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丨成大事的要訣:剛柔兼濟

曾國藩丨成大事的要訣:剛柔兼濟

毛主席曾這樣誇讚清朝大臣曾國藩:「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亦有人稱之為「中華千古第一完人」。曾國潘,能夠實現「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成功因素定有很多,今日我們且拋開其他因素,說一說助力曾國藩成功的「剛柔兼濟」之道。

曾國藩丨成大事的要訣:剛柔兼濟

曾國藩說:從古帝王將相,無人不由自立自強做出,即為聖賢者,亦各有自立自強之道,故能獨立不懼,確乎不拔。昔余往年在京,好與諸有大名大位者為仇,亦未始無挺然特立不畏強御之意。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非暴虐之謂也,強矯而已;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趨事赴公,則當強嬌,爭名逐利,則當謙退。開創家業,則當強矯,守成安樂,則當謙退。出與人物應接,則當強矯,入與妻孥享受,則當謙退。

意思是:從古以來,所有的帝王將相,沒有一個人不是從自立自強做起的,就是作為聖賢,他們也各有自立自強的方法,所以才能夠獨立不懼,堅忍不拔。過去我在京城,喜歡與名氣大、位置高的人樹敵,也就是有挺然獨立、不畏強暴的意思。近來醒悟出天地之間的道理,要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了會導致萎靡不振,太剛了則容易折斷。剛並不是指暴虐而說的,而是指強矯(矯,有矯正、修正的意思,強矯就是強力修正,強力執行,強制施行)罷了;柔並不是指卑弱而說的,而是指謙遜退讓罷了。做事情辦公差,就應該強矯,爭名奪利,就應該謙退;開創家業,就應該強矯,享受安樂,就應該謙退;外出與人應酬,就應該強矯,在家與妻兒享受,就應該謙退。

曾國藩丨成大事的要訣:剛柔兼濟

曾國藩認為,只有自立自強才能成就大事。他指出,自古帝王將相,沒有不是從自立自強做起的,即是成為聖賢的,他們也各有自立自強的方法,因而才能夠獨立不懼,堅定不移。縱觀歷史上諸多聖王賢相、功臣名將,聖賢哲人,他們之所以獲得成功,就是他們身上不乏剛毅挺拔之氣,這是一種超凡脫俗的氣概,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一種堅不可摧的自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剛」。剛是一個人的骨架,靠著這副骨架人才能站立於世,才能克服大量的困難險阻,才能超越常人,戰勝恐懼、悲觀、消極和畏難、苟安的心理天敵,才能使人體生命之潛能無限地釋放出來。人若無剛則無以自立,若不能自立則無以自強。剛,是人類生命運動中最大的源泉,否則,生命則變得無動力、無價值、無意義。

曾國藩自幼便受到祖父「做人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的訓導,因此,曾國藩認為「倔強」二字不可少,功業文章都必須有這兩個字貫穿其中,否則會一事無成。他早年在京城做官時,甘願與那些名氣大、地位高的人爭鬥,就具備了挺然獨立、不畏強御的精神,經常成為輿論諷喻的中心,遭遇了諸多曲折磨難。他在實踐中逐漸認識到過剛則易折,易折則無以達到自強之目的。他在秉承祖訓的基礎上,又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總結出:只有剛柔相濟,才能達到自立自強之目的。人不能只具備「骨架」,還要具備「血肉」,只有如此才能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人,才會具有光彩照人的生命旅程。而「柔」,就是一個人的「血肉」,是最富生命力且使人挺立長久的東西。

莊子在《山木》篇中講到了東海有一個名叫「意怠」的鳥,這種鳥非常柔弱,總是擠在鳥群中苟生,飛行時它既不敢飛行在鳥隊的前邊,也不敢飛到鳥隊的後邊;吃食的時候也不爭先,只揀其他鳥吃剩的殘食。所以,它既不受鳥群以外的傷害,也不引起鳥群以內的排斥,終日優哉游哉,遠離禍患。從這則故事可以看出,柔,並不是卑弱和不剛,而是一種魅力,一種處世的方法,古往今來,有多少功臣名將由於過「剛」而遭遇不幸。關龍逢、比干由於剛直不阿,直言進諫,而慘遭夏桀和商紂的殺戮;海瑞由於秉性耿直乏柔而一生坎坷不受重用。在曾國藩看來,剛柔要互用而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柔是手段,剛是目的,以退為進,以柔克剛,實現真正的自立自強,這才是柔的實質。

曾國藩丨成大事的要訣:剛柔兼濟

歷史上勾踐滅吳就是一則外柔內剛,以求自強的故事。春秋時候,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採取了與吳國講和的方略並向夫差稱臣為奴。夫差每次外出,勾踐總是恭順的請夫差踩其背而上車,並在車前為夫差牽馬,以表忠心。即使有人唾罵,他也不在乎,總是一副低眉順眼的面孔,深討夫差之歡心。

