、北宮、北郭、北人、北野這些複姓改過來的。

目前,河北曲陽、山西汾陽、四川德昌,內蒙古的包頭都有北姓。

“柴米油鹽醬醋茶”

柴:系自江姓。分布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47%,尤以山東、湖北等省多此姓。名人有柴武,漢高祖時將軍,斬韓王信於參合;柴榮,五代十國時期後周世宗、軍事統帥。

米:源自羋姓,北宋書法家米芾自稱是先秦時楚國後裔,本性羋,後改為同音字米。另外,隋唐時,西域有一個米國,當時常有米國人來中原定居,他們以國名為姓氏,後來形成米氏。分布較廣,約佔漢族人口0.037%,尤以湖南、山西等省多此姓。

油:起源不詳,但唐代已有人以油為姓。今山西、山東、台灣等地均有分布。名人有油風,明時陵川人。

鹽:源自春秋時齊毋鹽大夫之後。一說,或掌鹽池者之子孫以為氏。今江蘇、四川等地有分布。名人有鹽昉,唐代以畫肖像、佛像著稱;鹽翼,明代鴻儒。

醬:源出不詳。據了解中國大陸已經沒有姓醬的人了,不過台灣還有。

醋:源出不詳。今陝西、四川等地有分布。茶:源出多頭:一、炎帝葬於茶陵,因氏;二、齊太公之後有茶氏;三、明清時雲南大理府保山縣魯掌土千總為茶氏,系彝族。今雲南、浙江、台灣等地有分布。名人有茶話,漢時人,見《江都易王傳》;茶昱,明時武平人,洪武中洛川縣訓導。

“一拾百千萬兆”

一:一姓自古有之,有的屬一那婁氏之後,有的由乙姓等演化而來。今天安徽淮南仍有此姓存在。

拾:最早可見於《姓苑》。江蘇、台灣等地均有此姓。“拾”姓可能被簡寫為“十”姓。不過,十姓源出不詳,據統計資料稱安徽青陽有。

百:來源主要有兩支,其一屬黃帝之後,名人如《說文》中的百儵;其二,由百里氏之後省略“里”而來。百姓發跡之處為河南南陽,現主要分布於北京、浙江、河南、四川和重慶等地。千:千姓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三國,百頃王楊千里入蜀,而後有千氏。現在四川、台灣、山西、北京和河南等地均有少量千姓分布。

萬:萬姓追宗可上溯至春秋時期:晉國大夫畢萬之後,以名為氏始姓萬;芮國國君伯萬之後,以字為氏而姓萬……如此不一一枚舉。此萬姓古時即“萬”姓。比較複雜的是古代也有“萬”(wan)姓,如東漢著有《南州異物志》的萬霞;以及從“万俟”(moqi)省略“俟”而姓“萬”(mo)者———此兩者均不能寫成“萬”。

兆:可見於《姓苑》和《廣韻》,清代駐防杭州的滿洲八旗中也有兆姓,一些蒙古族、彝族改漢姓時也常選“兆”。現江西興國、遼寧瀋陽、安徽利辛等地均有兆姓。

最好聽的10個姓氏

1、錢: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自然是這個“錢”字最最好聽了。

2、官:一聽就覺得是應該當官的。

3、龍:何止會騰雲駕霧啊,天子的趕腳。

4、郝:因為跟“好”同音,你的名字很好聽,再套上個姓氏“好”,就好上加好了。

5、甄:因為跟“真”同音,你的名字很好聽,再套上個姓氏"真",假的都變成真的了。

6、鄭:因為跟“正”同音,不管你當什麼官,處長、局長、科長什麼的,本來是副的,一套上這個姓氏“正”,就變成正的了。

7、金:和錢一樣,多金的人最受歡迎啊。

8、高:無論如何,高高在上的感覺還真是不錯的。

9、丁:最大的好處,就是一碰到“按姓氏筆劃排序”的場合,老兄你就不得不高居榜首也,“丁一”以三劃成為中國最簡單的名字。

10、孔:一碰到姓孔的,就覺得孔夫子的後人,應該都是書堆里熬出來的;或者是“孔方兄”指錢,誰不會喜歡呢?

