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中英空防情報合作內幕:局勢明朗後英方過河拆橋

二戰中英空防情報合作內幕:局勢明朗後英方過河拆橋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年,即1942年,中國政府的電訊情報人員應英國政府之邀請,前往印度的加爾各答,協助英印兩國空軍當局,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軍。這段往事,當時因涉及軍事機密,加上參與者甚少,故外人很少了解。直至戰後,仍鮮為人知。


偵破日寇空軍秘電


「七?七」事變後,蔣介石被迫抗戰。1938 年,在武漢正式組織譯電人員,從事研譯日本的軍事密電。次年,戴笠又在軍統內部成立一個譯電組,由美國專家亞德雷任顧問,也以日軍密電為破譯對象。1940 年,蔣介石將駐重慶的七套譯電班子一舉合并,成立了軍事委員會技術研究室,以集中人力、財力和物力,強化對日譯電的工作。


二戰中英空防情報合作內幕:局勢明朗後英方過河拆橋



戴笠與蔣介石


就在該組織成立之前的 1938 年 10 月左右,軍統的譯電組從一架被擊落的日機上搞到一份日本陸軍航空隊(即通常意義上的空軍)的電台通訊秘密文件。文件中關於日陸軍航空隊(以下簡稱日本空軍)飛機空對空和空對地通訊聯絡的一些規定,成為我方後來偵截日本空軍密電的重要線索。

軍統的譯電組設在「遷都」以後的重慶市復興關(此前名浮圖關)。1940 年 4 月開始,該工作組已能截聽到以運城為中心的日空軍密電和以武漢為中心的日海軍航空隊的密電,此乃中國偵譯日本空軍密電之伊始。也就在 4 月份,該組併入軍事委員會技術研究室。


軍事委員會技術研究室內的第 3 組專門截聽和抄收日本密電,然後交第 2 組進行破譯。至 6 月,已破譯日空軍一批對空對地密電,從而掌握了一部分日機的飛行動向,送中國空軍司令部參考利用。


為加強情報的時效性,又將(重慶)徐家坡偵收電台擴大為偵譯工作隊。該隊是一個集偵收、研譯、情報判斷三大功能為一體的機構,有利於更快捷地將有用情報送達我空軍指揮機關。在徐家坡偵譯工作隊成立以後,已從僅僅研譯簡單的中文密電、從單純收聽日本外交密電,發展到可以一體化地截獲整理出日本空軍的行動情報。據說,在收集到的密電中間,也包括由我黨領導的八路軍等單位提供的一小部分電文。


在國民黨要人中間,最重視密電偵譯工作的莫過於曾任空軍總指揮的毛邦初了。1940 年,當日機大舉空襲重慶時期,我機在與日本護航戰鬥機(尤其是海軍的零式戰鬥機)交戰中,曾吃過大虧。故此,按蔣介石的指示,毛下令今後凡遇日機來襲,駐渝空軍一律起飛避戰,以「保存實力」。但這裡存在一個指揮上的技術問題:如果我機起飛過早,空中滯留時間過長,便有油盡而野外迫降之慮;若起飛過晚,來不及與敵脫離接觸,便有被炸於地面或被日機空中擊落之危險。不過因為有了徐家坡譯偵工作隊,可以使我機的起飛時機和返航時機安排得較為合理,大大減少了飛機的損失。以至於到後來,我情報人員已能根據日來襲機群不同時刻的密電,分析出它們的航向、坐標和目的地,做到對日機的行蹤了如指掌。例如在重慶實施防空警報當中,一般總是先後發出「預行」、「空襲」、「緊急」和「解除」四種不同的警報信息,可以讓市民從容地進入防空洞或及時出洞恢復正常生活。



二戰中英空防情報合作內幕:局勢明朗後英方過河拆橋


毛邦初


偵獲珍珠港事件發生前後的日軍動向


自從毛邦初升任中國空軍總指揮以後,他便馬上呈准蔣介石,由技術研究室專門成立一個全新的工作隊,專門配屬於空軍司令部,負責全面收集和研究侵華日軍空中活動的情報。該工作隊於 1941 年 10 月開始在成都正式投入運行,僅一星期就掌握了侵華空軍(也含日海航部隊)的大部分通訊網路。


