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濟源市陽台宮資料簡介

濟源市陽台宮資料簡介


濟源市陽台宮資料簡介



太上曰:十大洞天者,處大地名山之間,是上天遣群仙統治之所。陽台宮就坐落於第一大洞天王屋山華蓋峰的南麓,因地處陽台而得名。

陽台宮為王屋山三宮(陽台宮、紫微宮、清虛宮)之一,全稱「大陽台萬壽宮」,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北依天壇山,高高矗立,形似鳳首,面對開闊的九芝嶺,猶如鳳尾,陽台宮正好處於鳳背之上,被視為「丹鳳朝陽」的風水寶地。


唐開元十二年(724年),玄宗召司馬承禎入京,命他在王屋山自選形勝,建觀而居。元廿三年(公元735年)道院落成,取名陽台觀。


陽台觀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逐級遞升,殿閣高低錯落有致。主要建築物體量龐大,造型宏偉。內塑五老仙人像,殿前有法象壇,有鐘樓曰氣象樓。東有賓館,西有白雲道院與承禎煉丹爐。玄宗親書「寥陽宮」匾額,並令其妹玉真公主進山拜師學道,朝野震動,道風頓盛。後晉為燕真人煙蘿子棲真之所。


五代後晉之後,大部分殿宇毀於戰火,唯大羅三境殿倖免。北宋時,曾修復部分殿宇。金貞祜三年(1215年)改觀為宮,稱「陽台萬壽宮」。金正大四年(1227年),重修陽台宮,「宏大殿堂,修置廓廡,復靈官之位,列齋廚之次,接遇則有賓館,延納則有道院」,呈一時之盛。元後至元六年(1340年),重修玉皇殿。明正德十年(1515年),落架大修大羅三境殿。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新建玉皇閣,並把大羅三境殿卞柱換為方形浮雕石柱。清嘉慶六年(1801年),重修玉皇閣。1963年,重修玉皇閣。1980年,維修三清大殿,補修玉皇閣。1981年,重修東廊房8間,並砌院牆。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陽台宮作為明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濟源市陽台宮資料簡介



唐玄宗崇道與司馬承禎建廟


陽台宮是唐玄宗敕命司馬承禎創建的道教宮觀,這與唐代的崇教之風和司馬承禎在道教中的地位有直接關係。李淵、李世民父子在爭奪隋王朝天下時,為了抬高其門第,便利用道教的影響和老子也姓李的巧合,奉老子為祖先,藉此製造「君權神授」的與論。唐朝初,道教即被列為道、儒、佛三教之首,道士的地位也比過去明顯提高了。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到唐玄宗李隆基執掌天下時,他繼承先帝崇道傳統,對太上老君更為推崇。開元年間,唐玄宗詔令天下,各州遍置玄元皇帝廟,每年設醮祭祀。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正月,唐玄宗托稱夢見玄元皇帝告訴他: 「吾有像在京城西南百餘里,汝遣人求之,吾與汝在興慶宮相見 。」於是玄宗令道門威儀蕭元格等人在終南山掘得老君玉像,迎置於興慶宮中。此事頓時轟動京城,文武百官紛紛上表慶賀。玄宗乃下詔畫玄元像,分送各州安置。自此以後,玄宗對玄元皇帝先後追封四次,使唐朝臣民尊道之風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許多皇宮內的公主嬪妃也紛紛入道,接受道號。唐玄宗的兩個妹妹也分別入道並被封號金仙公主、玉真公主。玄宗在尊崇太上老君的同時,對道教宮觀廣施財物,並蠲免宮觀附近百姓田賦差役,以供洒掃之用。他還多次詔見著名宮觀的高道,請問道法,拜官賜物,敕建宮觀,其中對司馬承禎、吳筠、李含光等人尤為優厚。


司馬承年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到王屋山創建陽台宮的。司馬承禎少年入道,師潘師正,後游名山,隱於天台山玉霄峰,號白雲子或白雲道士。武則天、唐睿宗都曾詔其入宮講道。開元九年(721年),唐玄宗再度遣使詔司馬承禎入宮,聽其講道,親受法籙,賞賜甚厚。開元十二年,唐玄宗令其於王屋山自選「形勝之地」,創修道院。開元十五年,陽台觀建成,司馬承禎進京奏表,玄宗准其胞妹玉真公主隨司馬承禎到王屋山學道。其後,唐玄宗曾寫詩《王屋山送道士司馬承禎還天壇》為其送行。司馬承禎不但精於道術,還長於書篆,工於繪畫。其畫《天地宮府圖》,「專為初學修道者存思默念用之」。唐代山水畫大師荊浩在著名畫論《筆法記》中提及的「白雲」即司馬承禎。荊浩稱司馬承禎的畫「氣象幽妙,倶得其元,動用逸常,深不可測」,可見其畫技高超。司馬承禎創建的陽台觀在全國的道教宮觀中, 規模和地形選擇都不算特別知名,最知名的是天尊殿內的壁畫。據道書載,其壁畫高達一丈六尺,長九十五尺,「皆依道教經傳,創意作圖,畫中神仙靈鶴、雲氣飛煙及王屋山形勢澗壑,一一畢呈。」此壁畫是否是司馬承禎所作,未見載明,但至少是按其旨意所畫。


