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膾炙人口的詩句背後,潛藏著一條永恆的戰爭法則——高度決定視野。無論山頭還是城樓,制高點從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當人類的雙腳終於可以離開地面後,在天空安上自己的眼睛讓對手無所遁形已不再是痴人說夢了。空中偵察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寬大正面和深遠縱深的目標情報,比其它手段具有更高效直觀的優勢。而快捷靈活的偵察機作為資格最老的軍用飛機,率先拉開了空中戰爭的帷幕。


從氣球到飛機——航空偵察的開端


現在我們已經充分認識到海洋的重要性,但不久的將來,取得空中優勢更為重要。——《制空權》作者朱利奧·杜黑(1909 年)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朱利奧?杜黑


在軍事航空領域起步最早的是法國人,蒙特哥菲爾兄弟於1783年實現載人氣球升空後,1794年法國就建立起世界上第一支氣球部隊在戰鬥中觀察敵軍行動。儘管拿破崙曾剛愎自用地撤銷過這支「高高在上」的部隊(否則滑鐵盧之戰可能是另一個結局),但從19世紀的美國南北戰爭、普法戰爭到1904年的日俄戰爭,只是小配角的氣球都已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預示著傳統戰場將從平面走向立體空間。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氣球用於偵察歷史悠久,一戰中德軍仍在廣泛使用


作為輕於空氣的航空器,氣球和更晚出現的飛艇因體積大操縱不便在作戰中受到很多限制,直到動力飛機的誕生才真正改變了戰爭的格局。萊特兄弟的成功激起席捲歐美的航空熱潮,特別是 1909 年法國人布萊里奧用自製飛機飛越英吉利海峽這道天塹的舉動,促使各國軍方認識到飛機的軍事潛力,陸續組建航空部隊。而從氣球應用中取得的經驗以及早期飛機的簡陋性能,就決定了這支新生力量最初也是最主要的職責就是偵察敵情。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1910 年的「亨利·法爾芒」推進式飛機


1910 年 6 月 9 日,兩名法國陸軍軍官用一架「亨利·法爾芒」推進式飛機執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偵察性質的飛行任務。這架單座雙翼機由弗坎中尉駕駛,馬科涅上尉擠在座位和發動機之間,手持照相機拍攝地面景物。飛機及偵察飛行在實戰中發揮作用則始於 1911 年為爭奪北非屬地而引發的義大利與土耳其之戰。義大利遠征軍進駐利比亞後,隨軍航空隊的皮亞紮上尉於 10 月 23 日駕駛「布萊里奧」XI 型飛機對土軍陣地展開偵察。次年 5 月 2 日,意軍飛機還進行了首次夜間偵察飛行。除目視觀察外,意軍飛行員也將相機固定在飛機座椅上實施空中照相偵察,為地面部隊最終擊敗數量佔優的敵人提供了及時而可靠的戰場情報。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布萊里奧不會想到他用來飛越英吉利海峽的飛機日後會成為第一種偵察機(圖為「布萊里奧」XI 複製品)


此後 1912-1913 年間的巴爾幹戰爭是第一次交戰各方都用上飛機的國際衝突,雖然當時飛機還只能起到偵察、通信和零散的轟炸等輔助作用,但已顯示出天空對誰都不再是安全的屏障。1913 年冬,為配合北京政府出兵征討蒙古叛軍,南苑航空學校派出一架法國造的「高德隆」教練機到內蒙地區對叛軍進行偵察和威懾,這也是中國的首次空中作戰行動。


從偵察到空戰——空中力量的崛起


航空偵察是如此重要,因此任何一方都將儘力阻止對方的航空偵察。——英國皇家飛行隊手冊(1914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參戰的各國軍隊共有 700 來架飛機。這些所謂的軍用飛機其實既無固定武器,也無類型差別,幾乎全被派到戰線上空查看對方的活動。許多保守的陸軍高級軍官認為飛機不過是昂貴的玩具,在戰場上還不如馬匹重要,對飛行員帶回的情報在等到地面偵察證實前都持懷疑態度。儘管一開始不受重視,但飛機還是很快在大規模運動戰中證明了自己的獨特價值。缺乏隱蔽意識和防空能力的地面部隊很容易被低空飛行的敵機跟蹤觀察,暴露己方的位置和意圖。如 1914 年 9 月初,法國偵察機發現德軍主力改變了進軍巴黎的路線,這一情報讓英法聯軍及時調整部署,經過馬恩河戰役扭轉了原本被動的局面。


