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15個國家的42名建築設計師湊在了北京,他們說的話哪些和我們有關?

15個國家的42名建築設計師湊在了北京,他們說的話哪些和我們有關?




信息量超大。希望對你有幫助。


9 月 27 日,全球人居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包括美國、法國、波蘭、芬蘭、斯諾文尼亞、日本、加拿大和荷蘭等 15 個國家的建築設計師都參加這個屬於第七屆北京國際設計周的學術活動板塊的活動。




在由 elab、城市窗和易居舉辦的全球人居創新大會上,這 42 名建築設計師帶著他們各自的經典作品,和新近的建築理念,通過嘉賓主題演講、設計師專題演講,還有沙龍討論的形式,探討了「綠色建築與未來人居趨勢」、「文化及商業新生態綜合體現及設計趨勢」、「景觀的慢生活主義」、「混生型文化建築的商業移植」、「未來人居的 N 種可能性」等話題。










雖然,這 42 名建築設計師主要以自己的經典項目作為講演材料,但在這些宏大的話題中,他們都會不約而同地關懷到幾個問題——人和自然的關係、建築和自然的關係、建築和城市的關係。當然,在這些話題的探討中,他們也會聊到自己的建築事務所和中國項目。




當然,這 42 名設計師來到北京設計周展示作品,也不完全是為了學術,他們也想藉機會在中國市場上露個臉。




「在美國,我也參加過很多這種建築設計師的會議,主辦方也會邀請地產開發商,但一般情況下,地產開發商都不願意參加。但全球人居創新大會不一樣,這是由中國地產開發商主辦,而且他們也來到了這裡和我們面對面交流。」美國建築設計師 Andrew Philip Heid 告訴《好奇心日報》。



全球人居創新大會一共舉辦了兩天,信息量很大。我們總結了他們的發言,重點如下。









1.他們都在關心什麼?




1)HPP 總裁,德國師 Joachim H.Faust :我們在設計時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則。




HPP 是德國最大的建築規劃設計公司,公司業務的 20% 是在德國,80% 在國外比如說上海,伊斯坦布爾等。






「我們做的事情本身很重要,與此同時我們的受眾也很重要,所以我認為這一個定位是很重要的。當年,我還是一個年輕的設計師的時候,我就了解到我們設計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我們是為了開發商,為了業主,為了用戶來去設計,為了使用者去設計城市的空間,以及建築。所以設計的價值觀對我們來說是根本性的。」




「設計的價值有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它的身份感,或者是認同感,或者是識別性。它可能會反映一個公司的身份,它生產什麼,是從事哪一方面的業務,甚至是涉及到一個城市的身份,涉及到一個城市的標誌。」




2)博埃里建築事務所:城市的擴張意味著一些自然景觀的消失




「最初,城市的規模只佔 10%,後來佔到了 50%。未來可能會達到了 70% ,也就是說到時候自然界的一些景觀都會喪失。城市在擴張,這意味著動物在減少,它們面臨著滅絕的挑戰。」




3)法國建築師 Jean Pierre HEIM:在中國我也花很多的精力來設計大自然的保護區






「在中國我也花很多的精力來設計大自然的保護區。近期我們在重慶,發現它是一個非常大的城市,有 3 千萬人口,我想創造一片土地,想讓它恢復這樣的一個原汁原味。我們做的就是這個景觀的規劃,保護大自然,當然也要提升人們的這種保護大自然的意識。同時在我們的項目當中,我們要確保在家能夠非常舒服地居住在這裡,有一個非常好的居住環境。」




4)芬蘭建築設計師 Pekka Salminen:中國的劇院問題是在於這些大樓很昂貴,使用率不高






「全球很多的劇院,其實都是很賺錢的。中國的劇院問題是在於這些大樓很昂貴,使用率不高,一般的時間都是關的,晚上是關的,白天一般也是關的,但劇院或者表演空間應該更加盈利,或者應該注意經濟性,還有注意環保性,生態型,並且能夠易於使用,這是中國文化綜合體面臨的挑戰。」




