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牧牛隨筆:關於近期寺院糾紛事件之思考

牧牛隨筆:關於近期寺院糾紛事件之思考

牧牛隨筆


關於近期寺院糾紛事件之思考

牧牛隨筆:關於近期寺院糾紛事件之思考


近年來,有關寺院的糾紛總是時有發生,這對佛教而言無疑是極為負面的消息,俗話也說「家醜不外傳」,但在這互聯網時代,想不外傳也難,一旦什麼事情都放在大眾熒幕上的時候,就不僅僅是事情本身了,而是在人們心裡放大了的想像,才是最可怕的。


印度早期佛教,寺院雖然早已有之,但最普遍的還是以托缽行腳、居無定所的形式為主。這種形式也是印度佛教比丘與社會大眾之間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徑,比丘們也藉助這樣的機會對世俗進行教化,每天的托缽乞食,從行走中的威儀乃至乞食的簡短說法,就是一次教化和接受世人種福田的過程。但是,這種托缽乞食的行為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因為文化和傳統理念不一樣。因此,寺院在中國的作用大大提高,幾乎已經成了出家人的家一樣,家對於中國人而言具有特殊的意義。


通常可以說中國佛教的基盤大體有三大要素構成:一是經論;二是僧人;三是寺院。中國佛教能夠延續至今,乃至未來繼續流傳的重要要素也在這三個方面。曾經的「三武一宗」滅佛事件,也主要是對這三個方面的破壞。我們談未來的健康發展,也應該打好這三個方面的基礎和完善。

就目前發生寺院糾紛的事情,我們有必要思考幾個問題:寺院到底拿來做什麼(寺院功能)?在寺院


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寺院生活)?寺院應該怎麼維持?

牧牛隨筆:關於近期寺院糾紛事件之思考


牧牛隨筆:關於近期寺院糾紛事件之思考


首先,寺院到底拿來做什麼?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寺院的功能,無非就是提供一個「內修外弘」的環境,而不是天天跟「死人」打交道,更不是作為景點發揮經濟作用。就「外弘」而言,主要弘化對象是人類(當然包括九法界眾生,就主要而言是人類)。人,無非分兩種,一是死人,二是活人。作為寺院的弘化對象應該是以「活人」為主,以「死人」為輔,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已經成為中國佛教的一種傳統。如果倒過來,以「死人」為主,以「活人」為輔,或者乾脆就不理「活人」,那就本末倒置了。


曾經有個人,為死去的父母抄經祈願,希望他們死後有個好去處,然後請一位禪師為他所抄的經書寫序,雖然禪師在序文前半部分對經典大讚一番,但後半部分,禪師卻說了真實話,直接就說他,你這是「陣後兵書」,意指已經「錯失良機」了,人都已經死了。寺院的功能也是,應該多為活人考慮考慮,讓活人安心!


還有一位禪師更有意思,在他知道自己壽命將盡時,召集弟子們說:「我死後,你們怎麼處理我的後事呢?」弟子們一一彙報,如何如何做,結果這位禪師卻告訴他們,我死後說不定都看不到這些了,還不如趁我還活著,該供什麼好吃的,提前舉辦不是更好嗎?我也能享受,也能看得見。看到這則故事,覺得很有意思。我們有時候,說是給死人辦後事,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給活人一個安慰。


除了「外弘」,我們還要講寺院功能的另一面就是「內修」。簡單地說,寺院是提供給僧人學習經論和身心修持的一個地方,那麼,建設寺院時的構想也要圍繞這樣的功能來考慮的。就學習而言,過去有條件的寺院通常會有藏經樓供僧人借閱,現在有些寺院建成了圖書館的形式,這是相當不錯的,但有圖書館的寺院真是少的可憐。修持而言,禪堂、念佛堂、學習教室等場所也是必要的。

牧牛隨筆:關於近期寺院糾紛事件之思考


牧牛隨筆:關於近期寺院糾紛事件之思考


牧牛隨筆:關於近期寺院糾紛事件之思考



如果不具備「內修外弘」的基本功能的話,那麼,寺院是否會越建越好這一問題就必須要質疑。換句話來說:我為什麼要支持建這樣的寺院?有功德嗎?還是會增加過失?這雖然很難有清晰的定論,但值得我們深思。