歐洲戰場陷入膠著的塹壕戰後,空中偵察在戰略和戰術層面上的作用日趨重要,運用方式也進一步細化。飛機取代傳統騎兵成為偵察敵人縱深地帶的主要手段,通過從高空持續拍攝對方領地,為指揮官掌握戰場形勢提供依據。在交戰期間,偵察機可協助地面部隊及時掌握敵軍的行動,採取有效的進攻或防禦措施。此外,偵察機還擔負著火炮校射的任務。到一戰末期,即使出現了專門的空戰和轟炸部隊,偵察航空兵仍佔到各國空中力量的 40% 左右。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德國的單翼「鴿」式偵察機


戰爭的需要刺激著各國航空業競相發展性能更好的偵察機,但過程卻不盡相同。英軍認為平穩的飛行有助於空中觀察的準確度,戰前就向皇家飛機製造廠訂購了大批以穩定性見長的 B.E.2 系列雙座機。然而在實戰中,位於前座的觀察員不但視野受到發動機和機翼及支架的阻礙,使用機槍時也只能向後上方射擊。加上機動性差,B.E.2 遭遇敵機時幾乎沒有還手之力,結果淪為「福克飛機的餌料」。直到 1916 年,經過改進的 R.E.8 等新機型才讓英國飛行員挽回了顏面。法國起初還要仰仗「布萊里奧」和「法爾芒」等老型號,後來主要用新型戰鬥機兼顧偵察任務,1918 年初面世的「薩爾姆松」2A 是個例外。這種最早採用星形發動機和自封油箱的專用偵察機以視野開闊、火力強大和結實耐用而著稱,很受協約國尤其是美國航空隊的青睞。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英國的 B.E.2可謂「成也穩定性,敗也穩定性。」


在同盟國一方,德國不僅大力研製飛艇,還憑藉雄厚的工業基礎在開戰時建立起歐洲最龐大的飛機部隊。早期大量裝備的「鴿」式單翼機因性能落後,到 1915 年初已讓位給新型的 C 級武裝偵察機。這批由德國和奧地利多家廠商生產的機型都將觀察員置於后座,可靈活操作活動底座上的機槍,在空戰中佔到不少上風。次年服役的「容克斯」J1 更具革命性,是世界上第一種全金屬構造的飛機,低空偵察時更能承受地面的攻擊。而「魯姆普勒」C.IV 的升限達到 6,400 米,超過大多數戰鬥機,依靠高度優勢經常深入敵方領空進行照相偵察,很少能被攔截。為適應高空環境,發動機加裝了增壓器,乘員還配有加熱飛行服和供氧裝置。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興登堡」號飛艇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德國「魯姆普勒」C.IV 的爬高優勢讓當時的戰鬥機也望塵莫及


其他參戰國中,義大利的偵察機更突出高速性,如「安薩爾多」S.V.A.5 單座機的時速高達 230 千米,逼近當時的飛行極限。相比之下,規模較小的俄國航空部隊卻在大型飛機的運用上獨樹一幟。西科爾斯基早在 1913 年就試飛成功四發動機的「伊利亞·穆羅梅茲」重型轟炸機。俄國參戰後利用這種「巨無霸」組建了歷史上第一支轟炸機部隊,1915 年 2 月開始對德國佔領區實施轟炸突擊和遠程偵察,而且因組織得當,在 422 次任務中只被擊落過一架。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伊利亞.穆羅麥茨號


隨著飛機性能的不斷改善,偵察設備也在快速發展。戰爭初期僅憑飛行員目視觀察後畫下的草圖缺乏具體可靠的細節,帶上普通相機也難以拍到足夠清晰的照片。為此,1915 年英國的桑頓·皮卡德公司首先研製出第一台專業航空相機,不久德國偵察機也配備了本國蔡司公司的同類產品,固定在機身上由觀察員操作。1918 年美國柯達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全自動航空相機,不僅是拍攝效率,圖像精度也大幅提高,從 4,500 米高度還能拍到泥地里的足跡。大戰末期戰況激烈時,雙方每天都頻繁派出偵察機拍攝成千上萬張航空照片,經判讀人員分析後得出最新情報,直接影響著戰爭的進程。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一戰中使用的航空相機大多還很簡陋


*偵察引發空戰*


頭頂上出現的飛機即使沒有攻擊性,也讓地面部隊感到如芒在背,不得不採取分散和隱蔽措施或轉入夜間活動,同時增強防空火力。但這些被動手段無法完全蒙上敵人的眼睛,以飛機對付飛機只是個時間問題。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的空戰就是一次空中反偵察作戰:1914 年 10 月 5 日,一架法國「瓦贊」飛機在巡邏時,發現德國一架「阿維亞蒂克」偵察機正窺探法軍防線。法機逼近對方後,由觀察員用機槍將其擊落。正是為了消滅和趕走敵方偵察機,才催生出專用的戰鬥機或稱驅逐機,從此引發對制空權的爭奪戰。飛機在戰場上不再是居高臨下的旁觀者,而演變為更致命的作戰武器。


