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深耕生活大地 創造藝術高峰

深耕生活大地 創造藝術高峰

深耕生活大地 創造藝術高峰


——寫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講話兩周年之際


作者:許江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文藝工作座談會轉眼之間已經兩年了,作為文藝座談會的現場親歷者,通過兩年來對總書記講話的深入學習和切身實踐,我進一步體會到「講話」深刻的歷史意識與高遠立意。我認為在學習和踐行總書記講話精神的過程中,有幾個需要深入思考的關鍵問題。


第一個問題,時代任務是什麼?


近一個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承擔了社會革命與民族復興的雙重任務,在不同歷史時期,文藝工作者們也收到了不同的歷史任務書。七十多年前,毛主席主持延安文藝座談會之際,面對的時代任務是民族的解放。那時,文藝是「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其作用是「使人民群眾驚醒起來,感奮起來,推動人民群眾走向團結和鬥爭」。


時代不同,時代的中心任務不同,文藝的社會位置和歷史意義也隨之變化。習總書記主持的這次文藝工作座談會,指向的時代任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而實現這個目標,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文藝和文藝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因為,「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他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長期而艱巨的偉大事業。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實現這個偉大事業,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總書記期待著文藝工作者們能夠認識到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投身到民族復興的千秋大業中來。「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在此,文藝創作超出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意義,成為推動民族偉大復興的一股關鍵的創新力量。具體地說,就是要「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以「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第二個問題,如何「以人民為中心」?


《共產黨宣言》中說:「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前提」。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就是社會上「每個人」的總和。自毛主席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以來,「人民」就始終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核心。但是,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人民的內涵已經產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中,毛主席所說的「人民」是工人、農民、兵士甚至城市小資產階級的聯合體,是具有階級性的。在習總書記的講話中,「人民」是中華民族的歷史主體,既是中國這個多民族大家庭的社會共同體,又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熏染下的文化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伴隨著新中國六十餘年的社會改造和文化發展,人民的文化修養與審美水平日益提高,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文藝的主體——不只是文藝表現的主體,而且是鑒賞和評判的審美主體。這與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與沉澱是分不開的,既反映了時代的進步,同時也對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層面的要求。


「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心的衝突和掙扎。」總書記對人民的理解包含了人性的深刻和現實的意涵。因此,要做到以人民為中心,首先要解決好文藝創作「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問題,拆除「心」的圍牆,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這就要求文藝工作者們「直面當下中國人的生存現實」,真正地深入時代現場,融入人民生活。藝術家在人民之中,只能在人民之中;在人民的歷史創造中進行藝術的創造,在人民的進步中造就藝術的進步;在時代的大生活中與人民心連心,在日常的生活世界中與人民化為一片;進而像切近自身一樣切近民身,如體驗己心一樣體驗民心,像表達自我一樣表達民意。


第三個問題,如何深入生活?


生活不是外在的社會現實,而是我們真切地捲入其中的有切膚之痛的身心經驗。要想真正建立起這種經驗,就必須用身體丈量出歷史,用生命感觸世界;將自我充分投入到生活的現場、現實的深處,在當代人的生活現實中樹立藝術的社會關懷,將個人創作與民眾的日常生活相連,以鄉土重建養護人民之根,返身以誠,在自己身上養成人民之心。多年來,我所在的中國美院始終堅持深入生活的藝術教育實踐,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

首先,秉人民思想,深耕中國社會。「下鄉採風」歷來是文藝家們深入生活的基本途徑和重要傳統。近年來,我們在此基礎上,提出「以鄉土為學院」的藝術創作和教育主張。這不再是簡單的寫生採風,而是一種通過「社會調查」「田野工作」進行「社會素描」的開放課堂,融藝術課程與社會工程於一體,旨在引領藝術家們深入村鎮社區、深入生產建設第一線,切身地接觸現實、了解生活,用常情常理去觀察和理解社會,用鮮活的生命經驗磨鍊現實感受力,用畫筆和鏡頭與人民群眾建立起心靈的聯繫,在共同生活、共同經驗、共同命運中創造與人民血肉相連、感同身受的藝術。這種藝術是大寫的藝術,這種藝術教育所塑造出的是大寫的人。


其次,繼民學精神,再興鄉土生活。民學就是人民之學,是源於民間的日用之道及其思想體系,集中體現著中國人民的創造力、精神與智慧。隨著城市化的進程,我們曾經賴以生存的鄉土資源正面臨劇變。村落在變化,鄉土在流失,城鄉結構在異變,中國美術學院以強烈的現實情懷和主體意識,率先建立了民藝博物館,創建了全國首家手工藝術學院,致力於傳統器物美學的復活、本土空間的營造以及鄉土文化的重建,旨在復興中國人以茶米為食、麻絲為衣、竹陶為用、林泉為居的生活方式,建構一種符合人民當代生活需求的生機勃勃的「新鄉土」。


