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心學宗師王陽明先生年譜

心學宗師王陽明先生年譜

心學宗師王陽明先生年譜



王陽明(1472年10月31日亥時—1529年1月9日辰時),漢族,幼名雲,五歲更名守仁,字伯安。因曾築室修道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明朝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教育家,精通儒道佛三家,陽明心學宗師及集大成者。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合稱為孔孟朱王,公認為「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陽明父親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狀元龍山公王華先生。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兩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兩廣巡撫。因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謚文成,故又稱王文成公。萬曆年間,從祀於孔廟,奉祀孔廟東廡第五十八位。


年譜:


1472年 憲宗成化八年壬辰夏曆九月三十日亥時,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府餘姚縣龍泉山附近瑞雲樓。先生母親懷胎14個月,在祖母岑氏「神仙駕祥雲送子」的夢中,先生誕生。祖父竹軒翁給先生取名「雲」。


1473年 成化九年癸巳,二歲,餘姚。

1474年 成化十年甲午,三歲,餘姚。沒有咿呀學語,父母很著急,爺爺竹軒翁(1421-1490,名王倫,字天敘)堅信「貴人語遲」。


1475年 成化十一年乙未,四歲,餘姚。


1476年 成化十二年丙申,五歲,餘姚,仍未開口說話。有神僧過而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竹軒翁為先生更名 「守仁」,即能說話,且能背誦竹軒翁所讀之書。


1477年 成化十三年丁酉,六歲,餘姚。


1478年 成化十四年戊戌,七歲,餘姚,沉迷於中國象棋。母親反對,在一次震怒後把象棋扔進河中,先生寫《哭象棋》詩。

1479年 成化十五年己亥,八歲,餘姚。


1480年 成化十六年庚子,九歲,餘姚。


1481年 成化十七年辛丑,十歲,餘姚。父龍山公王華中狀元,入京師。


1482年 成化十八年壬寅,十一歲,入京師。竹軒翁因龍山公迎養,攜先生入京師。途經金山寺,先生賦詩《過金山寺》和《蔽月山房》。


1483年 成化十九年癸卯,十二歲,京師。請教老師:何為人生第一等事?師說:讀書登第,汝父也。先生說:恐未是,當讀書做聖賢耳。

1484年 成化二十年甲辰,十三歲,京師。生母鄭氏去世,先生為母守孝三年。先生嘆生命有限,為先生後來修道家神仙養生術埋下伏筆。守仁「被窩藏鳥」智斗繼母,迫使繼母態度大改善。


1485年 成化二十一年乙巳,十四歲,京師。


1486年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十五歲,京師。先生出居庸關(今北京昌平區境內),逐胡兒騎射,憑弔古戰場,緬懷先輩于謙,慨然有經略四方之志。經月始返,夜夢拜謁伏波將軍馬援廟。


1487年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十六歲,京師。先生感慨時事,屢次欲上書皇帝,被父龍山公止之。

1488年 孝宗弘治元年戊申,十七歲,洪都。七月,與諸氏完婚於江西洪都(今南昌)。諸氏名「芸」,浙江餘姚人,父諸養和時任江西布政使參議。新婚日,偶入鐵柱宮,與道士相對而坐忘歸。新婚期間,潛心書法,書藝大進。


1489年 弘治二年已酉,十八歲,寓江西,先生始慕聖學。十二月,攜夫人歸餘姚,乘船路經廣信(今江西上饒),識理學大儒婁諒(號一齋),信「聖人必可學而至」。一改活潑性格,嚴肅求成聖人。


1490年 弘治三年庚戌,十九歲,餘姚。受一齋先生所授「格物致知」之學,遍讀朱熹著作,思宋儒「物有表裡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格竹七日,無果,患咳嗽病。是年,竹軒翁在京仙逝,王華扶竹軒翁靈柩歸餘姚,丁憂三年。龍山公囑咐弟王冕等人為守仁講經析義,先生學業大有長進。


1491年 弘治四年辛亥,二十歲,餘姚。王家搬遷至山陰(今浙江紹興越城區王衙弄19號),餘姚老宅由錢氏居住。


1492年 弘治五年壬子,二十一歲,在越城。杭州秋闈,中舉浙江鄉試。孫燧和胡世寧同舉,後寧王造反,「三人好做事」。父王華丁憂期滿,回京復命。


1493年 弘治六年癸丑,二十二歲。京師春闈,會試不第,首輔李東陽戲曰:待汝做來科狀元,試作《來科狀元賦》。先生拈筆而就。有忌者曰:此子若取第,目中無我輩矣。歸餘姚,結詩社於龍泉山寺,對弈聯詩。