是年 10 月下旬,成都工作隊突然發現日本空軍的通訊異常繁忙起來,逐結合情報具體內容,判明日空軍空中力量正分兵兩路南下:其中一路以華中、華東海軍飛機為主,經上海和廣州南去;一路以華北和東北的空軍為主,經東北,飛越朝鮮的濟州島,回日本本土。如此大的調動,花了足足一個星期的時間。此後,我密電偵收機突然轉為沉寂,過去的情報源基本消失!實際上意味著日本方面已將有限的空中打擊力量南移到更加需要的太平洋戰區去了。

於是,在空軍參謀總部研究以後,我工作隊及時調整了對日密電的偵收範圍,改為偵收距離更遠、信號強度相對更細弱的密電。


終於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次日,就偵聽並破譯出一則重要情報:即原來以駐武漢日本海軍飛行隊為主力的敵機將「有所作為」……


12 月 10 日晨 8 時許,盟軍方面發現日一架海軍偵察機在新加坡東北洋面上進行了搜索活動。據該機發回基地的密電,我方了解到,這架飛機正在監視著海上某艦的行動。可惜因距離遙遠,信號時有時斷,令我工作隊之偵聽十分艱難。至 9 時許,信號已完全中斷。下午 1 時許,突然又收聽到日海軍航空隊重轟炸機群發出的一些密電,這是機群領隊長機拍發給基地的密電,密電內容已儘是關於戰果的詳細彙報!這說明日本機群在已在午前出擊,而下午 3 時以後戰鬥基本已告結束。在我工作隊連續近 2 個小時的截聽過程中,一共得到 16(17?)份密電,經分析得出如下情報:


1) 日軍駐越南西貢的海航部隊,已在偵察機的配合下,於馬來半島以東海面炸沉英國皇家海軍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和「卻敵號」巡洋艦。雖然當時日機密電中報出的是「喬治五世號」,但中方還是正確地判斷為「威爾士親王號」。很顯然,日機飛行員將外形非常相象的 5 艘同為「英王喬治五世」級的「威爾士親王號」誤判成「喬治五世號」了。


二戰中英空防情報合作內幕:局勢明朗後英方過河拆橋



威爾士親王號


2) 從日機空中電台呼叫數量判斷,所出動的飛機應該在 100 架上下。


3) 根據通訊中的各種特徵判斷,可推斷其中的一部分重轟炸機應該是原來駐紮在我武漢機場、並空襲過重慶的飛機。


4) 密電中對英艦中彈以後的描述相當詳細,其中甚至包括中彈部位、何處失火、艦體如何傾斜、艦艏如何上翹、艦員如何逃生等等,不一而足。


5) 密電中沒有發現然後有關空戰的內容,這說明日軍機群完全沒有遭遇盟軍的空中抵抗。


上述情報很快就被整理成文、逐一上報空軍情報科,而後又由我空軍總部報告英國駐重慶大使館。可驕橫的英國人一開始並不相信這個事實。因為他們認為堅不可摧的「威爾士親王號」決不可能就這樣輕易被毀,而最關鍵的是根本不相信中國人的偵電技術!可不一會兒,日本東京廣播電台就大張旗鼓地宣揚了這一最新」戰果」,這才使英國人開始清醒過來,繼而對我國的密電偵破技術不得不刮目相看。


中英空軍情報合作之始


自 12 月 10 日日本海上行動大告成功以後,日軍立即在馬來半島登陸,進而輕而易舉地開進了新加坡。接著又攻佔了緬甸,大軍直叩印度國門。而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加爾各答。


為了守住自己經營多年的地盤,英國遠東軍事當局痛感急需加強該地區的空中防禦力量,而當務之急是建立一支行之有效的空中情報偵判部隊。顯然,要想擁有這樣一支富有經驗的技術力量談何容易!而我國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成果,英軍已有所耳聞。1942 年 5 月,英國政府正式向我國政府提出請求,希望我派遣一支電訊情報隊伍,前伸到印度的加爾各答,以協同英、印兩國空軍情報機構,共同從事對緬印戰區日本空軍情報的偵譯工作。


