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的體制之禍:朱元璋為國家選了錯誤的道路

明朝的體制之禍:朱元璋為國家選了錯誤的道路

在歷史學家眼裡,朱元璋是個十分矛盾的人物,而唯一的從乞丐到皇帝的經歷,又讓他在帝王中十分獨特。分析一下他作了皇帝以後的所作所為,無疑有其獨到的價值。


朱元璋是個非常精明的帝王,他看得很清楚各個朝代的治亂交替,也很想解決這個問題。美化的說,他是想建立一個「長治久安」的王朝。無論他是不是想把這個王朝傳給萬代子孫,這個理想在帝王中是不壞的。

明朝的體制之禍:朱元璋為國家選了錯誤的道路


他的後半生作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叫做家天下。殺功臣就是這個目的,結果是要高度的集權,以一人治天下。這個結果勤政的朱元璋很好的表現了它好的一面,那就是由於他大權在握,沒有抗衡的權利加上朱算一個「明君」,他通過殺戮和整肅創造了一個相對清廉的國家環境——朱元璋是一個作了皇帝的梁山好漢,他的思路和宋江很相似,「只反貪官不反皇帝」,認為天下的事情不是壞在皇帝手中,而是壞在貪官手中。這完全符合他個人的生活經歷,因為從他自撰的祖陵碑看,少年的朱元璋肯定是恨透了貪官惡霸,所以在他眼裡,貪官正是他的江山的敵人。朱元璋殺貪官,不是他殘忍,而是他理智的選擇。


只是既然事情不是依靠法律來做,而是依靠皇帝來做,皇帝的名聲也就不可能好。而當他的子孫是昏君時,這個高度集權帶來的危害,也遠遠超過一個中央軟弱的政權。朱家的子孫恰好性格上都有些貪婪,冷酷,固執的明顯缺陷,於是一人治天下的權利加上這些或者糊塗或者昏暴的傢伙,只有造成更大的危害。這倒是證明了儒家大一統其實並不是什麼高明的靈丹妙藥。

第二是朱元璋始終在努力建立一個理想的凝固的社會。也就是說他很想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模式,官吏各司其職,人民自食其力,日復一日不斷循環下去,自然運轉,永遠不要變了,於是開萬世太平。即便今天,這又何嘗不是很多人的理想呢?只不過今天很多人認為實現這個理想是要民主,而朱元璋沒有這個覺悟,他選擇了「儒」。於是,他努力使上上下下都按照禮教聖賢的教導建立起一個固定的社會。這個努力在朱瞻基停止下西洋以後達到頂峰。不能說這個努力毫無作用,即便後代出了幾十年不上朝的皇帝,這個體制也能自己運轉維持朝政。這種「無頭騎士」式的社會情狀古今罕見。


然而,這體制運行起來就出現了兩個災難性的後果。第一是不思進取,既然要建立一個凝固的體制,那麼一切變革就都是要被排斥的,這直接導致了中國的科技和社會發展在明清進入一個黑暗時代(清朝也不自覺的繼承了明朝的這一理想)。第二是儒者在得到這個好的條件之後,展示了他們醜惡的一面 -- 他們的貪婪,虛偽,不忠暴露無遺,絲毫不因為他們是自詡為道德化身的儒者而有絲毫不同。明朝的潰爛,最集中的體現在這些儒者出身的官員身上,而個別儒者的氣節,又往往浪費在皇上的爸爸該怎麼稱呼這類對國家毫無用處的地方。明朝的失敗,證明了儒家只能代表一種理想,在現實問題面前,老夫子們一敗塗地。


不是歷史沒有給儒一個機會,朱元璋其實是很有理想的一個君王,他也很想按照「聖賢」所說的去做 ——一個農民出身的皇帝,在打仗的時候可以看不起讀書人,在內心裡還是信賴這些「聖賢」的子弟心中肯定有治理國家的好辦法。所謂貪官,不過是「聖賢」中的敗類,只要找到不是敗類的真正聖賢,國家自然長治久安。


可惜,儒們讓朱元璋失望了。


個人以為,所謂明亡於自己,正確的解析就是——明,亡於儒。這一點,是精明的朱元璋恐怕也沒有想到的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放映室 的精彩文章: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一覽

TAG:歷史放映室 |

您可能感興趣

燕國風雲之《錯誤的戰爭》
宋朝若懂得《三國演義》的這個道理,就不會因犯相同的錯誤而亡國
陳友諒犯了一個和曹操一樣的致命錯誤,才導致朱元璋建立明朝
戰國群雄爭霸,為何偏秦國統一天下?主要是魏國犯了個錯誤
美國在中國的東邊?這張錯誤的世界地圖差點毀了北斗系統!
趙匡胤是宋朝開國之君,但他的一個錯誤決定,直接導致大宋滅亡
三國時期蜀國的滅亡雖是註定的:但卻也跟這個人的錯誤脫不了關係
崇禎帝犯的五大錯誤:這一錯誤直接讓大明王朝亡國!
世界上最恐怖的故事,難道不是選了個錯誤的總統?
看了李菲兒的照片,感覺黃曉明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
英語美文:被困在一個錯誤的行業里,(深有體會)
糾正國人的錯誤認知,韓國「端午節」與中國端午節,其實是兩回事
楚喬傳:魏帝一個錯誤的決定顛覆兩個國家害了自己一家
蔣介石的錯誤判斷,歐美國家的縱容,致使日本蹂躪中國14年
在城濮之戰和夷陵之戰中,子玉與劉備有何相通的錯誤
洪秀全登基建國後的一個錯誤選擇,決定了太平天國必敗無疑!
沉思:萬曆帝犯了個大錯誤,開啟明朝覆滅之門,並非清軍太強
李健仁錯誤的出現,才讓周星馳和朱茵的戀情破裂
李小鵬老婆被批後又說英語,單詞錯誤好尷尬,中國人榮譽感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