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都說醒酒很重要,可醒多久才算是「醒好了」?

都說醒酒很重要,可醒多久才算是「醒好了」?

都說醒酒很重要,可醒多久才算是「醒好了」?



如何判斷一瓶酒已經醒酒到位了?

鏡陽秋,單一麥芽愛好者,心在花與愛侶園


其實不僅僅是威士忌,干邑、朗姆酒、白酒或者可以說在一定條件下品飲烈酒都是需要進行醒酒的。只是在烈酒中我僅僅對單一麥芽威士忌有些微了解,關於其他種類烈酒的生產工藝以及影響陳年表現的因素我是全然不懂,僅憑試飲經驗妄言恐怕要說錯話。下文中我將試著描述自己對於單一麥芽威士忌醒酒的理解,拋磚引玉,希望有了解其他種類烈酒的朋友可以為大家細細講解。


一、為什麼醒酒


單一麥芽威士忌屬於蒸餾酒,且不論是根據某些國家、地區的法律法規還是按照威士忌行業里已經約定俗成的商業習慣,單一麥芽威士忌的裝瓶酒精含量最低不會低於 40%abv,如此高的酒精含量有利於在較長的時間內保護並保持酒體、結構、風味的穩定性,因此單一麥芽威士忌的最佳賞味期的持久性比起葡萄酒來要驚人的漫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當一支酒處於最佳賞味期時它的風味、表現力就固化在一點了。

單一麥芽威士忌的醒酒可以分成「開瓶後瓶中醒酒」與「試飲時杯中醒酒」兩個階段。但如果說單一麥芽威士忌的醒酒是為了讓飲者獲得最佳的風味體驗,這麼論太籠統。


(一)瓶中醒酒的目的


為了便於理解,請您試著將一支單一麥芽威士忌想像成一個風景、一個人甚至是一段經歷或者一件事情,若我們試圖去描述上述事物,可以用文字、可以用圖像、也可以是音樂等載體;再細分,可具體為散文、詩歌、小說,繪畫、攝影、電影,或是獨奏、弦樂四重奏、電子音樂等形式。


在上述概念下我們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理解一支單一麥芽威士忌:


1、泥煤的產地、麥芽汁發酵時間的長短,蒸餾器的形式、構造、蒸餾次數以及冷凝管的形式等因素決定了生產出來的酒屬於何種「事物」;

2、泥煤的使用、麥芽汁發酵時間的長短、桶陳類型等因素決定了描述這種「事物」所用的載體;


3、陳年時間、陳年地點的氣候、用桶的技巧、勾兌配方等因素決定了最終的表現形式;


一桶原酒只有一個「故事」,這是每家蒸餾廠的固有工藝決定的,可是它並非僅僅以一種載體、一種形式來敘述、表達。至少對我個人而言,挑選自己喜歡的「載體」、「形式」來體驗一段特定的「故事」是瓶中醒酒最主要的目的


例子:


1、Laphroaig Cask Strength 10yo 55.7%abv 2005-2008 版的草莓與玫瑰花香氣;

2、Lagavulin DE 系列某些特定年份版本的橙花怒放的香氣。


您是否有過這種疑惑:為何很多酒評人、老饕所推崇的一些酒款中的獨特風味自己在飲同一款酒時從來沒有捕捉到過?為何同一款單一麥芽威士忌在不同的酒評人的評論中甚至可能出現截然不同的描述,彷彿是兩支完全不同的酒?如果您沒有選酒挑錯了版本的話,那麼很可能就是瓶醒時間不同導致的。


(二)杯中醒酒的目的


在飲者享受一支單一麥芽威士忌的那一刻,這支酒的「故事」、「載體」與「形式」皆固定下來,無法再改變,此時杯中醒酒的作用就如同閱讀時的「翻頁」、視聽時的「快進」一樣,讓飲者能夠快速進入他 / 她所期待的最精彩的那一刻體驗

1、您是否喜歡重雪莉單一麥芽威士忌的重單寧、口中生津的感覺?


2、當您在飲 Islay 的重泥煤風味單一麥芽威士忌時,您是更喜水果、花香的主調,還是濃郁、厚重、衝擊力強大泥煤主調?


(三)特殊目的醒酒 -並非只是威士忌,還有干邑、白酒


基本僅限於兩種情況:高年份或高陳年期的酒,以及裝瓶後儲藏時間較長的酒或古董酒。如果開瓶後試飲時酒力不失、酒體與結構沒有弱化或者渙散的情況,那是不必醒酒的(當然如果一支酒喝不完繼續存放它的話,這自然是在瓶醒了)。


如果酒力羸弱、酒體與結構纖細且感覺不到支撐感,或者平衡性欠奉,那麼必須要醒酒,只是這支酒是否能夠再恢復到強壯、良好的狀態則不一定了


1、酒體堅實的酒、大酒,存放期超過 20 年的,郎酒、茅台,Lagavulin 16yo 白馬版、70-80 年代裝瓶的 Laphroaig 10yo 等;


2、年份 70 年代的或者陳年時間 30 年以上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如 Lagavulin 1976 年份的 30 年及 37 年裝瓶、一眾 Brora、一眾 70 年代單桶的 Glenfiddich 等。