八大奇葩姓氏 無論取什麼名字都讓人極度崩潰

中國姓氏數量眾多,歷史源遠流長,其中見諸於文獻的就有5662個,若將元清兩代移居中原的蒙、滿兩族譯改的漢字姓,及其他邊疆少數名族譯成漢字的姓包括在內,則中國姓氏數量應該不下萬餘。在這眾多的姓氏當中,不乏奇葩到令人崩潰的姓,無論取什麼名字,都會讓對方無比尷尬。

1.操:操(讀一聲)姓的起源大概有二,一是源於官位,由殷王盤庚所賜;一是源於姬姓,為周武王姬發之後。操姓在今日的南方廣有分布,其中安徽省的蕪湖、安慶兩地是操姓分布較集中的地區。

操姓名人在史書中的首次“亮相”,始見於隋末農民軍首領操師乞。操師乞與同鄉林士弘同起兵,曾攻陷今日的南昌(時名豫章),勢頭一度發展很猛,但最終還是遭遇隋軍剿殺,操師乞中流矢而死。操姓在近當代的名人還有著名教育家操震球、《時尚芭莎》時裝總監操婧、青年山水畫家操聲國、湖北浠水縣國稅局局長操高潮等人。

2.干:干(讀一聲)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73,其起源主要有三,一說緣於春秋時期的姬姓邗國,國亡後,遺民以國為姓但去掉“邑”字旁;一說緣於商末忠臣比干之後,子孫為避禍,遂以干為姓;一說為春秋時宋國大夫干犨之後。干姓郡望在潁川(今河南長葛、許昌)、滎陽一代,後南遷者亦不在少數。

從古至今,干姓名人層出不窮,名聲最著者有春秋時著名鑄劍師幹將、《搜神記》作者干寶、明朝督御史干桂、近現代著名中醫藥學家干祖望等人。

3.苟:苟姓起源較多,一說為黃帝或舜帝之後,一說為春秋時晉國強族荀氏之後(為避難而改),一說由北魏若干氏改姓而來,一說是石敬瑭賜反對者狗姓演化,一說為避宋高宗趙構諱而來。據2006年的人口統計,全國苟姓人口約有33萬,其中約72%分布在川、陝、甘、鄂四省,尤以四川人數最多,約佔全國苟姓人口的29%。

苟姓名人在歷史上並不鮮見,尤為著名者有戰國時衛國名將苟變、西晉名將苟晞等人,當代名人則有國家體育總局局長、中國奧委會主席苟仲文。苟姓因讀音通“狗”,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鬧出不少的笑話,即使再親昵的稱呼“老苟”、“大苟”、“小苟”等,也總會讓人產生無比的尷尬。

4.宰:宰姓的起源說法很多,最流行的說法是緣於商周時期的官職太宰。太宰為百官之首,相當於後世的宰相,主要輔佐天子處理國政,管理朝廷官員的升遷等事宜。由於太宰當時又被尊稱為宰父,所以後世子孫便以宰父為姓,其中有一部分漸漸地簡化為單姓宰。宰姓在今日已成為生僻小姓,主要分布於今天的河南、湖北、山東等地。

按照今天的詞義來看,無論是複姓宰父,還是單姓的宰,總給人一種殺氣,令人不寒而慄。宰姓名人見於正史者,有周朝大夫宰孔、孔子高足宰我(本名宰予,因字子我,故又名宰我)、漢朝西部都尉宰晁和明朝著名孝子宰應文等。

5.屎:據《中華姓氏大詞典》記載,在湖南省祁東、漢壽兩縣有屎姓的居民分布。按照1985年的統計,其中祁東屎姓居民為16人,漢壽為2人。那麼,這個令人極度崩潰的姓,起源是什麼呢?

其實屎姓的起源已不可考,據傳其得姓始祖為明朝瑤族人士牛嘉軍,某日因不知受何刺激(大概是受族中大家長的欺壓),竟然氣呼呼的宣稱寧願姓屎姓尿也不姓牛,最終竟真的改姓為屎,其後人遂相襲以以屎為姓。

6.死:死姓出自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鮮卑族,其後部分族人因嫌其姓氏用字不雅,遂改為諧音的思氏、肆氏,但部分死姓依舊沿襲至今。依據中國科學院的調查結果,死姓分布於今天的河南省洛陽、開封兩市及寧夏的吳忠市,人口總數在千人左右。從古至今,死都是一個令人極度忌諱的字眼,如果用于姓氏,其在人際交往中給他人帶來的尷尬和震撼感,可想而知。

7.毒:毒字用于姓氏,其讀音通“烙”,其得姓始祖為初唐宰相竇懷貞。竇懷貞先後依附於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仕途不斷升遷,最終竟做到宰相的高位。唐玄宗即位後不久,竇懷貞夥同太平公主謀逆,最終事敗自殺,死後被賜姓為“毒”(竇的諧音)。後世子孫以本音不雅,遂改音為“烙”。