有利可圖的劇院、音樂廳到底在哪裡?比如紐約的百老匯,或者是倫敦的西區。在中國劇院必須要做好混合體,比如我設計的福州海峽文化中心的項目,五個劇院建設中,主要的理念就是能夠使它成為一個綜合體,和更多的功能能夠結合起來,加上商業建築體。最終確實有不同的功能,包括劇院,還有展覽館以及影視中心,實質是一個文化商業中心。」









2.一些被不約而同提到的建築概念




1)博埃里建築事務所:垂直森林








「垂直森林的項目,可以讓(建築)從底部一直往上生長,能夠降低城市交通擁堵率,減少空氣的污染。這對於生存空間和城市空間來說都是有好處,對我們來說這一套體系進一步優化城市的使用。」


                                                                 


「在這兩個城市和原型之後,我們開始思考中國城市應該怎麼做總體規劃,如何來借鑒垂直森林的理念。通過這樣一個方式,能夠把森林一個垂直的方式集中在樓宇裡面,增加城市和周邊的環境質量。同時用這些外立面來吸收陽光,來隔熱,來隔絕這些污染和噪音。我們也開始思考這些點子,這些創意,也可以用來在不同的地方。我們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做垂直森林項目,當然我們要選擇不同的樹木,不同的樹種,不同的植物,這個要取決於當地的溫度。」





2)美國建築設計師 Andrew Philip Heid :熱能指數








「從全球來看,不管供熱還有供冷,都帶來 50% 的溫室氣體。另外一半的能源都是在大樓裡面消耗的,這不僅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同時也是城市還有建築的問題,我們在城市還有這樣一個高樓大廈,這些建築,包括鋼筋混凝土的結果,還有高速公路等。我們也是保持了很多城市的熱導,在白天可以看到城市的溫度有 9-12 度的上升,我們每上升一度,電力消耗就會上升 4.5% 。」




我們發現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概念,也就是一個熱能指數,事實上我們就把濕度,還有太陽能,還有風能聯繫在一起做研究。




3)日本建築設計師伴尚憲:水泥和木頭混合結構




「強調混凝土和木搭配,形成一個持續性和更有彈性的一個結構,用混合結構的概念來處理的設計。」




4)美國建築設計師:靠體驗來驅動的設計



Kimshasa Baldwin 是來自美國芝加哥的設計師,擅長酒店設計。







「我們做結構式的幾何內飾設計,我們是一個靠體驗來驅動的設計工作室。什麼意思?比如說晚上你出去,不管是在飯廳用餐幾個小時,還是七天去度假,我們是思考怎麼把體驗變得完美。無論是就餐體驗,還是去度假村體驗,我們從你的視角會考慮你的種種需要,然後再開展設計。」









3.一些引起爭論的話題




1)如何在城市更新中保持城市的記憶和留存。




Joachim H.Faust :「記憶的因素很重要,在城市裡它代表著發展,會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一個城市的記憶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讓你對一個地方感到非常的舒服。比如說一些材料,這些大樹的表面,會讓你形成對這個環境很舒服的記憶。同時,也需要一些便於識別地標性的建築,可以是花園,建築,或者街道河流等等。但每個元素都有它的強大的召喚記憶的效果,讓人們考慮到該地的身份感。」




所以我們的設計,會考慮周圍的一些環境應該具備生命力,比如說上海的世博園的地區,附近也有居民和酒店的住宅,那裡是造船廠,我們保留了一些塔吊和倉庫,作為記憶的保持,提醒當地人以前這裡是什麼。我們要考慮原來的一些生命和活動,加以改進的時候,還要保留某一部分歷史的記憶,能夠有所延續當然更好。」