二、醒酒的方式


瓶醒:顧名思義,開瓶後醒酒,是否換瓶入烈酒醒酒器無所謂。


杯醒:第一種,顧名思義;第二種,在葡萄酒醒酒器中醒酒。使用葡萄酒醒酒器,醒酒的進程很快,等於同時進行「挑選載體」與「翻頁」兩項工作,所以要特別注意兩點:一、醒酒器中的酒如果不能銷掉很可能就浪費了二、請讓了解這支酒且試飲經驗豐富的人操作,否則幾乎不可避免會毀掉這支酒


三、三思而行


單一麥芽威士忌的醒酒結果不容易預測,醒到什麼階段才能夠獲得自己所喜歡的風味,這必須依靠飲者的經驗去判斷。當然也可以每天都進行一次或多次試飲來觀察結果,理論上可行,實際操作的話反正我自己做不到(我人懶且不喜歡飲酒)。


此外,也請選擇對的酒來醒酒,不得不說相當多的單一麥芽威士忌是不需要醒酒的:這支酒要麼很出色,在開瓶那一刻細細體驗各種雖不完美但多姿多彩、富有生機的美好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或者,這支酒受不了醒酒的過程。


迷糊,酒量是我稱霸宇宙最大的敵人。


1. 在我的概念里,威士忌不需要醒酒,你開瓶的那一刻就是狀態最好的時候。


2. 關於葡萄酒的醒酒,就不是一句話能說完的了。


我先引用一段《世界葡萄酒地圖》里的話,關於葡萄酒的巔峰期說的很有道理:


任何一款葡萄酒,最常被問到的問題都是:何時才是最佳的飲用時機?讓人尷尬的事實是,即使是釀酒師本身也只能猜個大概,而且猜錯的概率通常不低。常常都在葡萄酒過熟,已開始失去果香及風味而使酸度及單寧凌駕口感之上時,才真正了解到某款酒的個性。對於好酒唯一可準確預測的特質就是:它們均難以預料。


對那些常常買進整箱葡萄酒且常常觀察熟成過程的葡萄酒愛好者來說,在他們一瓶一瓶飲過之後,常常會發現某款酒在年輕時就豐盛好喝,但是隨後會進入一段沉悶、毫無生氣的時期(這時,酒中的許多複雜成分正在形成),接著又會進入另一個酒質鼎盛的高峰期。


同款酒會出現「個瓶差異」的情形,即使是同一箱酒也不例外。同一箱酒里,有可能裝入不同批次的酒(目前有些酒廠會在酒瓶上標明批號),然而「個瓶差異」常常找不出合理的解釋。由此可見,葡萄酒真是一個活生生、脾氣古怪的個體。


其實後面還有很多,寫的都非常好,不過我不便繼續引用了,一來打字很累,二來也有版權問題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一下。意思就是每一瓶酒都不一樣,沒有一定的標準。


在這本書里,作者表示關於「怎樣醒酒」,沒有普遍達成的一致,「最佳準則是,年輕、多單寧的葡萄酒比起酒齡長、酒體較輕的葡萄酒,可以經得起較長時間的醒酒」。


對於我來說,我認為絕大部分的葡萄酒都不需要醒酒。價錢便宜的餐酒(Table Wine)開瓶即飲,價錢較高的精品酒(Quality Wine)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可以適當醒酒,但是瓶醒或者杯中醒酒基本就足夠了,只有價簽昂貴的名酒(Fine Wine)才會在年輕的時候需要長時間醒酒,但是我並不建議去買年輕的名酒,因為即便長時間醒酒,也無法替代歲月對酒的美化作用。


當然,上面那個也不是唯一標準,你還需要參考其他信息,比如葡萄品種和產區。比如黑皮諾要盡量少進醒酒器,大部分黑皮諾來說瓶醒已經足夠;但是部分 Barolo 等酒款則可以進行一夜甚至是一整天的醒酒。


看起來是不是很複雜?


我再來回答你怎麼判斷。最多的時候是依靠經驗,你需要慢慢訓練。


1. 每隔一段時間倒一杯感受香氣和口感的變化,如果嚴謹甚至可以做筆記,看看什麼時候香氣最複雜開放、什麼時候開始凋零並且變得酒體鬆散。


2. 對一瓶葡萄酒有一個來自經驗和知識的大概的預期,它在巔峰狀態的時候大約會有什麼樣的展現。


3. 通常情況在最佳狀態的時候,香氣會打開,層次豐富、氣味複雜,入口感受酸度、單寧平衡,味道複雜而濃郁,回味持久。當然,有些酒醒一萬年也無法達成這樣的描述。


所以開瓶了以後慢慢喝吧,觀察在瓶中醒酒的變化,大部分的酒,進醒酒器只會加速死亡。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為了終止兒童失蹤,我發起了中國的「安珀警報」
很早以前,動畫里的人物頭髮顏色還挺正常的,後來……
3D 列印對於人類的深空探索是否有很大意義?
影視|為了見你,我開著一輛割草機走了 390 公里
既然許多疾病可以自愈,我們可不可以少吃藥,多靠自愈?

TAG:知乎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有的明明說好明日見,可醒來就是天各一方。
喝麵湯竟可醒酒!這些極速解酒食物 你知道嗎?
這兩種蔬菜榨汁喝,不僅利尿排毒,還可醒酒保胃
章子怡攜女兒給汪峰打氣,可醒寶變化好大,母親的基因真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