蔣介石對此沒有異議,於是令掌管軍情的軍令部二廳廳長楊宣誠負責與英方談判。不幾天,雙方就已達成協議,其中大致包括以下內容:


1) 有鑒於中英之間的同盟關係,中國同意派遣一電訊偵譯工作組前往加爾各答協調工作;


2) 該電訊偵譯工作組負責偵收緬甸及周邊地區的日本空軍無線電通訊,將所破譯之情報提供給英、印空軍指揮部利用。同樣,後者所獲相關情報,也應反饋給中國駐加工作隊參考利用;


3) 合作範圍暫以第 2 款規定的情報交換為限,今後可根據形勢變化再作進一步協商,以擴大合作範圍;


4) 中國駐加工作隊可自設電台,並享有使用和發送密碼之權利,用於直接與重慶的中國政府通訊聯繫;


5) 中國駐加工作隊有權將所獲情報(含合作方提供的情報)通過電訊或郵路發送回國內,且不受英方檢查。通訊中的加密措施由中方自己負責。


6) 中國駐加工作隊的薪餉、電機、器材等均由中國政府提供和補充;


7) 中國駐加工作隊駐地、設備、密碼本和人員安全應由英方負責保衛,使之不受任何損害和干擾;


8) 中國駐加工作隊之住所為軍事機要部門,除獲得雙方認可的聯絡官以外,任何英、印軍民不得入內。


另外,協議還規定了前往駐地過程中運輸方面的職責分工以及途中不接受任何入境檢查的細節。後者主要是為了防範別國竊取我相關技術。


從協議條款中不難看出,我工作隊完全是以主動和主導的姿態出國援戰的,這在當時其他戰線上是很少見的。


待命出發前戴笠發難


此刻,對日空軍電訊偵譯業務已由原來的軍事委員會移交給航空委員會(其實就是空軍)主管,因此,組織工作隊赴印事宜也交由航委會負責。1942 年 3 月,在成都成立了一個綜合偵譯日本空軍密電的專門業務機構,為了對外保密,它被命名為「航空委員會空軍監察總隊」。下設若干監察區隊,分頭負責各不同地區的偵譯業務。原技術研究室的成都工作隊改番號為第 3 監察區隊;而重慶工作隊改番號為第 2 監察區隊,且移駐昆明;新建的第 1 監察區隊駐紮重慶;新建的第 4 監察區隊駐紮洛陽;還計劃新建第 5 監察區隊駐紮在東南地區……同年 8 月,駐印度的那支工作隊定名為「第 6 監察區隊」。


有趣的是即將派駐印度的第 6 監察區隊在組織派遣上出現了「一國三公」的多頭現象:其一,軍令部第 2 廳負責與英方談判,它代表中國政府簽定協議書,所以英方誤認為 2 廳廳長楊宣誠全權在握。而實際上楊什麼也不是,他只不過是個奉命行事的角色;其二,航委會倒是主管業務部門,它負責人員、器材、空運出國等具體事務;其三,是出國人員中有部分來自於軍統系統的電訊訓練班,也即軍統有權推薦人員進隊,它自然是什麼地方都不忘插一手的。殊不知,權利顯赫的「戴老闆」、軍統特務大頭目戴笠就因為插手此事而幾乎毀了此事!


說來話長。當時軍統第 4 處負責電訊業務,處長魏大銘極力推薦他手下的倪耐冰擔任赴印第 6 監察區隊隊長一職。倪某早年曾是國民黨上海國際電台的電訊老手,但對密電的偵測和研譯卻是門外漢。不得已,只好再委派一名譯電專家同往,並任隊副,他就是原就在航委會第 6 監察區隊工作的邱沈鈞。因此,實際上倪耐冰成為行政主官、而邱沈鈞就是業務主官。


1942 年 5 月,倪耐冰打前站,提前去印度與英軍取得聯繫並做好安置準備。而邱沈鈞則在重慶,在駐重慶的空軍第 1 路軍司令部的協助下,完成籌備器材與編隊工作。至 8 月份,國內準備工作全部就緒,30 餘人集中在重慶的上清寺空軍招待所,隨時準備出發。


