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東晉門閥下的內鬥與北伐

東晉門閥下的內鬥與北伐

西晉在八王之亂與各少數民族崛起中滅亡,琅琊王司馬睿在北方士族王導、王敦兄弟的支持下登上了皇位,史稱東晉。司馬睿出身皇室疏宗,既沒有掌握兵權,有無突出的才能,皇權始終受制於士族集團,有名無實。東晉王朝是各士族的聯合執政,中央集權能力有限,內部紛爭不斷,南北士族、執政門閥以及皇權士族之間的爭權奪利,因此東晉北伐不可能取得成功。


一、琅琊王氏執政時期


317年,西晉滅亡,司馬睿在琅琊王氏家族的支持下重建晉朝,王導被封為丞相,王敦封為鎮東大將軍都督揚、荊、交、廣、湘、江六州軍事,權傾朝野。晉元帝對聲名顯赫的琅琊王氏感到忌憚,重用劉隗、刁協等人有意虛弱王氏家族的影響力,王敦因此為王導上書鳴不平。同時,晉元帝任命戴淵為征西將軍、都督司兗豫並雍冀六州諸軍事、司州刺史,出鎮合肥,剝奪祖狄的兵權,一心想北伐收復失地的祖狄抑鬱而終。晉元帝本是平庸之備,毫無雄心抱負,嫉賢妒能,直接造成了北伐失利、朝廷內亂。晉元帝剝奪了祖狄兵權後,又有意削弱王敦,任命劉隗和戴淵領兵到外提防王敦。王敦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政治地位及家族影響力遠遠高於晉元帝,他本來對王導受排斥就感到不滿,起兵攻打首都建康,史稱王敦之亂。王敦帶兵進入都城,晉元帝被迫求和,不久羞愧而死,王敦擔任丞相,奏事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回到武昌。王敦患病後,晉明帝派兵征討取得成功,王敦黨羽被誅殺殆盡,王導卻沒有受到株連。明帝去世後,外戚庾亮與王導等人共同執政,平定王敦之亂有功的將領蘇峻勢力日漸增長,庾亮認為蘇峻必成禍害,召其入朝。蘇峻認為庾亮要加害自己,聯合祖約(祖狄的弟弟)一同以誅庾亮為名起兵,叛軍一度殺進都城建康,晉成帝在王導的保護下幸免於難。不久,蘇峻等人被誅殺,稱為蘇峻之亂。

東晉門閥下的內鬥與北伐



王敦、蘇峻起兵造反完全是東晉統治集團的內部鬥爭,中央懼怕地方士族擁兵自重,士族也根本瞧不起皇權以及中央政府,一言不合就起兵。雖然東晉兩次僥倖勝利,完全是各士族門閥的內部矛盾造成,東晉皇帝無法擺脫傀儡地位。


咸康五年(339年),王導逝世,皇帝於朝堂發喪三日,依從霍光和司馬孚的儀式,享受到了臣子祭祀的最高禮遇。王導死後,琅琊王氏家族雖然地位顯赫,但是獨領風騷的時代已經過去。

註:


王氏家族起源於秦朝名將王翦。王翦之孫王離死於巨鹿之戰,王離長子王元遷於琅邪郡,成為琅琊王氏的始祖;王元之弟王威則是太原王氏的祖先。琅琊王氏對東晉政權的建立居功至偉,整個家族在東晉和南朝共出現過九位皇后,七位駙馬,一位北朝妃嬪。侯景之亂時,琅邪王氏受侯景報復性地大屠殺,走向衰落。


二、潁川庾氏執政時期


晉明帝臨終前,令外戚庾亮與王導共同輔政,潁川庾氏正式躋身執政士族集團之中。庾亮積極排除東晉皇族勢力,司馬宗、司馬伷、司馬統等宗親相繼被貶被殺。地方上,庾亮排擠勢力壯大的蘇峻、祖約,釀成蘇峻之變。鎮守荊州的陶侃去世後,庾亮改都督江、荊、豫、益、梁、雍六州諸軍事,領江、荊、豫三州刺史,並進號征西將軍、假節,並遷鎮武昌。朝堂之上,庾亮幾次聯合朝中勢力罷黜王導,遭到反對後失敗,庾亮為樹立個人威信,起兵北伐,並未得到朝廷同意,庾亮憂慮而死,此前王導病死。王導、庾亮相繼去世,庾氏家族短暫的取得了專政地位,庾翼、庾冰掌握軍權,準備北伐,首戰失利,不久晉康帝、庾氏兄弟相繼死亡,庾氏家族後繼無人,執政地位喪失。


