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妙解噁心、嘔吐,中醫妙招幫你搞定!

妙解噁心、嘔吐,中醫妙招幫你搞定!

妙解噁心、嘔吐,中醫妙招幫你搞定!



小編導讀

噁心、嘔吐,都是很常見的一些癥狀!噁心那種緊迫欲吐的不適感,嘔吐那種胃被掏空的感覺,都很難受。這種感覺,很多人都親身體驗過,而很多孕產媽咪,更是有刻骨銘心的記憶!如何化解噁心、嘔吐?中醫妙招幫你輕鬆搞定!更多精彩,都在正文中,快進入閱讀模式吧!


噁心與嘔吐是臨床常見癥狀。噁心是一種緊迫欲吐的不舒服感覺。多同時伴有流涎及反覆的吞咽動作,甚者出現面色蒼白、出汗、頭暈及脈緩等迷走神經興奮表現。嘔吐是指胃內容物或一小部分腸內容物,通過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種反覆動作。嘔吐可將食入胃內的有害物質排出體外,頻繁嘔吐可導致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此外,尚有乾嘔,即有嘔聲而無物吐出之謂。


一、病因與發病機理


(一)西醫病因

引起嘔吐的原因很多。


1.神經性嘔吐


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炎、腦膜炎、腦膿腫等。精神性嘔吐。藥物及化學毒物。全身性疾病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鈉血症等。


2.反射性嘔吐


包括:胃腸道疾病,如食管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癌、幽門梗阻、急性腸炎、急性闌尾炎、腸梗阻等。肝膽胰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症、膽道蛔蟲症、急慢性胰腺炎等。腹膜炎等疾病。

3.其他系統疾病


如急性腎盂腎炎、輸尿管結石以及梅尼埃綜合征等。


(二)中醫病因病機


中醫學認為,噁心、嘔吐系胃失和降、胃氣上逆而致,其主要病位在胃,但與肝脾有密切關係。噁心嘔吐的病因很多,一般有虛實兩類。


1.實證

多因外邪和飲食所傷。外感風、寒、暑、濕之邪,侵犯胃腑,或飲食不節,生冷油膩之物停滯不化,或痰濁內阻,使胃氣不能下行而上逆。情志失調,肝氣鬱滯,橫逆犯胃,胃氣上逆而嘔吐。


2.虛證


多因脾胃運化失常而致。脾胃虛寒,運化乏力,或胃陰不足,胃失濡養,氣失和降而嘔吐。


二、治療

噁心、嘔吐是疾病的一種癥狀,有時也是人體排出胃內容物的表現。因此,本證治療重點在於對引起嘔吐的原發病進行治療,不必急於止嘔。但對重症嘔吐應予對症治療。一般給予維生素B6100mg肌注,或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並可服用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中醫學辨證論治是從整體出發,祛邪扶正,調節陰陽失衡。因此,非但具有良好止嘔作用,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原發病的治療。辨證論治,首辨疾病虛實,對實證嘔吐採用祛邪化濁、和胃降逆之法,對虛證則應用溫中和胃、滋養胃陰之法。


(一)實證


1.外邪犯胃證


主症:突發嘔吐,兼惡寒發熱,胸脘滿悶,舌苔薄白或膩,脈滑或浮。


治療:疏邪解表,芳香化濁。藿香正氣散(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蘇、陳皮、雲苓、白朮、厚朴、半夏曲、桔梗、甘草)加減。


方中藿香為主葯,芳香化濁兼解表;蘇葉,解表發汗;白芷芳香上達,祛頭部濕邪,止頭痛。厚朴燥濕和中,陳皮理氣除濕,桔梗開肺解表,蒼朮健脾燥濕,半夏曲化痰止嘔,大腹皮調中下氣,生薑、大棗益脾胃升發之氣,甘草調和諸葯,共奏理氣和中、解表化濁療效。


加減:發熱,脘腹脹痛,舌紅,脈數,加黃連;胸悶腹脹,去白朮、大棗、甘草,加雞內金、山楂、神曲。


2.飲食停滯證


主症:嘔吐酸腐,脘腹脹滿,噯氣厭食,便溏或秘,舌苔厚膩,脈滑。


治療:消食導滯,和胃止嘔。保和丸(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陳皮、連翹、蘿蔔子)加減。


