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光輝流產陣風不夠用 印度的米格-21還要挺多久?

光輝流產陣風不夠用 印度的米格-21還要挺多久?

原載:LOFTER 晨楓小苑


作者:晨楓


10月9日,印度《印度教徒報》報道,印度空軍發出招標,向西方航空工業界尋購中型單發戰鬥機,替換現役的米格-21戰鬥機。這是印度第三次試圖替換米格-21了。米格-21在越南戰爭中打出名氣,輕小靈活,成本低廉,但在21世紀的今天,早已不適合作為第一線戰鬥機了。中國空軍是前蘇聯之外最大的米格-21用戶,不清楚是否還有殲-7作為第一線戰鬥機使用,但近年的新聞里已經很少見到殲-7了。


光輝流產陣風不夠用 印度的米格-21還要挺多久?



印度這次是試圖替換米格-21了


還在80年代,印度就試圖替換已經顯老的米格-21。那是拉吉夫.甘地的時代,雄心勃勃的印度自己設計LCA,不僅要替換米格-21,還要打造完整的飛機、發動機、航電和武器工業。LCA最終命名為「光輝」,但這是一個暗淡的故事。在30年艱難掙扎之後,「光輝」勉強通過IOC,但印度空軍拒絕大批接收,研製重點轉為Mk2,但在Mk2成型(需要再來一個30年嗎?)之前,用過渡型Mk1A填補空缺,基型Mk1僅作為小批量投產。


光輝流產陣風不夠用 印度的米格-21還要挺多久?



印度試圖用自行研製的「光輝」替換米格-21,但「光輝」無光,反而成為痛苦的經歷


「光輝」的痛苦經驗促使印度空軍下決心轉向進口。21世紀的頭幾年正好是印度再次信心爆滿的時候。修改GDP演算法後,經濟指標蒸蒸日上,在國際上也左右逢源。西方出於打壓中國的目的,大力讚揚印度,大力唱衰中國。印度誤以為經濟真的一片大好,越來越好,也出於抓住機會窗口的目的,從西方大舉購買先進裝備。一時間,只有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大手筆一個接一個,MRCA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籠了,要求採購126架中型戰鬥機,最終可能增加到200架。美國F-16、F-18E、瑞典薩博-39「鷹獅」、俄羅斯米格-35、歐洲「颱風」、法國「陣風」參加投標。MRCA也稱MMRCA,印度連計劃名稱的縮寫都能折騰反覆,計劃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米格-35和「鷹獅」早早出局,接下來F-16和F-18E也意外出局了,只有歐洲兩風對磕,最後法國「陣風」入選。計劃要求法國提供最初18架原裝戰鬥機,其餘由HAL在印度組裝。這期間,印度空軍宏偉計劃不斷,除了大規模引進位造蘇-30MKI,還加入了俄羅斯的第五代戰鬥機T-50的研製,號稱由印度負責雙座型。海軍引進了米格-29K2,「光輝」的研發也還在繼續進行。126架「陣風」應該只是T-50投產前填補空檔的豪華臨時工。

但計劃不如變化快,「陣風」談判難產了3年後,死胎了,MRCA計劃悄悄地被放棄。埃及、阿聯酋訂購「陣風」,印度一下子從「陣風」的第一個外國用戶的有利談判位置被踢到「沒空理你」的老三位置上。但時間不等人,「光輝」還在緩慢地拋光中,恆河裡的沙子有多少,「光輝」就需要多久才能放出光輝。T-50不僅進展緩慢,印度版的雙座型更是遙遙無期。莫迪一急之下,與奧朗德達成直接購買的協議,也不費事印度製造了,直接買36架法國原裝的「陣風」。最高層已經點頭之後,依然用了一年,才最後簽署協議,預計2020年開始交付,2025年交付完畢。



光輝流產陣風不夠用 印度的米格-21還要挺多久?