1494年 弘治七年甲寅,二十三歲。龍泉詩社,吐故納新,吸收了很多當地知識分子。


1495年 弘治八年乙卯,二十四歲,越城。


1496年 弘治九年丙辰,二十五歲,京師。春闈,竟為忌者所抑,會試再不第。先生曰:汝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是年,錢德洪(1496—1574)出生於餘姚瑞雲樓,後撰《瑞雲樓記》。


1497年 弘治十年丁已,二十六歲。寓京師,時邊關甚急。苦學諸家兵法,以果核列陣為戲,想借雄成聖,但被人譏笑為趙括「紙上談兵」,且無施展舞台。


1498年 弘治十一年戊午,二十七歲,京師。接受現實,立下探究理學之志,苦讀朱熹《四書集注》,循序致精,居敬持志,然物理吾心終若判而為二。偶聞道士談養生,產生遺世入山的念頭。


1499年 弘治十二年己未,二十八歲,京師。春闈會試第二名,殿試賜進士出身,二甲第七(全國第十名),觀政工部,全國第217名是伍文定。結交李夢陽等前七子。秋,欽差督造威寧伯王越墓,竣工,出威寧伯寶劍贈先生,與夢相符,欣然接受。是年,因「會試泄題案」,唐伯虎落第,不得為官。


1500年 弘治十三年庚申,二十九歲。在京師,授刑部雲南清吏司主事,上書《陳言邊務疏》。


1501年 弘治十四年辛酉,三十歲,在京師。奉命到直隸、淮安審決積案重囚,平反多件冤案。游九華山,出入佛寺道觀,做《九華山賦》。


1502年 弘治十五年壬戌,三十一歲。五月復命,八月告病歸越城,築室會稽山陽明洞天,靜坐行導引術,能先知,後因其簸弄精神,不能成聖,摒去。自號「陽明子」,人稱「陽明先生」。是年,先生漸悟二氏之非。


1503年 弘治十六年癸亥,三十二歲。來杭州西湖療養,勸歸虎跑寺已閉關三年的得道高僧回鄉孝母。


1504年 弘治十七年甲子,三十三歲,京師。秋季,主考山東鄉式,撰寫《山東鄉試錄》,拜謁孔廟,登泰山。九月改兵部武選清吏司主事(正六品)。是年,穆孔暉(1479~1539,今山東聊城人)中解元。


1505年 弘治十八年乙丑,三十四歲,京師。開門授徒。與湛若水(1466~1560,號甘泉,廣州府增城人)定交,共倡聖學。後,若水為陽明撰寫墓志銘。


1506年 武宗正德元年丙寅,三十五歲,京師,徐愛拜師,未收。劉瑾擅權,二月,先生為南京言官戴銑上疏,下詔獄,廷杖四十,貶謫貴州修文龍場驛驛丞。父王華明升暗降調任南京吏部尚書。家庭變故致夫人流產,後終身未再孕。


1507年 正德二年丁卯,三十六歲,南下赴謫,劉瑾派刺客追殺,至錢塘江,假言投江脫之,過武夷山,去南京看望時任南京吏部尚書的父親。十二月回越城,正式收徐愛為首席大弟子。


1508年 正德三年戊辰,三十七歲。春,至貴州修文縣龍場,途中收多名弟子,包括冀元亨(1482-1521)。大悟「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史稱「龍場悟道」。龍場作《瘞旅文》和《象祠記》收錄於《古文觀止》。


1509年 正德四年己巳,三十八歲,貴陽。受提學副使席書聘請主講文明書院,始揭「知行合一」之旨。


1510年 正德五年庚午,三十九歲。劉瑾伏誅,三月,任江西廬陵知縣,路過辰州、常州時教人靜坐工夫。十一月入京,住大興隆寺,和若水、黃綰(1477-1551,字宗賢、號久庵,浙江省黃岩縣洞黃人,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訂終日共學。十二月升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


1511年 正德六年辛未,四十歲,京師。正月調吏部驗封清吏司主事。二月為會試同考官。十月升文選清吏司員外郎。


1512年 正德七年壬申,四十一歲,京師。三月升考功清吏司郎中,穆孔暉、黃綰、徐愛等幾十人同受業,講學內容由徐愛記錄整理,名《傳習錄》。十二月升南京太僕寺少卿,赴任南京便道歸省,徐愛升南京工部員外郎,與先生同舟回越城。


