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世界鎮痛日,關於疼痛該不該忍?

世界鎮痛日,關於疼痛該不該忍?

(專家:盧振和,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疼痛科和附屬第三醫院疼痛科、中華疼痛學會第一臨床中心、國家臨床重點建設疼痛專科的主任,科普中國微平台原創首發)


每年的10月11日,國際疼痛學會定為「世界鎮痛日」。作為每個人一生中體驗最早、最多的主觀內在感覺———「疼痛」,是我們經常遇見的問題。特別是包括了急性痛和慢性痛的創傷後疼痛,更是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質量。可現實是,不少人對這些疼痛漠然處之,能忍就忍。真的可以忍嗎?專家告訴你:不能忍!



世界鎮痛日,關於疼痛該不該忍?


圖片來自網路


創傷後疼痛不能小看


疼痛,是人類感受最多、體驗最早的一種知覺,現代醫學將疼痛列為「第五大生命體征」,即與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一樣成為不可缺少,但又不能過度紊亂的一種生命功能。與不能沒有呼吸、脈搏、血壓、體溫一樣,人不能沒有疼痛的感受,但不能有中重度的疼痛折磨。痛的表象背後摧毀的是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乃至整個機體的健康,中重度痛常常對人的影響是一個深遠的過程。軀體神經管理人的感覺與運動,自主神經則管理胃腸、血管與精神,重度疼痛會刺激交感神經使血管收縮,劇烈疼痛引起的劇烈血管收縮,會導致腦缺血甚至心肌梗死即「痛暈」「痛死」。中度以上的疼痛使人不能入眠,胃腸紊亂,導致許多基礎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發作、難以控制或加重。慢性頑固性的疼痛疾病,對人體身心的損害往往比疾病本身要大得多,長期處於疼痛折磨中產生精神困擾,引發抑鬱症、人格的改變甚至自殺傾向等。

而手術後疼痛是疼痛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中包括了車禍後、摔跤後、碰撞後引起的傷口或神經腫脹的急性痛,以及傷後1個月還存在的慢性痛,醫學上歸類為「創傷後疼痛」。


自古有一句話:傷筋動骨100天。即創傷後3-7天的水腫期會劇痛難忍不能動彈,7-30天是水腫吸收和結締組織即疤痕修復長起來的時期,也就是可拆線了,1-3個月組織疤痕纖維變硬、傷口加固,能正常活動了。手術或跌跤,局部的創傷往往會波及周圍的肌肉、筋膜等軟組織,包括跌跤時猛烈的自我保護性反射性姿勢,會損傷遠離創傷部位的身體組織包括頸腰椎或髖、膝關節等。這些看似無關部位的身體損傷也隨時間自我修復,當結締組織長起來,疤痕在一個月後也會變硬。變硬了的疤痕絕大部分與神經相安無事,可是一旦這個疤長不對位置,靠近了感覺神經或在神經路徑上留下卡壓或「印記」,創傷後的疼痛會越來越重並轉變疼痛性質成為了慢性疼痛。出現包括軟組織疤痕粘連時的晚上痛或早上痛、疤痕卡壓神經時的閃電痛、神經粘連紊亂時的風吹痛等等。


慢性疼痛與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各種慢性疼痛疾病發病率迅速上升。這些疼痛與日常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如長期伏案工作、熬夜工作的頸椎問題引發的頸肩痛、頭痛、手麻等。用力方式過猛發生腰椎問題如椎間盤突出症、膝踝關節炎,以及精神壓力大引起抑鬱症、焦慮症痛。還有自身免疫問題導致的青少年腰腿痛、老人類風濕性關節痛、中壯年的痛風及原因不明的神經脫髓鞘痛等等。


面對慢性疼痛,許多人都不夠重視,一些受疼痛「青睞」的患者甚至抱著「忍忍就算了」的想法與疼痛「相處」,或者一些備受疼痛困擾的患者往往不知所措。這些種種不正確的做法,使得慢性疼痛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嚴重影響人類生活和生命質量的另一大「殺手」。

創傷後的疼痛很困擾人,如果沒有及時認識它,往往會造成許多疑難雜症痛。許多人常常以為手術關過了疤長好了,創傷後的局部也不腫了,就萬事大吉。其實,疼痛科發現很多的慢性疼痛,都與1個月前或1年前的身體對手術創傷修復過程的疤痕或粘連卡壓了神經有關係。當遇到一些傷口長合很久了,卻逐漸出現腹部、胸部、背部或腰腿部的疼痛,怎麼也查不出有內臟問題時,疼痛科會發現與胸椎、腰椎的創傷後變化有關係。檢查紅外熱像、胸椎MRI,會發現有椎間盤突出、椎體終板炎、椎體出血甚至壓縮骨折等引起疼痛的病變。



世界鎮痛日,關於疼痛該不該忍?



圖片來自網路


治療要趁早:早消腫早鎮痛早活動

手術後、創傷後的疼痛治療要趁早,早消腫早鎮痛早活動會減少軟組織疤痕對神經的卡壓減少或減輕慢性痛。上海仁濟醫院在2015年調查了30個居委會和13個三甲醫院門診部的成年人,結果是慢性疼痛發生率高於90%,即比感冒還高。我國衛生部為了解決人們的慢性痛而專門成立了「疼痛科」,指定這支醫生護士隊伍專心為慢性疼痛人群服務。疼痛科醫師專業尋找出感覺神經損傷或卡壓或被刺激的部位,手上有著許多治療疼痛的先進科技工具,敢於承諾一定為人們緩解中重度疼痛,其中最重要的核心技術是努力解除感覺神經的卡壓原因。疼痛科醫師在認真詢問病人或家屬時,經常有許多人還真能回憶起在疼痛的相關部位過去確實是做過手術、跌過跤或碰過車等創傷歷史。


因此,大家要重視術後、創傷後的疼痛,重視慢性疼痛。倡導大家對疼痛要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提高生活質量防止致殘。疼痛科醫師的診療原則是:對因診療慢性痛,中重度痛須緩解,輕度痛防治靠自己。


編輯:紀阿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中國 的精彩文章:

最親民的天文景觀——流星雨
現代人為何這麼易怒?原因竟然在這裡!
運動後吃飯會不會增肥?

TAG:科普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鎮痛日,讓癌症患者不再疼痛!
忍痛還是鎮痛?
術後疼痛,要不要咬咬牙忍過去?丨世界鎮痛日
世界鎮痛日:你的頸椎痛嗎?
世界鎮痛日:你腰痛嗎?
「健康」皮膚不能碰 蓋被都嫌疼|世界鎮痛日 聊聊不能忍受的痛
中國鎮痛周:疼痛也是一種病,得治!
癌痛不要忍——鎮痛系列看過來!
世界鎮痛日,這十種疼痛連醫生都可能誤診
必藏!陣痛,應該這樣做!緩解分娩鎮痛!
肩背痛,光吃鎮痛葯可以嗎?
世界鎮痛日|頸椎痛、腰痛、腿痛、手腕痛……你中槍了嗎?
鎮痛有方?l?頸部疼痛該怎麼辦?
鎮痛葯,抗炎鎮痛葯,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分娩鎮痛是麻醉嗎?對寶寶有害嗎?關於無痛分娩,你該好好讀讀!
止痛快,多吃傷腎的鎮痛葯
世界鎮痛日,讓我們一起複習一下鎮痛分娩
有的痛,忍著忍著就成慢性疼痛|手術鎮痛知多少
科學鎮痛,不讓「短痛」變「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