斯洛維尼亞建築設計師 Dean Lah



斯洛維尼亞建築設計師 Dean Lah:「我來自於歐洲,歐洲也有很多歷史遺址在城市地區,這個記憶的保持是一個持續的工作。 任何一個城市變遷都不是晝夜完成的,一定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在城市改造和發展過程中,應該保證每一步跟前面的一步有所延續。如果我們慢慢地來,覺得城市的發展跟下面的地基有一個(錨)。




「另外就是居民的希望和習慣,是不是要保持不變?我們說有三種空間,個人空間,公共空間和半公共空間,如果我們考慮空間這三種性質,當我們考慮在考慮城市改造的時候,我們就知道該怎麼做。」




2)「垂直森林」的現實問題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研究養老地產的教授周燕珉:「我國老齡人口是 2.2 億,到 2050 年,全國的 60 歲老人占 30% 以上。 今後如果做住宅和開發這種小區,不得不考慮老人這個人群的需要。其實(垂直森林)這種綠色建築是人人嚮往的,老人對這種自然環境更需要,他也需要呼吸這樣的新鮮空氣。」




「我們在實踐過程中會發現大家都很嚮往(垂直森林)這樣的房子,但也有一些矛盾存在。比如說這麼綠建築在北方成立不了,到了冬天葉子都掉了。另外北方必須封陽台,我們就算實現綠色,但在外面還是玻璃的。在創造過程中也有做一個陽台調空,兩層,都是最後還是得做陽台。另外,綠色植物建築上有問題,住宅變成了一家一戶了,他自己做不好這一塊,他的這一塊綠色植被可能就不好看。」




3)在城市規劃和更新當中,如何考慮經濟和文化的平衡?




深業集團的副總裁董方:「深圳 40 年前是只有幾萬人的小城市,到現在 2 千萬人口,深圳之前是文化沙漠,但我們覺得好的文化建立和塑造,對我們經濟效益有很大的提升作用。現在正在開發銷售的在深圳的一個項目,大概 500 年的歷史,項目的旁邊還有一個老祠堂,這個村都姓張,這個村的文化也比較相似,在改造的時候,我們也特別考慮如何保留村張氏文化的特殊文化,把一些特殊的符號留下來。同時我們跟村民也進行了很多的溝通,希望他們能夠支持我們一些開發建設的想法。」




我們也做出一些『犧牲』,讓出一部分的公共空間,能夠讓村民的一些特殊的風俗活動,能夠在每年一些重要節日能夠舉行,實際建出來,我們覺得效果還是很好的,也得到了當地村民的認可,應該說我們經濟效益也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果。所以我們覺得如果尊重當地文化,同時加以提升,對我們的經濟效益會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神州綠都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馮勁義:「幾年前的半島酒店,如何和老的英國理事會和後面洛克菲勒建築的延續,這是一個經典。北京的 798 還是能做出一些精品出來,但我們碰到的問題還不是一些精品的存在,跟文化結合還是能夠做出一些東西出來的,幫助國外建築師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好的幫助。




「中國現在面臨著整個城市更新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了,實際上個世紀 80 年代的房子面臨著所謂的舊改,或者更新,但隨著這麼多年的舊改,城市更新的複雜性是難以想像的,因為這裡面涉及到原有的原住民,外來的人口,還有農業人口,可能在國外設計師很難碰到這些複雜的問題。」




4)在建造整個符合生態的過程中,建造成本和你想要表達的建築之間,差距有多大?