毒姓人口主要居住在台灣的高雄市和南投縣,在大陸尚未發現使用此姓的人口。即使毒姓的讀音已變,但字面意思讓人畏懼,就算使用者再古道熱腸,恐怕也會令人感到不快。

8.雞:雞姓的起源說法不一,較普遍的說法是本姓奚,部分奚姓人因避禍更姓為雞,還有一種說法為得姓於周朝官名雞人(據《周禮》記載,雞人掌供辦雞牲之職,凡舉行大典,則報時以警夜)。

雞姓在中國極為罕見,主要分布於粵台兩省,明代有陝西苑馬寺監正雞鳴時。獨特的姓氏給雞姓人帶來許多生活上的不便,尤其是女青年經常遭遇言語上的嘲笑和侮辱,所以大部分雞姓人為避免尷尬,已經陸續改回原姓奚。

最不好聽的姓氏

姓氏,是中國文明中一個極為獨特的文化現象,每個姓氏背後,都隱藏著一段真實的故事。而眾多姓氏中有五個姓既非常罕見,又令人“望而生畏”。

說是倒數第二“小姓”。“死”姓主要分布於中國西北部,是由北魏時期少數民族的四字複姓發展而來。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非常避諱這種事情,不願意張嘴閉嘴“死來死去”的。可是,以此為姓,就沒辦法了,無非令人產生不吉利的印象。

難 人統計過,這是中國倒數第一姓。這個“難”,讀去聲。分布在河南四座小村裡,世代居住在此的男女老少,全姓“難”。這讓外界聯想到災難、困難等不愉快的事情。據說“難”姓隨鮮卑北遷,松花江當時也改名成了“難江”。幾經輾轉,難姓鮮卑族才涉足朝鮮半島。

黑 任何文化都崇尚光明正大,黑,往往有不祥的預感。而這個字作為姓氏,卻讀作“賀”。只是落到紙上,較為尷尬。

老 一降生,就要被稱為“老……”,不願意也得這麼叫,“老”字跟你一輩子。比如“老寶寶”、“老小姐”。這個姓,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由“薩克達”這個滿族姓更改漢姓而來,“薩克達”的滿語就有“蒼老”的意思。一說是廣東佛山的四大土著姓氏之一。

 這個姓,叫起來、聽起來都非常嚇人。誰願意和“毒先生”、“毒太太”打交道?哪怕這些姓氏的人,再古道熱腸,也讓陌生人滋生幾分畏懼。據說,台灣嘉義縣太保市過溝里就有一戶毒姓人家,其祖先是清朝的翻譯官。幾代單傳後,如今,已繁衍出了男丁六人。

容易被惡搞的姓氏

因為諧音的關係,有些姓不好取名字,容易讓人家的聯想偏移方向,試舉5例:

吳:三層意思,一是周朝的國名,三國時的國名;二是指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一帶。三是姓。因為與無同音。無是沒有意思,吳姓的名字就不好起了。您不能起名叫“吳有財”,您也不能起名叫“吳發展”,您也不好起名“吳希望”。總之,吳,讀音“無”,就費勁了。聽著就像沒有的意思。什麼都沒有了。還怎麼辦呢?與之相差無己的還是“梅”。也與“沒”同音。就不好起名字。您叫“梅發展”?聽著不帶勁。

賈:只是指姓。二,還有一個讀音,指商賈。因為與假同音。也不好起名字。您叫“賈衛國”。別人就聽成了“假衛國”。您叫“賈積極”,別人就聽成了“假積極”。《紅樓夢》里有賈寶玉,怎麼聽著都像是“假寶玉”。

付:一是指交給,給的意思。二是姓。因為字義有正副之意,也不好起名字。尤其在等級森嚴的部隊,如果您是一位連長,手下就得喊您“付副連長”;您是副司務長,人家就得叫你“付副司務長”;如果您是第二負責人,人家就得叫你“付副負責人”。現在地方上差些,反正一通亂喊,副市長,副局長,副處長,一律喊張處,李局,張市。可是您姓付,就彆扭了。您就是正局長,人家也喊您“付局”;您是廳長,人家也得喊您“付廳”。這不是耽誤您么?