為此,學院藝術家們開展了一系列中國村落及鄉土資源的普查,通過大規模的實地考察,尋找、挖掘鄉土故事與人民記憶,呈現中國民間社會的日常生活。藝術家們走進大地田野,參與到中國社會發展建設的最前線,他們或從百姓故事出發,搜集民間的奇聞異志;或從鄉間風俗出發,描繪各地的風土人情;或從日常勞作出發,表現社會生產關係;或從建築形態出發,描繪城鄉場所精神……持續地梳理中國鄉土社會的變遷,構造「鄉土中國」的社會檔案。同時,學院以優質的藝術與設計資源,深度對接農村文化禮堂、美麗鄉村建設與城市有機更新,培養鄉土活化的情感和基礎,重建特徵鮮明、多樣生動的鄉土生活,通過不斷生長著的人民智慧,重建生活、生產、生態和諧發展的新鄉土與新社區。


第四個問題,如何弘揚中國精神?


一方面,首先要理清中國精神指的是什麼?習總書記的「講話」中,中國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互為表裡。他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紀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在「講話」中是非常明確而具體的,即「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針對文藝工作者,總書記更明確地提出了中華美學精神的思想內核,即「講求托物言志、寓理於情,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制,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

弘揚中國精神,向全世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文藝工作者是當仁不讓的先鋒隊。今年9月,舉世矚目的G20峰會在杭州舉辦,杭州向世界展現了一個文化的中國、詩性的中國、和美的中國。9月5日,峰會配偶團參觀了中國美術學院,我們以中國書畫、青瓷藝術、水印版畫、絲綢藝術四大品類,向嘉賓們展示了中國文化「和靜內美」的精神品質,呈現了中國古老的藝術傳統是如何寓於日常、活在當代。生活的藝術不需要翻譯,是中國文化最具直觀感受力的傳播媒介,這次展覽通過「中國人的生活藝術」讓每一位嘉賓都切身感受到了中國人的價值觀與精神品質。


另一方面,弘揚中國精神,並非抱殘守缺。如同「講話」所言: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講話」中的一個重要觀點是創新意識。總書記認為,「文藝創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同創新能力不足很有關係」,「要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創作生產全過程」。作為中國藝術創作的「國家隊」,中國美院一直以來都以實現中國文化精神的時代性轉換和提升為其宗旨;始終堅持在當代語境中激發中國傳統藝術的創新活力,把優秀的傳統活化到今天,回饋到世界。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夠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習總書記的「講話」為文藝創作吹響了新的號角,期待文藝工作者們在「文字數碼化、書籍圖像化、閱讀網路化」的時代境遇中,重建一種思想深度、情感溫度和語言強度兼備的藝術面貌;從切身的歷史感和思想經驗中,創造出一種充分介入人民日常世界的新藝術,一種深度參與社會進程的新藝術。


兩年過去了,總書記的講話聲猶在耳,鼓盪心胸,鞭策著我們感通人民之心,凝練中國之魂,深耕生活大地,創造藝術高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份精神力量。

《光明日報》( 2016年10月16日 04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河網 的精彩文章:

「求是傑出科學家獎」頒獎
首次大規模來華演出 成都翁布里亞爵士音樂周將開幕
剛出生的孩子腿上卻綁了根繩子 這種病叫「羊膜帶綜合征」
再聰明也逃不過在愛情里犯傻的星座女
為什麼諾貝爾文學獎會頒給一顆滾石?

TAG:大河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深刻改變生活的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
創造+藝術+生活書店五選
「遇見森山大道」跨界藝術展,掀起藝術生活方式新體驗
和田玉「冬日江南」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制造浪漫约会调剂生活
蘇州創博會:打造國內外首個「高品質生活美學專業展」
生活的藝術|夏丏尊
樹葉與藝術-生活中的花卉藝術
觀瀾湖新城藝工場,藝術與生活的結合
創意生活:加拿大立體花壇展,花草建構的藝術
建築、藝術、生活的現世紀演繹
生活的樂趣在於創意,藝術家將雞蛋雕琢成工藝品
藝術雅生活 小品來點綴
藝術源於生活,人體模特的靈感(這倒像是生活源於藝術)
藝術都市——藝術、設計、生活的無縫對接
精雕細刻 生活在微型世界的藝術家
深圳農科人體驗「太空生活」
實拍農村大學生的大學生活
改變人類生活的 10 大科技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