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納蘭性德竟是賈寶玉的原型?

納蘭性德竟是賈寶玉的原型?

納蘭性德竟是賈寶玉的原型?



相傳,當年和珅進貢《紅樓夢》給乾隆帝閱覽,乾隆皇帝讀後曰:「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乾隆帝口中的「明珠」正是納蘭容若的父親納蘭明珠。

而當時與容若相交甚好的曹寅也正是曹雪芹的祖父。難怪索隱派的紅學家一再聲稱,《紅樓夢》就是以明珠的家世為藍本的。那麼賈寶玉的人物原型是否真的就是納蘭容若?


這一年的五月,好友曹寅的登門到訪終於使容若有了幾天開心的時候。


曹寅曾經做過康熙帝的侍讀,後來和容若一樣做了侍衛,兩人頗為交好。曹寅此來,帶著一個很雅緻的目的:他隨身帶著一幅《楝亭圖》,圖中所繪正是曹家先人在江寧構建的楝亭的景象,曹寅很希望為這幅畫得到容若的題詞,還希望藉助容若在文壇的人脈得到更多的一流文士的墨寶。


容若欣然為題一首《滿江紅·為曹子清題其先人所構楝亭,亭在金陵署中》:

籍甚平陽,羨奕葉、流傳芳譽。


君不見、山龍補袞,昔時蘭署。


飲罷石頭城下水,移來燕子磯邊樹。


倩一莖、黃楝作三槐,趨庭處。


延夕月,承晨露。看手澤,深余慕。

更鳳毛才思,登高能賦。


入夢憑將圖繪寫,留題合遣紗籠護。


正綠陰、青子盼烏衣,來非暮。


詞意是說:[上闋]如此令人羨慕的高貴家世啊,一直有美譽流傳。你的祖先曾經在中央朝廷擔任要職。令尊大人後來被派往江寧,才飲罷石頭城下的江水,便將燕子磯邊的樹木移栽到庭院里來,那一株黃楝就種在中庭,如古代三槐一樣寓意子孫將來會位至三公。


[下闋]時光荏苒,先人的手澤令人欽慕不已,你的才華氣度絲毫也不亞於先人。是先人在夢中有囑託嗎,你繪製下這幅《楝亭圖》,而我們這些朋友對此畫的題詠,將來也會被珍重地流傳下去吧。江寧百姓正盼望著你的治理,你在那裡做官可謂恰逢其時。

這首詞用了大量的典故來讚美曹家的家世與功德,也算是應酬作品當中的極致了吧。


納蘭容若與曹寅的交往曾經是紅學領域裡的一個焦點話題,事情肇端於乾隆帝:乾隆帝第一次讀到《紅樓夢》的時候,很篤定地說過:「此明珠家事也。」


當然,僅僅從文學的角度上看,一部小說到底是實有所本也好,空中樓閣也罷,都是無足輕重的事情,然而站在考據的角度,鉤沉往事,至少是有些歷史意義的。


索隱派的紅學家一再聲稱,《紅樓夢》就是以明珠的家世為藍本的,納蘭明珠和納蘭容若正是賈赦和賈寶玉的原型,淥水亭是大觀園的原型,納蘭容若與酒朋詩侶們在那裡的詩詞唱和的快哉生活正是大觀園海棠詩社之所本。

曹雪芹的這些見識,便是來自與容若交好的祖父曹寅。而在容若去世之後,容若之弟揆敘與曹寅一道在政壇上站錯了隊,被雍正帝嚴厲報復,其情形恰如《紅樓夢》四大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由此可見,納蘭氏與曹氏當時的確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那麼堅持認為《紅樓夢》就是以納蘭家族為藍本而創作的學者們是怎麼論證的呢?再來看下面這兩段文字。

納蘭性德竟是賈寶玉的原型?