方中山楂能消一切飲食停滯,尤善消肉食油膩積滯。神曲消食健脾,長於消化酒食陳腐積滯;蘿蔔子(即萊菔子),消食下氣,擅於消面積及痰壅氣滯。加半夏、陳皮行氣化滯,和胃止嘔;茯苓健脾滲濕,和中止瀉;連翹清熱散結,防止食積化熱。諸葯合用,共奏消食和胃之效。


加減:腹脹重,加枳實、厚朴。食積重,加白朮、雞內金。大便秘結,加大黃。胃中積熱上逆,食則嘔吐,口臭,口乾,苔黃脈數者,加黃連、竹茹。


3.痰飲內停證


主症:嘔吐清水痰涎,脘悶不食,苔白膩,脈滑。


治療:溫化痰飲,和胃降逆。小半夏湯(半夏、生薑)合苓桂術甘湯(茯苓、桂枝、白朮、甘草)加減。


前方中半夏、生薑和中祛痰,降逆止嘔,主治痰飲嘔吐。苓桂術甘湯方以茯苓為主葯,健脾滲濕,用桂枝溫陽化氣,與茯苓配伍能溫化水飲,助以白朮健脾燥濕,加甘草益氣和中。諸葯合用,共奏健脾滲濕、溫化痰飲、降逆止嘔之效。


加減:脘腹滿悶,加木香、枳殼。痰郁化熱,口苦脘悶,苔黃膩,加黃連、竹茹、陳皮。


4.肝氣犯胃證


主症:嘔吐吞酸,頻頻噯氣,胃脘痞悶脅痛,舌邊紅,苔薄白或膩,脈弦。


治療:疏肝和胃,降逆止嘔。小柴胡湯合左金丸(黃連、吳茱萸)加減。


小柴胡湯方中柴胡為主葯,功能疏肝解郁,配黃芩清肝膽邪熱;用半夏和胃降逆,散結消痞;用人蔘、甘草益氣健脾和胃,以扶正祛邪外出;生薑、大棗調和營衛。諸葯合用,共奏疏肝和胃降逆之功。本證常有嘔吐吞酸、嘈雜噯氣,故配以左金丸清瀉肝火,降逆止嘔,可收較為滿意療效。


加減:口苦嘈雜,便結者,加大黃、枳實。熱象明顯者,加梔子、膽草、竹茹。


(二)虛證


1.脾胃虛寒證


主症:進食稍多即嘔吐,經常嘔吐清涎,喜熱飲,納呆,肢冷乏力,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療:健脾溫中,和胃降逆。理中湯(人蔘、白朮、乾薑、炙甘草)加減。


方用乾薑溫中散寒,振奮脾胃運化功能,為主葯;配人蔘健脾益氣,助乾薑以溫壯脾陽;加白朮健脾燥濕,促進脾陽運化功能;炙甘草和中補脾。諸葯合用,共奏補益脾胃、溫中祛寒之效。


加減:嘔吐重,去白朮,加生薑。腹痛喜按(虛痛),重用人蔘補氣。嘔吐清涎,加吳茱萸。陰寒重,加炮附子、肉桂、肉豆蔻。


2.胃陰不足證


主症:乾嘔時作,口乾唇燥,飢不欲食,食後飽脹,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療:滋養胃陰,降逆止嘔。麥門冬湯(麥冬、人蔘、半夏、大棗、甘草)加減。


加減:胃陰不足重者,加石斛、沙參、玉竹。津傷重,則半夏宜輕用。便干,加火麻仁。


(三)中成藥治療


1.生薑瀉心片


用於外邪犯胃證,每次4~6片,每日3次。


2.藿香正氣軟膠囊


用於外部犯胃證,每次2粒,每日3次。


3.保和丸


用於飲食停滯證,每次6~9g,每日3次。


4.左金丸


用於肝胃不和證,每次3g,每日3次。


5.麥門冬沖劑


用於胃陰不足證,每次1包,每日2~3次。


四、臨證經驗


噁心、嘔吐為常見病證。常見外邪犯胃、飲食停滯、肝氣犯胃等證型,常用方葯有藿香正氣散、保和丸、小半夏湯、小柴胡湯等。予認為,上述方劑,特點各異,辨證合理應用,對治療本證起到重要作用。