濟源市陽台宮資料簡介



三清殿


三清殿又名大羅三境殿,是我國現存體量較大、石雕和木雕藝術價值也較高的明代單體木結構建築。大殿為面闊五間、進深四間的單檐歇山建築,其建築藝術價值主要有三:一是石雕。殿內縱橫18根方形石柱和殿外十二根露明石柱,通身高浮雕道教神話故事。二是木結構多採用宋元時期的營造手法,氣勢宏偉,製作精巧。前檐斗棋均為五踩雙下昂重栱計心造,後檐、山面均採用五踩單下昂重栱計心造。內部梁架結構為九架梁屋,內額施平棋天花藻井。藻井斗栱多達十一踩五翹,上承雲龍背版,製作精細,彩繪鮮艷。按照《唐六典》「非王公之居,不施重栱藻井」的定製,三清殿形制初建時就非同一般。三是殿脊上大型鴟吻和脊獸均用三彩琉璃件,工藝精美,鴟吻高達2米,脊獸多達28個。


三清殿供奉的是道教「三清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據道經所述,元始天尊是道教諸神中的第一位神,在宇宙萬物產生之前就已經存在,其本體常存不滅,每當新的天地形成,天尊就降臨人間,向人世傳授秘道。靈寶天尊在三清尊神中居第二位,又稱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初為精氣紫煙,三清殿內的盤龍柱寄胎於洪氏,育為人形,誕生於西那天,位列高仙,萬神入拜,有金童玉女各三十萬侍行。道德天尊在三清尊神中居第三位,是由先秦時代的思想家老子演變而來的。


濟源市陽台宮資料簡介



三清殿石柱浮雕


三清殿由30根石柱承托龐大的屋頂,石柱上滿布浮雕神話故事,雲龍期鳳、八仙過海、珍禽瑞獸、風雨雷電諸神,形象生動。這些浮雕故事大都與道教神仙故事有關,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大殿門前左側第二根石柱為例: 從上至下依次是雷、電、風、雨諸神施法降雨的形象,最下邊是一農夫扶犁耕作。整個石柱就像一副連環畫,寓意正是由於天上諸神施法下界,才有了人間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如果從古代文化中尋找雷電之神的形象,則可以追湖到遠古時期的雷電崇拜。《山海經》是記述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主要典籍,其中有多處關於雷神的記載,稱其「龍身而人頭」。到了漢代王充在《論衡》中所述的雷神,「若力士之容,左手引連鼓,右手執槌,若擊之狀」,其形已經不是獸而是人了。

唐宋以前的史籍中,雷電之職並未分開,由雷公專司。宋元以後,才出現了電母之稱,把雷神和電神分開了。雷公司雷,又稱雷師、雷神。電母司閃電,又稱金光聖母、閃電娘娘。雷公電母除了專司雷電外,還具有懲惡揚善的神力。王充《論衡·雷虛》篇中有盛夏之時, 雷電迅疾, 擊折樹木,壞敗室屋,時犯殺人」的記述,雷電明顯具有「代天行道」的職能。在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廟字中,常有雷公電母的形象:雷公祖露胸腹,背有雙翅,臉赤如猴,手執鼓槌,敲擊周圍五面連環鼓; 電母容貌如女,雙手執鏡,以示閃電。



濟源市陽台宮資料簡介



玉皇閣


玉皇閣為清代重修的歇山式三重糖閣樓建築(構件多數系明代遺留,清代重修樓頂梁架) 。面闊、進深均為三問,四周有迴廊,大巍峨,頗為壯觀。其建築特點主要有四: 一是四周迴廊石周住內容比三清展設更為豐富生動。二是用8根1 2米長內柱從基礎直通樓頂,承載閣樓全部重量, 穩固性能極好。三是木構件及木雕雖明、清兩代兼存,但配置協調。內部梁架為七架椽屋,四角用懸空垂龍柱。擔下斗機均用五踩雙下昂重棋計心造,昂嘴雕龍首和三幅雲。格扇窗裙板透雕雲龍、荷花、水烏,線條流車物,工藝精湛,為明代木雕精品。四是三層閣樓全部採用琉璃瓦頂,整體建築金碧交輝,富麗堂皇。


