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家庭調解類電視節目正淪為黃色新聞產地

家庭調解類電視節目正淪為黃色新聞產地


作者:走刀口



在中國,幾乎每個電視台都有一檔調解類節目,較為知名的如江西衛視的《金牌調解》,天津衛視的《愛情保衛戰》,上海電視台娛樂頻道的《新老娘舅》,北京電視台科教頻道的《第三調解室》,但在互聯網上正逐漸掀起一股反對浪潮。近日,一篇題為《民怨沸騰!強烈要求柏萬青節目停播!真的夠了!》在朋友圈廣泛流傳,眾多年輕人要求停播這檔節目,為什麼本著調解目的的節目會遭到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的反對呢?這與調解類節目正淪為黃色新聞產地密不可分。



調解類節目在中國盛行源於社會轉型


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社會迎來前所未有的轉型,工業化、城鎮化全面鋪開,由此導致社會經濟環境、人們的價值觀發生巨大轉變,這也導致人與人之間出現了更多樣化的矛盾:比如因為拆遷導致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因為生活理念差異導致婆媳矛盾;因為感情糾葛產生的戀愛問題、婚姻問題。這些問題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而中國社會又缺少舒緩的渠道,於是一些電視人精明的發現了這個「商機」,開始推出各種類型的調解類節目。


與之相適應的是,中國在法律制度上肯定人民調解制度,認為這體現出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特點,因此各地方衛視相繼與司法部門成立電視調解委員會,比如江西衛視的《金牌調解》欄目,採用的便是調解員現場調解,當事雙方簽署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調解協議,由此使所做的承諾同時具有社會約束力與輿論監督力。



家庭調解類電視節目正淪為黃色新聞產地


2011年,時任司法部副部長郝赤勇在看完《金牌調解》節目後表示,「讓人民調解工作直接走上熒屏是社會管理創新的好形式,用老百姓身邊的事講法治、講道德、講和諧,自然要受到群眾的歡迎,同時也取得了調解一案、教育一片,調解一案、化解一類矛盾的效果。」(法治網2011年11月30日報道,原題《江西打造國內首檔具有法律效應電視調解欄目 開播9個月調解糾紛303起》)


在《金牌調解》欄目的帶動下,地方電視台紛紛創辦各種類型的調解節目:有情感類調解節目,如《愛情保衛戰》;有家庭糾紛類調解節目,如《新老娘舅》。這些調解類節目,模式大致相同,要麼採用當事人到節目現場陳述,調解員現場勸導與評判化解矛盾,要麼實地調解。


調節類節目一出現,便受到極大歡迎,各大電視台的調解類節目收視率都很高。一些傳媒學者分析認為,這種類型的節目之所以受歡迎,源於它「真實地反應了現實生活的悲歡喜樂」,而且內容多樣,拍攝形式不斷推陳出新,自然受到觀眾歡迎,受到好評。(馮波《調節類節目「收視之道」解析》)


這類節目真的只是因為真實才受歡迎的嗎?顯然不是。



家庭調解類電視節目正淪為黃色新聞產地



調解類節目滿足了中國人的圍觀心態



調節類節目誕生之初,確實能起到一定的調解作用,能夠解決一些民眾之間的矛盾糾紛,但這絕不是它受歡迎的根本原因,真正讓這類節目大行其道的關鍵在於,這類節目滿足了人們的八卦慾望,更滿足了中國人的圍觀心態。


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在其代表作《人類簡史》中提出,人類之所以能從動物中脫穎而出,在於人類能夠八卦,八卦讓人類得以建立複雜的社會關係,能夠組成更緊密、更複雜的合作形式,從而推動人類成為萬物主宰,以至於「即使到了今天,絕大多數的人際溝通(不論是電子郵件、電話還是報紙專欄)講的都還是八卦。」


八卦是人類的天性,中國人自然不例外,相對而言,中國人還有更加濃厚的圍觀心理,魯迅在《葯》中生動地描述了中國人的圍觀心態: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後退;一直散到老栓立著的地方,幾乎將他擠倒了。

相比於圍觀殺人,中國人更喜歡圍觀別人的家長里短,因為這些類型的案例,也可能發生在自己生活中,比如夫妻反目、婆媳交惡、子女不孝、兄弟不和,即便這類事情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也可以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拿自己的「道」與「德」來加以評判,這照樣能凸顯自己的優越感,再不濟,也能為平淡的生活增加一些談資,滿足八卦的心理。


