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柴夫學思錄老歐洲與新美國——宗教的前世今生

柴夫學思錄老歐洲與新美國——宗教的前世今生

柴夫學思錄老歐洲與新美國——宗教的前世今生



老歐洲與新美國——宗教的前世今生

一大早的,起床還沒吃早餐呢,三尾魚兄弟微信發來留言,問我有沒有讀過2016年第7期《讀書》上面楊鳳崗的一篇題為「「宗教美國、世俗歐洲」的主題與變奏」的文章。


沒讀過,已經很多年沒讀曾經非常喜歡的《讀書》雜誌了。家裡書架上,要讀的是很多,近年來的閱讀功課,主要從一些思想家的原典入手。


楊的那篇文章裡面,作者說「今天的歐洲人傾向於把宗教看成是一個問題,而美國則把宗教看成是現代社會問題的解案。」


說歐洲人把宗教看成是問題,這倒不盡然。這種說法還是有些言之過重了,今天的歐洲,畢竟還有那麼多人信仰宗教。當然,相對來說,今天的歐洲人信仰宗教的比例,確實遠低於美國。去年見一個調查報告,今天美國人信仰宗教的人有8成以上(84.5%),德國6成多,英國和法國分別都是5成多。

老歐洲,兩千年來,既是宗教文明的搖籃,又曾經是宗教的受害者。宗教在歐洲歷史上欠下過太多血債,或許,也就直接導致了人們對宗教在某些方面的表現,時至今日,還心有餘悸。當然,需要注意的是,今天的歐洲人對納粹法西斯和東歐共鏟主義那樣的「政治化世俗宗教」的狂熱,同樣是嚴加防範。


而美國這個新興的國家不同,他在宗教上不用背負沉重的十字架,在其本土,也不曾受害於法西斯和共鏟主義,所以,沒有什麼歷史包袱(雖然當初逃往北美的一些人在歐洲是被宗教迫害對象)。


今天的美國,更像是世界化的美國,它收納包容來自世界各地的宗教和人群(單紐約就有170個民族社區)。


所有的社會,包括歐洲,包括中國,也包括曾經布爾什維克的蘇聯和紅色高棉的柬埔寨等,社會越是最終走向民主自由與包容,人畢竟是文化的人,而宗教作為文化的重要部分,越是會回歸社會,信仰宗教的群體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歐洲作為宗教戰爭(神聖宗教和狂熱法西斯、共鏟主義那樣的「世俗宗教」)長期以來的主戰場,元氣大傷,至今心存芥蒂,加之同時它又是近現代啟蒙運動的搖籃,理性主義、人本主義「解毒」傳統宗教紛爭(見歐洲歷史宗教戰爭部分)的實踐者,引領者,所以,今天歐洲在對宗教上表現出的謹慎,能夠理解。。。

——柴夫


2016.10.21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柴夫學思錄 的精彩文章:

TAG:柴夫學思錄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的兩套敘事:「老美國」vs.「新美國」
最新美國大片
特朗普刷新美國總統歷史紀錄
歡樂頌楊紫 最新美國街拍被曝光
最新美國大學獎學金項目匯總!持續更新中…
卡戴珊成為「新美國第一夫人」?
獎學金】最新美國大學獎學金項目匯總!持續更新中…
最新美國移民政策大全——你離美國,只一步之遙!
這家洋富豪送來協和醫院,又夢想在華打造「新美國」
最新美國大學獎學金/實習項目匯總!持續更新中…
最新美國《財富》封面特寫:馬雲和阿里巴巴正在賦能全球
11歲「釣魚狂人」釣得超大鯉魚,刷新美國國家紀錄
女模特腿長一米二五,刷新美國長腿記錄
新美國安全中心文章分析 人工智慧時代對軍事以及戰略穩定性的影響
最新美國動作/犯罪片
3次婚姻的新美國總統,是如何培育出5個優秀兒女的
6500萬美元保釋,中國富人刷新美國人三觀
選民迫不及待提前投票 提前揭曉新美國總統
最新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一歲以下不要喝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