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給寶寶最好的陪伴,99%的爸媽都理解錯了,其實應該這樣

給寶寶最好的陪伴,99%的爸媽都理解錯了,其實應該這樣

昨天給大家推薦書的時候,我提到會請復旦大學華山醫院神經內科的Grace朱和大家分享大腦科學方面的知識,輔助大家來更好地利用這套繪本。當然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她會延展到生活中,給到大家一些開發寶寶大腦潛能簡單易行的方法。講座的具體內容、要點和信息,我會在下周公布,所有媽媽都可以來聽,不收費!


OK媽說


允許我前奏有點長,今天的文章推送之前,有幾句話特別想說。前陣子,我收到了一位媽媽的留言,說看到網路上傳播得很廣的《毀掉寶寶的專註力只需一件事》一文除了刪除了一些點,用的案例、細節和對話除了換了主人公之外,其他都很像。於是熱情的她直接找作者去詢問了,說這樣洗稿原本就不合適,更不應該打原創!誰知那位作者回復,請別無端指責,拿出證據來。

其實,在媽媽們留言前我早已看到這篇文章,但我實在沒有也不想浪費精力在對撕上,所以當時我只是和小夥伴感慨了一下。但既然那位作者這樣「理直氣壯」地回應咱們的媽媽,那我今天就貼上我們公號3月份推送過的這篇文章!(這篇文章一直是我的心頭愛)也幸好,原文有很多更有意思的點,她沒有汲取!


不再多說,也不點名,給個提醒。我想同樣是原創作者,你和我一樣清楚每一個字背後的辛苦和付出。也感謝這位熱心的媽媽和所有看媽咪OK的媽媽,一直很珍惜有你們~~

給寶寶最好的陪伴,99%的爸媽都理解錯了,其實應該這樣


我們家三個孩子,有時候看著讓人覺得奇怪。8歲大的姐姐,時不時會哼哼唧唧地叫喚:你們陪我玩嘛!怎麼都沒人陪我玩啊!


但是兩個弟弟,才兩歲,卻常常可以獨自看書,獨自擺弄玩具,消磨時間。


照理說,是越小越黏人啊。我家怎麼是倒著來的呢?我仔細琢磨,發現這和陪伴方式很有關係。


姐姐在很長一段時間是獨生女。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圍著她轉,她從小就很少有自己獨處的時間。但兩個雙胎弟弟屬於「批發」,再加上我堅持三個孩子一起帶,大人忙於那些必須且緊急事項,所以他們常常需要自己打發時間,時間一長,也就變得可以自得其樂。


當孩子越長越大的時候,就會越來越覺得:獨處真是一種能力。對孩子過度地關注、陪伴、親昵,反而會帶來很多問題。

過度陪伴會影響注意力


過度陪伴,帶來最為明顯的問題是注意力不集中。我家姐姐身上就表現得特別明顯。


我現在還記得小鬧姐一周歲在家裡爬梯子。爺爺是個攝影師,一看到這麼精彩的畫面,馬上拿出照相機,指揮:鬧鬧,看這裡看這裡。奶奶在邊上護著:鬧鬧,當心點哦!外公在廚房燒飯,一走出,就舉起大拇指誇:鬧鬧,都會爬樓梯啦!


爬一次梯子,就如眾星拱月。這在她出生後的6年里,常常發生。


有時候,房間里沒有她的聲音,奶奶都會出來叫一聲:鬧鬧,你在哪裡?鬧鬧,你在幹什麼?

所有人都想給她最好的照料,總有人逗她玩,一遇到困難,只要她一叫喚,絕大多數時候,也都會有人來幫助她。


所以,她到了讀書的年紀,也總是需要人陪讀。人一走開,就會走神。

給寶寶最好的陪伴,99%的爸媽都理解錯了,其實應該這樣


獨處激發的感受可以促進學習


大人無時無刻的陪伴,還可能會影響到孩子學習的進度。


要知道,我們的大腦是通過「感受」來學習的。每一次感受,大腦中的額葉就會把它變成一個畫面。這一「感受到的畫面」會和此前儲存的畫面進行比較。如果完全一致,就會按照原有的路徑做出回應;如果完全不同,就不會做出回應。


如果有一定程度相符,事情就變得有趣:以前的腦細胞活動模式會被進行擴大改造,新畫面和原有畫面會進行整合,形成一個擴展畫面。


這種學習模式,想要有效吸收,就需要滿足兩點:1、自己習得;2、逐漸習得。


我有一次在浙大遛娃玩沙。一起玩沙的還有兩個孩子。一個是爸爸帶來的,一個是奶奶跟著的。玩了沒幾分鐘,奶奶就說:沙子都進鞋子了。太臟。別玩了。拖著孩子離開。爸爸帶著的孩子玩了大約半小時,跟爸爸說,鞋子進沙了。爸爸問:那怎麼辦?孩子想想,一屁股坐沙堆上,脫鞋子了。


