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通往心靈自由之路

通往心靈自由之路

通向心靈自由之路

通往心靈自由之路


【按語】:每個人都希望能有一個美滿幸福的人生,希望能夠認清並實現自己的人生使命,不枉來此世上走這一遭。然而怎樣才是不枉此生?


《尚書》有一句老話:人為萬物之靈。人的生命,是天地間最美好的事物。簡單說,有這樣幾個意思。一、人是宇宙的善意的創造。二、生命是生來美好、高貴、不可貶抑的。三、人在世的意義,正是善待生命的美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以不負此生、不虛此生。四、無論如何艱難困頓,人生永不捨棄。


中國文化的底層哲學是生命哲學,簡言之,就是賦予生命以最高的意義與價值。能夠真實地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生命潛質的人生,就是不虛此行的。要想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做到盡心儘力盡才盡意盡情盡氣,就需要給生命以充分的自由,讓它走自己的路。


自由,並不是放縱。人的生命是身心靈多層面的整體,不論放任哪一個部分取代整體,都是以人的一部分否定了另外一部分,並不是真正的自由。是完全「跟著感覺走」讓本能慾望恣肆汪洋還是完全聽憑「至情至性」讓情感主導所有的人生選擇,抑或是犧牲慾望與性情追求「超凡脫俗」的神聖性,其結果都是辜負了上天的美意和厚愛,因為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完整的,每個人皆可成佛。你本可以圓滿地活出你自己,結果卻活得殘缺與分裂。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是陶行知的一句話,他告訴我們:比一切都重要。要想讓生命圓滿,首先要學做真人,這是生命啟程的第一步。


佛說: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極樂,或者說:念不一不生極樂。人間的種種悲歡離合、各情各境都來自於每個人的惑、業、苦。解惑,是認知這個世界的過程,感知自己、感知這個世界;凈業,是越過種種的阻礙、逐步獲得生命自由的過程,要服從於世間的法則規律,隨緣、惜緣,在和人和物的關係當中修行自己;離苦,是知行合一的體悟的過程,也即心理學上榮格所說的「自性化的路」,讓生命獲得自由、走它們自己的路:


解惑:覺知自己、發現別人;


凈業:在關係當中修行;


離苦:讓生命走它自己的路。

【一、解惑:覺知自己、發現別人】:


人生是從未知到已知逐步發現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過程,這一認知過程貫穿生命的始終。佛家說「明心見性」,認為人們要把覆蓋在人本性之上的「無明」和種種阻礙如「業障」、「知障」等去除,才能成為真正的人。佛就是這種「真人」,已經覺悟了人生的真理。似乎佛家只關注精神世界內部的變化,只要覺悟了,就已成佛,從迷到悟不過一念之間,所以佛家也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與佛家異曲同工,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剛出生的嬰兒沒有自我概念,隨著與他人和環境的互動才逐漸把自己與環境區分開來。兒童自我形成過程中,因為外界與父母等的「價值條件」不同而產生各自不同的經驗,逐漸把本屬於父母或他人的價值觀念內化而形成自我的一部分。羅傑斯認為以人為中心的治療目標就是把原本不屬於自己的、經過內化而形成的自我部分去除,以找回屬於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模式。即為「變回自己」、「從面具後面走出來」。


「做你自己,不是做你想要的自己,是做回你本來的、本源的、清凈無染的自己。」——想要的自己,就是社會化價值內化而形成的你,本來的自己,就是屬於你天賦本性的那個你。


【認知歪曲】:

區分自己還是別人的認知過程,首先是一個覺察的過程。我們平常不經意間的觀念,有些是關於這個世界的真實認知,有些則是一些歪曲了的信念。認知歪曲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概念,其核心要點是:


1)一個人早年的經驗形成和維持此人對自身(self)的信念,這些信念被稱為圖式(schema)或者核心信念;