1513年 正德八年癸酉,四十二歲,二月回越城。十月至滁州,督馬政。地僻官閑,日與門人游琅鋣山水間。新舊學生大集滁州,教人靜坐入道。


1514年 正德九年甲戌,四十三歲。四月,升南京鴻臚寺卿,五月至南京,在南京教人「存天理、去私慾」。


1515年 正德十年乙亥,四十四歲,京師。上疏請歸,不允。八月寫《諫迎佛疏》,用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襯托出了佛家思想的各種不足,未上。立正憲為嗣子,時年八歲。


1516年 正德十一年丙子,四十五歲,在南京。九月,經兵部尚書王瓊特薦,升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汀漳等處。十月,回越城看望祖母和父親,祖母岑氏九十七高齡。


1517年 正德十二年丁丑,四十六歲。正月至贛,二月先平漳寇,四月班師駐軍上杭,五月奏設福建平和縣,六月上疏請疏通鹽法,九月改授提督南贛汀漳等處軍務,得旗牌,可便宜行事。十月平橫水、桶崗等地,行十家牌法,自此,伍文定並肩作戰。十二月班師,閏十二月奏設江西崇義縣。


1518年 正德十三年戊寅,四十七歲。正月,征三浰,三月上疏乞致仕,不允,平大帽山、浰頭,四月班師,立社學教化沿途當地百姓。五月奏設廣東和平縣。歷經一年又三月,危害多年的四省流民暴亂被陽明先生平定。六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世襲百戶,辭免,不允。七月,刻古本《大學》、《朱子晚年定論》。八月,門人薛侃在贛州刻《傳習錄》。九月,修濂溪書院,四方學者雲集於此。徐愛卒,先生為之慟哭。十一月,再請疏通鹽法。


1519年 正德十四年已卯,四十八歲,在江西。六月,奉命勘處福建叛軍,至豐城,聞寧王朱宸濠反,遂返吉安,起義兵,平寧王之亂。僅43日,寧王之亂宣告失敗,先生安葬婁妃(婁素珍,寧王妃,一齋先生小女兒,始終勸說寧王勿反)。八月,武宗南下,與前來搶功悅君的宦官張忠、許泰群小周旋。祖母岑氏仙逝,乞便道省葬,不允。


1520年 正德十五年庚辰,四十九歲,在江西。王艮投門下,艮後創泰州學派。陽明自言在應付宦官刁難時全靠良知指引。十二月,武宗回駕入宮。


1521年 正德十六年辛已,五十歲,在江西。正月,居南昌,始揭「致良知」之教。三月,正德崩。世宗嘉靖上台,冀元亨先前被群小折磨,出獄幾日卒。五月,集門人於白鹿洞。六月升南京兵部尚書。八月回越城,九月歸餘姚省祖塋,訪瑞雲樓,錢德洪等拜入門下。十二月,歸越城為父王華祝壽,封「新建伯」,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兼兩京兵部尚書。


1522年 壬午 世宗嘉靖元年。五十一歲,山陰。正月,疏辭封爵,二月,父王華仙逝,享年七十七,丁憂。首輔楊廷和旨意倡議禁遏王學。


1523年 癸未 嘉靖二年,五十二歲,山陰。來從學者日眾。南京刑部主事桂萼大禮議得寵。九月,改葬龍山公於天柱峰,鄭太夫人於徐山。


1524年 嘉靖三年甲申,五十三歲。山陰。正月,門人日進,南大吉拜入門下。四月,服闋,朝中屢有薦者,有人以大禮見問,不答。八月中秋,宴門人於天泉橋,盛況空前。十月,南大吉續刻《傳習錄》,增五卷。


1525年 嘉靖四年乙酉,五十四歲,山陰。正月夫人諸芸卒,四月祔葬於徐山。應門人紹興知府南大吉邀請為嶯山書院書院撰寫《尊經閣記》,收錄於《古文觀止》。六月,禮部尚書席書力薦先生入閣,未果。九月,歸餘姚省祖塋,會門人於龍泉山中天閣,決定每月四次在中天閣授課。十月,建陽明書院于越城。


