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他與魯迅不和,卻被魯迅贊為最優秀的雜文家,並曾兩度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他與魯迅不和,卻被魯迅贊為最優秀的雜文家,並曾兩度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在民國群星璀璨的天空中,


有了林語堂,


苦難的時代有了點俏皮的光輝。


——國館君按




林語堂八十歲的時候,寫了一個自敘:




有人問:「林語堂,你是誰?」他(林語堂)回答:「我只是一團矛盾而已,但是我以自我矛盾為樂。」……他之愛中國和中國人,甚於所有的其他中國人。他很愛慕西方,但是卑視西方的教育心理學家。



對於民國時期的人來說,林語堂就是當時的李安:兩腳踏中西文化,既有兩種文化之所長,也不避其短,在中西文化的矛盾衝突中遊刃有餘。




他的作品《京華煙雲》《吾國與吾民》等,最初都用英文寫,可是寫的完全是中國文化與精神,甚至在1940年和1950年兩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




如果要找一個詞調和中西文化的矛盾——當然也包括他自己的矛盾,他應該會選——幽默








在成為「幽默大師」之前,他是一個熱血鬥士



你以為一個提倡「幽默」的人,很有可能是一個阿Q式的人。但這樣的人絕對與林語堂無關。




1925年,北平政變,留學歸國的林語堂走上街頭,與一眾熱血市民聯手反對警察,以自己早年苦練的投球技術向警察扔石頭,當然他自己也被打的頭破血流。




懷孕的妻子勸他為了孩子不要再去示威抗議了。可是他總會等妻子熟睡,又偷偷擰起一袋石頭出門去,「用旗杆和磚石與警察相鬥」。




五卅慘案後,他和魯迅同登軍方黑名單:他排第十七,魯迅第二十一。








他用「幽默」與魯迅爭鋒




林語堂在二十年代後期轉向支持「幽默文學」,並不是妥協與軟弱,而是希望以另一種方式療救國人的心性與靈魂,對抗「假道學充斥」的社會氛圍。




他說:「沒有幽默滋潤的國民,其文化必日趨虛偽,生活必日趨欺詐,思想必日趨迂腐,文學必日趨乾枯,而人的心靈必日趨頑固。」




然而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國大談「幽默」,戳中了當時其他熱血鬥士的死穴——尤其是魯迅。




林語堂和魯迅本來關係很好。當年林語堂執掌廈門大學文學院,曾經延請魯迅任職,兩人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魯迅和林語堂都見慣時代風雨,前者是一個都不饒恕、痛打落水狗,後者是不再做夢、用幽默與性靈調節國人心性,結果兩人只能越走越遠。




魯迅堅持批評林語堂的「幽默」主張,但從未否認他的成就。在答覆外國記者的問題「誰是最優秀的雜文作家」時,魯迅列舉了這樣的名單:周作人,林語堂,周樹人。








沒有幽默滋潤的人,靈魂必定日趨頑固




在林語堂看來,幽默並不是搗蛋滑稽:「幽默是一種人生觀點,一種應付人生的方法。幽默沒有旁的,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




與其說幽默就是笑笑而已,不如說是一種對待命運的態度:無論順境逆境,只要給我的,我都欣然接受。




年輕時他愛上了好友的妹妹陳錦端,但他出身太清苦,被陳錦端的父親嫌棄。結果陳錦端娶不到,他只能娶了陳家隔壁廖家的二小姐——廖翠鳳。




你以為他會對自己的婚姻抱怨連連?恰恰相反。結婚之初,他就對妻子說:「把婚書燒了吧,因為婚書只有離婚時才用得著。」他不計較之前愛沒愛過妻子,反正婚後再戀愛也無不可:




「婚姻就像穿鞋,穿得久了,自然就合腳了。」




對於林語堂而言,應對命運碾壓的最佳姿勢,就是將幽默進行到底。








遇上演講之前領導的一大堆廢話,他會說:「演講應該和女人的裙子一樣,越短也好。」




他討厭歌功頌德,可是在紐約林氏宗親會演講上,他又不得不按照主持人的建議,說說林家的「威風史」,於是他講:




「我們姓林的始祖,英勇的有《水滸傳》里的林沖;旅行家有《鏡花緣》里的林之祥;才女有《紅樓夢》里的林黛玉。此外,還有美國大總統林肯,獨自駕機飛越大西洋的林白,可謂人才輩出。」




一語既出,滿座噴飯。




他說:「對我自己而言,順乎天性,就是生在天堂。」因此他不會理會太多人情世故的桎梏,想說就說,想做就做。




無論在林語堂的時代,還是在我們這個時代,要活得順乎天性都不是易事。而林語堂告訴我們,順乎天性,不過是能隨時隨地笑出聲來。




這,就是幽默的真諦,也是在我們這個時代應對焦慮和苦惱的一劑良藥。








林語堂語錄:




1,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吾國與吾民》




2,理想的人並不是完美的人,而只是一個令人喜愛而通情達理的人。——《八十自敘》




3,延緩年老展長青春的第一條規矩,是避免一切情緒上的煩擾。——《蘇東坡傳》




4,只有快樂的哲學,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學;西方那些嚴肅的哲學理論,我想還不曾開始了解人生的真義哩。在我看來,哲學的唯一效用是叫我們對人生抱一種比一般商人較輕鬆較快樂的態度。——《生活的藝術》




5,要中國人民變散慢為團結,化消極為積極,必先改此明哲保身的態度,而要改明哲保身的態度,非幾句空言所能濟事,必改造使人不得不明哲保身的社會環境,就是給中國人民以公道法律的保障,使人人在法律範圍之內,可以各開其口,各做其事,各展其才,各行其志。——《中國人的國民性》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國館編撰出品,轉載請註明





民國老課本系列《晨誦·午讀·暮省》


全套共30冊,附贈三本精美筆記本

送給孩子最好的國學入門讀本



 長按二維碼  立即購買






▼ 點擊「閱讀原文」,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館 的精彩文章:

最值得珍藏的民國課本精華集,發行超過千萬冊
一日禪丨靜觀風起雲落,笑對萬世風塵
重陽 | 無限青山行已盡,回看忽覺遠離鄉
如果你是設計師,那就來對地方了
一日禪丨隨緣自適,煩惱即去

TAG:國館 |

您可能感興趣

林語堂 | 他與魯迅不和,卻被魯迅贊為最優秀的雜文家。
曾遭魯迅白眼,他卻學貫中西,曾一生三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魯迅有獎不要,拒絕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亮了」!
魯迅拒絕了諾貝爾獎?真會意淫
魯迅啊魯迅,可愛的魯迅
這個和尚,流連青樓,若不是早死,文學可與魯迅比肩,繪畫能與畢加索齊名,聲譽不輸於弘一大師
魯迅曾談諾貝爾獎:梁啟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
魯迅被諾貝爾獎提名後為何說:梁啟超自然不配 我也不配?
國館丨這個和尚,流連青樓,若不是早死,文學可與魯迅比肩,繪畫能與畢加索齊名,聲譽不輸於弘一大師
這個和尚,流連青樓,若不是早死,文學可與魯迅比肩,繪畫能與畢加索齊名!
魯迅與夢文、曼雪、茹蒓不得不說的故事
陳漱渝談魯迅:提倡細讀文本,不欣賞代魯迅立言
他們為何能獲得魯迅青少年文學獎?
你們都小看張宗昌的詩了,魯迅詩歌獎得主和他一比,提鞋都不配
張宗子:一切藝術都是相通的,如曹雪芹與畢加索,魯迅與梵高
魯迅:對於批評家的希望
北馬:與你同行——懷念魯迅與魯迅文學
魯迅的文體選擇與經濟利益考量
魯迅語錄: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