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東勃:老人不可怕,就怕老人有文化

曹東勃:老人不可怕,就怕老人有文化

曹東勃:老人不可怕,就怕老人有文化



文 | 曹東勃

宜家終於出手整治「老年相親團」的新聞爆出後,不少吃瓜群眾也貌似長出了一口惡氣,不吝報以幸災樂禍的眼神,發出冷嘲熱諷的議論。


在他們看來,這一事件所映射出的老年人群像,與早高峰刷老年卡擠公交、下班後開高音喇叭跳廣場舞、自己摔倒卻無恥反誣扶助者的那些刻板印象別無二致。隨即,又有「地圖炮」兵團加入,迅速將這場年齡層次之爭,轉化為地域文化和人格素質之爭。


熱鬧喧囂之餘,人們再一次發現,這一屆老年人真的不一樣。我所指的絕非「老人變壞」或「壞人變老」之類的刻薄指摘,而是他們的精神需求和心理狀態不一樣。


人們慣於以年齡作為度量和界定老年人的一種「客觀」標準,然而這往往也會帶來錯覺。因為積極的心態、深邃的思維與活躍的行動,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消弭生理功能上的衰退,從而使一個人「不顯老」。

曹東勃:老人不可怕,就怕老人有文化



這一屆老年人過上了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能夠凸顯現代化內涵的生活,他們甚至有條件過上某些科幻片所描摹的那種生活,躺在床上,動動手指,通過操控各類機器就可衣食無憂。


然而,今天的老年人又似乎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備感精神上的緊張和焦灼。他們普遍感到孤獨,時間箭頭不可逆轉和行動範圍受到限制,使回憶代替了情感的直接體驗,沉湎於過去代替了生命的內在驅動力,封閉的自我意識代替了社會化的感知功能。


▍「瞎忙」:時間觀的悖論

在青年人看來,老年人的時間觀念充滿悖論,簡直就是「瞎忙」。儘管你看他每日熱衷於乘坐免費的班車到處「趕場」,奔波於各大超市參加打折促銷的活動,優哉游哉,無所事事的樣子,實際上他的時間意識恰恰呈現一種被壓縮、被加速的緊張感。


從青年的角度審視生活,生活是漫無邊際的將來;而從老年的角度來觀察,生活則是一段極其短暫的過去。老年人在回顧過往的時候,往往感嘆生活的短暫,且特別易於回憶其早年經歷並給予好的評價。


這個原因,叔本華曾給過一種解釋,就是人進入青年階段之後,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會多次、重複地出現,這就將一些起初顯得有意義的事情,逐漸削弱甚至喪失其意義。早年、特別是童年的記憶,則可能成為一種迥異於任何階段的獨特生命體驗,不斷被老年人大腦所提取。因而老年人既陶醉於對早年的追憶,也迷失在當下的風燭殘年。


因此,老年人經常表現出的對某一遙遠「故土」、「田園」的懷念,與其說是一種對空間的懷念,毋寧說是對「戴上」空間面具流逝的時間的感懷。同時,進入老年階段後,許多人對外部世界的探索興趣和好奇心會逐漸弱化,使其面對生活的姿態也從主動而富有創造力轉變為被動而失去活力。

曹東勃:老人不可怕,就怕老人有文化


▍「沒用」:歷史性的消解


人的能力的成長總是呈一條拋物線狀的,在人慢慢變老的過程中,逐漸表現為「老不中用」,要坦率地承認這一點是很困難的。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人類社會的文明、文化、知識和財富,是通過「過來人」的培育和教化實現累積增長和代際傳承的。具有豐富社會經驗的老年人正是這種接力棒的傳遞者,這賦予了年長者一種深厚的歷史性積澱。

然而在當今,社會的變革和環境的變化帶來了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那種嚴格遵循長輩規訓和教導的思想根基發生了動搖。年輕一代已在不斷篩選老年人所傳諭的對生活方式的理解,衝破老年人所圈定的活動範圍,進行新的解讀與實踐。


老年人擁有的許多技藝、才能和經驗以及豐富的社會性存儲與記憶因退出生產領域、脫離生活基礎而喪失用武之地。對「新」的思想、觀念、方法的追逐使得「舊」經驗的持有者——老年人,對自己價值的「貶值」深感無奈與失落。


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後工業文明,年輕一代在就業與收入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削弱了家庭結構中老年一代的控制權。在經濟貢獻程度不斷降低的情況下,老年人在文化上的指導作用和影響力也日趨減弱。


當他們宗奉多年的生活常識和為人處世的金科玉律,被青年們以科學之名逐一闢謠「打臉」後,其歷史性積澱不斷消解、「權威」不再的尷尬是可以想見的。面對豐富的生活閱歷和實踐經驗不為時代和社會所「重用」,「人心不古」的感慨和抱怨也是可以想見的。