而已在加爾各答的倪耐冰來電稱,境外所有事宜已於 7 月份安排妥當,只等隊伍開拔。同時,也轉達了英軍希望中國工作隊早日抵達的「迫切願望」。在國內的邱沈鈞副隊長建議於 9 月率隊出發,於是航空委員會將計劃同時上報給軍令部和軍統局這兩個「婆家」,以徵詢它們的意見。


軍統方面放出話來,說是「戴先生想要接見區隊全體隊員」,但具體日期「以後再行通知」。然而大家絕對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拖就沒了音信。儘管多次請示,但軍統方面總是推脫,說「戴先生太忙」,於是接見的事就遙遙無期了。只要他這位閻王爺遲遲不接見,隊伍那敢開拔!?


由於英方的一再催促,連倪耐冰也耐不住了,只得在 10 月初飛回重慶,以打探虛實。經過研究,大家一致推舉他直接向上司戴笠陳詞,說明英方的意見,並暗示萬一英國佬等不及了、極可能直接找老蔣抱怨云云。倪耐冰照此法炮製,果然見效。在各方壓力下,戴笠不得不在 10 月中旬邀請全隊人員去他的公館就餐。戴公館離軍統總部不遠,裡面環境幽靜而隱蔽,是一座外人不易注意的小洋樓。



二戰中英空防情報合作內幕:局勢明朗後英方過河拆橋



松林坡戴公館


酒過幾巡,戴笠就忍不住對英國佬罵開了,其深痛惡絕之詞不絕於耳,令在座的無不暗自驚訝。他是這樣評價英人的:「他們是世界上出了名的老奸巨滑,你們去印度,與英國人打交道,一定要事事處處留心,態度要硬,決不可軟。應寸步不讓,否則就會吃虧,上他們的當!」 他還蔑視道:「英國人外強中乾,實在不中用。不到半年就被日本一腳踢出香港、馬來亞和緬甸。難道他們這次會堅守住印度?我就不信!」


在酒席行將結束之際,他這樣告戒這群一頭霧水的赴宴者說:「你們到印度去要機警些,看形勢不妙就趕緊回來,不要到頭來,他們把你們扔下跑了,你們還莫名其妙哩……」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戴笠對英國人如此耿耿於懷呢?大家事後才知道,他之所以一再拖延赴印工作的行期,事出有因:原來早在抗戰初期的 1939 年,他有一次搭飛機自重慶去香港,剛下飛機,就被知道他底細的啟德機場上的香港警務處人員扣押,而且一下子就拘留了二十多個小時,而且還是關在一間「又臟又臭的小牢房」里。後經軍統駐港特務多方營救和國民黨外交部的一再交涉,才獲得自由。所以,他一直認為這是英國人對他的莫大侮辱和打擊,是終生難忘的奇恥大辱,所以,在派人協助英軍作戰一事上,不暗中搗亂才怪呢!只是礙於蔣介石已經同意此行,才不敢過分而已。


在加爾各答的日子裡


1942 年 19 月 24 日,幾經「磨難」之後,正式番號為航空委員會第 6 監察區隊的全體隊員攜帶器材和密碼文件終於登上了從重慶直飛昆明的專機,然後再分乘 2 架飛機分批抵達加爾各答。


隊部設在加爾各答市東北角一個叫作「皇后公園」的地區,這是一片軍事禁區。中國人住在禁區的中心位置,那是一棟很大的 2 層洋房,前面是一片開闊的綠蔭,環境甚佳。


剛到時,英國方面已經熱情地為中國人配備了西餐大廚師,而且一天要開 5 次飯。可不久,大家就開始抱怨吃不慣洋菜洋麵包,於是不得不由航空委員會駐加爾各答辦事處覓來一位中餐廚師,來給大家做飯,他的工錢自然仍由英人支付。結果是,全隊人馬的薪水由航空委員會駐加爾各答辦事處發放,而房租、飯錢和外出交通費用均由英國方面開銷。