「紅學」研究迄今已有百餘年歷史,倘若追根溯源,可以上溯到乾隆身上。當年和珅進呈《紅樓夢》,乾隆皇帝在讀後說:「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由此不難看出,至少在當時不少人的眼中,納蘭性德與《紅樓夢》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的。


納蘭性德父子和曹雪芹父子都生活在清初到清中期期間,他們的家世與經歷,有許多共同之處。首先,納蘭性德與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同時入值宮禁,均為大內侍衛,相處八年,感情很深。


據考證,這種同事關係可能還非同一般。他們都極富文采,一個是滿人通過發奮勤學,成功地融入到中原主流文化圈。一個是書香世家,把成熟的漢學帶入旗籍。雖然角度不同,但同樣都登堂入室,分別為滿漢文化的融合作出了貢獻。


曹寅在任江寧織造期間,納蘭性德曾隨康熙南巡駐蹕織造署,並有酬唱應答文字,現在我們還能看到納蘭性德寫的《滿江紅·為曹子清題其先人所構楝亭·亭在金陵署中》《曹司空手植樹記》等文章。


康熙三十四年(1695)秋,曹寅在江寧織造任上時,廬江郡守張純修來訪,曹寅又邀請當時的江寧知府施世綸(即《施公案》中的「施不全」),三人秉燭夜話於楝亭。張純修即興作《楝亭夜話圖》,然後三人分詠,主題就是懷念好友納蘭容若,此時距納蘭容若去世已經十年。


曹寅在《題楝亭夜話圖》中寫道:「憶昔宿衛明光宮,楞伽山人貌姣好。馬曹狗監共嘲難,而今觸痛傷枯槁。」


「楞伽山人」是納蘭容若的號,詩人懷念當年在明光宮當侍衛時,納蘭容若一表人才,大家在一起開玩笑的場景,而現在容若已經去世,因而感到分外傷痛。爾後他又痛心地寫道:「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斑絲廓落誰同在?岑寂名場爾許時。」


雖然大家很喜歡吟唱優美的《飲水詞》,但誰又能真正了解納蘭的思想?現在自己已是斑斑白髮,空寂孤獨,又有誰與我同在?寂寞寧靜的詩壇也只能如此了。此外,曹寅還曾為納蘭詞作序。


納蘭容若自稱「痴情種」,他在十八歲時候幾句詞寫道:「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


與賈寶玉確實有頗多相似之處,難怪《紅樓夢》問世後,有人認定大觀園即為「明府」,賈政、寶玉即是明珠、納蘭容若父子,他們之間確實有不少相似之處,家世經歷幾乎能重疊套合。


翻閱《納蘭詞》滿眼都是愁、恨、淚、惆悵、斷腸之類的字眼,單是一個「愁」字,就用了九十次之多。《納蘭詞》裡面甚至還有這樣的句子:「今宵便有隨風夢,知在紅樓第幾層?」


「因聽紫塞三更雨,卻憶紅樓半夜燈。」「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由此不難看出,曹雪芹在寫《紅樓夢》時,無論是在遣詞造句方面,還是在創作基調方面,確實都受到了《納蘭詞》的影響。



《紅樓夢》是曹雪芹寫的,而且寫的是他自己家的事,這無疑地成了定論。但是,文學上的事實,並不完全是歷史上的事實,作者是可以任意增加取捨的。興會是一種有羽翼的東西,不受任何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它可以飛到任何時代或地點,只要是它所知道的。


歷來,許多人相信《紅樓夢》是寫納蘭性德的家事,這一說法最早見於浙人陳康祺的《郎潛紀聞二筆》(即《燕下鄉脞錄》),以為金陵十二釵,都是納蘭侍衛所奉之上客。寶釵影高澹人士奇、妙玉影姜西溟宸英,蓋妙為少女、姜亦婦人之美稱。

納蘭性德竟是賈寶玉的原型?