同樣都經歷了沙子掉進鞋子這件事,兩個孩子各自會收穫什麼?奶奶帶的孩子記得:沙子很好玩,我沒玩夠。爸爸帶的孩子會知道,鞋子里進了東西,可以脫鞋子倒掉。


所以,對孩子來說,讓他有獨立的空間去感受,去接觸事物,很重要。因為只有他才真正知道,這個東西對我來說,有多不同,還是有多熟悉。


很多時候,成人的想法會和孩子有很大區別。旅遊的時候,這種差異表現得特別明顯。當成人面對宏偉的建築大聲驚呼的時候,小孩可能正忙著撿樓下草地里的碎石子。


所以,孩子自發尋找合適的學習資料要比我們告訴他來得更有作用。

給寶寶最好的陪伴,99%的爸媽都理解錯了,其實應該這樣



獨處可以激發創造性


現在知識更迭速度太快,再加上知識也都變得可查詢,所以,博聞強記沒什麼了不起,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模式。


學習模式是什麼?其實就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孩子來說,什麼時候最可能產生問題——他獨處的時候。孩子想拿放在高柜上的玩具,手卻夠不著;想去撈水裡的小魚,可是小魚太滑……


如果孩子身邊有大人,事情會怎麼樣?要拿玩具,我幫你!要撈小魚,我幫你!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不需要孩子去思考該如何解決了。


但如果沒有大人幫忙,就需要孩子自己想出解決辦法。創造性思維往往就是在這種時候產生的。


對於一位成人來說,跳繩也就是跳繩,皮球也就是皮球。但是,對孩子來說,跳繩可以變成鐵絲網,可以變成釣魚線,可以用作吊籃……


沒有了大人在邊上規定的條條框框,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才能得到發揮。

給寶寶最好的陪伴,99%的爸媽都理解錯了,其實應該這樣



最好的陪伴是在場,不打擾


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有獨處的能力。


0-1歲時,他們會躺在床上咿咿呀呀說話,自己玩弄著小腳丫;1-3歲時,他們會和自己的玩具交流;3歲以後,會設計遊戲,給喜愛的玩偶設定角色,主宰遊戲……


哲學家周國平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獨處是一種能力》,他認為,能夠獨處才意味著這個人擁有自我。叔本華比周國平走得更遠,他把不能獨處的人基本上當作一種低能,認為熱愛獨處,才是熱愛自由。


客觀的說,獨處就是一個和自己相處的機會。一個人不善於面對自己,也是一種欠缺。


但是,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沒有陪伴,並不安全。如何才能做到陪伴而不過度?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在場,不打擾。


沒有大人的干預,孩子可以自然而專註地獨自玩耍。但當他需要陪伴時,他抬頭四下觀望,就會發現父母在不遠處關注著他。

給寶寶最好的陪伴,99%的爸媽都理解錯了,其實應該這樣



鬧鬧媽:二胎是個雙胞胎,因而成為了三孩媽媽,於是專心帶起了娃。自稱「一孩照豬養,二孩照書養」的逆向典型,在比較中更知育兒對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咪OK 的精彩文章:

你們關心的寶寶翻、抬、坐、爬、走、跑、跳、說……都在幼兒發育圖譜里!
想要寶寶聰明反應快,不要錯過關鍵這一年
90%的寶寶都可能遇到的疾病,來勢洶洶,但不要怕
五件最損孩子智商的事你都知道嗎?
男女寶寶不同的私處護理,95%的媽媽都做錯了!

TAG:媽咪OK |

您可能感興趣

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對此甘於平庸,但像你我這樣的人,是要去追尋不一樣的偉大,如果你等著他們理解你,那你就真的完了
寶寶哭鬧要買玩具,很多家長都理解錯了,你是其中之一嗎?
給寶寶斷奶前一定要先看看這篇內容!因為很多媽媽都可能理解錯了
寶寶不會說話時,我們該怎麼正確的理解他!
孕期到底怎麼睡對胎兒最好?其實90%的孕媽都理解錯了
寶寶眼屎多是上火?大多數媽媽都理解錯了,真相是這樣的
好胃都是養的,壞胃都是慣的!你胃炎癥狀的理解,一直以來都是錯的
媽,我實在沒臉再找老公要錢了,你理解一下我好嗎?
有了娃媽媽都會患這個病,但寶爸無法理解
這個國外的三歲小女孩為了美麗,居然對媽媽做出別人不能理解的事情,真是讓人心疼啊
寶寶對你的愛,寶媽們你理解了嗎?
老是不理解自己女朋友這個心態,但其實作為男人也是這樣的啊
貓咪的感情不比我們少,他們同樣需要理解和陪伴,我哭他們就
接觸了許多的分離與重聚,你就應該理解這其中所需要的情感補給!
很多人對時尚的理解都不同,我是越來越看不懂這些時尚了,你能嗎?
做到這三點,你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互聯網賺錢的精髓是什麼了
薦號 | 多謝了,但我不需要你的關心和理解,我現在很好。
多數寶媽理解錯的5個寶寶睡眠問題,快來看看有沒有你
媽媽們理解了寶寶的哭鬧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