經過艱難曲折,36架法國原裝「陣風」的協議終於簽署,但這已經從原先的126架(可能增加到200架)和印度組裝大大退步了


但36架「陣風」是不夠替換200多架米格-21的。從LCA開始,一來二去,米格-21又徒長30歲,實在是撐不下去了。印度空軍只得三度啟動米格-21替換計劃,不知道是不是會命名為MMRCA2.0。不過與上一輪MMRCA相比,印度空軍特意規定:要求為中型單發,這自動排除了雙發的F-18E、「颱風」、「陣風」、米格-35,只有單發的F-16和「鷹獅」符合基本條件。另一個要求就是必須在印度製造。

一般來說,單發比雙發的成本更低。對於美國空軍來說,單發的F-16與雙發的F-15共用發動機,進一步改善經濟性。但印度沒有F-15,採用F-16沒有這樣的好處。另外,F-16在重量、成本、性能上與「陣風」相差不多。在印度已經確定採用「陣風」的時候,再增加F-16並不合理,更何況達索和斯奈克瑪與印度已經有技術合作關係,「光輝」戰鬥機和「卡維利」發動機就有達索和斯奈克瑪的技術援助在內。洛克希德倒是提出將F-16生產線整體搬遷到印度,不僅印度F-16在印度生產,以後所有的新增F-16訂單都在印度生產,也由印度主導未來的備件生產和技術升級。洛克希德甚至不顧國際慣例,用印度可能掐住巴基斯坦F-16備件和技術升級作為誘餌。但誰都不傻,未來F-16訂單如果不是已經枯竭的話,至少也很有限。洛克希德本來在現有伊拉克和羅馬尼亞F-16訂單之後就準備關閉生產線,就說明了這一點。印度可以掐巴基斯坦的脖子,但巴基斯坦也摸到了印度的底牌,畢竟F-16再怎麼升級,基本特性還是由基本氣動布局決定的。印度選用F-16的可能性不高。洛克希德向印度推銷的F-16為Block 70,當然比以前所有Block更為先進,但也說明了基本設計的年代,沒有多少戰鬥機有那麼高的Block數,這不是菜譜,越老越值錢。



光輝流產陣風不夠用 印度的米格-21還要挺多久?



美國向印度推銷F-16 Block 70,這鼓鼓囊囊的不是肌肉,而是靜脈曲張


光輝流產陣風不夠用 印度的米格-21還要挺多久?



更加輕小而成本低廉的「鷹獅」可能有更大的機會


但「鷹獅」就不一樣了。「鷹獅」是西方第四代戰鬥機中最輕小的,也是首先引入網路中心戰理念的西方戰鬥機,甚至上一代薩博-37「維京」戰鬥機已經採用網路中心戰的雛形技術。有人因此把「鷹獅」與「颱風」、「陣風」並列為四代半戰鬥機,在時代上也確實晚與第四代的F-16。「鷹獅」具有公路起降和野外保障能力,這是瑞典的特殊設計要求決定的,對很多擔心主要空軍基地遭到第一波攻擊或者要求簡易地勤保障的國家有特殊吸引力。「鷹獅」的發動機基於通用動力F404渦扇,與「光輝」基本同型,改進的「鷹獅C」採用增加推力的F414,也與「光輝」Mk2同型。薩博提議幫助印度設計和改進「光輝」Mk1A和Mk2,薩博對無尾三角翼和鴨式布局的經驗具有獨特優勢。「鷹獅C」不僅具有先進電子戰系統,還裝備主動電掃雷達,這也是印度空軍要求的。還有,「鷹獅」現在BAe-薩博旗下,印度的老東家英國也有一份,這對印度的決策也可能產生影響。