2)為了支持或者保護這些圖式,個體又發展起一套套的有關自身和世界的規則和假設,這些規則和假設被稱之為中間信念。


3)中間信念和核心信念進一步發展,形成一些思維習慣。這被稱之為自動化思維或者自動想法。

例如:一個從小被當成公主過度呵護的女孩兒會形成「我是最重要的」核心信念,為支持這一圖式,中間信念有可能為「我的需求和願望應該第一個得到滿足,不能為滿足我願望服務的人都是毫無價值的」,一旦她的某些慾望沒有得到滿足,就會跳出自動想法:這個世界不是我想要的世界,全是別人的錯。


認知歪曲有很多種形式:


理性情緒療法的創始人艾里斯(Albert Ellis)認為存在三種核心的非理性信念,分別是:


第一,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我一定要達成重要任務且得到重要他人的認同,否則我就是一個不適應、不值得人愛的人!


第二,無論處在何種情況下,別人絕對要公平地對待我,否則他們就是卑鄙無恥的小人。


第三,我所處的任何情境絕對要依照我要的方式進行,立即滿足我的慾望且不會要求我過度努力改變或改善這些情境,否則就很可怕,我無法容忍這些事,我根本無法快樂起來。(艾里斯,麥克賴瑞著,2005


——摘自網路「認知歪曲的表現形式」


在觀念層面覺察到歪曲了的價值理念,把它們從你本真的感受中區別出去。這是達成你覺察真實自我的第一步。


【二、凈業:在關係當中修行】:


【業障】:人人皆可成佛,然而畢竟並不是佛,每個人都是帶著現世的因果、帶著累世的機緣來到這個世上的。佛家的說法叫宿世輪迴,心理學上稱這種現象為精神創傷的代際傳遞。是指祖輩經歷的人生事件會通過他們的感覺、觀念、行為模式、教養方式乃至潛意識等各種渠道傳遞給後輩,以致於並沒有經歷過創傷事件的後輩們也形成了創傷情結和反應模式,你會發現子女重複父母輩以及祖父母輩等的命運。科學上叫遺傳,可是不光生理上遺傳,似乎連命運也會遺傳。佛家的說法,這叫做業障。


凈業,就是逐步破除執著、清除障礙、讓生命獲得自由的過程。


【在關係當中的修行】:


我們常說:感情上的事兒說不清,有朋友回答什麼是愛時說,百感交集,「傻傻分不清」,這是因為每個人身上自帶情感密碼,這套情感密碼就是各人前世今生所帶的「業」。若是修行,也就是你需要完成的人生功課了。實際上,佛家說「緣起性空」,每個在你生活中出現的人,都自有其因緣,人世間的風雲際會都是隨緣而起隨緣而生隨緣而化隨緣而滅的,人生於世,不要逃避因緣,凈化業力就是要在每一個因緣裡面來照亮自己內心的盲點。


凈化業力可以看做心理學上情結的療愈。很多人會發現自己周圍有強烈吸引你的人,他的存在總能激起你或喜或悲或怒或驚各種的情緒情感,理智上判斷毫無理由與道理,但你就是情不自禁身不由己,這種情況,就要考慮是不是情結的影響了。


情結,在榮格心理學定義為:在無意識中形成的包含許多想法和意象的情感堆集群,情結被激活的時候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極具感情強度的影響,情緒上產生強烈的愛與恨、快樂或傷心、感激或憤怒等情緒,也常常帶有相應的軀體癥狀反應。被情結控制時,一方面,所有不適合情結的刺激都遭到感知退化甚至完全漠不關心,且伴有情感枯竭,另一方面,甚至間接觸碰到情結的最微小言辭也會喚起強烈的情緒爆發。


一個情結只有在經過之後才能完成自己,由於是發生在潛意識裡的現象,情結埋藏得越深,人們往往越意識不到,但是情結會被相同特質的東西激活,這也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現象的情感驅動力。當情緒情感帶著巨大的能量衝擊你時,平時不容易覺察的,隱藏很深的無明習氣都會暴露出來,這個時候如果能夠迴光返照,正是脫胎換骨的起點