儘管中國航空委員會駐加爾各答辦事處是工作隊在當地的帶管上級,但辦事處除了主任一人以外,任何人不得進入工作隊的小洋樓。直接與國內保持聯繫的聯繫人,應該是中國駐加爾各答總領事、說白了就是當地的軍統頭目陳質平。工作隊原則從不接待任何來賓,僅 2 人例外,那就是曾任重慶空軍第 1 路的副司令兼參謀長徐康良將軍和中國駐印武官杜武。他倆路經該市時,曾分別看望過工作隊,工作隊也破例歡迎他們的來訪。由此看來,工作隊似乎對空軍系統的人更有好感一些。


允許拜會中國工作隊的英國人只限定於 2 人,一位是英國駐遠東軍區空軍指揮部情報處處長福爾克納上校,另一位是英方駐區隊的聯絡官佩德少校。當然還有 2 名工作隊專車的駕駛員,他們也是英國人。


英國人一見面就述說他們自己的密電偵譯隊因為組建不久,至今毫無建樹。這支隊伍總共有 150 人,幾乎是中國工作隊總人數的 5 倍。福爾克納上校說:「我們仍然沒有找到日本空軍的通訊網路,我們希望得到貴方的必要幫助。」


據回憶,在小洋樓的 2 層,設立了工作區,擁有「2 台 4 室」的配置——


第一電台配備 4 台偵收機,由楊啟華和俞京 2 人主持工作,具體任務是搜索和監聽緬甸一帶日本空軍的通訊、研究通訊規律和變化、判斷敵情、抄錄密電內容。


第二電台由姚舜一主持工作。專門負責和國內的重慶空軍監察總隊、航空委員會以及軍統局的日常聯繫,並將重大敵情通報國內。


然後就是「研譯室」,由金仲宣主持工作。主要負責組織人力破譯日本空軍往來之密電,要求最後譯出的電文就是一篇完整的有用的情報。所以在該室集中了數位從事日本密電研譯工作多年的老手。


還有一間「隊長室」,主管日常行政工作,處理情報的輸出,隨時將新的情報通知佩德少校,並定期編輯《每周綜合情報》,於周末送交英方。


至於「聯絡官室」,坐鎮的正是英方駐區隊的聯絡官佩德少校。他負責傳遞情報和一般性事務。如果情況緊急,可以用電話將情報直接告知英國空軍指揮部。


最後是「總務室」,配有書記、譯員、打字員、事務員、文書、會計等等。


我獲得英方無法得到的敵情


加爾各答毗鄰緬甸,處於日轟炸機有效行動半徑之內。第 6 監察區隊初來乍到,主要還是收集日海軍航空隊的密電,但發現數量很少、信號很弱、以至於電文很不完整。據推斷,海軍飛機已無頻繁的活動。於是及時調整了偵聽策略,改為以收集日本空軍(即陸軍航空隊)的密電為主攻方向。不久,我方即掌握空軍的通訊網,將其拿來與以往已經掌握的資料進行比對以後發現,雖然敵方電台的呼叫結構和使用波段變化不大,但密電的密碼組織已經徹底更換!


在國內,由於日軍自認為中國人不大可能破譯他們的密碼,尤其是較為先進的空軍密碼,因此他們一直採用比較簡單的「移位密碼法」。而現在移師遠東以後,他們要面對的是科技相對先進的英美兩國,所以及時改變了空對空和空對地之間的通訊密碼,新的方法叫做「加亂數法密碼」,是一種保密性更強的高級密碼,它一時間成為我方破解密電的攔路虎。當時,第 6 監察區隊收到的都是三位數密電碼,亂數表本比較薄,我方人員認為破譯的難度沒有預計的大。通過累積統計和分析,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發現日本人的這種密碼亂數組並不算多,於是不久就攻克了這一難題,為判讀日機往來密電和識破其動向掃清了道路。這是中國專家赴印以後打響的第一仗。