久而久之,夫差便放鬆了對勾踐的戒惕,放勾踐回到了越國。勾踐深以會稽之戰為恥,一面卧薪嘗膽,苦心勞力,愛撫群臣,教養百姓,發展生產;一面到夫差面前問安獻寶迷惑夫差。經過數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打敗了吳國,活捉了夫差。勾踐以匿剛顯柔的手段,達到了滅吳稱霸的目的。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熟知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南中(今雲南省一帶)酋長孟獲多次侵犯蜀國的邊境,諸葛亮決定南下征伐。首次交戰,孟獲便陷入了蜀軍的包圍圈,他只好棄馬奪山路而逃,但被早已埋伏在山上的魏延活捉,南兵大敗。諸葛亮下令賞賜南兵俘虜酒飯並放歸。南兵個個感恩不盡。唯孟獲不服,說他是因為山路狹陡才被捉住的。

諸葛亮放他回山寨之後,孟獲又重整人馬要與諸葛亮決一死戰。由於他常飲酒取樂且對部下兇狠,他的部將董茶那為了報答諸葛亮不殺之恩,趁孟獲酒醉之際,綁縛孟獲送進了蜀營。孟獲見了諸葛亮大叫不服,說他是被自己手下捉來的。諸葛亮攻心為上,二次放了孟獲。

孟獲回到山寨與弟弟孟優密議,使孟優入蜀詐降裡應外合以便一舉打敗蜀軍。諸葛亮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用藥酒灌醉了孟優等人,孟獲當夜偷襲蜀營,結果第三次做了俘虜,孟獲還是不服,諸葛亮又一次痛快地放了孟獲兄弟。如此,又三捉又三放,至諸葛亮精心策劃第七次活捉了孟獲時,其仍舊對孟獲說如若不服還可以回去準備再戰,但此時孟獲卻感激地涕淚交加,表示南人永不造反,願與蜀國永遠修好。諸葛亮以「懷柔」的手段,以柔制剛,克敵制勝,降伏了強悍的南人,達到了安定蜀國邊境之目的,排除了北伐曹魏的後顧之憂。

曾國藩丨成大事的要訣:剛柔兼濟

「柔弱勝剛強」是老子的一個著名的論斷,他說: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了,但是水可以衝擊任何堅硬強大的東西,沒有勝過它的,因為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替代它。以柔制剛,以柔克剛,運用於人格的自立自強上,往往會產生特殊的效果。

一次宋太祖趙匡胤正手持彈弓在後苑打鳥。忽傳報一位大臣有急事求見。趙匡胤一聽說有急事不敢稍有怠慢,立即召見大臣聽奏,然而聽奏後卻認為事情不大,便斥責奏臣說:「這算什麼急事!」奏臣對皇上的態度不滿,隨口說道:「這總比打鳥的事急吧!」趙匡胤惱羞成怒拿起斧柄向這位大臣的嘴上掄去,大臣的牙齒當即被打掉兩顆,他不卑不亢地揀起被打落的牙齒。趙匡胤更火了:「難道你還想保存這兩顆牙齒找我算後賬嗎?」大臣說:「我怎敢與您論是非呢?這事史官自然會記的。」趙匡胤聽了猛驚,連忙笑容滿面的好言安慰,還送給這位大臣許多金帛。該大臣在權勢和地位上是弱者,無以與至高無上的皇權抗衡,但他採用了柔弱的態度,卻寓於道理上、人格上的剛強,征服了至高無上的皇權,達到了自己在人格上不畏強暴,據理而爭,自立自強的目的。

退步寬平,清淡悠久。曾國藩是一個善於從古代先哲那裡吸取智慧的人,也是一個善於把所學知識與人生經驗聯繫起來思考的人,並從中抽取人生的信條與經驗:趨事赴公,則當強矯;爭名逐利,則當謙退;開創家業則當強矯,守成安樂則當謙退;出與人物應接,則當強矯;入與妻孥享受,則當謙退。在什麼樣的情勢下該爭,在什麼樣的情勢下該退,要根據客觀情況審時度勢,剛柔並用。片面地依靠「剛」而忽略「柔」,或片面地依靠「柔」而忽略「剛」都將導致失敗。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天下興亡的大義面前不爭何待?在人生難行的地段、在名利場中、在富貴之鄉、在人際的是非面前,退讓一下又有何不好?所以說為人處世,善用剛柔,才能長久挺立,自立自強。

曾國藩成大事箴言

爾稟氣太清,清則易柔。惟志趣高堅,則可變柔為剛;清則易刻,惟襟懷閑遠,則可化刻為厚。余字汝曰皆剛,恐其稍涉柔弱也。

——同治六年三月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曾國藩:成大事,必備兩大要訣
曾國藩:成大事者,有兩大要訣
曾國藩:成大事者不糾結
曾國藩大悟老子:欲成大事,先了心病
成大事者不糾結——曾國藩
曾國藩:激發小「宇宙」,往往成大事
曾國藩:控制不了情緒的人,做不成大事
中國剛剛乾成件大事:韓國面臨崩潰
林彪建國後的官場心得:要順著,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
馬云為啥要品味曾國藩?正因有這個成大事秘訣,他才成就阿里帝國
成大事必須談:性
曾國藩:人生只有兩件事靠得住,兩要訣成大事
把你的小事當成大事的人很重要
古訓:反省的人終成大事,抱怨的人一事無成
優柔寡斷,難成大事的生肖
美國海豹突擊隊:成大事者,不放過任何小節
曾國藩: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
发际线长这样的人,最能成大事,赚大钱
古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