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與戲為鄰 用一生唱一出大戲

與戲為鄰 用一生唱一出大戲

原標題:與戲為鄰 用一生唱一出大戲


實習生 張均斌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蔣欣來源:中國青年報(2016年10月23日03版)


「昔日里梁鴻配孟光,今朝尚香會劉王。暗地堪笑奴兄長,弄巧成拙是周郎。」一段幽咽委婉的西皮慢板從簾幕後響起,當代京劇名家,程派藝術傳人遲小秋飾演的孫尚香頭戴插珠鳳冠,身披淡青霞帔,一番水袖翻飛,贏得滿堂喝彩。

為慶祝中國戲曲學院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下稱「青研班」)創辦20年暨北京長安大戲院重新開張20年,包括遲小秋在內的從青研班畢業的1~6屆學員,在長安大戲院表演了京劇名作《龍鳳呈祥》,給青研班和長安大戲院生日獻禮的同時,「再憶學戲曾經,再顧經典傳承,再品佳作當今。」


「這一行,只有吃苦才能學成」


「這戲一般碰上喜慶的時候才唱,平常唱得少。」從11歲學戲至今已過去40年整,這出《龍鳳呈祥》,遲小秋已不記得唱練了多少回。


有觀眾稱讚:「遲老師的身段唱腔真是到位,不是幾時功夫練成啊。」遲小秋很感慨:「戲學著唱著,時間就過去了。」

遲小秋小學四年級就進入了遼寧省阜新市戲校京劇學員班。上個世紀80年代初,京劇很火,遲小秋到了上海,以一名旁聽生的身份向京劇大師王吟秋學習。


「坐在旁邊看他手把手教別人,我自己拿個小本子記師傅教的內容。」由於只有三個月的學習時間,遲小秋很珍惜這次機會,雖得不到王吟秋的親身指導,但她還是記下課上的每一個細節,回家一遍遍練功,經常汗都濕到了褲腳。


11月的上海,天氣陰冷,雨雪是常態。因為在家中練功施展不開,每天早上4:30,遲小秋就穿著單薄的衣服到露天閣樓練習,常常凍到手腳哆嗦,直到早上6:30閣樓被鎖上,她才回房,準備開始新一天的旁聽。


「這一行,只有吃苦才能學成。」如今的遲小秋已成為京劇名角,每每上台前,她還會如當年練功那般反覆揣摩角色。此次表演孫尚香一角,遲小秋同樣也在台下一次次熟悉走位、唱詞,練習身段、唱腔。


在戲中扮演喬玄的朱強是馬派著名的老生演員,當年因為沒錢學戲,什麼辦法都想過。

「買不起票,三四點鐘就跑到劇場的後台,躲在廁所里,等觀眾進場,就跟著去找沒人的位置坐,有人來了再讓。」每次看戲,朱強都和劇場的工作人員打起了「游擊戰」,有時座無虛席,他只能躲到牆角、柱子後面。


在瀋陽京劇院學戲時,只要有劇團來瀋陽演出,朱強都會去看。10年內所有來瀋陽演出的京劇團的戲,他都看過。「每齣戲都要珍惜,它就演三五天,錯過就沒地方看了。」每次朱強都會帶上錄音機和紙筆,把整場戲錄下來回去一遍遍聽,現場抄錄下每個可學習的地方,不讓自己「錯過」。


「回爐」再學,讓角色更加飽滿


從瀋陽京劇學院畢業後,朱強成了瀋陽京劇院的主演,1988年又考入了中國戲曲學院,師從尹月樵、遲金聲、馬崇仁等,學習了《群英會·借東風》《趙氏孤兒》《龍鳳呈祥》等經典劇目。


1996年,當時已小有名氣的朱強覺得自己的上升空間到了一個瓶頸。他選擇暫別舞台表演,考入青研班繼續修鍊。他也成了青研班第一批學員中的一人。

青研班的成立與當時的京劇環境密切相關,當時受十年內亂影響,京劇演員人才斷層,活躍於舞台上的演員大多缺少系統化、理論化的學習,時任中央宣傳部部長的丁關根在此背景下倡導成立青研班,希望培養出一批戲曲表演的高級人才,成為戲曲藝術的中堅力量和領軍人物。


「劇團當時沒那麼忙、演出也不多,有這樣一個學習機會,對我來說很難得。」


3年的青研班學習,朱強說他收穫很多,有更多機會和京劇其他流派的傳人相互學習,向優秀京劇前輩請教,將表演呈現給更多的人。「對我們來說,是研究生班這個平台讓我們有了展示、發展、成長的一個階段。」


