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瑞士蘇黎士大學Rolf Pfeifer教授:未來機器人應該是什麼樣

瑞士蘇黎士大學Rolf Pfeifer教授:未來機器人應該是什麼樣


  新浪科技訊 10月22日消息,2016世界機器人論壇昨日開始舉行,大會邀請國內外機器人領域知名學者、專家圍繞「共創共享共贏,開啟智能時代」這一主題進行交流研討。瑞士蘇黎士大學Rolf Pfeifer教授表示,未來如果機器人的技術足夠成熟的話可以做很多人類的事情,這是我們對未來機器人的一個願景。


  以下為演講實錄:


  這個機器人叫做「R-Boy」,也是歐盟提到的人類大腦項目,幫助大家回顧之前講話的內容。去年我也參加過世界機器人大會,所以這裡我講的並不適用於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沒什麼大的問題,這裡我想講的主要是消費社交機器人,這類機器人有一個很大的問題。

  未來的機器人應該是什麼樣的呢?之前Kazerooni教授說不應該只看電影當中的情節,所以我們應該回到現實當中來看真實的人是什麼樣的。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真的是很大,左邊的圖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功能,外表看上去也是非常的光鮮,右邊的圖是在合肥的星巴克裡面使用的機器人的情況,可以看到只能送一送食品和飲料,也不能很好地倒咖啡。因為這些機器人功能的原因,所以最後這家店不得不關掉了。這樣的輔助技術如果進行炒作的話,這種炒作要有道理才可以,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能夠真正得到我們應有的、想像當中的社交機器人。


  這是2013年12月份,就是Google買了八個機器人公司,然後說Google就這樣做了,背後一定是有道理的,之後媒體就跟上了,也進行了大幅的報道。機器人並不是技術媒體,而是財經媒體或者經濟媒體。實際上機器人已經和我們在一起有了五十多年的時間,這是在豐田的一個工廠,這些機器人做了非常傑出的工作,包括我們的手機、摩托車和汽車,使得整個世界變得更加便利了,所以我們也非常感謝機器人。Google說要買八個機器人公司之後,現在也可以看到一個新的運動,要把機器人從工廠的廠房裡面走出來。唯一的一個機器人能夠走出工廠的話就是來自本田的這家機器人,他們花了很長的時間進行研發,而且它的走路仍然不是特別自然的步態。這樣做實際上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們不能低估目前我們任務的難度。醫療當中的應用可以支持人們去搬重物,但是我們的期待值同樣不能過高,需要很多年的努力才能進一步地研發和改進現有的功能。


  我們還有很多的想法,比如用無人機去送快遞,或者是用電腦去送漢堡包等等,有些機器人也有感測器,右邊的只能四處走一走。這是二十多年前,可以看到PaPePo製造出來以後不斷地在商業當中取得了成功。NEC是一個世界級的公司,它就開發出來了PaPePo這樣的機器人,為了讓它適應大眾市場把它的成本大大降低了,所以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醫療的這家公司還在這個項目上面掙扎。這是鵲巢咖啡在東京的一個咖啡館,PaPePo可以告訴你咖啡機最新的一些功能,但是並不能夠為你沖一杯咖啡。要讓它進行溝通的話還是有很大的誤解,它不能直接地說話,只是很多時候當一個母親帶著一個孩子到咖啡廳裡面喝咖啡的時候,這種溝通要比和機器人的溝通複雜得多。我們必須警惕這樣的一種機器人,可以看到二十年前或者十五年前,實際上我們把機器人從工廠裡面移到了我們的生活空間當中,可以看到從2014年到2015年機器人方面的投資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七十,差不多比之前的投資量超過了兩倍,所以有人認為機器人前途無量。


  所有的這些有沒有可能純粹是燒錢呢?作為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和媒體都有一個責任,就是從科學和工程的角度來看機器人的發展還是很好的,但炒作也並不一定是壞事,可以提升公眾對這個領域的關注,實際上這個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出來了。Google對於一些公司看不到商業應用的前景,另外他們也擔心破壞他們公司的形象,成敗上千萬人都在看機器人的視頻,有些視頻可能人們比較害怕,就是不想要這種機器人,如果這些預期被滿足的話當然是更好了。我們能夠真實地告訴大家機器人到底能做什麼或者不能做什麼,必須要了解人們的心態,也不僅是要說空話,而且要履行我們的承諾,並且機器人的功能不僅是能夠有些語音和識別的功能。

  很多機器人是用鋼鐵做成的,但是人的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非常軟性的東西,所以從本質上來說人是非常柔性和軟性的。人類之所以有這麼強的感測能力就是因為大多數都是用軟性的材料,如果要打造這種和人類比較接近的機器人就必須要用這種軟性的材料。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非軟性的機器人,包括可能定位、移動和抓取,也可以往裡面灌咖啡,它的材料是非常軟的,可以被動地根據其它物體的外形調整它的形狀,不用你去控制就能夠實現。如果人類想要握住一個硬的東西,抓住一個玻璃杯的話你的手指會隨著它的組織適應它的形狀。如果我們在手指上放一些硬的東西可能就抓不住這個玻璃杯了,所以還是涉及到用什麼材料的問題,軟性材料要測試的話還是要對這個物體進行抓、捏和推,肯定也希望像人一樣抓取這些東西,這些都需要軟性材料的使用。


  未來如果機器人的技術足夠成熟的話可以做很多人類的事情,這是我們對未來機器人的一個願景。


  Rolf Pfeifer:我們現在成立了一個工廠叫做「Living With Robots」,這些機器人將來可以做服務員給大家發一些飲料,也會裝很多的感測器,人們在未來和機器人互動也會更加自然。第一個產品可能是做一個吧台的服務員,我們這裡用到的技術包括軟性的機器人技術,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材料簡化這種中央控制的功能。第二個產品就是要解放它,也就是說要讓機器人能夠從過去的限制當中走出來,比如在吧台工作的話中間可以走動的地方就非常的窄,其實就不需要過多地走動,只需要熟悉那一點地方就可以了。


  希望在2018年的RobotLaunge見到各位!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艾德菲大學Adelphi University
為什麼北京大學的拼音不是Beijing University?
不一般的表皮–葡萄牙Minho大學研究所/Claudio Vilarinho
山東大學教授Nature Immunology
一本書看遍世界名校: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Business insider「最聰明」的50所美國大學!
BusinessInsider:美國最有價值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外專千人計劃Pedro Valdes-Sosa課題組招收碩士、博士生、博士後
美國大學那些奇葩的traditions你怕了嗎?
靠寫100遍BlackLivesMatter就被斯坦福大學錄取?傳奇高中生被爆是權貴
大學生卧底iPhone工廠:相信iPhone不會回美國製造
我是不會告訴你 Kanye 成為大學精神科臨床案例的;OVO x Jordan 8
專訪多倫多大學Brenda Andrews教授:功能基因組全局調控網路
紐卡斯爾大學Clearing詳細步驟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Homayoon Kazerooni:創新式外骨骼技術
從Princeton Review夢想大學排行看中國學生讀美高優勢
海德堡大學Karlheinz Meier教授做客「北京大學信息技術與信息化名家講壇」
中二!日本大學生最愛的單詞是interesting
諾貝爾獎得主Jean-Marie Lehn走進中國藥科大學 解讀化學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