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成於「心胸」,敗於「心態」!

成於「心胸」,敗於「心態」!

成於「心胸」,敗於「心態」!

大凡成就事業的人,都會有「帝王心胸」;大凡毀家敗業的人,都會有「帝王心態」。

齊桓公還是公子小白時,與其兄公子糾爭奪王位。管仲替公子糾帶兵堵截他,差一點將其一箭射死。公子小白成為國君後,不計當年的「一箭之仇」,反拜管仲為相,齊國的霸業由此鑄成,歷史上也便有了「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

成於「心胸」,敗於「心態」!創業之艱難,齊桓公的難度係數顯然又小於漢高祖劉邦。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布衣皇帝」,一介平民的劉邦,為何能「逆襲」為帝王?成為漢高祖後的劉邦,曾有一次自我總結:「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盡攬天下英才而用之,既需要慧眼,更需要心胸,這樣才能成為站在巨人肩上的巨人。與劉邦爭奪天下的項羽,旗下同樣不乏世間英才。項羽最終自刎烏江,劉邦同樣幫其作了總結:「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成於「心胸」,敗於「心態」!心胸開豁固然鮮見,用之以持久更非易事。霸業有成的齊桓公,後來信任了這樣三個人:豎刁,為了到宮中為齊桓公服務,親自閹割掉自己;衛開方,放棄衛國公子的優裕生活,拋妻別子來到齊桓公身邊;易牙,殺了兒子做成肉湯,讓齊桓公品嘗到人肉的滋味。管仲去世前,曾經提醒齊桓公:人愛自己勝愛別人,違背天性便是偽裝。對自己都能下狠手,妻子兒女說拋棄就拋棄,連親生兒子都可以殺,行如禽獸的人怎麼可以信任?但齊桓公對自己的觀點充滿自信,直到豎刁、衛開方、易牙鎖閉宮門,將其活活餓死。

成於「心胸」,敗於「心態」!管仲與齊桓公同為人傑,同是垂暮之年,為何又一個清醒,一個昏庸?這就是心態。心態具有顯而易見的動力性,外因的作用下體現出流變。當年的公子小白,並非年老而智商鈍化,而是身為齊桓公的他,滋生出了一種「帝王心態」。

所謂「帝王心態」,就是一個人在特定的範圍里,一旦登上權力的巔峰,由於其至高無上地位的確立,令其重估自身的認知能力與行為能力,形成自我感覺上的無所不能,並由此剛愎自用,一意孤行,思行昏聵而不自知。

成於「心胸」,敗於「心態」!(崇禎行書岑參詩鏡心描金絹本)

身份與地位,是維繫「帝王心態」的外在條件。明崇禎帝朱由檢的「帝王心態」,表現得十分典型。朱由檢登上帝位時只有十七歲,入宮時晚上睡覺都不敢閉眼。僅僅四個月,作為皇帝的朱由檢卻玩出了「大手筆」:一次將三分之一的內閣及部院官員殺頭的殺頭,坐牢的坐牢,充的充軍,免職的免職,令內外交困的明朝中央機關難以正常開門。其實,這時的朱由檢並無從政經驗,因為他不是太子繼位,由於哥哥天啟皇帝早逝而「兄終弟及」,缺少當皇帝的「崗前培訓」,直接當個「科長」都不一定稱職。朱由檢在位十七年,用了五十個宰相(內閣首輔)——用誰,他認為自己正確;撤誰,他同樣認為自己正確。直到「無人可用」,自己上吊自殺,也叫「諸臣誤我」,自己始終無比正確。

消逝了帝王時代,但留存帝王心態。一個村長儘管離鄉長都很遠,距真正的帝王更是差之千里,但村長同樣是一個村的獨一無二。「帝王心態」下的村長,會認為自己是全村的麻將高手,幽默大師,學術泰斗,當然也是這個村長「無比正確」。朱由檢以「亡國之君」終了於史冊,這樣的村長差不多也即將走到自己的盡頭。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心態!
泡妞的核心——心態!
心態決定成敗:從女皇之路看成功者的心態
減脂成不成,心態是關鍵!
減脂成敗,心態是關鍵
心態決定成敗,好的心態集萬千財富於一身
描寫心情:心態決定心情,好心態帶來好心情
好的心態,取之於你的善心
歸零,是最好的心態!
如何培養自己的「成長心態」?
快來看,心態決定成敗:從女皇之路看成功者的心態
●歸零,是最好的心態!
心態,決定命運 !
你敢挑戰自己嗎?八成青年心理損耗,學著調整心態
情緒決定心態,心態影響健康!你是怎樣宣洩情緒的?
與打工心態相對應的,是領導心態!
泡妞的最基礎核心——心態
心態決定成敗,你的心態決定了練習方式!
心態與心境之「玩石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