潁川庾氏是東晉四大家族勢力最薄弱的門閥,其具有士族、外戚雙重身份,與皇室、琅琊王氏、蘇峻等人矛盾激烈,庾氏的崛起打破了王氏一家獨大的格局。總體而言,庾氏成員對東晉政權的負面作用更多,引起蘇峻之亂,東晉險些毀於一旦,兩次北伐都無疾而終。

三、譙國桓氏初次執政時期


庾氏兄弟死後,政權落入了譙國桓氏的手中。譙國桓氏的地位很大程度是憑藉個人能力拚搏而來。桓溫是晉明帝的女婿,在庾翼死後成為安西將軍、荊州刺史,都督六州諸軍事,憑藉裙帶關係掌握東晉兵權。桓溫掌握荊州之後,迅速出兵消滅了成漢軍權,統一南方,奠定了譙國桓氏獨尊地位。


東晉皇室為了制衡桓溫,迅速提拔陳郡的殷浩,殷浩幾次北伐都沒成功,因此譙國桓氏與陳郡士族矛盾激烈。桓溫曾三次北伐,第一次直接達到長安,因糧草不濟而失敗;第二次收復洛陽;第三次攻打前燕遭遇慘敗。桓溫幾次出兵開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東晉畢竟偏安一隅,實力弱小,並沒有收復北方的能力。幾次北伐失利,桓溫逐漸產生了自立的念頭,廢晉廢帝司馬奕為東海王,改立司馬昱為帝,即晉簡文帝,自己以大司馬專權,將士族庾柔、殷涓族誅,宗室司馬晞貶為庶人。晉簡文帝死後,令桓溫輔政,司馬曜繼位為晉孝武帝。桓溫以為簡文帝會將皇位禪讓給自己,大失所望,患病後想接受九錫,王彪之及謝安暗中拖延詔書直至桓溫去世。桓溫的弟弟桓沖權力慾望不大,雖與陳郡謝氏存在矛盾,但是始終以大局為重,犧牲家族利益,東晉的執政權落入陳郡謝氏手中。


四、陳郡謝氏執政時期


桓溫死後,陳郡謝氏的謝安成為執政。東晉四大家族中,陳郡謝氏位列第二,劉禹錫詩中的「舊時王謝堂前燕」指的是王謝兩大家族,兩家族一直是東晉乃至南朝時期的頂級門閥。

謝安執政時期,東晉面臨最生存危機,前秦統一北伐,南北對峙,苻堅傾全國之力南下準備消滅東晉。淝水之戰成為謝氏家族最出彩的時代,謝安坐鎮中央,謝石、謝玄、謝琰、謝晦等子弟擔任統兵大將,淝水之戰東晉以弱勝強,謝氏聲望達到頂峰。謝安與幾大執政家族不一樣,他並沒有挑戰皇權,平衡各方勢力,東晉在謝安治下度過了最安穩的時期,東晉的國土擴張到了黃河流域,收復徐、兗、青、司、豫、梁六州。


五、皇室的短暫執政以及譙國桓氏二度執政


謝安的恭敬退讓導致了皇族勢力的反撲,晉孝武帝見謝安功高蓋主,重用同母弟司馬道子,排擠謝安。謝安去世後,東晉迎來了短暫的皇族執政時期。司馬道子與其子司馬元顯獨攬朝政,引起了士族集團的不滿,桓溫之子桓玄成為士族反對皇族的盟主,消滅了司馬道子父子,譙國桓氏二度執政。不久,桓玄索性廢了晉安帝,自立為帝,建立桓楚政權,實現了其父桓溫的願望。


