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為增量尊嚴和愛所做的努力從未消失

為增量尊嚴和愛所做的努力從未消失

為增量尊嚴和愛所做的努力從未消失



2016秋季書選部分作者。

被讚譽溫柔而深厚的猶太人阿摩司·奧茲老了,經歷了漫長的家國歷史書寫,他回到了人生的起點處。他選擇「特拉伊蘭」這個古老的以色列猶太村莊,在《鄉村生活圖景》這本書里寫下憂愁但不絕望的人生故事。


但奧茲的關切沒有變。在浩瀚的書籍中,指向的是動人心魄的歷史變動,或宏大的社會結構也好,還是面向個體的生存困境也好,美好的、殘酷的、平和的,那些卓越的作品始終是在不可遏制的渴望或使命中探索人、自然和社會的規律,尋求走出困境的方向。千百年來,人的處境在作者們的筆下,不斷被發現、被直面,即使從未徹底告別困惑,但也從未放棄改善生存狀況而增加愛、美、正義、平等和好奇心的厚度。


暮秋到了,時候不早不晚。我們由此出發,前往今年春天以來的圖書世界,尋找和梳理出那些符合或靠近如此標杆,而可能值得被記憶的努力。


進步源於永不停息的反思

倘若說我們感知到的世界是喧囂的,這種喧囂卻在歐洲工業革命、啟蒙運動和民族國家誕生以來,變得更加複雜了。這既可以說,漫長的人類社會歷來存在生存的問題,但在平等和自由變成常識前是被蒙蔽的,不認為它們是問題,同樣也可以說,我們的時代確實走向了更錯綜複雜的方向。


熙熙攘攘的城市街道,就見證了這樣的喧囂和複雜:不顧現成法律約束而以「愛國」的正義名義打砸日產車、沖向麥當勞阻撓或謾罵食客。但維羅里不認為這是愛國或愛國主義,他追溯歐洲的發展歷程,指出愛國主義是政治共同體成員基於自由、平等、權利和義務等基礎上的政治認同,同個人主義和國際主義是相容的。但民族主義卻帶有獨特性、同一性和排他性。


即使是國家認同這樣的議題,也可以在狹隘和偏激中被混淆。我們的偏見衝動容易誕生的事實可見一斑,在歐洲,在中國,在美國。但值得高興的是,這並未消解那些為反思、認識自己及所在國度做出的努力。


阿列克謝耶維奇、埃利斯和納菲西,抽繭剝絲地認識他們所處的國家和時代,呈現他們面向國家記憶、戰爭、生存和權利的反思。而在中國,卻也有錢理群先生等人走在這條路上,於是喚醒憂愁的《望春風》,追求真實邏輯的《歷史的本色》《「邊緣人」紀事》《1943:中國在十字路口》《惠此中國》《我們的中國》《什麼是科學》,以及孔飛力和高柳信夫等海外學者做的晚清民國歷史和華人移民研究,都為認識中國自身提供了他們的思想。唯有認清自己是誰,何以是現在的面貌,從哪裡來又將走向何處,才可能克服喧囂。


將關注領域延伸或可看到,要認清自身和所處的國度,那些歷史上留下來的文化成果同樣在帶領我們尋找自身的身份,不管是《李太白全集校注》或《杜甫集校注》,還是《從歷史中醒來》或《失落的天書》,大致如此。這些在現代人眼裡耀眼的文明遺產,記錄下了那些時代的生存狀況和努力,因偉大而影響至今。

但剩下的問題是,是否能認清自身和所處的時代,如果有了意願,尚可通過改變視野或眼界獲得改變。但仍有一些困境,個人力量卻顯得微不足道,這大概就是僅憑奮鬥,也搖晃不了制度和社會經濟結構烙下的不平等的理由所在。幸運的是,在二十世紀,還有過偉大的經濟思想家米塞斯和波蘭尼在經濟領域做出反思,阿特金森繼承先賢的意志對不平等做出了具體政策的實證研究,而觀察中國的《大國大城》跟阿特金森一樣,在經濟學原理的基礎上,反思了那些同最普遍的規律相背離的政策制定。伊斯特利更是拋出了「窮人的權利」被輕視的不平等現實。他們提供的經濟學反思,和作為社會思想家的納斯鮑姆不謀而合,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總和經濟增長了,但如果在收入、教育、醫療或機遇方面不平等,人的尊嚴生活仍觸不可及,而這或許是經濟學家和社會思想家在面臨人類基本議題上罕見的一個共識。


