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諾獎得主獲獎的第一天 | 光影·知識分子

諾獎得主獲獎的第一天 | 光影·知識分子


?獲獎第一天早上,霍爾丹給學生上課,圖片來自princeton.edu



撰文 | 葉水送


責編 | 徐可




  



當地時間10月4日中午,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名單公布,出生於英國的三位學者:戴維·索利斯(David J. Thouless)、鄧肯·霍爾丹(F. Duncan M. Haldane)和邁克爾·科斯特利茲(J. Michael Kosterlitz)因「在拓撲相變以及拓撲材料方面的理論發現」而獲獎。




鄧肯·霍爾丹現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他早年在英國接受高等教育,在來到美國工作之前,他在法國工作了4年時間,之後在南加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工作。



10月4日,當霍爾丹接受採訪時,他透露了自己對來自瑞典打過來的電話的心聲。在諾貝爾周,很多人都期待能接到這樣的電話。「凌晨4點半,當電話鈴聲響起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有人死了(My first thought was someone had died),接下來一位有瑞典口音的女士,告訴我獲得了諾貝爾獎,聲音有些含混不清,以至於我並沒有把它太當回事」。接完電話,霍爾丹泡了一杯咖啡,讓自己清醒一下。





?早上上班時間到了,霍爾丹踏出家門,準備去上課,被在家門口的記者拍了個正著。顯然這裡沒有簇擁的人群,圖片來自AP。




?
課堂上,學生們給予霍爾丹熱烈的掌聲,圖片來自princeton.edu




很多人可能想到2015年10月,中國本土第一位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之後,立刻吸引了很多的領導的熱情關注,不時登門拜訪。霍爾丹在美國並沒有收到這樣的「禮遇」,而是繼續他的教授職責:上課。當天早上,他教授新入學的研究生《電磁力:概念以及問題解決》(Electromagnetism: Principles and Problem Solving)的課程。當他一踏入教室,學生們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獲得諾貝爾獎。



在獲獎之後,他為何還來堅持上完90分鐘的課程,在他看來:「做我的本職工作,是我的責任和榮譽」。他認為,「在這些學生當中,很有可能會做出諾貝爾獎級的科學發現」。而他第一時間與學生接觸,能夠給予他們激勵,告訴他們,對於那些有志於物理領域探索的人,任何人未來都有可能獲得諾獎。





?
霍爾丹和自己的導師安德森,圖片來自princeton.edu




隨後霍爾丹開了個簡短的新聞發布會。他感謝自己的導師——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Anderson),「我從我導師那裡得到了諸多鍛煉和指導,他一直在激勵著我。」諾貝爾獎得主師生傳承關係非常重要,知識分子已發文章有詳細剖析,請參看:諾獎師生的五種關係。




此外,霍爾丹也回顧了自己的科研生涯,早年的霍爾丹,一開始學習化學和生物,但後來他決定遠離那些看上去有些可怕的化學用品以及放射性物質,於是就變成了一位理論物理學家。一開始在劍橋大學工作,上世紀90年代,離開了劍橋大學,來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此次獲獎就是基於他在劍橋大學時的工作。




至於此次諾貝爾物理獎同時授予三位英國人,但是他們後來均來到美國工作,霍爾丹給予了自己的見解。他說,上世紀70年代,英國的科學研究停留在理論上,以至於完全忽視應用科學的發展,而我「當時想做一點有用的東西」,當然它應該也是有趣的。這或許是讓很多英國學者來到美國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在霍爾丹看來,「我們很難判斷一個東西是否有用,但是我們能確信它是有趣的。」興趣導向對探索真理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uncan_Haldane



  2. 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hysics/laureates/2016/haldane-interview.html



  3. https://www.princeton.edu/main/news/archive/S47/56/18M20/index.xml?section=featured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點擊查看相關文章


公開信 | 糾錯 | 崛起 | 陪跑 | 女性 | 井噴


屠呦呦 | 王曉東 | 白岩松 | 何江 | 張鋒 | 楊振寧


大隅良典 | 科學隊長 | 冬蟲夏草 | 艾滋 | 疫苗


吃貨 | 盧煜明 | 王小凡 | 核心期刊 | LIGO



知識分子
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
授權: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長按二維碼,關注知識分子



點擊「閱讀原文」,牽手科學隊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天文學家親自講「給孩子的第一節天文課」
解讀2016年諾貝爾物理獎
推薦 | 蔡元培和馬一浮誰更能適應新媒體時代?
拓撲相變 | 解讀2016年諾貝爾物理獎

TAG:知識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大隅良典接到諾獎通知電話的那一刻 | 光影·知識分子
袁隆平的出生證 | 光影·知識分子
一天五個冷知識,拿去顯(zhuang)擺(bi),第七彈
一天五個冷知識,拿去顯(zhuang)擺(bi),第五彈
一天5個冷知識,拿走顯(zhuang)擺(bi),第三彈
一天五個冷知識,拿去顯(zhuang)擺(bi),第十七彈
一天五個冷知識,拿去顯(zhuang)擺(bi),第十三彈
Java基礎知識——第十六天 java.lang包
長假第 4 天,感覺現充點這個讀書筆記(知識)架構攻略
一天五個冷知識,拿去顯(zhuang)擺(bi),第二十四彈
《Stone小知識》-核輻射怎麼這麼坑人?
一天五個冷知識,拿去顯(zhuang)擺(bi)
《Stone小知識》-美國大選就是搶包子
英國buy-to-let 一定要知曉的那些基礎知識!
《Stone小知識》-FBI是個什麼鬼?
scikit-learn知識點匯總
Objective-C基礎知識點總結
Quora:鮮為人知的小知識
我分享的是健康的身體和知識,請收起你們的污言穢語! | Keep Tal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