六、孫恩盧循之亂與劉裕代晉

謝安去世後,東晉權力之爭愈演愈烈,兵戈不斷,政局不穩,孫恩盧循發動起義,殺死太守王凝之與徐州刺史謝琰,最終寒族軍官劉裕崛起,成功鎮壓了這次起義。孫恩盧循之亂改變了東晉政局,士族門閥損失慘重,走向衰落,謝琰戰死,從此門閥子弟不再掌握重兵。


劉裕是寒門子弟,在鎮壓孫恩起義中展示出了軍事才能,隨後擊敗了篡位的桓玄,恢復了東晉政權,隨後消滅南燕,收復了洛陽及關中地區,東晉版圖達到歷史最高峰。回朝之後,劉裕殺死了晉安帝,逼迫晉恭帝禪位於自己,不久殺死恭帝,建立宋朝,開啟了南北朝時代。誅殺恭帝是劉裕一生中一個污點,因為其行為開啟了前朝遜位之主不得善終之先例,南朝宋齊梁陳四朝除了陳後主善終,其餘遜位皇帝全都死於非命。


七、總結


東晉政權建立在南北士族支持的基礎上,是士族聯合執政的一個政權,其結果是內部矛盾激烈,皇權與士族、士族內部權力鬥爭頻繁,這註定東晉北伐不可能取得勝利,內部的不團結抑制了東晉的向外拓展,祖狄北伐只是讀者一廂情願的願望,因為其根本沒有得到支持。


東晉對外擴張主要分為三次。一是桓溫消滅了位於四川的成漢政權,統一長江以南地區,鞏固了東晉政權安全;二是淝水之戰收復徐、兗、青、司、豫、梁六州,領土拓展到黃河流域;三是士族徹底衰落後,劉裕收復洛陽及關中地區。


關中地區隨著劉裕的撤軍而喪失,但是全國戰局對南方有利,南方終於具備統一全國的可能性。劉裕稱帝僅僅三年就去世了,南方喪失了統一北方的唯一可能性,時也命也,南朝陷入了內部殘殺的怪圈中,版圖蠶食,最終被強大的隋王朝滅亡。


東晉的興於門閥,毀於門閥,政權的建立與喪失取決於門閥勢力的均衡,當執政家族一家獨大時,就會產生僭越之心;當門閥普遍衰落時,東晉政權旋即滅亡,東晉只是依附門閥體制下的寄生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華夏風雲五千年 從禪讓到家天下
原來古代也有」大保健「和cosplay
階層固化導致西晉的滅亡
為國家她嫁父子兩任單于,其中的酸楚誰人知?

TAG:歷史百家爭鳴 |

您可能感興趣

嘆惜東晉士族門閥的覆滅
趙本山的《鄉村愛情》與東晉門閥政治
門閥制度是如何走下中國歷史舞台的
東漢西漢時期的門閥士族和宗族豪強並不是一回事!
一起汽門閥桿受限而導致的主汽門內漏分析及處理
三國兩晉南北朝帝王對跋扈的門閥士族能不能動粗?楊廣:別怕干他
橫行東晉門閥的潁川庾氏,庾亮、庾冰、庾翼,你知道多少?
門閥更迭,陳郡謝氏衰落,蘭陵蕭氏崛起
北京戶口成相親食物鏈頂端?媒體:新門閥世族
劉裕為啥能夠掙脫門閥政治的牢籠,替代司馬家當上南朝第一個皇帝?
發明科舉制的楊廣徹底得罪了門閥貴族,政治勢力反撲
中國古代八大姓氏,十個頂級門閥世族,你的姓氏是否在其中?
金錢·選票·門閥 識時務者為俊傑,不當國王的華盛頓
唐代的門閥大族是如何在10世紀迅速衰亡的?
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夫妻同心,攜手摧毀關隴貴族終結五百年門閥政治
李世民李治兩代拔高李唐皇族,為何還沒門閥大族跟他們聯姻
這個姓氏出了一個頂級門閥世族,兩朝天子,三十多位宰相
這才是大明第一門閥:執掌軍隊數百年,魏忠賢見了家主也得認慫
李世民提高了關隴士族,為什麼還說他沉重打擊了「士族門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