白:一是指顏色,二是指清楚,三是指亮,四是指空空,五是指陳述,六是指把字讀錯或者寫錯,七是指姓。因為白字的引申意義有兩層,一是沒有成就,沒有效果。在這層意義上講,或是這姓白的名字就不好起,談歌有個朋友名叫王干,如果姓白就不好聽了:“白乾”?憑什麼讓人家白乾?談歌還有個朋友叫李響,“白響”?那過年還放不放炮了?第二層意義,是不付代價的,如,白吃,白喝,白賺,白拿……種種。好是好,不費力氣,可以不勞而獲。美事兒啊!可是,辭典也沒有寫全面。這種不付代價,往往付出更高的代價。如那些貪污受賄的官員,往往就是從這些字眼開始的。此是閑話。帶住。白姓不好起名字。

梅:一是指梅花,梅子。二是姓。這個姓也是因為與“沒”同音,所以不好起名。談歌有個朋友叫梅志向,大家都叫他“沒志向”。梅姓有些時候與吳姓相似。這裡略過不談了。

中國人熟悉之後,喜歡稱呼姓,忽略名字。顯得親熱。如青年時則稱呼小張,小李,小趙;中年則稱呼大張,大李,大趙;中年之後則稱呼老張,老李,老趙。但是因為中國字的諧音,有些姓稱呼起來就不好聽了。試舉5例:

卞:一是指急躁,二是指姓。因為與便同音,便不好稱呼。您年輕,稱呼您“小卞”(小便);您中年,稱呼您“大卞”(大便);您老了,人家稱呼您“老卞”(老便)。聽著彆扭點兒。

苟:一是隨便的意思,如一絲不苟。二是姓。因為苟字與“狗”字同音,便不好稱呼了。同上,也不好稱呼,小苟大苟老苟,都不好聽啊。

姚:姓。字典上並無它意。只是此字與“窯”同音,窯是妓院的意思,便不好稱呼了。尤其是女士,非常彆扭。過去在工廠,人家可彼此稱呼張姐,李姐,王姐,趙姐,可是到您這兒了,就彆扭,您雖然姓姚,可是人家無論如何也不能稱呼您是“姚姐”啊。

焦:一是指火候。二是指焦炭。三是指著急。四是能量,功、熱單位:焦耳。五,是姓。此姓過去被人編過許多黃段子,比如,您貴姓?我姓焦。被人聽成“****”的意思。這是個老段子了,不多講了。

賴:一是有依靠的意思。二是指抵賴的意思,引申意義有,誣賴,怪罪的意思。三有賴皮的意思。由此,姓賴,便有了不好的意思。小賴大賴老賴都不好聽。不好稱呼。聽不明白的,還以為您總借人家的錢不還呢。

中國十大“忌”取名字

曾有一片篇名為《中國十大最俗名字》的文章,“劉波、李剛、李海、張勇、王軍、王勇、張偉、劉偉、王偉和李偉”均依次榜上有名。

繼《中國十大最俗名字》出盡風頭之後,專攻紫微星宿研究的知名命理學者張盛舒又相繼在新浪博客發表《各國十大最俗名字》、《世界十大最不雅名字》和《網友票選十大不雅名字》等數篇文章,引發眾多網友熱評,可謂將有關名字話題的討論推上極至。從漢字多諧音的角度出發,整理了一個搞笑版的《國人十大忌取名字》名單,以資觀者一樂。具體如下:

第一名:楊偉

楊這個姓氏很普遍,國人為男孩子取名叫單字“偉”的更是數不勝數,上文提到的《中國十大最俗名字》中名叫偉的獨佔四席即為佐證。什麼姓氏後綴名“偉”都可以,惟獨姓楊的不可以。無須多言想必大家也知道,楊偉這個名字稱呼起來極易產生歧義——陽痿,男人之大忌。

第二名:廖平(萍)

國人很多習慣男孩用平字,女孩用萍字取名的,多因為其簡單通俗,寓意平安之故。但姓廖之人取名作平,則另當別論。廖平,讓人不自覺聯想起尿頻,雖然聲母有L、N之分,但在很多地方方言中L、N很難區分,如江淮官話。

第三名:魏延、常嚴、盛嚴

古人今人中叫此名的不乏其人,蜀國五虎將中就有魏延。但滄海桑田,過去叫魏延不失男兒氣概,今天卻難免有被人譏稱“胃炎”之嫌。常嚴、盛嚴同理。

第四名:韋戈(歌)

如果不是“偉哥”洋葯風在當今社會陡然興起,幾乎成了性保健品的代名詞,韋戈倒不失為一個好名字。

第五名:殷道、殷晉

自古至今,名叫道或晉的不勝枚舉,但倘若姓殷的把它們取做名字,只能是授人話柄,貽笑眾生了。

第六名:龐光

顧名思義,即膀胱,實在難登大雅之堂的名字,和以上四個名字相比,取這個名字的人可謂少之又少。

第七名:謝鼎

乍看起來,這個名字還不錯,仔細一讀,方能體會其中的趣味。讀者不妨試想一下,一個名叫謝鼎的人恰好是個禿子,那該情何以堪啊?

