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兢兢業業一生獻身科研 亦師亦友桃李芬芳滿園

兢兢業業一生獻身科研 亦師亦友桃李芬芳滿園


兢兢業業一生獻身科研 亦師亦友桃李芬芳滿園


資料圖:李澤琳教授


李澤琳教授接受過現代醫藥學和系統的中醫中藥理論知識的學習,在科學研究中時刻不忘繼承和發揚中藥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並致力於將其發揚光大。在幾十年的科研工作中,她一直從事抗菌、抗寄生蟲、抗病毒藥物的研究。她研究的抗白喉合劑於70年代被收入藥典,名為「清咽合劑」;她主持研發的另一種「抗毒利咽合劑」作用於EB病毒,且有抗菌、抗放射、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已被批准為中藥三類新葯。


70年代初開始,李澤琳傾十餘年精力從事我國唯一自主知識產權的抗瘧藥物-青蒿素的抗瘧研究,主要負責藥理學、作用機制、毒理學等工作。率先應用核技術對瘧原蟲超微結構進行觀察,對青蒿素的藥理學研究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支持作用。李澤琳教授作為青蒿素研究組主要成員榮獲了國家二等發明獎。隨後,她又負責開發新葯青蒿素栓劑(1986年被批准為一類新葯),作為 「青蒿琥酯」的主要發明人之一(1987年被批准為一類新葯),再次榮獲國家三等發明獎。2013年起,李澤琳教授作為主要編者與眾多鑒證了青蒿素研究歷程的專家一同編著了《青蒿素類抗瘧葯》一書,真實地還原了青蒿素類抗瘧葯的研發過程。


2002年,李澤琳教授已是古稀之年,在這理應安享天倫之樂的年齡,她卻憑著對科研工作的無限熱忱以及對教書育人和對學生們的喜愛,隨曾毅院士一同來到北京工業大學,創建了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開始了新的一番拼搏。


建院時,病毒藥理研究室僅她與曾毅院士兩人, 他們憑藉多年在國外進行研究工作的經驗,按照科室工作發展的需要,以國內一流水平為目標,建設實驗室。作為病毒藥理研究室的主任,李澤琳教授傾注了全部心血精心設計實驗室,包括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P3實驗室),甚至細微到每一件桌、椅、櫥、櫃的定購,大小儀器的採購她都親力親為。2002年秋季開學以前,在學校國資處、211辦等各級領導的支持下,病毒藥理研究室從無到有,P3實驗室也已初具規模。

2003春天,SARS病毒開始在全國肆虐,李澤琳教授率三、四名科室工作人員,在曾毅院士帶領下積極請戰,通過科技部專家組審查,我院的P3實驗室成為全國首批被批准的,可用於SARS研究的實驗室之一。李澤琳教授不顧高齡和危險,首先自己進入P3實驗室工作,開展SARS研究工作,常常工作到深夜。她以嚴格的標準要求新人,親自培訓和考核,直到技術上達到標準,能夠保證自身的安全才允許進入P3實驗室,大家都以能進入P3實驗室進行SARS工作為榮。在李澤琳教授的帶領下,抗擊SARS研究中共檢測了化合物400多種,找到了3~4個對SARS病毒有抑制作用的先導化合物;還對醫療器械進行了檢測,發現有兩種設備對SARS病毒均可達到99%以上的抑制和殺傷效果,為日後預防SARS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其中「新加士」智能化空氣殺菌消毒機抗SARS的檢測,得到了新華網的報道和領導的好評。


在李澤琳教授的帶領下,病毒藥理研究室實現了長足、穩定、健康的發展,逐步建成為國內高水平的抗病毒藥物篩選評價平台,因而也吸引了國內很多單位來與研究室合作,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大連理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福州大學……等。


近年來,李澤琳還帶領北京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的同仁們共同創建了抗病毒藥物北京市國際合作基地,開展針對抗艾滋病、肝炎和流感等病毒性疾病預防和治療的研究。在抗HIV-1研究中,以尋找多組分多靶點的抗HIV藥物為目標,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從千餘種天然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和化學合成的化合物中發現或分離到對HIV具有抑制作用的先導化合物30餘種,現已有一種抗HIV的中藥復方「祛毒增寧膠囊」, 經國家CFDA批准上臨床試驗,正處於Ⅱ期臨床研究,另一種抗HIV的中藥復方「KA-08」亦完成全部臨床前工作,現已被列入國家傳染病重大專項,開展臨床研究。


面對2009年甲型流感病毒的流行,李澤琳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三個單位聯合採用國際公認通用評價指標及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用體外與體內實驗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研究,歷時5個月證實了「金花清感方」治療甲流的有效性,順利完成了北京市中醫藥防治甲型流感科技攻關項目,為北京市有效抗擊甲型流感病毒的肆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李澤琳教授曾到過十八個國家學習合作、訪問、或作為客座教授、政府代表團成員、聯合國WHO專家派往它國講學、積極開展與國外的學術交流。共發表文章百餘篇,參與編撰著作三部,發明專利六十餘項,國家發明獎兩項,部、局、院級獎十餘項,享受政府津貼。

李澤琳教授一生培養學生無數,深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她嚴肅求實的科研作風、嚴謹創新的治學態度讓人敬仰;她曾說過她喜歡來到學校工作,因為跟年輕人在一起覺得自己也變得有活力了,學生們都親切的稱她為「李奶奶」,她很喜歡跟學生打成一片,學生教她用微信聊天、上網購物,她經常熬到深夜甚至躺在病床上幫學生修改論文、設計實驗方案……


李奶奶一定對家人、朋友、學生和這個世界懷著無限的眷戀,我們對她的辭世又何嘗不是萬分的不舍,只願她在另一個世界能夠安享平靜祥和,永遠慈祥溫婉。


李澤琳生平:


李澤琳(1931年3月21日~2016年9月19日),女,漢族,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蘇人,1953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藥學系。英國皇家熱帶醫學及衛生學會會員,中國預防性病艾滋病基金會常務理事,曾就職於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藥理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北京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病毒藥理室(現藥物研究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全球最聰明的三個人投資一億美元搜索外星人
機器人不太可能威脅人類,但將以5種方式融入人類生活
霍金警告稱我們必須謹慎回復外星人的信號
看天下:最新3D技術恢復了古代西潘王的真實面容
日本政府逼宮JDI:不降低對蘋果依賴就別想要投資

TAG:騰訊科技 |

您可能感興趣

職業教育科研興校方興未艾
科研精選 燕園朋友圈
山西推出新舉措 高校科研專業人員可離崗創業
華中科技大學陶光明教授課題組招聘博士後講師等科研人員
科研圈招聘學術產品運營、新媒體內容坐班實習生
同濟大學先進電子化學材料實驗室 誠聘優秀專職科研人員和博士後
一場科研與產業交融的盛宴
適宜學術科研的「生肖龍」
康春燕:北師大研究生科研的理想與現實
吉美瑞生張婷:潛心幹細胞科研 讓「再生夢」照進現實
「科研圈」招聘學術方向實習生
大隅良典捐資與東京工業大學合作設科研基金
做科研的文科生
毛髮科研技術哪家強?顏克海毛髮研究院生髮團隊
毅新博創助力首都醫科大學科研團隊發現新型「生物年齡」標記物
朝鮮科研人員是全世界最幸福的職業,享受住豪宅開跑車的富豪生活
北大數學老師劉若川:本科生怎麼做科研
同濟團隊實現科研成果與產業化的「無縫銜接」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科研助理、技術人員、工作人員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