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日軍最有特色的戰鬥帽和兵種標誌

二戰日軍最有特色的戰鬥帽和兵種標誌

二戰日軍最有特色的戰鬥帽和兵種標誌


周明


摘要:抗戰題材的影視劇可以說太多太多,而在影視劇中出現的日軍很多就連最起碼的軍服都出錯了,應該說二戰中日軍的軍服雖然沒有德國的那樣漂亮,但卻很有日本特色的大和風,其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戰鬥帽和兵種標誌。


二戰日軍最有特色的戰鬥帽和兵種標誌



圖1:抗戰影視劇里典型的日本鬼子形象


最典型的日本式戰鬥帽

一提起二戰中的日軍士兵,人們腦海里就立即浮現出頭戴獨特的戰鬥帽,腦後還有幾片破布片,手裡拿支挑著太陽旗的三八大蓋的鬼子兵形象。


如果要說什麼是二戰日軍最典型的標誌,肯定就是戰鬥帽莫屬了。30年代日軍的制式軍帽還是德式大檐帽。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中國東北的日軍逐漸開始流行戴一種由當地的椀帽改進而來的軟帽,不過如今椀帽已經難覓蹤影。倒是這種沒有骨架,也沒有硬帽舌,採用棉布或毛呢質地的軟帽越來越受到歡迎。到了1938年,日軍開始換裝九八式軍服,這種款式簡潔的軟帽就成了九八式軍服中的制式軍帽。正式名稱為戰鬥帽,也叫略帽。作為制 式軍帽自然就要比較規範了,帽子正面中央有黃色五角星的陸軍軍徽,前面有皮質帽帶,兩邊各有3個小通風孔,後面有可以調節大小的繫繩帶。根據材質分為士兵版和軍官版,後來隨著戰爭的擴大,日本的資源也逐漸耗盡,就連小小的戰鬥帽也深受影響,後期的材質和做工都有明顯的下降,比如早期的五角星軍徽是黃銅的,後期就用布片了。



二戰日軍最有特色的戰鬥帽和兵種標誌



圖2:30年代日軍的制式大檐帽


二戰日軍最有特色的戰鬥帽和兵種標誌



圖3:日軍最有特色的戰鬥帽


戰鬥帽有兩大特點,第一是可以戴著戰鬥帽再直接戴上鋼盔,日軍鋼盔的內襯太薄,所以冬季如果光著腦袋戴鋼盔,腦袋很容易和鋼盔凍在一起,摘下鋼盔時經常會把頭皮都扯下來,成為日軍中著名的「鋼盔頭」傷。要是戴著戰鬥帽再戴鋼盔就不會了,而且戰鬥帽沒有骨架和帽舌,比較柔軟,對戴鋼盔也沒有什麼影響。第二是比大檐帽的軍帽更加透氣也更加防水,夏季戴著更舒適。由於優點很突出,所以很快就在日軍中得到廣泛推廣,不僅日本陸軍,就連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都開始採用這種戰鬥帽。海軍將其稱為「艦內帽」,軍官的戰鬥帽下端有兩道白色色帶,高級將領的戰鬥帽後面還有熒光片,便於在夜間識別。



二戰日軍最有特色的戰鬥帽和兵種標誌


圖4:日本海軍戰鬥帽,左邊是軍官戰鬥帽



二戰日軍最有特色的戰鬥帽和兵種標誌


圖5:影視劇中戴著海軍戰鬥帽的日本海軍軍官


1940年以後,戰鬥帽更是幾乎成了日本的國民帽,不僅是軍人,就連官員、教師,甚至普通國民幾乎都是人手一頂戰鬥帽。在中國,那些投靠日軍的漢奸也都千方百計要搞一頂戰鬥帽,戰鬥帽簡直就是日本人的象徵了。


帽子後面的「屁簾」是幹什麼的


戰鬥帽最有特色的就是帽子後面那四片晃來盪去的布片,這種布片正式名稱叫「軍帽垂布」,簡稱「帽垂」,中國軍民則輕蔑地叫「屁簾」。這是日軍隨戰鬥帽配發的制式用品。帽垂的來源一說是仿效法國北非軍團的軍帽樣式,還有一種說法是源自日本古代足輕——即普通步兵的陣笠,也就是作戰時戴的斗笠上的遮陽簾或是叫護頸簾。正是由於這兩個名字也使帽垂的作用有遮陽和保護頸部兩種說法。其實帽垂主要作用是遮陽防晒又透風,還可以防止蚊蠅叮咬,是夏季才使用的,要是看到冬季日軍還戴著帽垂就鬧笑話了。



二戰日軍最有特色的戰鬥帽和兵種標誌



圖6:軍帽後面晃蕩著「屁簾」的日軍


是在1899年,日軍就給在台灣的部隊配發帽垂,因為當時台灣是日軍最南端的駐地,需要帽垂來遮陽防暑。此後便陸續開始在日軍中推廣,在1938年開始配發的九八式軍服中,就作為戰鬥帽的標準附屬了。有些人以為帽垂是三片布,其實是由四片布組成的。一般都是採用布料,後期日本各種資源逐漸枯竭,甚至出現用毛巾代替帽垂。