情結被意識到、療愈之後,也就是佛家所說的「凈業」。若是處於「無明」的不覺察狀態,從而被情結所控制牽著走的話,便是佛家語言裡面所說的「因果不虛」又繼續沿著老路而再「造業」了。


【「黑洞」、「反光體」還是「發光體」?】:


一個人對於別人的影響,絕非靠語言,也不是行為來達到,而是靠精神來完成的。有一些人,能夠用他們的目光、舉動、清明的心境、或慈悲或進取的心,在他們周圍造出一種令人蘇慰的氣氛來。人們和他們交往,往往有「如沐春風」之感。其中更有一些優秀者,具有「水」的品德:以己之清洗凈他人之污濁、有容清納濁的寬大度量,和他們交往,不健康的、偏激的思想與情感能夠得到糾正,人們變得更加健康、更加幸福,不自覺間就受益於此。這樣的一類人,就像宇宙中的「發光體」:他們發出光與熱,能夠燃燒自己,也能夠照亮別人的人生。


還有一些人,他們可能擁有知識、地位、財富、名譽等等的光環,但是人們和他們交往,得到的卻可能只是怨憤、沮喪、痛苦、衰弱等等負面的東西,不論是柔情的表達,還是健康人生應有的快樂,都被他們強大的力量所削弱、所抹殺甚至所剝奪。他們就像是一個不斷索取的「黑洞」,不斷地從周圍吸取別人人生中健康的能量,沒入他們人生的深淵,毫無迴響。


還有一些人,他們自己也許並不發光,然而他們透明清澈,陽光可以毫無阻礙地通過他們傳遞到各個方向,正如「天使是透明的」,他們就像是「反光體」,折射光線,遇黑則黑遇白則白,猶如一面鏡子。


當一個人把自己的情結療愈,達到了自性本空的境界時,大概就是這種「用心若鏡」反映世事的「反光體」了。


【三、離苦:讓生命走它自己的路】:


離苦,是一個體悟、超越、知行合一的過程,這一過程也貫穿人生始終。


不斷地凈化業力、優化生命,不斷地照亮自己內心的盲點,內心越來越柔軟,越來越順乎天性,與天性相應,不會去矯揉造作,不會去帶上假面具,不會去有控制欲,與天性相應,與佛性相應。


人性之光照進生命深處原來沒有照到的陰暗角落時,你就拓寬了你的生命,擴展了你的世界。你生命的活力連接上了更加深層的靈性能量。這時的你是自信自美自在自為的,不假外求、你能夠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這時你擁有了一個覺醒了的生命,也就走在了自性化的道路上。


【後記】:


覺察、糾正認知世界裡的認知歪曲,切實接納並經驗我們感情世界裡的種種情感現象,達到知行合一身心靈一體的體悟、超越狀態,——覺知、凈業、離苦,——這便是我們走向自由、自主、自為的自性化之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讀書分享群 的精彩文章:

TAG:廣州讀書分享群 |
您可能感興趣

通往朝聖之路的心靈洗滌
心靈之旅:所有苦難,都是你通往成功的路
讓心靈自凈
心靈流向之「痛苦」
人之最大的自由,是心靈的自由
和孩子建一道通往心靈的橋樑
瑜伽,心靈之旅
溝通心靈的橋是理解,連接心靈的路是信任
溝通可以治癒心靈疾病
自由主義心靈的關閉
大連——心靈為之觸動之地
放牧自由的心靈,讓人生之路,輕裝上陣
心靈之旅:再見,自卑!
關愛自己,從心靈開始
黑天鵝的心靈不再美麗,但靈魂永遠自由
心靈之旅: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
自我凈化心靈
心靈之旅:修得一顆平常心
佛門托之粹:心靈棲息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