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俄航天科研機構用激光成功為手機充電

俄航天科研機構用激光成功為手機充電

俄航天科研機構日前用一種新型光電接收-轉換裝置,將1.5公里外射來的一束激光轉換成電能,並為一部普通手機成功充電一小時。未來,俄準備用這一技術為無人機和人造衛星等航天器遠程充電。


據俄《獨立報》10日報道,在不久前結束的一項試驗中,俄「能源」火箭航天集團公司(簡稱「能源」集團)的專家,在莫斯科附近「科羅廖夫」衛星城某建築物的6層,向相距1.5公里的另一幢建築樓頂發射激光。該樓頂的一個光電接收-轉換裝置準確捕捉到了這束激光,並將其轉換成電能,進而通過一部手機的充電介面為其成功充電。


俄研究人員介紹說,這樣充電的前提是上述光電接收-轉換裝置上的一個10厘米見方的瞄準器必須對準射來的激光。目前專家正在分析以這種方式能為手機電池充電百分之幾。

「能源」集團工程師卡普拉諾夫介紹說,在兩三個月後其研究團隊將用類似技術為一架飛行中的小型無人機的電池充電。如果證實該技術可行,他們將在1年後嘗試以這種方式為空中大型專用無人機充電。


此外,「能源」集團的新型航天設施電力系統部主任圖加延科表示,其團隊研究激光充電技術的遠期目標,是讓數顆航天器在太空中相互遠程充電,並且由專門的衛星將太陽光轉換成激光傳輸到地面,再把激光轉換成電能。如果相關技術達到成熟標準,可比地面使用太陽能電池組件發電省錢,且有利於深入開發太空資源。


據圖加延科介紹,實現這種遠程充電的關鍵部件是一種將紅外激光轉變成電能的光電接收-轉換裝置,此前的地面試驗顯示,該裝置的光電轉換效率約為60%。


目前俄研究人員已製造出了相關試驗裝置,並正將其裝入人造衛星,準備擇機開展太空試驗。此外,「能源」集團還計劃將激光發射裝置和光電接收-轉換裝置分別安裝到國際空間站和俄「進步」貨運飛船上,當該飛船飛抵距空間站1至2公里處時,即可為飛船試驗性充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子產品世界 的精彩文章:

未來15年的五大技術變革 新計算機架構居首

TAG:電子產品世界 |

您可能感興趣

俄羅斯科學家用激光隔空為手機充電
蘇聯曾經研製過激光手槍,外形科幻專供宇航員使用
波音公司的黑科技:核動力噴氣機引擎,使用激光觸發
電子科大專家首次發現激光碟機動流體新技術
中國六代機機載激光武器原來長這樣!電影科幻鏡頭終將成真
科醫人鈥激光機器使用注意事項
美空軍正式宣布研發激光防禦武器 將配備所有戰術飛機
激光手槍供宇航員使用
紙基陶瓷可製成隨機激光器
激光加工新技術—激光電鍍技術
科幻激光環射,科技迅捷追攝
激光碟機動液體流動新機理髮現
中國航空工業成功研製激光器!技術遙遙領先!
激光切割機與剪紙藝術
美國空軍開始研製防禦性激光武器,將用於超音速戰機防禦
隱形的力量 華工激光馳騁智能手機「新戰場」
無人機殺手!美國研發出激光武器:無人機機身熔化
未來科技武器激光炮
黑科技電子激光鐳射虛擬投影鍵盤滑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