保衛美的事物和好奇心


但最宏大最漫長的反思,也是深入到繁瑣和細微的日常生活當中的。即便是要克服偏激「愛國」衝動上的認識或邏輯不足,具體到個人,也時刻在要求平和、公允和理性的思維。而是否能夠或是否願意具備這樣的思維,卻又跟個人的生活經歷、生存狀況和生命姿態緊密相關。愛的能力不足,更容易蒙蔽視野,偏激的衝動由此產生。


思想家為爭議到底是「個人的行動」重要,還是「社會的結構」重要,耗費了不低的精力,但他們最終依然不得不達成妥協:兩者都不可或缺,繼而承認不過是在具體的時代下,其中一方可能顯得更重要。那些卓越的作品,為制度、歷史和結構提供了有價值的方向,但要變成常識被接受以及影響到政策改變,卻還有段路要走。


怎樣的日常生活經驗,才可能誕生平和、公允和理性的思維?很難尋求到一個一勞永逸的唯一的答案,但最細微的條件卻可歸至愛的意願和能力。暮秋天涼氣爽,回歸平常和瑣碎的日常,我們來走近一切關切愛的事物吧,跟著作者們從美和好奇心出發。

聽頑皮的老頭黃永玉以略帶「撒嬌」口吻為《給孩子的動物寓言》做的開場:人真不是個東西,可我也是個人呀。這位「畫壇鬼才」覺得,從小到大都保有天真與良善,而到老了,才能予人快樂和智慧。黃永玉先生是懂得愛和美的人,即便到老也未丟掉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瑞典人林西莉把漢字變成可愛的圖說,《多萊爾的希臘神話書》和《生活三部曲》,還有一本難得的《童話山海經》同樣在用真誠與淳樸召喚愛的能力。


奇妙或許真的就這樣容易獲得。《S.》講述了大學文學系女生珍在圖書館的書架上偶然找到了一本叫《忒修斯之船》的書,發現書中另一位陌生讀者用鉛筆寫下的筆記。她在書的空白處寫了很多藍色字跡的留言。當她再次來到圖書館,看到了那位陌生人的黑色字跡的留言,得知他是一位叫埃里克的研究生。兩人就以這樣的方式開始交流。


如果走入萬千世界,在閱讀中探索那些陌生的、奇怪的,感受那些已被理所當然接受卻在作者們的縝密思維中被打破,所帶來的興奮和知識愉悅。在這樣一個新知世界,我們既評選《崀山草木情》和《納博科夫的蝴蝶》的奇妙想像,也帶你體味《假如海洋空蕩蕩》《消失的微生物》和《發明污染》提出的人類文明反思,而將想像和反思結合的範例,同樣在青年作家郝景芳的《孤獨深處》中得到了呈現。


或許可以說,那些美與反思的完美相遇,看似是作者們卓越的想像力,但表露出的是對人、世界和命運所做出的持續關切。百年來,人類都在這樣的方向上行走,既反思宏大的制度和結構,同時也始終保衛美的事物和純粹的好奇心,而即便出現過資本或權力帶來的偏離,但為增量人的尊嚴和愛所做出的努力,卻從未消失。秋末了,我們盤點今年前三季度最契合如此文明潮流的圖書,起點便源於此。

撰文/新京報記者 羅東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網 的精彩文章:

讓我們在時間的河流里相遇
構想一個可能性的世界
國家大劇院舞蹈節「舞所不在」
法國大革命 風中的稻草,搖擺於幻滅的革命

TAG:新京報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最心痛的不是逝去的感情、而是失去的尊嚴
努力,才是人生的態度!——實力代表尊嚴
再愛也不會喪失尊嚴的星座
別拿尊嚴,挽留不值得的感情
與其在意別人的背棄和不善,不如經營自己的尊嚴和美好
別拿尊嚴挽留不值得的感情!
別拿尊嚴,挽留不值得的感情!
再好的愛情,也不值得你拋棄尊嚴!
尊嚴16句:與其在意別人的背棄和不善,不如經營自己的尊嚴和美好
和你無緣的,不要盲目追求,不要隨意丟棄你的自信與尊嚴
挽回愛情 不能丟失基本尊嚴
愛情也要及時止損,不要丟掉尊嚴做備胎
再愛,也別失去尊嚴
作為女性,請不要輕易放棄你的尊嚴與自信!
感情需要付出,但不能丟了尊嚴
被印度人奉為「神」的動物們,活得比人還有尊嚴
鏡頭下:那些毫無尊嚴的愛情,不要也罷!
深陷極度貧困的人們:窮也要活得有尊嚴
射手可以無償的對別人好,但他們也有自己驕傲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