俞曲園《小浮梅閑話》亦主此說。後來錢靜方作《紅樓夢考》,引申陳、俞二氏之說,以納蘭容若所著《飲水詞》中,「亡婦忌日有感」《金縷曲》詞句云:「此恨何時已,灑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黛玉葬花,即從此葬花二字引出。而張維屏氏作《詩人征略》,竟說:「賈寶玉即容若業。《紅樓夢》所云,乃其髫齡時事。」


此說的由來,蓋以為《紅樓夢》所寫,非候門宰相家,無此闊綽。而寶玉之瀟洒,又頗似容若,所以附會上去。其實胡適之先生早已駁過,容若死時,年已三十一歲,那時明珠正在貴盛,沒看見抄家後的調令情況,所以絕不是。而以十二金釵影射名士,尤屬臆測,不足為信。


我們現在僅可從事實上反證這種說法的錯誤,但你不敢說納蘭性德的家事沒有給曹雪芹一種引意或興會。


納蘭性德的《飲水詩集·別意六首》之三寫道:


獨擁餘香冷不生,


殘更數盡思騰騰。


今宵便有隨風夢,


知在紅樓第幾層?


《於中好》一闋:


別緒如斯睡不成,


那堪孤枕夢邊城!


因聽紫塞三更雨,


卻憶紅樓半夜燈。


又《減字木蘭花》一闋詠新月:


莫教星替,守取團圓終必遂。


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


三見「紅樓」於幾段詞中。納蘭詞出版於一六八七年(見《飲水詞·側帽詞全稿》的顧貞觀序),而其中之情思筆調,與紅樓夢裡黛玉之情思筆調又相合,加以曹雪芹家與納蘭氏往還甚密,不見得曹雪芹不受納蘭性德之影響。


雖說自來很多人相信賈寶玉就是明珠子容若,這武斷自然也很可笑。但我們試以納蘭性德「飲水」詞集來和紅樓對照,則覺得過去的說著並不過分,他們實在太多相似之處:


雪芹的祖父寅曾為性德集作序,性德也曾為曹家所購之亭台題詞,可知二家感情相當融洽,雪芹大概自小多讀納蘭詞,熟悉納蘭的遭際,性情受同化很深,對納蘭的同情也很大。


《飲水詞》中表現著納蘭容若生平一幕婚姻不遂的恨事,和《紅樓夢》中釵、黛、寶三人的關係及其想像:從《飲水詞》中可以看出,容若的確有一近親的戀人,密有婚姻之約,次女後被選入宮,容若乃娶盧氏。後盧氏亡,因此容若詩詞中大半為悼亡此女而作。不但是這段故事和《紅樓夢》主題相似,《紅樓夢》中場寫道「選材人」、元春回娘家省親說:「送我到那個不見人的去處。」一段悲語,均不是無因而發。


《飲水詞》中頗多詠竹,大概就是雪芹以瀟湘館處黛玉的根據。第五回《終身誤》一曲「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一段,和《飲水詞》中「鸞膠縱續琵琶,問可及當年綠萼花」的句子,也如出一轍。說明這對亡人無限的幽思,決非偶然相同!


最後,請允許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個點評辛辣、解讀深刻的新聞評論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瘋狂歷史 的精彩文章:

誰是曹操帳下第一謀士?
德國人對納粹罪行的反思有多徹底

TAG:瘋狂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納蘭性德與紅樓夢的聯繫 納蘭性德與沈宛的關係
納蘭性德詩詞精選!
納蘭性德依舊被康熙大為看重
納蘭性德敬佩的契丹女子蕭觀音
納蘭性德寫給青梅竹馬戀人的一闕詞
蝶戀花,柳永,蘇軾,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與沈宛,情深緣淺
當柳永邂逅納蘭性德,美得令人心醉
柳永VS納蘭性德,誰是你心中的情話王!
納蘭性德的《木蘭詞》是寫給男人的,他到底想表達什麼?
納蘭性德:幾人知我心?
人文尋跡:納蘭性德的詩詞人生
納蘭容若 他原來叫納蘭成德 後來因為這個原因才改名叫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的名句集錦
納蘭性德,滿族漢化的奠定者,六首詩詞盡顯其才!
納蘭性德名句
李煜、秦觀、晏幾道和納蘭性德的經典記夢之作!中國詞壇F4!
納蘭性德的至美宋詞,百讀不厭
納蘭性德、歐陽修、李清照如何用詩詞寫出不可描述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