玉皇閣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其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尊玉皇大帝。據《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載,玉皇大帝乃昊天界上光嚴凈樂國王與寶月光皇后所生之子,誕日為正月初九。 出生之時身現寶光,充滿王氣。幼而敏慧,長而慈仁。他將國中庫藏財寶,盡施鰥寡孤獨、無所依靠的眾生。玉皇掌天地經緯、大地山河,主人間兵革,並遣后土皇地執掌陰陽生育。傳稱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是玉皇大帝下巡人間的日子,舊時道觀和民間都要燒香念經迎送之 。



濟源市陽台宮資料簡介



玉皇閣廊柱浮雕


玉皇閣廊柱浮雕是陽台宮眾多浮雕中最具欣賞價值的藝術精品,20根八角形石柱上,高浮雕盤龍丹鳳、花鳥禽獸、高士羽人,以及民間故事蘇武牧羊、龍抓王小、飛虎山、桃源洞、孝子圖等,形象豐富生動,體現了明代精湛的石刻藝術。其中閣後西側第一根廊柱上烏鴉與狐狸的故事曾引起不少專家學者的研究探討。烏鴉與狐狸的故事是人們所熟知的,並且知道它出自《伊索離言》。《烏鴉與狐狸》的故事說的是一隻烏鴉找到一塊肉,銜著站在大樹上。一隻狐狸看見後,心想把肉弄到手,於是就站在大樹下,誇獎烏鴉羽毛美麗,還會唱歌,是鳥中之王。烏鴉受到誇讚,為了展示白己的歌喉,就張嘴叫了一聲。那塊肉掉了下來,馬上被狐狸搶走了。這個故事諷刺了狐狸的狡猾,同時也嘲笑了烏鴉的愚蠢。


《伊索寓言》 什麼時候傳入我國,不得而知。有人認為,陽台宮玉皇閣廊柱上的浮雕內容都是中國古老的民問神話故事,烏鴉與狐狸的故事刻在其上,說明這個故事很早就流傳到我國。也有人認為,這個故事可能最初產生於我國,後來流傳國外,被收入《伊索高言》。



濟源市陽台宮資料簡介



千年娑羅樹


在陽台宮三清殿前,有四株古柏和一株娑羅樹, 樹齡均在千年以上。其中兩株古柏狀似雲龍丹鳳, 故稱龍柏和鳳柏。


更為人稱道的是這株娑羅樹。娑羅樹又名七葉樹。娑羅樹是隨著西方佛教從印度、尼泊爾傳入中國的,被所有佛教信徒視為寺院之寶。娑羅樹本是佛門標誌性樹種,那為什麼在道觀里會有一棵這樣的佛樹呢?原來這棵樹當年是個貢品,天竺的僧人所進貢之物,玄宗皇帝就將此樹贈給公主,後來玉真公主在陽台宮出家,於是此樹也就被種在了陽台宮之中。


七葉樹的花為白塔狀,盛開之時,滿樹甚為壯觀。每年春夏之交,一串串穂狀白花開滿枝頭,好似千百個白玉小塔,在綠葉的映襯下,鮮艷奪目,給莊嚴的道院憑添無限生機。



濟源市陽台宮資料簡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服用中藥要注意的禁忌
全真道「苦己利人」精神及其現代意義
向古老的《周易》學養生
秋寒露重 寒露養生保陰氣
道教中的「九皇」是哪些神仙

TAG:濟源市陽台宮 |

您可能感興趣

資料收藏——秦景公墓石磬銘
魏碑資料——宕昌公暉福寺碑
顏魯公書祭姪帖 高清 譯文 資料
中日甲午黃海海戰簡介資料
西塘資料大介紹 小景區讓人心馳神往
高清古帖資料——石鼓文
黃芪資料介紹 小藥材大功效
薛之謙帶你圖解《問道》新資料片 測試服資料首曝
資料:二十國集團簡介
漢玉印資料
《問道》新資料片公測 專訪光宇遊戲CEO宋洋
古帖資料系列——柳公權小楷唐柳河東郡公書
古帖資料收藏——瘞鶴銘-鎮江
平陽昭公主的資料
龍虎山歷史資料捃拾
NASA衛星資料助中東農民找水源解除乾旱危機
鄭和資料
高清古帖資料——蘇孝慈墓誌
暴雪新域名「巫妖王歸來」是爐石傳說的新資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