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淺談慈善與道的關係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淺談慈善與道的關係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淺談慈善與道的關係 崔理明


一、什麼是善——價值、價值判斷、價值觀與人的需求 我們這次活動的主題是「循道貴德、善行天下「,關鍵詞就是:道、德、善。什麼是道?什麼是德?什麼是善?它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我們先從善說起。


大道生育天地萬物,萬物雖然各有差異,但都從大道而生,各含道氣。要按今天人的說法,萬物都有它存在的原因與意義,都有價值。說「善」,說「惡」,就是對價值的判斷,是價值觀。講價值觀,一定得有一個主體,就是說從誰的角度去判斷客體的價值。東北抗聯的楊靖宇司令,是不是善的,當然是的:保家衛國,英勇戰鬥;但日本鬼子要殺他,在鬼子那裡,他是良心大大的壞了的惡人,利益不同;但是日本人也敬重楊司令,這是從軍人的角度敬重他的英勇不屈。

我們通常說的「善」,是從整個人類的角度,從人的共同利益說的。如果從動物的角度看人類,會是什麼情況呢?人類奴役牛馬,宰殺豬羊,剝取動物的皮毛,讓很多物種絕跡,東北虎也不多了,……,動物們會怎樣評價人的價值呢?是善,還是惡呢?有的文化說:萬物就是為人類而創造的,人類可以隨便使用;有的文化說:眾生是平等的。現實的情況是人類的能力與智慧比動物大,所以人類主宰他們。那麼這就有一個問題:只要比你更強更有力更有智慧,那麼也可以剝奪與壓迫你嗎?據說1889年,尼採在都靈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馬夫虐待的馬的脖子,最終瘋了。這樣的觀察角度已經超越了人類了。


我們還是先站在人類的角度上說善吧,這更容易理解一些。怎麼叫善?字典里對善的解釋有二十多種,我們一般地認為符合人的利益、滿足人需要的就可以稱為善,這是一種簡單的解釋和定義。至於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八章說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黃帝陰符經》里說的「恩生害,害生恩」,涉及事物的變化,那就複雜了,放在後面討論。


這裡提到人的需要,它也有很多種,人有共性,也有差異,我們也只能一般地說。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一書中將人類需求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


在我準備這篇稿子的時候,電視台正在報道一起詐騙案,剛考上大學的徐玉玉同學,接到一個電話,說是要給她發放助學金,按對方要求操作後,被轉走9900元錢,她母親有病,這錢是她父親在工地上流汗拿到的,在報案回家的路上,徐玉玉心臟驟停,沒有搶救過來。9900,對有錢人來說不多,但對貧困家庭來說,這是他們的血汗,是他們的夢想。我不知道她心中會怎樣地痛,也不知道她父母心中會怎樣地痛。在公安部發布A級通緝令後,8月28日,直接作案的六個人陳文輝、鄭金鋒、陳福地、熊超、鄭賢聰、黃進春全部落網,最大的35歲,最小的19歲,福建泉州安溪,產鐵觀音茶的地方,不算貧困地區,但這六個人都很貧窮,不只是物質上的,他們普遍文化程度也低,他們不以騙人為恥,以騙不到錢為恥,這就是價值判斷——價值觀。他們為了滿足他們自己的需要,把別人送上了絕境,按我們人類的共識,共同的價值判斷,這是惡,但他們不以為惡。這六個人雖然落網了,但他們不過詐騙鏈上小卒,巨大的詐騙鏈條沒有停止運轉——提供受害人信息、假電話卡、假銀行卡、轉移臟款、洗錢……還有監管的不力:雖然我國2010年就強制推行了手機實名制,但相應的監管與追責制度有漏洞,導致「手機實名」名不副實。同樣,雖然央行也出台了意見,要求2013年底前清理虛假賬戶,但時至今日,虛假帳戶依然存在。出現虛假手機號與假賬號的犯罪,電信公司與銀行有沒有利益在其中,他們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

我們在這裡不是要討論詐騙案,我們只是想借這個案件來思考幾個問題。這些騙子的需要是最低級的生理的需要,也就是和動物差不多,詐騙——害人——觸犯法律,談不上安全的需要,更談不上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他們雖然受到了法律的懲誡,法律能約束他們的行為,但法律約束不了他們的內心。這也正是我們文化與宗教存在的價值,給人以物質上的幫助是慈愛,給人以情感的安慰也是慈愛,能給人以智慧的啟發是更大的慈愛。宗教是要解決人的內心的問題的,這不是簡單地蓋個廟就能解決的,也不是熱熱鬧鬧地搞個活動就能成功的,這要有長期的艱苦的勞動。


