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海文藝院團新一輪採風和文藝創作正全面展開

上海文藝院團新一輪採風和文藝創作正全面展開

原標題:上海文藝院團新一輪採風和文藝創作正全面展開


本月20日至26日,話劇《老大》和舞劇《朱?》兩部上海創排的舞台精品出征西安,角逐全國專業舞台藝術政府最高獎「文華獎」。舞劇《朱?》構思了4年,主創團隊曾赴陝西洋縣和日本佐渡,追尋這隻鳥兒飛過的痕迹,反覆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而《老大》的創作緣於編劇喻榮軍對舟山群島的採風,在小島的開發和漁村的消失里深刻反思正在丟失的文化、道德、傳統和精神財富。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已成為廣大上海文藝工作者的一種自覺。同時,他們也在不斷思考和探索:如何深入生活,從生活中找尋和挖掘創作靈感,打造出打動人心的作品?目前,上海文藝院團新一輪採風和文藝創作正全面展開。

採風為創作注入生命力


這兩年,在完成《朱?》120多場海內外演出的同時,上海歌舞團新的創作也在萌芽。去年,團長陳飛華看到一則報道:每年秋冬,在湖南省南洞庭湖畔十萬餘畝蘆葦盪中,有成千上萬的農民工勞作其間,大多數是來自湘西偏遠山區的女人。他被新聞照片中瘦弱的湘西女人身背蘆葦的形象深深震撼。陳飛華想以蘆花女為題材創作一出歌舞劇,於是找來了青年編劇魏睿。他記得魏睿寫過一個淮劇小戲《父歸》,魏睿對農村題材的把握讓陳飛華印象深刻。


今年3月,魏睿坐火車兩次南下洞庭。有孕在身的魏睿獨自一人,從上海到益陽,從益陽到沅江,再從沅江到漉湖。去之前,魏睿就曾反思過,為何許多編劇辛辛苦苦實地採風卻寫出千篇一律的劇作?譚霈生的《論戲劇性》告訴她,不要被表象迷惑,而要真正進入那片土壤,走入人的內心。


在洞庭湖畔,魏睿每日早起,去廣闊無邊的蘆葦叢中尋找蘆花女的身影。大半個月的時間裡,她看著蘆葦一天天長高,和蘆花女們一起講笑話、聊家常。蘆花女們的勤勞樸素,面對苦難的開闊胸襟,深深感染了魏睿,她一路寫下洋洋洒洒近三萬字的採風日記。回到上海,魏睿打破原來那個憑藉想像寫就的「不切實際」的劇本,重新構思。情節被簡化,情感更加真實動人。如今,魏睿的孩子出生了,《蘆花女》的劇本在經歷幾次研討會和近十稿的修改後,也基本成熟。陳飛華說:採風是創作先期的必備環節。經歷紮實深入的採風,作品才會有旺盛的生命力。

挖掘民間寶藏反映時代生活


今年4月,上海民族樂團的青年歌唱家王靜和笙演奏家趙臻去了一次黔東南,采苗歌,學蘆笙曲。8月,上海民族樂團又組織一群青年作曲家,赴西藏採風,為明年的原創音樂會《天域神韻》做準備。他們探訪了拉薩山南地區貢嘎縣甲日村的民間藝術家,學習酒歌和傳統儀式音樂。採風過程中,4位作曲家相繼出現發燒、頭暈等高原反應。他們晚上回市區醫院治療,白天接著採風。


青年作曲家王雲飛和上海民族樂團有著長期的合作,去年隨團去新疆採風,完成了為琵琶和新疆當地樂器彈布爾而作的協奏曲《樓蘭意象》。這次去西藏,讓王雲飛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地民間藝術家演唱的民歌。「他們一點漢語都不懂,淳樸好客,圍著我們邊唱邊跳一整個下午,都是些口口相傳的古老歌謠。下轉4版(上接第1版)藝術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這一點特別觸動我。」王雲飛的經驗是,要挖掘民間寶藏,就要去最偏遠的山寨和村落,與百姓接觸,尋找最原始的最打動人心的音樂。


當然,生活不是都在別處,眼下的都市生活和時代面貌也有待挖掘和創造。今年年初,上海歌劇院組織青年創作人員深入張江高科技園區,走訪「醫產業」和「E 產業」相關行業及其代表人物,希望創作一部「張江」題材的作品。青年編劇王萌萌等組成的創作團隊常駐張江,與張江人一起生活,感受張江的節奏和氛圍,挖掘張江創業英雄的故事。


採風是人才培養重要一環

對於許多青年藝術家來說,採風不僅是創作的必要路徑,也是他們自身成長的重要環節。今年7月,上海歌劇院何曉楠、周琛兩位「85後」演員作為上海歌劇院第六代「江姐」登台了。新一代年輕演員,要抓住江姐的神韻,除了多讀《紅岩》原著,虛心向老一輩江姐扮演者學習外,對她們幫助最大的就是今年5月去重慶渣滓洞的一次採風。周琛說,朝天門碼頭的層層迷霧、渣滓洞里讓人難以忍受的壓抑,讓她一點點靠近了江姐這個角色,漸漸明白了任桂珍老師所說的「真實」的力量,自己也接受了一次洗禮。


採風已成為上海民族樂團青年藝術家培養計劃中的重要一環,團長羅小慈鼓勵青年藝術家去廣闊的天地中汲取養分,深入基層、深入生活,用真情實感創作出打動人心的作品。採風也是上海歌舞團的常規動作,陳飛華說:「團里的青年編導常常是走南闖北,深入農村和少數民族地區常常帶給他們強烈的反差,促使他們思考。」從今年開始,上海歌舞團每年100萬的「在路上」原創的經費,給青年藝術家的創作以資金支持,大大促進了他們採風和創作的積極性。


(責編:tibet)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西藏網 的精彩文章:

「紅旗飄飄」展覽再現黨旗誕生歷程 陳際瓦觀展
歐洲名瓷「梅森」亮相瓷博會
戲曲網路電台興起:網路讓傳統戲曲傳播推向新高度
孩子看手機 時限有講究
首屆「陵水杯」民族文學獎評選啟動

TAG:中國西藏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湖南省百餘文藝家開展採風創作活動
「鄂博情深——新疆採風寫生創作展武漢」在湖北省美術院美術館開幕
貴港、北流作家走進「荷美覃塘」文藝創作採風活動
《美哉·大沽河》青島市書法家協會藝術採風作品展
竹山縣文工團的藝術家們聖水湖採風
國內外藝術家採風寶豐文化
文藝界採風錦溪古鎮 紀錄片《水上的隱士——錦溪》崑山首映
文藝志願服務採風團走進寶坻
濱海問道—李曉松藝術工作室 碧桂園·濱海城寫生採風行
《甘肅文藝網》第二屆採風活動之「探秘五庫」作品選:李成德
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赴平潭採風
《甘肅文藝網》第二屆採風活動之「探秘五庫」作品選:曹叒
晉城首屆全域旅遊嘉年華媒體採風團走進上庄古村
壩上攝影採風創作團作品分享
南安市泉新四季家庭農場採風作品之二
媒體採風團領略南昌好風光
中國畫學會「長江採風團」赴三峽寫生
湖北媒體行採風團品鑒恩施《龍船調》 凄美愛情感天動地
蒼山積翠:榮寶齋畫院張培武師生畫展暨華山寫生採風活動即將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