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宗鏡錄:真諦非所知、真智亦非知,知則不取、故能不取而知

宗鏡錄:真諦非所知、真智亦非知,知則不取、故能不取而知

宗鏡錄:真諦非所知、真智亦非知,知則不取、故能不取而知



問曰:夫聖人真心獨朗,物物斯照,應接無方,故動與事會;物物斯照,故知無所遺。動與事會,故會不失機;會不失機,故有會於可會;知無所遺,故必有知於可知。有知於可知,故聖不虛知;有會於可會,故聖不虛會。既知既會,而曰無知無會者何耶?若夫忘知遺會者,則是聖人無私於知會以成其私耳,斯可曰不自有其知,安得無知而以哉?

答曰:夫聖人功高二儀而不仁、明逾日月而彌昏者,豈曰木石瞽其懷,其於無知而已哉?誠以異於人者神明,故不可以事相求之耳。子意欲令聖人不自有知,而聖人未嘗不有知。無乃乖於聖心、失於文旨者乎?何者?經雲真般若者,清凈如虛空,無知無見,無作無緣。斯則知自無知矣。豈待反照,然後無知哉?若有知性空而稱凈者,則不辯於惑智,三毒四倒皆亦清凈,又何獨尊凈於般若?若以所知美般若,所知則非般若;所知自常凈,般若未嘗凈,亦無緣致凈嘆於般若。然經雲般若清凈者,將無以般若體相真凈,本無惑取之知,無惑取之知,不可以知名哉。豈唯無知名無知?知自無知矣。是以,聖人以無知之般若,照彼無相之真諦,真諦無兔馬之遺,般若無不窮之鑒。所以會而不差,當而無是;寂怕無知,而無不知者矣。


難曰:夫物無以自通,故立名以通物。物雖非名,果有可名之物,當於此名矣。是以即名求物,物不能隱。而論雲「聖心無知」,又雲「無所不知」,意謂無知未嘗知,知未嘗無知。斯則名教之所通。立言之本意也。然論者,欲一於聖心,異於文旨,尋文求實,末見其當。何者?若知得於聖心,無知無所辯;若無知得於聖心,知亦無所辯;若二都無得,無所復論哉。


答曰:般若義者,無名無說,非有非無,非實非虛。斯無名之法,故非言所能言也。言雖不能言,然非言無以傳,是以聖人。終日言而未嘗言也。今試為子狂言辯之,夫聖心者,微妙無相,不可為有;用之彌勤,不可為無。不可為無故,聖智存焉;不可為有,故名教絕焉。是以,言知不為知,欲以通其鑒;不知非不知,欲以辯其相,辯相不為無,通鑒不為有。非有故知而無知,非無故無知而知。是以,知即無知,無知即知,無以言異而異於聖心也。


難曰:夫真諦深玄,非智不測;聖智之能,在玆而顯。故經云:「不得般若,不見真諦。」真諦則般若之緣也。以緣求智,智則知矣。

答:以緣求智,知非知也。何者?《放光》云:「不緣色生識,是名不見色。」又云:「五陰清凈,故般若清凈。」般若即能知也,五陰即所知也,所知即緣也。夫知與所知相與而有,相與而無。相與而無,故物莫之有;相與而有,故物莫之無。物莫之無,故為緣之所起;物莫之有,故緣所不能生。緣所不能生,故照緣而非知;為緣之所起,故知緣相因而生。是以,知與無知,生於所知矣。何者?夫知以所知取相,故名知。真諦自無相,真智何由知?所以然者,夫所知非所知,所知生於知;所知既生知,知亦生所知;所知既相生,相生即緣法;緣法故非真,非真故非真諦。故《中觀》曰:「物從因緣有,故不真;不從因緣有,故即真。」今真諦曰真,真則非緣;真非緣,故無物從緣而生也。故經云:「不見有法,無緣而生。」是心真智觀真諦,未嘗取所知,智不取所知,此智何由知?然智非無知,但真諦非所知,故真智亦非知,而子欲以緣求智,故以智為知,緣自非緣,於何而求知乎?


難曰:論雲不取者,為無知故不取,為知然後不取耶?若無知故不取,聖人則冥若夜遊,不辯緇素之異也;若知然後不取,知則異於不取矣。


答曰:非無知故不取,又非知然後不取。知則不取,故能不取而知。


難曰:論雲不取者,誠以聖心不物於物,故無惑取耶;無取則無是,無是則無當,誰當於聖心而雲聖心無所不知耶?


答曰:然無是無當也。夫無當,則物無不當;無是,則物無不是。物無不是,故是而無是;物無不當,故當而無當。故經雲「盡見諸法而無所見」者也。

難曰:聖心非不能是,誠以無是可是。雖不是是,故當是於無是矣。是以經云:真諦無相,故般若無知者,誠以般若無有有相之知;若以無相為無相,又何累於真諦耶?


答曰:聖人無無相也。何者?若以無相為無相,無相即為相,舍有而之無,猶逃而赴壑,俱不免於患矣。是以,至人處有而不有,居無而不無。雖不取於有無,然亦不舍於有無。所以和光塵勞,周旋五趣;寂然而往,怕爾而來;恬淡無為,而無不為者也。

宗鏡錄:真諦非所知、真智亦非知,知則不取、故能不取而知



北大禪學

微信號:pkuzen


公眾平台聲明


本平台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請重編錄用者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其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大禪學 的精彩文章:

大慧宗杲禪師:諸佛出世、祖師相傳,皆無實法、直示心要
來果禪師:大法之大、高人之高,觸目皆是、莫退而逃
大慧宗杲禪師:佛是眾生葯,眾生病除則佛葯無用
來果禪師:幸得三寶,當奮勇發心、用功無懈
大慧宗杲禪師:六朝譯師、皆非淺識之士,欲解聖意、不可妄加刊削

TAG:北大禪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幸福,不取決於財富,它來自感覺,快樂,不取決於成敗,來自知足
BBC發現:真愛確實是看臉的,但並不取決於你的顏值是否在線
不取不舍 不加染著
如果曹操不取笑這個人,也許就真的沒有三國了
自制力不取決於自知之明
【法師開示】「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深意
已經變味的教師職稱,為什麼還不取消!
于右任:學書法不可不取法古人,亦不可拘泥於古人
節育環不取後果很嚴重,錯過取環的最佳時間只會更遭罪
幸福並不取決於財富、權利和容貌,而是取決於你和周圍人的相處
不刻意,不取悅,不一樣的ZUEE 已經到來
《鬼谷子》謀略,圓通而不圓滑,應變而不取巧
暴力鳥的夢可以醒了,巴薩真的非君不取嗎?許老闆這盆涼水正及時
不取悅他人,不委屈自己
我不取悅世界,我只取悅自己
NBA那些經典的血冒!防守並不取決於你的身體,而取決於你的心
節育環也會過期,怕疼不取子宮遭大罪,丈夫更倒霉!
三國最大謎題:諸葛亮為什麼不取代劉阿斗?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即使會計證不取消,幾百萬財務人員也將失業,最後留下來的只能是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