但隨著這種類型的節目越來越多,調解人員的素質也越來越低下,各種獵奇類的故事不斷湧現,導致這些節目逐漸黃色新聞化。



調解類電視節目正逐漸淪為黃色新聞



調解類電視節目日漸增多,競爭也變得日趨激烈,為了提升收視率,追逐經濟利益最大化,不少電視台和從業者忘記了作為大眾傳媒本應肩負的責任,不論有無條件都爭相上馬,使得粗製濫造的節目越來越多。而在這些節目中充當調解員的人,其素質和觀念,也越來越低下。比如,大量電視台選擇的是那些熱心腸的老年婦女,他們本身文化素質不高,只能依靠自身閱歷及認知,以及傳統的人生觀、價值觀來調解當下時代的矛盾,結果越調解越糟糕。(參照張霽月《淺析地方電視台調解節目》)


家庭調解類電視節目正淪為黃色新聞產地



這類調解員操著傳統的男權思想,秉持「寧拆十座廟,不毀一庄婚」的理念,勸解那些感情破裂的夫妻繼續生活,這種調解不但不能使社會獲得正能量,反而會導致社會倒退,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因為還有大量的調解類節目已經或正在黃色新聞化。


19世紀末,美國兩位著名的報業大亨威廉·赫斯特與約瑟夫·普利策之間爆發新聞大戰,為了吸引更多的讀者,雙方競相使用聳人聽聞的標題,大量報道犯罪新聞和社會醜聞,甚至不惜撒謊,製造假新聞,這場新聞大戰造就了一個專有名詞,即「黃色新聞」。「黃色新聞」的出現,不但大大降低了新聞業的水準,還嚴重毒害民眾心靈,成為社會的負能量。


不幸的是,這場發生在100多年前的黃色新聞大戰,似乎正在中國悄悄上演,地方電視台上的男權話語現象尚且是小事,更為嚴重的是,一些嚴重違反社會公序良俗的節目,被公然搬上熒屏,而且堂而皇之的加以製作和推廣,這其中的代表性事件便是上海電視台娛樂頻道《新老娘舅》2016年1月20日推出的《上海94年女孩輪姦》。


這期節目近日被媒體報道後,重新呈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這期節目完全挑戰了人們的認知底線,連電影和電視劇中都極少出現的強姦、輪姦、未成年少女非婚生子,在這期節目中屢屢被提及,人們無從知道事件的真假,節目組也沒有去配合警察調查,更未為女孩及其家人提供相應的保護,這種類型的節目,不但起不到什麼調解作用,對社會只有毒害作用,可謂典型的「黃色新聞」,實際上,這種類型節目中出現的案例,根本不能叫做「新聞」,只能算故事。


調解類電視節目廣受歡迎,雖然與民眾喜歡看分不開,但更與電視從業者的推波助瀾密不可分:領導追求利益最大化,從業者和為了完成KPI,為了生存,他們統統忘記了媒體的責任。


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的心理閾值越來越高,傳統的講故事模式已經不能吸引觀眾的目光,為此調解類節目不得不推出更加奇葩和聳人聽聞的社會故事,這進一步導致這類型節目變成了「黃色新聞」的產地和社會垃圾的製造地。


在《上海94年女孩被輪姦》這樣的案例以後,調解類節目還會推出什麼奇葩故事,筆者已經不敢揣測了。



結語:



民間糾紛也好,家庭矛盾也罷,其實並不需要都上電視,讓道德的歸道德,法律的歸法律,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靠調解,終歸不能讓社會更和諧。



本文系騰訊文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閻連科:中國有非常多的好作家和作品
鄧文初:起源神話是歷史研究的「學術公敵」
考希克·巴蘇:官僚社會學
路內:中國所有的荒誕和精彩都存在於日常之中
牛津學者:提安哥是非洲文學的巨人

TAG:騰訊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保定廣播電視台《聚焦京津保》欄目啟動中醫節目
盤點陶虹電視劇女神容顏依舊 徐崢節目《食在囧途》收官
會誕生神作嗎?日本電視台推出新動畫節目
日本電視節目聖地巡遊被網友批不知所謂
一檔科普電視節目,緣何創收視率新高
外星人也看地球的電視節目?
《朗讀者》摘得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季播電視節目唯一大獎
偶像養成類節目成為黃金產業點 主流電視台紛紛集中「造星」
視頻網站自製節目華麗轉身,反向輸齣電視台或成大勢
中國某衛視經視新聞節目被日本網民質疑抄襲
日本電視節目沒有中國「老娘舅」式重口味
玟星與洙正將出演綜藝節目《偶像電視劇工作團》
中國電視劇在非洲,美食類節目最受歡迎
空前繁榮+最強嚴管:網路視聽節目收入超電視廣告
母控解釋成了子控!島國電視節目誤用流行詞
錯誤預測英國大選得票率 專家電視節目中直播「吃書」
電視台如何統計節目收視率?
慈文傳媒如何回應「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年審不合格傳聞?
廣電總局加強網路視聽節目管理:不得播出任何「未刪減版」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