二、一般的善——五戒、五常與五行、四季 我們前面提到,所謂善,就是滿足人的需要。作為人,會有基本的生理的需要,但要做超越於動物的人,就必須禁止過分的不恰當的需要。不因為自己的需要去傷害別人的需要,這是最基本的善。對於有智慧與福氣的來說,自我約束並不很難,但對於有業障的人來說,自己約束自己是有困難的,所以道教借用戒律來幫助修道的人。道教的戒律很多,最基本的《歸根五戒》: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醉酒。


戒律是能約束有一定覺悟、願意用戒律約束自己的人,對於那些沒有智慧,沒有慈愛,不懼因果的人,他們是不肯接受約束的,雖然因果報應不管他信與不信都有存在。有時候,有些人也信因果報應,但一旦有一點眼前小利的誘惑,就會放縱不好的東西,遺棄好的東西。就象前面所說的,對於每天發送成千上萬條信息的手機號碼,電信公司是不是可以定位他們的位置、確定他們的身份並及時報送有關部門呢?可是他們不肯這樣做。《太上感應篇》說:「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zhèn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在我們的覺悟和靈性修鍊中,要及時地認識這種報應,在宣傳教育上要及時彰顯這種報應,這樣就能抵制社會上不好的風氣、推動好的風氣。


按馬斯洛的觀點,人不只有生理需要,還有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作為人當然應當正視自己的合理需求。尊重自己的需求,也幫助別人實現別人的需求,這就是仁,是善;為了自己的需求而不惜損害別人利益就是惡,制止惡,就是義,負負為正,義也是善。仁和義超出了人的基本生理的需求,是人類更高的需求,但是仁與義還在人性範疇內,還沒有達到道。道是什麼?我們放在後面說。


殺盜淫妄灑是五戒,仁義禮智信是五常,這不是憑空臆想出來的,是慧者仰觀俯察,從天地萬物的運行中學會的。我們還是結合大家熟悉的《太上感應篇》來再認識一下五戒與五常。

春天,五行屬木,萬物生長,師法天地仁愛之心,順遂萬物的生長,在五常就是仁,在五戒是不殺。《論語·顏淵》:「 樊遲問仁。子( 孔子 )曰:『愛人。』」《墨子·經說下》:「仁,仁愛也。」《莊子·天地》:「愛人利物之謂仁。」 《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仁也。」 漢 王充 《論衡·本性》:「惻隱,不忍;不忍,仁之氣也。」 《尹文子·大道下》:「故仁者所以博施於物。」《太上感應篇》里說:矜jīn孤恤寡,憂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這都是仁,是應該做的。不應該做的是:以惡為能,忍作殘害。剛強不仁,狠戾lì自用。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散棄五穀,勞擾眾生。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人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負他貨財,原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失便,便說他過。 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挫人所長,揚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


秋天,五行屬金,萬物肅斂節制,而有成就。人效法天地,知道收斂約束,就是義。《易傳》常以義為宜。義、宜古通用。意思就是理應如此。在五戒就是不盜。《太上感應篇》里列出一些不應該做的事,就是不義的事:虐下取功,諂chǎn上希旨。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賄。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強取強求,好侵好奪。擄掠致富,巧詐求遷。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怨天尤人,呵風罵雨。鬥合爭訟,妄逐朋黨。


夏天,五行屬火,草木茂盛的時候。凡事旺盛的時候就容易過分,所以就有禮來約束。禮的本意是敬神,謂事神致福,延伸為社會生活中由於風俗習慣而形成的行為準則、道德規範和各種禮節。《晏子春秋·諫上二》:「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論語·子罕》:「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在五戒就是不淫,淫的本意是久雨,凡事過分的就是淫,男女只是其中一部分。《太上感應篇》里指出合乎禮的:忠孝友悌,正己化人。也指出一些越禮的事: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恚怒師傅,抵觸父兄。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常行妒忌。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無故剪裁,非禮烹宰。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淫慾過度,心毒貌慈。


冬天,五行屬水,萬物伏藏,含而不露。在五常就是智:智慧;聰明。計謀;策略。《戰國策·燕策三》:「語曰:『仁不輕絶,智不輕怨。』」《太上感應篇》說: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在五戒就是不醉酒,不發昏錯亂。有的人喝了酒會胡說八道,有的人不喝酒也胡說八道,這就是不智。《太上感應篇》也指出一些不智的情況:是非不當,向背乖宜。受恩不感,念怨不休。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知過不改,知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訕shàn謗賢聖,侵凌道德。棄順效逆,背親向疏。


春夏秋冬,運行有常,人效法天地,就要守信用。《論語·學而》:「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在五常是信,在五戒是不妄語,五行屬土。《太上感應篇》說: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這就是信,也就是誠。也指出一些不誠信的情況: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為,攻訐jié宗親。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訐人之私。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指天地以證鄙壞,引神明而監猥事。施與後悔,假借不還。穢食餒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奸利。壓良為賤,謾驀mò愚人。貪婪無厭,咒詛求直。