法國建築師 Jean Pierre HEIM:「當然會有一些額外的成本,但同時也會節約很多的成本。比如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對於孩子來說,從這個角度就是在節省成本,也可以提升大家保護環境的意識。




「對於開發商來說,他們的責任就是應該把精力和工作放在提升人們的意識方面,比如說很多酒店要提供好的食物,提供好的 spa,提供好的健身房,其實可能有很多綜合體的體現。」









5.建築開發商怎麼看




1)旭輝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林峰:「絕大部分的建築,在現在,在中國土地出讓制度和拍賣制度下,成為是一種商品,要想把它作為一種作品和創作,只能在小部分建築里去做。」




2)善悅資本創始人,陳凱:「我是覺得未來的商業綜合體又會回到郊區,大型交通點,這個商業綜合體能夠足夠大,能夠滿足家庭去了以後吃喝玩樂,包括孩子的遊戲。所以在市中心的商業體,我覺得會有一點量的體現出來,我們講社區商業會很發達,但是類似 20 萬平米的商業綜合體,我不覺得有太多的生存空間。」




3)京投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高一軒:「有很多百貨業態已經在引入聯合辦公的概念,5-6 層是坪效比較低的,租金可能 1 元錢,現在把兩層清除出來了以後,開始做成聯合辦公,付的租金比 6-7層業態付的租金要高。有辦公的人員在裡面,要在裡面消費,至少餐飲是要消費的,把這裡面的一部分的商業注入了一定的基礎人流,跟外部結合了以後,這代表了未來的方向。還有跟軌道交通密切相連的上蓋商業物業,未來會成為既能有一定服務範圍,基本上植根於社區跨界服務領域。




「生活在這樣社區裡面的人,70% 的人選擇中餐的正餐,28% 的人選擇火鍋,其中只有 2% 的人選擇其他的餐飲,所以我們在這裡就非常點對點布置業態,包括體驗式的書店,包括體驗式的電影院,現在出來娛樂,排第一是電影,你出去一定要看電影,阻止他消費的核心就是交通時間太長和停車。」




題圖和文內圖來自:


cdn.archinect.net、視覺中國、designboom 、curiousarchitect、archdaily、全球人居創新大會官方提供。





微信閱讀量造假被曝光,但刷的生意並沒停。弄個真數字為什麼這麼難?





一年前,我們花 18 天密集體驗所謂「到家 O2O」,現在它們都不行了





Google 和 Facebook,哪一個代表的是廣告業的未來?| 什麼改變了廣告業④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微軟前CTO出了一本麵包百科全書,很厲害的樣子
一個「很好吃」的展覽結束了,你可以關注這些有想法的人
花掉 50 多億之後,恆大要賣礦泉水業務:一個爆款怎麼會變成包袱?
微信閱讀量造假被曝光,但刷的生意並沒停。弄個真數字為什麼這麼難?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未來的家會是怎樣的?15位建築師對明日住宅的12個預言
他是上海老建築的符號,29年設計100多座建築,如今藝術家筆下的這些樓又會是什麼樣?
驚呆了,中國的14個奇葩建築你知道幾個?
10m2還嫌大,這個建築師說,一個家只要2.363m2就夠了!
極限住宅!10m2還嫌大 這個建築師說:一個家只要2.363m2就夠了!
2016年中國最丑十大建築,哪一個讓你看不下去?
2016年最好的建築都在這裡了
中國的34個省會標誌性建築,知道超過10個的絕對是牛人
100個愛家的男人:時髦建築師為女兒設計的家 陽光360度照進來
2017年要建成的7大最牛掰建築,中國就佔了2個!大寫的服氣!
51個中國古建築,他用20年時間,一個一個開膛破肚
這個朝代,僅存38年,卻給中國留下3個偉大建築
這個美國人花了1.25億,歷時7年,把一座古建築整體搬到美國
兩位歐洲建築師在中國做了 10 年,最看重的是「關係」
40歲他把老闆炒了,離開建築設計院,開了3家不太正經的酒店,卻收穫了100w+的關注
誰也沒想到:這位99歲的中國建築大師,如今只能是最偉大的美籍華人
這個朝代,僅存38年,卻給中國留下3個偉大建築,造福至今!
這個朝代令人詬病,只存在了38年卻留下4個雄偉建築,至今還在使用
這個朝代僅存在37年,卻留下了4個著名建築,時至今日仍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