與朱強同時進入青研班的,還有「葉派」傳人李宏圖。

「對於演員來說,30多歲正是事業如火如荼的時候,是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並獲得許多重要獎項的時候,可很多人當時卻不想幹了。」在考入青研班之前,李宏圖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他當時很迷茫,一是因為京劇環境,二是因為收入微薄。


在青研班學習的3年中,他才重新找回了內心的堅定。「我們這一群人來自不同院團,也都有一定的演出水準和舞台實踐經驗,大家互相交流探討,相得益彰。」


李宏圖認為,過去戲曲學校培養學生更側重於技術技巧的訓練,而青研班加深了他們的文化底蘊,潛移默化地讓學員加深了事物的看法和認知度,所扮演的每個角色也都更為飽滿。


「藝術是表現給這個時代的人看的,藝術不進步、不發展就容易被時代拋棄。」從青研班畢業之後,李宏圖嘗試改編一些傳統劇目,為京劇加入時代的活力,畢業兩年後,他獲得了第18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


讓戲與時代同行


遲小秋從青研班畢業的時候寫的論文是《了解觀眾才能更加完善自我》。19歲就獲得「梅花獎」的她成名很早,也經歷了京劇行業的大起大落,見證了京劇近40年的發展變遷,她很重視戲迷的傳承。「不進則退,觀眾的水準和欣賞品位也在提高,時刻監督你。」遲小秋說,自己接受觀眾洗禮的時間較長,看著戲迷群體慢慢在變化,現在進劇院的「黑頭髮」越來越多了。


幾十年與戲為鄰,遲小秋看遍了京劇的經典劇目,並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想法。在青研班期間,遲小秋與其他專家一起精簡了程派名作《鎖麟囊》,將演出時間由原來的2小時40分濃縮為2小時15分。「把碎場子精鍊,讓觀眾一氣呵成地看完,劇情顯得更加合理,舞台也更乾淨。」遲小秋說,她一直堅持從演戲、看戲中找靈感,整理、創新傳統經典劇目,讓戲與時代同行。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京劇的保護與傳承。京劇逐漸走進課本、走進校園,而各流派京劇藝人也不斷從事普及和推廣活動。


「年輕人喜歡京劇的可不少!如果能讓觀眾感動,很多人願意打著飛的來看京劇。」朱強笑稱。


他認為,隨著文化多元化的發展,會有喜歡流行歌曲的人,也會有京劇戲迷。京劇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應該得到弘揚與保護,在經濟等方面給予補貼和保障。「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了解民族文化,慢慢地接受京劇藝術。」朱強希望能有更多的渠道讓社會各界人士觸摸京劇,走進劇場,感受與戲為鄰。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網 的精彩文章:

產後束腰當心尿路感染
圖文:第15屆華中圖書交易會在漢開幕
醜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南方行動」鮮明的藝術態度和立場
成都是一個最適於詩人生活的地方

TAG:新浪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走路兩小時,開槍一分鐘,這個打獵遊戲為何大受歡迎?
娛樂圈拒拍床戲為夫守身自好的女星,第四位私生活亂,第一位我信
同是小鮮肉,有人拍戲為了睡粉,彭于晏拍戲拿了一堆專業證書,贊
同樣曾是小鮮肉,有人拍戲為了睡粉,彭于晏拍戲拿了一堆專業證書
網吧的電腦配置沒自己的好,但玩遊戲為什麼一點都不卡?
福祿壽三星玩的遊戲為什麼神秘入勝,卻令孫悟空驚出一身冷汗?
遊戲為何是一種藝術?論遊戲作為藝術的抽象能力
凄涼的輓歌:以馬戲為生的人們
「轉」現在的韓劇吻戲為什麼越來越不注重衛生了?
前COC第一人:遊戲為什麼不能成為我的生活重心呢?
用遊戲改變世界足球,EA旗下的這款遊戲為何如此成功?
電擊也戒不了遊戲癮!玩遊戲為什麼會上癮?
遊戲千千萬,這個小遊戲為寶寶敲藝術的大門——人猿泰山、敲門笑話與音樂傳奇
面對「小龍女」出櫃漠不關心,成龍晚年還拚命拍戲為忘煩惱
一天進Steam收入前十:這個沒有操作感的摔角遊戲為何受歡迎?
當紅明星拍戲為了降溫做這些,有些方式還有點毀三觀!
好奇少女戲精病,戲為快樂之源
那年,能躲在被窩裡玩的只有掌機(4):與其互相取暖,不如與遊戲為伴
吃雞熱潮蔓延 生存類遊戲為什麼這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