人當然要面對面自己的需要,也要懂得約束過分的需要,人有動物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放縱動物的需要,永遠不會幸福,應當擺脫慾望的控制、將低級的需要升華到高級的需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久久必獲吉慶,這就是人的善。


善,不只是包括人與人的關係,也包括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央視焦點訪談報道:《內蒙一水庫十年不向下游放水 ,濕地保護區成荒漠》。歌曲《烏拉蓋河》唱到:這裡牛羊成群,飛鳥起舞。河流、湖泊、沼澤濕地、草原交錯分布,構成東烏珠穆沁草原上壯麗的自然風貌。但現在回想起過去美麗的草原,它卻覺得像一場夢。在錫林郭勒盟政府網站上,一份跟烏拉蓋水庫引水工程的相關通知顯示,烏拉蓋水庫供水工程是一項支撐該盟區域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的基礎性工程,計劃建設3個供水介面,分別保障賀斯格烏拉工業園區,烏里雅斯太工業園區,錫林郭勒金三角清潔能源化工園區的工業用水。這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方面是經濟要發展,一方面是生態保護。一是短期利益,一是長遠利益。一是當代人的利益,一是後世子孫的利益。在種種利害之間,人應當怎麼選擇?不同的需要與價值會有衝突的,這就產生了做出選擇的需要,這是一種新的價值——道德價值,用我們自己的話說就是智慧與福報,沒有福慧,就做不出正確的選擇。


三、上德至善——道、萬物與我為一 上面列出的來不是全部,舉一反三,它啟發我們認識哪些是善的,哪些是不善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完全地做到了這些,是不是就算至善了?是不是可以算有道了?還不能算,還差了一點點兒,非常接近了,有明道、得道的基礎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人只考慮自我的低級的生理需求時,不考慮別人的需求與利益,是很容易做出損人利己的事情的,在這麼一個狹小的圈子裡,根本與善少緣,與道更無緣,與快樂幸福也無緣。當人面對自己的需求,同時也考慮別人的需求,做事能符合社會行為的規範,這就進了一步,圈子變大了,但它也是有限的,而產生和主宰萬物的道是無限的,所以仍然有距離。那麼道是什麼呢?這是個大題目,成千上萬的人窮畢生精力求道,也未必得道,雖然如此,我們仍然可以做一點探討。


我們通過老子的話,來理解善、德與道的關係。《道德真經河上公章句·論德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上德謂太古無名號之君,德大無上,故言上德也。不德者,言不以德教民,因循自然,養人性命,其德不見,故言不德也。)


是以有德。(言其德合於天地,和氣游衍,民得以全也。)


下德不失德,(下德謂號謚之君,德不及上德,故言下德也。不失德者,其德可見,其功可稱也。)


是以無德。(以有名號及其身故。)


上德無為,(言法道安靜,無所改為也。)


而無以為。(言無以名號為也。)


下德為之,(言為教令,施政事也。)


而有以為。(言以為己取名號也。)


上仁為之,(上仁謂行仁之君,其七無上,故言上仁也。為之者,為仁恩也。)


而無以為,(功成事立,無以執為。)


上義為之,(謂義以斷害也。)


而有以為。(動作以為己,殺人以為威#1,賦下以自奉也。)


上禮為之,(謂上禮之君,其禮無上,故言上禮。為之者,言為禮制度序威儀也。)


而莫之應,(言禮華盛實衰,盛偽煩多,動則離道,不可得應也。)


則攘臂而仍之。(言煩多不可應,上下怨爭,故攘臂相仍引也。)


故失道而後德,(言道衰而德化生也。)


失德而後仁,(言德衰而仁愛見也。)


失仁而後義;(言仁衰而義分明。)


失義而後禮。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淺談慈善與道的關係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疆道教中心 的精彩文章:

居家簡要修行方法
道門,不是你想進就進的!
科學未解之謎,道教的元炁!
修道非苦志而不能成,神仙非機緣而不能遇
道教是這樣子的,給道教正本清源!

TAG:新疆道教中心 |

您可能感興趣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中英對照丨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千里之行,始於總結
千里之行,始於保護足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看雙足來研判人的運勢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成於不放棄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的10年自學編程之路
千里之行始於剁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養魚之途重在選魚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貓跟鞋」再次成為時髦人的關鍵單品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個春天想要變時髦…
六十四,老子《道德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讓腳舒服點兒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看各国不同的作战军靴演变史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寶寶的鞋子很重要
千里之行路在腳下——巴基斯坦喀喇崑崙公路行
第五十二圈 悟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陳東升60歲人生獨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學會一個系鞋帶不會松的方法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