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传说中的「二叠纪大灭绝」并没有那么「大」

传说中的「二叠纪大灭绝」并没有那么「大」

传说中的「二叠纪大灭绝」并没有那么「大」



二叠纪时期的海百合化石

根据最近的一篇论文,地球上所经历过最严重的一次大灭绝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


夏威夷大学的Steven Stanley经过谨慎的计算,将原先估计的二叠纪大灭绝抹去的90%到95%的物种下调到约81%。这仍然是一次巨大的灭绝,但是他写到,「地球生命并非像之前认为的那样在二叠纪末期死亡殆尽。」


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大灭绝指的是星球上的大部分物种在几百万年时间内快速凋零(至今关于「大灭绝」仍然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找大灭绝的踪迹看起来很简单——挖掘化石记录,找到一个时间段,其中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都呈断崖式下降。

但实际情况很复杂。


首先,动物一直都在灭绝,所以古生物学家们必须将「背景灭绝」(background extinction,没有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环境变化时,物种的自然灭绝)的比率从大灭绝事件中梳理出来。


再者,只有极其有限的一小部分动物变成了化石。要保存动植物的残骸需要非常特殊的条件,比如湖底的沉积物。


此外,还有一种「模糊效应」(Signor-Lipps effect,灭绝事件后期的模糊现象,由于沉积记录的局限,导致物种在完全灭绝前最后出现的证据未被记载),由Philip Signor和Jere Lipps在1982年提出,它是指物种灭绝发生在最近的化石记录被发现之后才发生的。但是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找到的就是该物种的最后一批成员呢?


关于「模糊效应」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古代的腔棘鱼。之前人们以为它们在6600万年前就灭绝了,然而在1938年,人们又在南非沿海发现了活的腔棘鱼。

所以,不是去寻找化石记录中呈断崖式减少的物种,大灭绝看起来更像是较稀少的物种在较常见的物种之前消失。


考虑了「模糊效应」的影响,Stanley重新计算了发生于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大灭绝,结果是81%的海洋生物消失了,这比之前估计的96%要少。


Stanley写到,当时剩下的物种包含了90个目和220个科,「在形态,生理和生态方面呈现出极大的多样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好心办坏事:珍稀逆戟鲸死于卫星追踪器
研究發現,蜜蜂也有「好心情」
頭部移植當然要先拿動物試水,比如……
一言不合就进化:蝙蝠学会应对人类噪音
偽裝大師:鸚鵡嘴龍

TAG:煎蛋 |

您可能感興趣

「洪荒之力」有多大?它可能导致了地球物种大灭绝!
世界最长超级大鱼,差点因一道美食灭绝!
地球上曾经发生的五次大灭绝!
6种被认为灭绝的生物,有一种出现在我们常去的菜市场里
恐龙灭绝的原因 大灭绝事件
世界上最珍稀的蛙灭绝了
历史上最神秘的王朝,曾派出女兵攻打宋朝,却在一夜之间近乎灭绝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灭绝了此门派的思想,不料却被日本抄袭
明朝也搞过「种族灭绝」政策,建州女真差一点就亡族了!
濒临灭绝的海底大熊猫,全球仅剩100条,只因鱼鳔比黄金贵
寄生虫大量灭绝,对人类并非是好事
不是耸人听闻!气候变化或致六分之一物种本世纪灭绝
悲惨世界:濒临种族灭绝的缅甸罗兴亚人
恐龙灭绝并非偶然而是外星人屠杀计划?天呐
完爆恐龙!若已灭绝的远古怪物重新踏足地球
鱼龙——2.5亿年前制霸海洋的凶猛猎食者,却莫名其妙走向灭绝
把东欧人口洗劫到几乎灭绝?克里米亚鞑靼人的掠奴战争
几种已经灭绝的远古动物!
1.5万年前的巨型动物灭绝,原因是地球太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