從 1942 年 11 月到 1943 年的 10 月、第 6 監察區隊在加爾各答工作期間,共計破譯日本密電 300 余份。其中凡情況緊急的情報一律翻譯成英文,及時送交聯絡官佩特少校。例如在日本偵察機從空中發回地面的密電中就包括日機搜索到的海上英軍艦隻分布情況、印緬邊界地區英軍動向、以及當地的氣象情況等等。又例如通過密電分析,常常可以提前洞察到日轟炸機的空襲走向與規模、其中有日機對緬甸西北地區印緬邊界英帕爾一帶及密支那東南方中緬交界地區進行轟炸的一些具體情況。同時,也讓我們掌握到敵方的一些具體的戰術,如日轟炸機往往每次出動僅 3 至 9 架不等。


利用日常破譯的密電,不僅能起到預警作用,還能為組織指揮一些帶有主動性的出擊行動、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比如第 6 監察區隊從密電往來中找到敵機行動的一些規律:一般一個高級將領乘坐軍用飛機巡視緬甸各地,每到一站,就會先向下一站發出通報密電,這樣一來,就讓我們了解到他的行蹤,給我方安排中途攔截創造了機會。此外,英印空軍曾多次利用我方給出的日軍後勤運輸情報,提前派出飛機奇襲敵人車隊或船隊,並獲得了成功。


根據長時間的監聽,我方人員發現,日本海軍航空隊的主力基本已撤出東南亞,而進入更遠的太平洋戰區。留在緬甸的幾乎都是空軍(即陸航)。它們的飛機總數也就在 200 架左右。中國人還通過對密電的分析了解到本地區日機的一些大致配置情況:比如日本飛機中多數是用於直接配合地面部隊作戰的近程輕轟炸機,用於遠程空襲的重轟炸機數量很少。而且,敵轟炸機的侵擾活動主要集中在緬甸的東北地區,北部和西北部次之,南部和西南部甚少出現。而且日機在出擊過程中很少相互呼叫和發報,更不透露地名,這說明日機在緬甸的活動加強了保密性和反偵察措施。


一次不作宣揚的空中大捷


1942 年 12 月初一個無月的夜晚,加爾各答在喧鬧了一天以後,已漸漸沉寂下來。可就在 8 點半左右,空中突然傳來不祥的飛機嗡嗡聲。接著就是幾下沉悶的爆炸聲。一些炸彈落在市中心的公園街,造成兩三棟房屋倒塌。一時間,商鋪紛紛拉上大門,路上的行人四下逃散,有的就近鑽進了防空洞……街市上一片混亂。這是日本佔領緬甸以後,對該市的首次空襲。


然而,這也是一次罪惡的轟炸,它選擇了暗夜,它選擇了鬧市,而非軍事目標或機場港口。3 架飛機扔下炸彈就溜,來去匆匆。很顯然,這是一次試探性的挑釁,藉以掂量一下加爾各答的空防力量。


由於人們毫無戒備,所以連防空警報也來不及拉響。儘管英軍在加爾各答擁有較強的空軍力量,但因為對來襲之敵毫無察覺,所以根本談不上什麼反抗了。而最令人尷尬的是,此次行動,就連第 6 監察區隊事先也毫無洞察,令全隊人馬大惑不解。


經過緊急研究後發現,我方的工作存在一大疏漏:即原來我們一味地在按國內鬥爭的老經驗辦事,將全部力量投入到搜索敵航空隊的通訊網方面,而放鬆了對其他特殊動態的監聽。另外,在此次行動中,狡猾的日軍一反常態,並未在遠程轟炸前派偵察機進行例行偵察,而是直接冒險入境投彈。所以,監察區隊根本沒有收到應該由偵察機發回基地的隻言片語。


根據這一新的情況,中國人決定分兵兩路,一路人馬仍然堅持搜索以往的空軍通訊網,以便加強常規的密碼偵破工作;另一路人馬則死守偵機,嚴密伏守和攔截其他途徑的空中電波。通過研究發現:仰光以北的東瓜機場表現最為活躍,飛機起降架次最多。而該機場地處緬甸西部,如果從這裡起飛襲擊加爾各答,那麼飛機飛行的大部分時間應該都在海面之上,這必然給地面防空監視哨的警戒觀察帶來一定的困難。


有了眉目,就不難制定對策。有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 6 監察區隊決定有針對性地強化對這一方向的監聽,工夫不負有心人,我方終於得到了回報。


又一天的同樣時間,區隊二樓電台值班人員突然興奮起來,他們發現東瓜機場在平靜了若干天之後,突然又忙碌異常!機場電台和各轟炸機電台之間的通話多了起來,嘰里呱啦的電波說明它們彼此正在試通聯絡手段,這會不會預示著將會有一次較大的行動出現?