二戰日軍最有特色的戰鬥帽和兵種標誌



圖7:軍帽垂布由四片布片組成


由於日軍鋼盔的內襯太薄,夏天光著頭直接戴很不舒服,戰鬥帽又軟又透氣,所有很多士兵都是先戴戰鬥帽再戴鋼盔,這時帽垂不但可以防晒,還可以起到保護頸部皮膚不被鋼盔尖銳邊緣劃傷的作用,一舉兩得。如此一來,鋼盔後面飄著四片「屁簾」的形象,就成了中國乃至亞洲人民最熟悉的鬼子兵的標準形象。


胸前不同顏色的M形章是什麼


在不少抗戰題材影視劇里,日軍軍服的右胸前有不同顏色M形標誌,這又是什麼呢?


日軍陸軍在1930年開始配發「昭五」式(1930年是昭和五年)軍服,採用立領樣式,上綴燕尾式領章,領章的顏色代表了不同的兵種。而軍銜則通過縱向肩章而不是現在常見的橫向肩章來表明。昭五式軍服也是日軍最後一種採用立領樣式的軍服,到1938年的九八式軍服時,就改為翻領樣式。同時縱向肩章比較容易磨損,所以軍銜標誌就改用領章來表示,原來用不同顏色的領章來表示兵種,只好改用右胸前的M形標誌了,日軍把這種M形標誌稱為兵科章。



二戰日軍最有特色的戰鬥帽和兵種標誌



圖8:昭五式軍服的軍帽、立領和縱向肩章



二戰日軍最有特色的戰鬥帽和兵種標誌



圖9:九八式軍服,領章表示軍銜,胸前有M形兵種標誌


兵種顏色還延續昭五式領章的規定,步兵是紅色,炮兵是黃色,騎兵是綠色,工兵是褐色,輜重兵是藍色,航空兵是天藍,憲兵是黑色,軍樂隊是深藍色,經理部(也就是後勤部)是茶銀色,軍醫部是深綠色,獸醫部是紫色,法務部是白色。



二戰日軍最有特色的戰鬥帽和兵種標誌



圖10:昭五式軍服不同顏色領章表示不同兵種



二戰日軍最有特色的戰鬥帽和兵種標誌



圖11:九八式軍服的M形兵種標誌


1940年8月,日軍陸軍部下令規定取消M形兵科章。


1943年(日本皇紀2603年),日軍開始配發三式軍服,這也是日軍在戰爭中的最後一種軍服,和九八式軍服相比,軍銜領章有所放大,並增加了表示軍銜的袖章,其他基本沒有改變。



二戰日軍最有特色的戰鬥帽和兵種標誌



圖12:影視劇中的日軍,軍服是昭五式的立領和縱向肩章,但是卻戴著九八式軍服的戰鬥帽,類似這樣的混搭錯誤在抗戰劇中實在太多了


所以,抗戰初期日軍軍服是縱向軍銜肩章,立領樣式,領章是不同顏色兵種標誌;後期是翻領樣式,小領章軍銜,右胸前M形兵種標誌,最後是大領章軍銜,沒有胸前的兵種標誌。很可惜,很多抗戰題材的影視劇根本沒有在這些細節上下功夫,在日軍軍服上出現了不少錯誤。


本文首發於看看新聞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度軍事 的精彩文章:

《湄公河行動》:中國版的海豹突擊
太陽旗可不是二戰日軍的軍旗,真正的軍旗從沒被繳獲
穿越宮古海峽突破第一島鏈!
我了解的戰爭可不是這樣的
坦克是如何成為「陸戰之王」的?

TAG:深度軍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德軍的恐怖之源,戰鬥民族的精英,服裝極具特色
史詩策略戰鬥《戰爭與文明》特色兵種分析
《我的戰爭》那些新奇好玩的特色兵種
星球大戰美服戰鬥系統介紹 星球大戰美服戰鬥系統特色介紹
二戰中蘇聯的暴力美學,充滿戰鬥民族特色,求德軍心理陰影面積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史詩《戰意》終極測試特色全解
中國的這型潛艇究竟有何特色,戰鬥力遠高於印度海軍的常規潛艇
史上最真實海戰《巔峰戰艦》特色視角系統曝光
各具特色:二戰期間,同盟國和協約國部隊佩戴的軍帽對比!
俄重演莫斯科保衛戰 女軍迷打扮很有特色
神無月手游怎麼戰鬥 對戰模式特色打法攻略
日本侵略戰爭裝備的5把步槍,第二把很罕見,第五把很有特色
中國閱兵最精彩,印度閱兵最有特色!
中國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十大美食:烤鴨勉強入選,冠軍惹眾怒
中國最奢侈、豪華、特色的酒店,一個比一個牛逼
鋼鐵蒼穹h5最新兵種呼嘯戰機有何特色之處
獨具英國人自己特色的主戰坦克——「挑戰者」
全球各種各樣的冷兵器:把把都很有特色
在吸收消化「豹」2技術的基礎上研發具有中國特色的三代主戰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