「鷹獅」也是西方第四代戰鬥機中採購和運作成本最低的,這一點在若干國家最後選用「鷹獅」的決定中起很大作用,這一點或許對印度也特別重要。GDP演算法修改可以騙人騙己,但騙不了付賬的時候。印度經濟發展實際上並不像數據那麼美,2015-16年鋼材消耗僅增長0.4%,這對於依然在高速發展中、需要大量基礎建設的國家來說,是低得不合理的速度。印度空軍在MMRCA2.0里,保留了「中型」的要求,但規定為單發,實際上也是暗示對成本控制的要求。兜了一大圈,發現當大爺還是力不從心,還是老老實實著眼於經濟實惠吧。除了從教練機改裝的業餘戰鬥機或者但不可能成為印度選擇的中巴合作的 「梟龍」,「鷹獅」是購置和運作成本最低的,也具有不錯的性能,具有發射「流星」中程空空導彈的能力。唯一不足是航程和載彈量比較欠缺,但用於印度國內作戰足夠了,轟炸北京、上海反正是不靠譜的事,也就不用多想了。如果最後「鷹獅」入選,這應該不奇怪。


薩博表示「鷹獅」在印度組裝沒有問題,英法合作的「美洲豹」以前就在印度組裝,英國人對與印度打交道表示有壓力、沒問題。問題可能出在發動機。如果印度製造包括發動機,就要看美國對向印度轉讓發動機製造的態度了,F-16也有一樣的問題。美國發動機在國外組裝是有先例的,關鍵在於零部件(尤其是核心部分)的國外製造,很難想像美國會爽快地轉讓,也很難想像印度會不頑固堅持。最後這會重複MMRCA1.0的冗長過程嗎?MMRCA1.0的原始要求在2001年就提出了,就算從2011年實際招標和對比試飛開始算,到第一架「陣風」交付也要差不多10年時間。印度空軍現在還沒有正式招標,算入選擇、談判、技術轉移和印度製造啟動,樂觀一點算,到第一架MMRCA2.0戰鬥機交付也要10年時間。那時36架「陣風」正好交付完畢。不管怎麼說,MMRCA3.0怕是不會有了,印度的米格-21堅持不了那麼長時間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B-2轟炸機有何出眾之處?飛翼布局只為絕對隱身
獨特的F-15短距起降試驗機:發動機噴口怪異無比
戰鬥機是否應該放棄機炮?美軍在越南的挫敗給出答案
美國在前掠翼領域的探索:X-29驗證機外形很科幻
又是這個北歐小國!二戰前造了一款高射炮風靡全世界

TAG:空軍之翼 |

您可能感興趣

不給面子:俄羅斯剛說蘇-35好,印度就要買「陣風」
殲-20作戰能力究竟有多強?讓印度陣風戰機徹底過時了
殲20作戰能力究竟有多強?印度陣風已經徹底過時了
殲-20讓陣風還沒有裝備印度空軍即過時!
陣風戰機性能可以碾壓殲20?印度人還真是想多了!
印度為啥要選擇陣風M,而不去選擇更加優越的F35C?
T-50戰鬥機座艙曝光,別說殲20,比陣風都差得遠
陣風戰鬥機——印度買36架,卡達買24架,誰才是冤大頭?
印度超大手筆購入超豪華陣風陣容,殲-16能否應對自如?
殲20發動機大陸化!印度糾結:到底是買F35還是陣風?
印度剛被俄T50坑了,現在又要買陣風艦載機,稱性能強於殲15
印、法陣風談判因「補償條款」現僵持 印度「陣風」還得等多久?
印度花78億歐元買36架陣風值不值?
印度為何購買「陣風」,而不是像中國一樣購買蘇35?
印度又要被坑?法國達索要向其出售57架陣風-M
印度購陣風部署中印邊境壯膽 結果中國卻讓印度損失600多億
殲20航發國產化印度揪心 是增購陣風還是買F-35?
國防現代化是買不來的:印度買一架陣風的錢竟夠買兩架殲20!
印度敲定引進「陣風」戰機後不要得意太早 有很多問題要實際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