根據這些雜亂的通訊,中國人馬上就估算出參加行動的轟炸機可能在 9 至 12 架之間。又過了 10 分鐘,日本人開始不再「發話」,這說明飛機編隊正在魚貫起飛。


不久,密電又在同一方向出現,先是飛機上的電台連續呼叫基地數次,但並不發送具體內容。而後基地根據地面測向機測出的飛機方位,通過回電反饋給空中編隊。原來,這是一種為夜航飛行進行導航的辦法。能使飛機沿著一條既定的航線前進。而聰明的中國人馬上就聯想到日本飛機很可能沒有安裝自主導航設備。


由於地面發回的電文中只有表示「示向度」的測向數據,因此如果偵譯人員不懂測向知識,也只能是莫名其妙乾瞪眼,無法變為對自己有用的情報。在空中形勢瞬息萬變的情況下,對第 6 監察區隊確實是個挑戰。


好在中國人早在國內舉辦的重慶中蘇特種情報電台培訓班裡接受過飛行測向的知識培訓,所以經過計算,馬上得出了機群的飛行方向:即從東瓜起飛以後、一直在向西北方飛去。


這些情報立即告訴了近在咫尺的佩特少校,然後他馬上拿起專線電話通知駐加爾各答的英印空軍聯合指揮部。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中方人員頭戴大耳機,睜大眼睛全神貫注地搜尋著空中的每一絲電波。屋裡寂靜無聲,只有器材里的電子管發出的輕微的嗡嗡聲。可不知為什麼,在飛機起飛 1 小時之後,日方的機載電台全部陷入寂靜,所有的聯絡信號都消失了。只有地面還在瘋狂地呼叫著他們。


第 6 監察區隊一直監聽到東瓜機場也停止呼叫為止,並將這一反常情況及時通告了佩特。……當夜風高月暗,加爾各答平安無事。


次日上午,正當中國同僚們一邊茗著咖啡、一邊在為昨夜的奇遇而大惑不解時,門外突然闖進了福爾克納上校和他的副官,在他們的臉上已掩飾不住喜悅的心情,他們激動地向中國同事們祝賀,祝賀第 6 監察區隊在情報戰線上打了一場大勝仗!


原來,昨夜英印當局在收到一份份來自中國專家的情報以後,經過整理分析,得出了日機將再次循著自東瓜到加爾各答的航線來犯的判斷。於是空軍指揮部決定立即出動戰鬥機半路攔截。時過不久,英國戰鬥機果然在吉大港附近空域與來襲的 9 架日本轟炸機遭遇,旋即展開了猛烈的迎頭痛擊。由於我方已了解對方出動的規模,做到了有備而戰,所以在己方戰鬥機的數量上作了周密安排,擁有絕對的空中優勢,因此竟然將 9 架敵機悉數擊落,無一倖免!而英軍飛機卻毫髮未損。


此時此刻,眼見平日枯燥而艱辛的工作終於得到了很好的回報,喜形於色的中國隊員全都跳了起來,全隊沉浸在戰鬥勝利的喜悅之中。


而當中國同事反問福爾克納上校,近期英國同行有何建樹時,這位少校聳了聳肩膀,搖著頭回答說:「我們對如何偵譯日本密電毫無頭緒,所以對昨天的敵機來襲毫無所知……我們沒有估計到你們在搜集日本空軍情報工作方面擁有如此豐富的經驗和成就。」


這是第 6 監察區隊在印工作期間最令人鼓舞的一次實績。


此次空中大捷發生之後,雖然也曾多次偵察到敵機在緬甸北部有過頻繁的飛行,但再也沒有敢進犯過這座城市。第 6 監察區隊的成功,粉碎了日本進一步襲擊加爾各答的企圖,使這個城市恢復了和平與正常秩序,也穩定了該地區乃至印度的局勢。這是中英對空情報合作對日作戰的成功典例,也是我方無形戰線援外作戰的驕傲。