▍「複雜」:社會性的沉寂


老年階段是人的社會化進程的集大成階段。按道理說,此時的他們應當有更為旺盛的社會交往需求。但是當下的老年人,在生理上、肉體上的衰老感,與作為心理和精神狀態的老年觀念的自我確證之間,往往存在著巨大衝突。


也就是說,老年人已感知到生命功能不可避免的的萎縮、怠惰、障礙和衰退,但他們的精神、意識和審美層面卻表現出一種亢進的張力和表現欲,並通過嘮叨、憤怒、召喚、集聚等行為展示自己的存在。


他們一方面強烈要求私密空間和個體獨立性,一方面又迫切希望「參與社會」,樂於參加各種社會、社區、團體的活動。他們生命的時間箭頭與內在的時間意識之間完全錯位,表現為對未來生命的畏懼(懼怕於死亡),對以往生命的留戀(陶醉於過去),對當下生命的焦慮(遺失在當下)。


面對複雜多樣的精神、心理與情感需求,以及整體文化素質不斷提升的現狀,如果仍然沿襲過去那種以開展文藝、健身活動等為主要內容的簡單化方式,其效果只怕是杯水車薪、於事無補。


人一旦進入老年,至少意味著三方面的弱化或失去:


一是生理器官的功能減退,導致肉體總使精神「出醜」,感覺器官的遲鈍,使得老人相對於非老人而言,處於更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狀態。


二是工作崗位的退出,導致不少必要的生存外部環境刺激和挑戰缺失,使老人精神漸漸走向怠惰,從而喪失對新生事物創新的敏感和自覺,逐步從社會主流走向邊緣,甚至龜縮於自我營造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三是由現代化帶來的代際親情關係的弱化,「養兒防老」預期的破滅與老年意識的自我確認,也會使老年人在心理和精神層面的生存障礙接踵而至。由於社會提供的資源與老人的實際需求相差較遠,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並不理想。


老年不可怕,就怕老年有文化。今天60歲左右的老年人,均出生於1949年之後,是新中國大規模掃除文盲運動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一輩老人。在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當下,精神層面需求的滿足是決定老年人生存質量的更為重要的因素。聯合國在《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中,也把「獨立、參與、照顧、自我實現、尊嚴」作為解決老齡化問題的行動原則。


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從器物層面去關注老年人的生活狀態,所得到的也就無非是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和民政部門定期發布的冷冰冰的數字。僅僅滿足於養老床位數量與養老金數額的增長甚至將其作為公共財政為老服務的主要方式,而不去傾聽與理解老年人內心的焦灼與緊張,也就不能進入老年人的精神世界,無法理解老年人的行為邏輯和真實需求。


在這個意義上,當我們指責老年人「佔領」宜家之前,何妨換位思考一下:當我們只想著用養老床、麻將桌和廣場舞打發他們的時候,我們可曾注意到他們遠為複雜和多元的精神需求,可曾為他們惶惑疑懼的心靈,努力營造一個足夠寧靜廣闊的空間?


【注】本文原標題為《探索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作者簡介】


曹東勃|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本微信號內容均為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聯繫ipress@foxmail.co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陸波:北大南門外,有一條穿越歷史的神秘通道
張鳴:二十四孝故事裡的絕情讓人受不了
閆紅:《傲慢與偏見》,被鄙視鏈推動的愛情
張宏傑:曾國藩的為官之道,今天看來非常高明
順手牽猴:發生在博物館裡的一樁世紀大案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多肉老樁人人愛,可老人呢?
人人嫌它長得丑,卻不知是治病的良藥!老人孩子都愛吃~
人人嫌它長得丑,卻不知是治百病的良藥!老人孩子都愛吃
健康老人的標準竟然是這樣的,如何才能稱為健康老人?
人人嫌它長得丑,卻不知是治百病的良藥!老人孩子都愛吃~
老人還在依賴它?別讓家裡的老人再吃了,它才是「毒藥」
為什麼說「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人更好」?
不是迷信!原來老人說孕婦不能抱別人家孩子,真的有道理!
故事:不是老人變壞了,或許是壞人變老了,為什麼不給老漢讓座?
可愛的雲南昆明老人,扮成老太太,只為眾人開心
個別老人的行為,不能讓所有老人都背鍋
老人帶孩子,不都是坑
說它是菜,可以!說它是飯,也可以!老人、孩子、女人特別喜歡!
老人們都說,這3大生肖是命定的貴人,身價貴不可言
這是迷信嗎?老人都說孕婦不能抱別人家孩子,也是很有道理!你覺得呢
雞蛋這樣做,老人孩子都愛吃,可惜會做的人真的不多
老齡化:意想不到! 在漢代老人竟有這些特權
老人說:我不跟要死的人較勁!結果很嚇人……
老人,如何體面的衰老?哪怕遺忘今生也能保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