1526年 嘉靖五年丙戌,五十五歲,在紹興系統講授心學理論。十一月,繼室張氏生子正聰,七年後,黃綰為保護孤幼收為婿,改名正億。十二月為「惜陰會」作《惜陰說》。


1527年 嘉靖六年丁亥,五十六歲,山陰。五月命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征廣西思恩、田州。九月,出征廣西思恩、田州。出發前夜,天泉橋上證道,與錢德洪、王畿立善惡四句教法,謂「天泉證道」。十二月,抵達廣西梧州,開府議事。十二月命兼任兩廣巡撫。


1528年 戊子 嘉靖七年,五十七歲,在梧州。二月平定思田之亂,然後興學校,撫新民。七月破八寨、斷藤峽之亂。九月,馮恩奉欽賜至廣州,賞思田之功。十月,病重,上疏請告,被桂萼壓住。期間,拜謁伏波廟,祀增城先祖廟。


十一月,啟程返家,二十九日辰時 (公元1529年1月9日8時)許,病逝於江西南安府大庾縣青龍鋪碼頭舟上,年五十七歲,門人周積等人陪伴,留下「此心光明,亦復何言」臨終遺言。


1530年 嘉靖九年庚寅,十一月魂歸浙江紹興洪溪(今蘭亭),蒼天為之哭泣。洪溪離越城三十里,為先生親自選擇。


1567年 隆慶元年丁卯,五月,下詔贈先生為新建候,謚文成,永為一代之宗臣,實耀千年之史冊。


1584年 萬曆十二年甲申,先生從祀於孔廟,奉祀孔廟東廡第五十八位。「立德、立功、立言」,先生乃「真三不朽」。


歷史評價:


朱載垕:兩肩正氣,一代偉人,具撥亂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賞,朕甚憫焉!因念勛賢,重申盟誓。


徐渭:王羲之『以書掩其人』,王守仁則『以人掩其書』 。


朱彝尊:詩筆清婉,書法尤通神,足為臨池之模範。


王世貞:伯安之為詩,少年有意求工,而為才所使,不能深造而衷於法;晚年盡舉而歸之道,而尚為少年意象所牽,率不能深融而出於自然。其自負若兩得。文章之最達者,則無過宋文憲濂、楊文貞士奇、李文正東陽、王文成守仁。理學之逃,陽明造基。王伯安如食哀家梨,吻咽快爽不可言;又如飛瀑布岩,一瀉千尺,無淵渟沉冥之致。


李贄:陽明先生在江西與孫、許同時,則為江西三忠臣。先生又與胡端敏、孫忠烈同舉鄉薦,曾聞夜半時有巨人文場東西立,大言曰:「三人好作事!」已忽不見,則在浙江又為三大人矣。且夫古之立大功者亦誠多有,但未有旬日之間不待請兵請糧而即擒反者,此唯先生能之。然古今亦未有失一朝廷即時有一朝廷,若不見有朝廷為胡虜所留者。舉朝晏然,三邊晏然,大同城不得入,居庸城不得入,即至通州城下亦如無有,此則于少保之勛千載所不可誣也。若英宗北狩,楊善徒手片言單詞,歡喜也先,遂令也先即時遣人隨善護送上皇來歸。以余觀之,古唯廝養卒,今僅有楊善耳。吁!以善視養卒,則養卒又不足言矣。此皆今古大功,未易指屈,則先生與於與楊又為千古三大功臣焉者也。嗚呼!天生先生豈易也耶!在江西為三大忠,在浙江為三大人,在今古為三大功,而況理學又足繼孔聖之統者哉?


張岱: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


沈德符:惟王文成以理學建安壤,遂開國封,固書生之希固書生之希構矣...乃知王文成真天植異稟,其用兵幾同韓、白(韓信、白起),而見羅亦以良知余唾,妄希茅土,且兼十哲三良而有之,亦不知量矣。


黃宗羲:王陽明可謂『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黃景昉:王新建(守仁)能用度外人,收羅甚富,如致仕縣丞、捕盜老人、報效生員、儒士、義官、義民、殺手、打手等,皆在籠絡奔走中,即土目亦為心死。大都眼高襟豁,從學問澄徹來。


魏禧:陽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為三百年一人。


王士禎:王文成公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


紀昀:守仁勛業氣節,卓然見諸施行,而為文博大昌達,詩亦秀逸有致,不獨事功可稱,其文章自足傳世也。


張廷玉:王守仁始以直節著。比任疆事,提弱卒,從諸書生掃積年逋寇,平定孽籓。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當危疑之際,神明愈定,智慮無遺,雖由天資高,其亦有得於中者歟。矜其創穫,標異儒先,卒為學者譏。