從前線到後方——戰場視野的延伸


具備最有效的照相偵察能力的軍隊將贏得下一場戰爭。——德國陸軍總司令馮·弗立契(1938 年)


不等一戰結束,沒有人還會否認飛機對於戰爭的重要性了,英國率先成立獨立空軍標誌著空中力量開始擺脫配角的身份。雖然停戰後來自軍方的需求銳減,但在民用市場和局部衝突的刺激下,航空技術的發展並未停步,空中作戰從理論到實踐也逐漸走向成熟。即使在和平時期,飛機也出沒在國境內外進行地圖測繪和修正,並時刻刺探潛在敵手的實力和動向,為下一場戰爭作「知己知彼」的準備。


二戰爆發時,偵察機在各國空軍編製中的比重相對下降,但性能已有了質的飛躍,其中既有專用機型,也有從戰鬥機和轟炸機改裝而來的。機上配備航空相機、無線電台、照明彈等設備供晝夜活動,大型偵察機除了自衛武器還能攜帶炸彈或魚雷攻擊目標。照相偵察成為空中偵察的核心,二戰中有 80% 的戰場情報來自航空偵察照片。此時的航空相機普遍加長了焦距,加大了幅面,清晰度和自動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可進行垂直和傾斜拍攝。後期還出現了用電子設備探測雷達站和無線電台信號的電子偵察機。在海上戰場,水上巡邏機和艦載偵察機擔當海軍基地和艦隊的耳目。不論戰火燒到哪裡,這些塗著低可見度迷彩的「空中諜眼」都扮演著探路先鋒的角色。


納粹德國出於侵略戰爭的需要,為空軍裝備了大量不同類型的偵察機,並積極加以運用。早在 1936 年開始的西班牙內戰期間,德國派出的干涉軍團就配有偵察機分隊。1939 年德軍發動閃擊戰前從空中全面勘查了波蘭境內的重要目標,此後經專門改裝的 Do 17 和 Ju 86等轟炸機又開始系統地偵察蘇聯腹地,遠至莫斯科和伏爾加地區。不僅利用加裝增壓器和燃油噴射系統的高空遠程偵察機搜集情報,德國空軍還很重視直接配合地面作戰,具有短距起降能力的 Fi 156 和視野寬廣的 Bv 141 等輕型偵察機就活躍在戰線前沿。雖然德國沒有航空母艦,但象 Fw 200 這樣的大型岸基偵察/轟炸機對大西洋上的盟軍船隊也構成很大威脅。1944 年後走下坡路的德國空軍寄希望於少數尖端武器能突破盟軍的空中封鎖,包括用噴氣式的 Me 262 戰鬥機探查 V-1 火箭對倫敦的襲擊效果,用 Ar 234 轟炸機尋找盟軍反攻的跡象,甚至試驗過 DFS.228 火箭動力偵察機,但都無法挽救納粹覆滅的命運。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不對稱外形的 Bv 141 具有良好的觀察視野


另一個戰爭策源地日本從仿造西方機型起步發展空中力量,面對廣闊的中國大陸和太平洋海域,對研製各種偵察機也是不遺餘力。和德國相似,日本陸軍航空隊在作戰中也經常使用 C5M 陸上偵察機、Ki-36 直接協同機和 Ki-76 指揮聯絡機等,提供偵察和校射方面的支援。而海軍擁有不少水上偵察機,從 H8K 四發大型巡邏機、 E11A1 夜間偵察機到可用潛艇搭載的 E14Y1 輕型偵察機,作為航母艦載機的補充。二戰後期,配屬陸軍師團的 Ki-46 司令部偵察機和 C6N1「彩雲」艦載偵察機以出色的高空高速性能一度讓盟軍頗感頭疼,日軍也將其改裝成戰鬥機試圖攔截美國的轟炸機群,但這樣的困獸猶鬥同樣以失敗告終。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C6N1「彩雲」艦載偵察機


一戰中只能靠外國飛機作戰的美國經過 20 年努力,到加入二戰時空中實力已後來居上。陸軍航空隊的偵察機主要有兩類,一類是「O」系列觀測機,1942 年後改稱「L」系列聯絡機,如 L-3「蚱蜢」輕型飛機,執行前線觀察、通信和救援等任務。一類是「F」系列照相偵察機,多改裝自戰鬥機和轟炸機。將 P-38「閃電」拆掉武器加裝航空相機後的 F-5 偵察機就曾在諾曼底登陸前後不間斷地監視著灘頭陣地和德軍動向,保障盟軍的反攻行動。而由 B-29 轟炸機改裝的 F-13 可在高空避開防空炮火,適用於對日軍佔領區和日本本土進行遠程偵察。美國海軍則主要以水陸兩棲飛機和艦載戰鬥機的偵察改型作「艦隊之眼」,其中續航力強的 PBY「卡塔利那」在中途島之戰中及時搜索到日軍的蹤跡,使日本航母招致滅頂之災。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用 P-38 改裝的 F-5 偵察機為諾曼底登陸提供了保障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PBY「卡塔利那」是中途島之戰中美軍銳利的眼睛