第八名:金燁

現在名叫單字燁的不在少數,不過姓金的首當其衝要注意了,不要冷不防搞出個讓人笑掉大牙的“精液”來。

第九名:顧哲 廖劍(建)

不說破可能不以為然,點明後方知其中奧妙。本人有一同學即叫顧浙,因為其在浙江出生且父母曾在浙江工作的緣故,有留戀眷顧誕生地之美好寓意,但經常被我們戲稱為“骨折”。

此“廖劍(建)”非彼“尿檢”也。

第十名:秦壽、卞泰

望文取義,即可意會秦壽乃“禽獸”諧音,卞泰即“變態”諧音。

中國現存複姓

中國姓氏共有81個複姓:

公皙、南榮、東里、東宮、仲長、万俟、聞人、夏侯、子書、子桑、即墨、達奚、褚師、吳銘歐陽、太史、端木、上官、司馬、東方、子車、亓官、司寇、巫馬、東郭、南門、羊舌、微生、公西、顓孫、壤駟、公良、漆雕、樂正、宰父、獨孤、南宮、諸葛、尉遲、公羊、赫連、澹臺、皇甫、宗政、濮陽、公冶、太叔、申屠、公孫、段干、百里、呼延、軒轅、令狐、公儀、梁丘、公戶、公玉、慕容、仲孫、鍾離、長孫、宇文、司徒、鮮於、司空、閭丘、穀梁、拓跋、夾谷、公仲、公上、公門、公山、公堅、左丘、公伯、西門、公祖、第五、公乘、貫丘

複姓有以下3種概念:

(一)姓氏名,可能源於嬴姓、姜姓、子姓,例如西漢時期漢宣帝之師復中翁。

(二)因過繼、收養等關係改用他人姓氏,及後歸宗,要求恢複本姓者,稱為複姓。

(三)複姓是指由2個以上漢字的組成的姓,如歐陽、上官、司馬、公孫和諸葛等。

複姓的來歷:

1.由封邑而來,例如:上官、令狐

2.由官名,族系而來,例如:公孫、叔孫

3.因居地而來,例如:東郭、南宮

演變過程:因過繼、收養等關係改用他人姓氏,及後歸宗,要求恢複本姓者,稱為複姓。清制,凡官員複姓,京官由各該衙門咨部,旗員由本旗咨部,分別取具同鄉京官印結和本佐領圖記。在籍候補漢京官,由本籍總督巡撫咨部;外官,由所隸總督巡撫咨部。漢軍複姓者,由本旗咨報戶部,戶部按檔而復,准予歸宗者,仍移咨吏部複姓,凡吏員出身者,皆不準歸宗複姓。

百家姓複姓的歸類

B:百里 北堂 北野

C:淳于 單于 成公 叱干 叱利 褚師

D:端木 東方 東郭 東宮 東野 東里 東門 第二 第五 獨孤 段干 達奚

G:公孫 公廣 公上 公冶 公羊 公良 公祖 公玉 公西 公 公孟 公伯 公仲 公戶 公儀 公山 公門 公堅 公乘 哥舒 穀梁 谷利 高堂 貫丘

H:皇甫 赫連 呼延 胡母

J:亓官 夾谷 即墨

L:令狐 梁丘 閭丘 劉傅 盧蒲

M:慕容 万俟

N:南宮 南門 南榮 南野 女媧 納蘭

O:歐陽

P:濮陽

Q:青陽 漆雕

R:壤駟

S:上官 司徒 司馬 司空 司寇 司賓 士孫 申屠 叔孫 叔仲 侍其

T:澹臺 拓跋 太史 太叔 太公 禿髮

W:聞人 王孫 王官 王叔 巫馬 微生

X:夏侯 西門 鮮於 軒轅 相里

Y:宇文 尉遲 樂正 延陵 羊舌 羊角

Z:諸葛 顓孫 仲孫 仲長 長孫 鍾離 宗政 左丘 主父 宰父 子書 子車 子桑

無覓相關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