鄧之成:陽明以事功顯,故其學最為紮實有用。


嚴復:夫陽明之學,主致良知。而以知行合一、必有事焉,為其功夫之節目。獨陽明之學,簡徑捷易,高明往往喜之。


梁啟超:他在近代學術界中,極具偉大,軍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勛業。陽明是一位豪傑之士,他的學術像打藥針一般令人興奮,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學結束,吐很大光芒。


章太炎:文成以內過非人所證,故付之於良知,以發於事業者或為時位阻,故言『行之明覺精察處即知,知之真切篤實處即行』,於是有知行合一之說。文成之術,非貴其能從政也,貴乎敢直其身,敢行其意也。


孫中山:日本的舊文明皆由中國傳入,五十年前維新諸豪傑,沉醉於中國哲學大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


蔡元培:明之中葉王陽明出,中興陸學,而思想界之氣象又一新焉。


三島毅:憶昔陽明講學堂,震天動地活機藏。龍崗山上一輪月,仰見良知千古光。


東鄉平八郎:一生低首拜陽明。


高瀨武次郎:我邦陽明學之特色,在其有活動的事業家,乃至維新諸豪傑震天動地之偉業,殆無一不由於王學所賜予。


岡田武彥:修文的龍場是王陽明大徹大悟,並形成思想體系的聖地…陽明學最有東方文化的特點,它簡易樸實,不僅便於學習掌握,而且易於實踐執行。在人類這個大家庭里,不分種族,不分老幼,都能理解和實踐陽明的良知之學。


胡哲敷: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只有兩人:一為明朝的王守仁,一則清朝的曾國藩。


郭沫若:王陽明對於教育方面也有他獨到的主張,而他的主張與近代進步的教育學說每多一致。他在中國的思想史乃至日本的思想史上曾經發生過很大的影響。


錢穆:陽明思想的價值在於他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解決了宋儒留下的『萬物一體』和『變化氣質』的問題…良知既是人心又是天理,能把心與物、知與行統一起來,泯合朱子偏於外、陸子偏於內的片面性,解決宋儒遺留下來的問題。


錢穆:陽明以不世出之天姿,演暢此愚夫愚婦與知與能的真理,其自身之道德、功業、文章均已冠絕當代,卓立千古,而所至又汲汲以聚徒講學為性命,若饑渴之不能一刻耐,故其學風淹被之廣,漸漬之深,在宋明學者中,乃莫與倫比。


張岱年:陽明宣揚『知行合一』,強調躬行實踐的重要,更提出「致良知」學說,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提倡獨立思考具有深刻的意義。


杜維明:王陽明繼承和發揚光大了中國儒學特有的人文精神。他提出『仁者要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就是要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他提出『知行合一』,就是要創造人與社會的和諧;他提出致良知,就是要創造人與自身的和諧。


余秋雨: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兩方面都臻於極致的卻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陽明的出現 ,才能讓奇蹟真正產生…王陽明一直被人們詬病的哲學在我看來是中華民族智能發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夠有資格給予批評的人其實並不太多。


當年明月:他的心學,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的財富,他吹響了人性解放的號角,引領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傳千古,近代的康有為、孫中山等人都從其中受益匪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心學是超越生死的智慧
比努力更重要的 是走心和思考
在閱讀中找到自己
人心無限 何處安頓
知行合一,做事是最靠譜的修鍊

TAG:王陽明心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格物致知:王陽明怎樣從文學青年蛻變為心學大師
「官二代」王陽明:怎樣從文學青年變成心學大師
陽明心學是生命的學問
王陽明的心學與《周易》養生
盡天下之學:《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心學的精髓 王陽明的心學在日本的影響
張居正與王陽明心學
王陽明心學精要
心學大師王陽明的十大人生箴言!勝讀十年書!
孫中山與陽明心學
心學大師王陽明的詩詞與書法
跨越五百年 走進心學大師王陽明
馮友蘭:談陽明心學
錢穆:天下之學 盡在王陽明心學
心學大師王陽明: 工作即修行
王陽明心學精髓盡在《大學問》
王陽明心學的「慎獨」功夫
馮友蘭:關於陽明心學
以書寫心丨「心學大師」王陽明書名被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