英國從開戰之初就在重重壓力下勉力支撐,沒有太多資源發展專用偵察機,只能充分利用現成機型。與航程短的「噴火」戰鬥機和速度慢的「布倫海姆」轟炸機相比,雙發雙座型的「蚊」式執行偵察任務更勝一籌。這種全木結構的飛機原本設計為轟炸機,實際比大多數戰鬥機都飛得快。經過相應改裝後的「蚊」式既能從事照相偵察和天氣觀測,又能給轟炸機群指示目標和確認戰果,不愧有「空中多面手」的美譽。為保護海上生命線,英國還組織「海象」、「桑德蘭」等水上巡邏機執行長時間的反潛偵察和遠程護航,沉重打擊了德國潛艇的活動。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速度是「蚊」式飛機最好的武器,甚至可以擺脫 Me 262 噴氣機的攔截


在遭到德國入侵前,蘇聯空軍已經裝備了由圖波列夫、波里卡爾波夫等設計局研製的多種偵察機,但其中不少還是過時的雙翼機。然而在戰爭中,「老古董」卻煥發出新活力。如 1929 年就服役的 Po-2 不僅造價低廉易於維護,而且低速機動性能優異,經常讓德軍戰鬥機無從下手。除了接收英美援助的飛機,蘇聯在戰時還不斷生產 R-10、Su-2 偵察機和 МБР-2 水上巡邏機,以及 Yak-9 等戰鬥機的偵察改型。與西方同類機型有所不同的是,蘇軍偵察機都兼具攻擊能力,即便是小巧的 Po-2 也能帶上炸彈突襲敵軍陣地,有力地支持了地面作戰。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貌似老舊的 Po-2 其實還大有作為,30 年累計4萬多架的產量就是明證


此外,直升機也在二戰中嶄露頭角。德國海軍在 1943 年曾採用過少量 Fl 282 直升機,跟隨艦隊執行反潛偵察任務。西科爾斯基移居美國後研製成功 VS-300 直升機,其軍用型號 R-4 從 1942 年起陸續進入美國陸軍、海軍和海岸警衛隊服役,在偵察、搜救和運輸等方面表現出極佳的適用性,為直升機的廣泛應用開啟了大門。



讓對手無所遁形的天空之眼!二次大戰中偵察機的發展



R-4 的服役展現出直升機的前景不可限量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60年代末以來作戰飛機的發展:美俄各存在技術隱患
緊急升級後的狐蝠性能如何?敵機的型號已經不再重要
三馬赫速度掠過天空的火球:SR-71蘇聯無法攔截
米格-25狐蝠的最後歲月:蘇聯解體後提前退出江湖
除了伊朗沒有別國敢用:不死鳥導彈可將敵機直接撞碎

TAG:空軍之翼 |

您可能感興趣

俯瞰南亞的火眼:中國巨型無人機讓印度五代機無所遁形
深度探秘:狙擊手的「上帝視角」,千米之內讓你無處遁形
中國「天眼」獲重大突破:美隱身戰機無所遁形 瞬間損失幾千億
中國架起一道天網,美日震驚!美軍隱形戰機將無處遁形
大陸航母上的「黑科技」:讓隱身戰機無所遁形
美國隱形戰機再無存在的必要了?中國這一技術讓其無處遁形
鏡頭下的扒手無所遁形,看看慣犯是怎樣得手的,以後留個心眼
美軍核潛艇還想搗亂?中國打造世界頂級反潛網讓對手無所遁形!
美國最害怕的事情發生了,最先進的隱身機無所遁形
一場危險的手機WiFi連接數據「試驗」:世界之大,你無所遁形!
中國製造出妙招武器,時隔多年終於露面了,讓無人機無所遁形
再靜音的潛艇都將無所遁形?美國人發明的技術或將由中國率先使用
一位資深操盤手不曾外露的跟庄秘技,讓莊家無所遁形
頂尖操盤手的心血結晶:炒股只需看一眼籌碼足以,莊家無所遁形!
隱身英雄的天敵,再厲害的英雄在他們的視覺範圍內都無所遁形!
中國這一技術獲突破,可讓美隱身戰機核潛艇無所遁形:求中國別賣
國產浮空雷達系統,讓戰斧巡航導彈無所遁形
中國反潛神器,讓美日潛艇無所遁形
夏天的最佳伴侶緊身T恤 讓你的美無處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