有趣的是,關於日機的第一次空襲,印度報紙曾進行了大量的報道,而對於日機的第二次來犯以及潰敗,卻找不到一個字的報道。原來,此次空中大捷與情報戰線的積极參与有關,所以任何消息均被英印當局扣下。並為了保密,規定在戰爭期間不得再對外透露。這也是造成這一勝仗長期以來不為人所知的原因了。


謝絕技術交換和戴笠的撤軍令


至 1943 年秋季,遠東局勢業已明朗。日寇無力蠶食印度,而利用空中力量進行騷擾也已力不從心。西方的德國法西斯節節敗退,所謂和日本「東西大會師」的讒言早已成為令人恥笑的夢囈。英印空軍以對付駐緬日航空隊為主要目標的作戰任務大大減輕,空防情報工作自然也下降為次要地位。有鑒於此,英方認為已經不再滿足於昔日單純的情報交流、所以提出了全面「吸收」我密電偵譯技術,以加速其自身密電破譯技術提升的請求。但由於此項工作涉及原定協議之修改,所以第 6 監察區隊當即請示國內的監察總隊。


但得到的答覆是:事關重大,如欲修改協議,英方應派員赴重慶重新談判等等。很顯然,中國政府也不願意將自己的經驗拱手相送。當英軍看到回電以後,來了個過河拆橋的動作。竟暗示:要麼交換技術、要麼請便,意思就是逼迫你就範或主動提出撤離。在他們看來,以後的戰事似乎已經不再需要這批中國人了。


於是區隊再次請示國內,倪隊長還特意問了戴笠。結果自不待言,戴笠立馬發報,令全隊速回重慶本部,而且還特別加了「不得延誤」四字,似乎英國人的自私早已被其言中。


中方的意見很快得到了英印當局的同意。福爾克納上校、佩德少校和另外幾位英國軍官,代表英印駐加爾各答空軍指揮部,假座加爾各答的大東飯店,為第 6 監察區隊中的骨幹分子餞行。10 月初,區隊分幾批撤回重慶,整個行動至 10 月下旬結束。


於是,給中國空軍情報援外作戰畫上了句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之翼 的精彩文章:

世界第一艘航母由日本人建造,二戰結束後仍完好無損
航展表演失誤釀重大事故:飛行員墜地前0.8秒彈射
飛行表演為何多用教練機?戰機花費高出數十倍太奢侈
英國的空中儀仗隊:來華首秀的紅箭是支怎樣的隊伍?

TAG:空軍之翼 |

您可能感興趣

美日韓將首次聯合演練反導 中方:勿使局勢升級
局勢升級?美軍首次擊落敘戰機 美媒稱特朗普欲直接挑戰巴沙爾
朝方稱美韓軍演加劇半島緊張局勢 後果全由美國承擔
韓美「部署薩德」背後的陰謀!東南亞局勢極為微妙!
美智庫:南中國海局勢或令中美軍事攤牌
半島安全局勢惡化,美韓難脫干係
美軍雙航母進駐,駐韓美軍計劃裝備核武,朝外相:局勢正在失控
敘化武問題美俄說法迥異 民調:敘緊張局勢將以美俄戰爭結束
朝鮮駐華公使朴明皓:朝鮮半島局勢正處於核戰爭邊緣
中方嚴重關切特朗普「一中」言論 境外媒體:局勢或升溫
火狼論金:美朝局勢再次升溫 後市行情解析及布局
美澳官方對中印邊境局勢表態
朝鮮再射導彈千鈞一髮!半島局勢全解讀為啥必須中美合作?
東北亞局勢陡然緊張:美計劃在韓日部署核武器惹怒中俄!
美俄歐洲局勢已是劍拔弩張:美軍大規模增兵,防止俄羅斯勢力擴張
美朝局勢全面爆發即將核戰?韓國趁機悄悄建起薩德!
伊俄表示要強化合作 防止美國「非法干預」敘利亞局勢
深度丨朝鮮建軍節前,美日聯合軍演或使半島局勢進一步惡化
朝鮮半島局勢再升級!駐韓美軍或重新部署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