1.藿香正氣散


功能理氣和中,解表化濁。治療外感風寒、中暑發熱、惡寒、頭痛及內傷濕滯噁心嘔吐、胸脘滿悶。對脘腹疼痛、發熱、腹鳴、泄瀉者,應加黃連、赤白芍或合半夏瀉心湯加減治之。


2.保和丸


保和丸為消食化積作用平和方劑,是治療脘腹脹滿、噯腐吞酸、厭食惡嘔、苔厚脈滑之食積停滯、消化不良的良方。食積重者加雞內金,便結者加大黃,脘腹滿悶加厚朴。


3.小半夏湯


功能和中祛痰,降逆止嘔,主治痰飲嘔吐。須提及者:小半夏湯與旋覆代赭湯,兩個方劑均有降逆止嘔、和中祛痰(飲)作用,但旋覆代赭湯有較強止嘔吐作用,兼能補虛,而小半夏湯無補虛作用,是治療痰飲嘔吐的基本方葯。苓桂術甘湯是專治痰飲病方劑,能溫化水濕、痰飲,並無止嘔作用。


4.小柴胡湯


除治療症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等少陽病等多種發熱性疾病外,對肝炎、膽系感染等病亦有效。嘔吐,脅痛吞酸,舌紅苔黃,脈弦數,屬肝火犯胃者,加左金丸治療。


5.理中湯


理中湯溫中祛寒,健脾益氣,治療脾胃虛寒,症見嘔、瀉、腹痛等,以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滑、沉細為辨證要點。慢性胃腸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肝炎等病,證屬於脾胃虛寒者均可使用本方治之。


6.麥門冬湯


麥門冬湯養胃生津,降逆下氣,治療胃陰不足,胃氣上逆,症見乾嘔,唇燥咽干,舌紅少苔,脈細或虛數。用半夏治嘔吐,因本藥性溫而燥,用於胃陰不足者不可過量,要掌握分量。


新媒體編輯:王丹


版權聲明:本文選自《衷中篤西消化病治療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姚希賢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中醫妙計:治療痤瘡,還可以從這方面下手!
純乾貨:肝與膽的證治,值得收藏細讀!
國醫大師何任:論治喘證有四大要點!
胃痛,國醫大師顏正華如此治療!
考問你:脈的從舍到底該如何抉擇?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發燒嘔吐?小妙招輕鬆搞定!「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噁心、嘔吐、食欲不振?中醫的一個食療方幫你擺脫困境!
孕婦胃疼嘔吐怎麼辦 3個妙招緩解
小兒嘔吐難以搞定?實用妙方得記好!
妊娠反應導致嘔吐 這些妙招能緩解
我們為什麼噁心嘔吐?
如何緩解化療導致的噁心嘔吐癥狀?
胃脹反酸、噁心嘔吐,想要胃好,中醫教你 5 個秘訣
教你幾招緩和噁心嘔吐
懷孕噁心嘔吐怎麼辦?名中醫2味草藥輕鬆解決,安全有效
孕婦噁心嘔吐 幫你鎮吐的方法
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當心脂肪肝找上門,最好都看看!
【心包經】間使穴:緩解治療心痛、胃痛、胸痛、嘔吐、癲狂、臂痛等作用
腹脹、厭食、噁心、嘔吐,你以為只是胃病嗎?可能是胃輕癱!
噁心嘔吐伴意識模糊,是什麼病?
喝中藥太苦總是嘔吐怎麼辦呢?
轉奶沒做好,難怪你家寶寶腹瀉,嘔吐又不吃輔食!
教你做陳皮三仙湯,治療噁心嘔吐食欲不振有奇效
噁心、嘔吐、牙齦出血、肝疼,竟是胃癌、肝癌的前兆,看名老中醫如何出招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