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來,德國與日本的實力對比?太震撼?
1870年,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指揮下,普魯士擊敗了法國,來年的1月18日,一個新的強國——德意志帝國在凡爾賽宮的鏡廳宣告成立。當年它的領土約61萬平方公里,人口4000萬,工業產值佔世界13.2%,在英國(32%)和美國(22%)之後,居世界第三位。
當時還沒有GDP這個概念,工業產值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最權威的標誌。此時,日本明治維新剛剛開始三年,它的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人口3300萬,它的工業產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在世界上的比重接近於零。可以說,這個時候,日本和德國沒有什麼可比性,德國遠遠強於日本。
到了1900年,原本就有一定基礎的德國快速發展,在這一年,德國工業產值佔世界16%,依然排在美國(30%),英國(20%)之後,但地位進一步提高。德國本年人口5600萬,居歐洲第二位。日本經過32年的明治維新和甲午戰爭,工業產值佔了世界1%,有了一定起色,但依然非常落後。該年日本人口4000萬,面積37.7萬平方公里(1879年吞併琉球,改沖繩縣),並有台灣作為殖民地。德國工業產值是日本的16倍,依舊遠遠強於日本。如果按GDP算,則當時世界上主要主要大國所佔比重為:美國23.6%,英國18.8%,德國17.9%,俄國8.8%,法國6.8%,日本2.4%,德國是日本的7倍半,因為德國工業發達,國民經濟中工業占的比重相對大,而日本農業佔了大頭。但即便如此,日本和德國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1913年,一戰爆發的最後一年,德國工業佔世界15.7%,超過了英國的14%,僅次於美國的38%,法國為6%,沙俄為4.7%,日本保持不變,1%,雖然日本在1905年戰勝了沙俄,得到了庫頁島的南半部,1910年吞併了朝鮮,但與德國的經濟差距基本不變。本年,德國人口為6700萬,日本約5000萬。
一戰的失敗讓德國損失極大,180萬人戰死沙場,1919年,根據《凡爾賽和約》,德國失去13%的領土,10%的人口,從此,盛產煤、鐵的阿爾薩斯-洛林歸還法國,紡織中心西里西亞大部分割給了新獨立的波蘭,剩下的東普魯士與本土互不連接,海外殖民地約330萬平方公里全部丟失。戰後,德國面積變為53萬平方公里,人口6000萬,其工業產值佔世界的比重降為9%,以後還要支付大量賠款。可以說,一戰使德國大大削弱,協約國將它洗劫一空,同時也埋下了德意志的民族仇恨。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和美國在戰爭中大發橫財。戰爭期間,日本工業飛速發展,1919年,產值佔了世界2%,並委任統治了原屬德國的南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這一年,日本人口約5500萬。日德差距明顯縮小,但戰敗的德國仍然強於戰勝國日本。
戰後,在美國資本扶持下,德國經濟開始恢復,1927年和1929年,重新超過英、法,回到了世界第二位。當然,1929-1932年的經濟危機對資本主義各國打擊很大,美、英、法、德、日、意都受到了影響。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國經濟又開始恢復(這一點確實要客觀評價元首),1937年,德國佔世界工業產值12%,居世界第三,第二為蘇聯,佔13.7%(兩個五年計劃大力發展工業),日本為4%,居世界第六位。德日差距進一步縮小, 日本海軍實力超過德國,這是唯一領先的一項。該年,德國人口與日本持平,都是7000萬。
比起一戰,二戰對德國打擊更是毀滅性的。700萬人陣亡,東普魯士劃給蘇聯,改名加里寧格勒州,奧德河以東10萬多平方公里割給波蘭,居民全部遷徙到德國其他地區,大量工業設備被戰勝國掠奪,主要是蘇聯。更慘痛的是,剩下的土地被分成兩個德國,東德10.8萬平方公里,西德24.8萬平方公里。二戰對日本的打擊也很大,但相對德國卻輕了很多,日本死亡310萬人,吐出了庫葉島南部、朝鮮和台灣,但依然擁有琉球群島,並全國處於美國保護下。
1950年,在美國的經濟援助下,德國、日本和英、法、意等國,經濟基本恢復。本年,聯邦德國GDP為233億美元,日本為107億美元(用工業產值衡量國力的時代已經過去),西德為日本的2倍,居世界第五位,日本居世界第八位,第六、第七為加拿大和義大利。德日的差距又有縮小,日本開始了全面趕超西歐的時代。該年,西德人口為4900萬,東德1800萬,日本為8300萬,單從人口上看,兩德加起來也已經落後於日本。