其實我一直有一個疑惑,為什麼我們寺院的建築這些年越來越看不到老房子了?是不是都被拆了重建了?為什麼要拆了重建?一個宗教場所,老氣息很重要的,至少我個人進入一座有幾百年建築的寺院比那些華麗的新殿堂更能感受到感染力,一下子給人一種攝受力。


其次,「在寺院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寺院生活)」這一問題。僧人的寺院生活,依寺院不同而有異,就像過去各宗各家都有各自特色的宗風,法門不一。但總體而言,寺院生活無非就是分兩個方面:一是個人的時間空間;二是集體的共修行事。


通常我們在寺院里,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也有集體共事的行儀和活動,也包括每天集體的共修,比如早晚課誦、過堂、出坡等等。那麼,如何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呢?寺院管理者如何安排好集體共修的時間呢?從這裡可以看出一個寺院的管理是否有序來,這也是一個奧妙之處。

牧牛隨筆:關於近期寺院糾紛事件之思考



再其次,「寺院應該怎麼維持」?寺院的維持基本是依於「和合共住」的精神的,這是佛陀為我們留下來的「文明」資源。和合,主要體現在身、口、語上的「思想上共同理解」、「戒律修持上互相監督」、「利益上平均分配」,通常稱此為「六和合」。大家依據共同的規矩(戒律、清規)和共同的思想追求(教法),一起修行,這是大家共住一個寺院的基本原則。


另外,寺院也分「主」與「客」,主客關係,在戒律中有不少的說明,這裡不必多言。現實中其實很簡單,一個「客僧」,尋找一個地方住下的話,那就找個適合自己的地方就行了。如果發現這地方與自己不合,那就去別處修行,自由選擇,根本不應該存在爭議,通常也不能以「客」奪「主」吧!也許有人會說這個「客」如果成了「主」,那寺院可能會更好呢?果真如此的話,那去哪裡都會好,何必在此與人爭?「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這句話,用在社會上可能是因人而異,但用在出家人身上,還是有道理的。只要有「修」有「學」,到哪兒佛陀都會照著我們的。


對寺院相關問題的思考,希望大家一起來探討和完善。本文的出發點,只是不想也不希望教內外人士,讓寺院的功能、寺院的生活以及寺院的維持等優良傳統,在當今市場經濟等的影響下被「異化」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比丘與比丘尼的責任和義務
普鈺法師:從佛學院到搶寺院——廬山海會寺事件人物剪影
對九江市佛協聲明的幾點質疑
網路寫手「風青楊」惡意對比教堂與寺廟文章近期被大肆擴散,影響惡劣正待整肅
購書記:佛陀教學的智慧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薛之謙復婚身陷經濟糾紛,當你的事業合伙人是前女友時……
離婚糾紛被刑事手段搞得雲譎波詭,好嗎?
李雨桐疑暗指薛之謙婚內出軌 回應錢財糾紛一事
周末推薦這次醫療糾紛,在所有人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深陷賭債糾紛,孔令輝為何毫無悔意?
周公解夢之夢見文件:文件被藏,恐有糾紛的解析
民間故事:兄弟分家!兄弟之間的糾紛,莫要便宜了外人!
從一個縣的離婚糾紛案件看當今離婚趨向
周公解夢之夢見情感糾紛的解析
一天之內 董明珠和農夫山泉紛紛陷入廣告音樂侵權糾紛
專利糾紛和解之後,蘋果諾基亞秒牽手
感情糾紛還沒完,薛之謙或面臨天價賠償
張鐵林私生女糾紛案開庭,隨後他履行了判決內容
曹操與華佗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醫患糾紛?!
互惠生互惠期間與家庭常見糾紛及解決
對於醫患糾紛,你怎麼看
李易峰借款非事實 與歡瑞公司糾紛尚未解決
法官眼裡的經典名著:從《紅樓夢》看婚姻家庭糾紛處理方法
與警察婦女糾紛有關的三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