六、七十年代,如果說西德經濟是快速發展,那日本就是超高速發展,1966和1967年,它的GDP先後超過英法兩國,1968年,是日本歷史上劃時代的一年,它的GDP超過了聯邦德國,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蘇聯,而這一年,正是明治維新100周年。而在同一時代,儘管西德在本世紀第三次超過英法、但卻開始落後於日本。日本在鋼鐵、汽車、造船、海外純資產等方面都已遠超德國。只有兩項德國依然領先,機械製造和對外貿易。
到了本世紀末,由於蘇聯的崩潰,德日兩國的GDP排名都上升了一位,居世界第三、第二位。日本的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2000年,日本GDP為4.77萬億美元,佔世界14.7%,德國為1.88萬億,佔世界6%,日本是德國的2.5倍,人均是德國的1.6倍,日本人口為12700萬,德國為8200萬。德國雖然統一,但東德GDP只佔全德7%,微不足道。可以說,一百多年過去,風水輪流轉了。
進入21世紀,日本經濟基本在零增長的邊緣,德國略有增長,而歐元不斷升值,日本領先的優勢有所縮小,2005年,日本GDP為4.99萬億美元,德國為2.85萬億美元,日本是德國的1.8倍,人均是德國的1.15倍,但德意志領先的時代卻很難再出現了。兩國面積是德國35.7萬平方公里對日本37.7萬平方公里,相差不大,但考慮到日本有廣闊的領海,所以還是它佔優。
綜觀一百多年來德國逐漸落後於日本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1.德國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喪失了許多土地和人口,威廉二世和希特勒想要的「生存空間」不但沒有擴大,反而進一步收縮,失去的土地盛產糧食和工業原料,這是我最替德國感到惋惜的。假如德意志歷代領導人能堅持俾斯麥的地區守成主義,以德國強大的軍事力量作保證,用和平的方式崛起,那麼說不定它的面積還是一戰前的61萬平方公里,比現在的日本要大不少。人口也應該和它差不多,因為沒了戰爭,兩次大戰的人口損失就免了,被割讓的土地上的人民還是德國人。俾斯麥不是戰爭狂人,因為他知道,普法戰爭後,德國的疆域已經到了歐洲列強能夠容忍的極限,但後世的德國人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事實上,在1941年以前,德國還是可以這麼做的,當時德國擴張到了極限,假如不進攻蘇聯,它其實已經完成了復仇。但強烈的民族主義和元首個人的野心使人們都失去了理智,使得局勢難以挽回。「國雖大,好戰必忘」,這個教訓太深刻了。
2.二戰中德國的精華被美蘇兩國掠奪一空。二戰前,德國的科技還是世界最強的,獲得諾貝爾獎的德國人是美國人的3倍,是德國最先開始研究原子彈的,但在戰前,納粹的反猶太人行動使大批科學人才流亡美國。二戰後,可以搬動的工業設備、精密儀器和大量技術資料落入蘇聯手中,更多的科學家被帶往美國,「肥水流了外人田」,留給德意志的是一片廢墟,滿目創痍。
3.日本在一戰中實力增強,而二戰的損失沒有德國大。日本在一戰中與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是此消彼長的關係,英法德忙於嘶殺,則它們的傳統市場就被日本逐步佔領。二戰中,日本雖然也失敗,但相對於德國被四國佔領的命運,它由美國單獨佔領,避免了被掠奪,本土基本沒怎麼丟失。
記得在《大國崛起》這個欄目中,有這樣一段話「德國人要麼考問世界,要麼就拷打世界」,令人欣慰的是,偉大的日爾曼人終於學會了反思。
※孫悟空被壓的五百年里,西遊記里沒有寫到的故事?
※中國古代十大全才人物,猜猜第一是誰?
TAG:野史 |
※中國對日本了解越來越深刻,日本對中國卻存在太多偏見!
※這個連海軍都沒有的歐洲小國,竟然向日本宣戰,還打了一百多年
※日本經濟越陷越深,現在的日本與中國比差多少?
※日本投降後,在中國的幾百萬戰俘去哪了?
※中日兩國高鐵對比:日本跟中國差得太遠了!
※不可一世的蒙古大軍,不但敗給日本,還有這幾個國家
※日本幾萬年難得一見的美女都在這裡啦!
※日本殘疾人是如何出行的?這差距實在太大了!
※震驚!日本竟然「偷走」了中國一座千年古都!
※她们在日本奔波了一千多个日夜,换来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揭秘!在一千年前,日本女人來中國的原因真相是什麼?
※四百年前中國曾和日本打過一仗,救了朝鮮,滅了日本
※好心痛,日本居然還偷走了中國一座千年古都!
※好心痛,日本居然還偷走了中國一座千年古都!
※日本青年的蜗居生活:脏乱差的逼仄空间,太过堕落!
※各國元首對日本的驚人評價,最後一句太霸氣了!
※說了你不信:70年代的朝鮮比肩日本,超越中國!
※一名日本遊客對中國上海的真實感受,結果太吃驚了!
※日本經濟一蹶不振,安倍哪來的勇氣「關心」中國?
※真實的日本,讓人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