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碧天靜,霜滿地

碧天靜,霜滿地

冬來之前,寒霜先至,深秋的最後一回眸,也隨著這一天,逐漸消失了眉眼。霜降,為秋做最後一個靜默的退隱儀式。

碧天靜,霜滿地


落葉,在寒霜的侵蝕下,由橙色,變枯黃,隨即化入泥土,成就來年新綠,一歲榮辱,到此終結。


老人總講:天降寒霜,其實,霜不是從天而來,是生髮於地表之上。《月令七十二集解》中講:九月中,氣宿而凝,露結為霜矣。可見,氣遇冷成露,露遇寒凝霜。天冷了,農人秋收完結,轉而冬藏,萬物寂然。

碧天靜,霜滿地


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為此時菊花盛開,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碧天靜,霜滿地



南宋詩人呂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寫道:「驛內侵斜月,溪橋度晚霜。」陸遊在《霜月》中寫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說明寒霜出現於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沒有雲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會凝結在溪邊、橋間、樹葉和泥土上,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說「濃霜猛太陽」就是這個道理。有《霜降》詩云:「時逢秋暮露成霜,幾份凝結幾份陽。荷敗千池蕭瑟岸,棉白萬頃採收忙。」

碧天靜,霜滿地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獸 丨 豺狼捕獵,初獲祭天,以示回報,此為獸之道義,更為人之道義。


二候草木黃落 丨 風卷殘葉,雁留影無蹤,凋零的季節到了。


三候蜇蟲咸俯 丨 蟄蟲開始冬眠,大自然變得寂靜。

碧天靜,霜滿地



霜降之後,天氣漸寒,此時煨一鍋湯,是再好不過的滋補養胃之舉,所謂「女子三日不離藕」,蓮藕是墨魚乾做湯最合適的搭檔。

碧天靜,霜滿地


霜降要吃柿子,是很多地方的習俗,對此泉州的老人講: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涕。類似這樣的說法,乍聽不明所以,細細想來,卻能體味出民眾的淳樸可愛來。彷彿把流水般恬淡的日子,過出了一絲儀式感來。

碧天靜,霜滿地



冬未至,寒霜先降,百木枯,心自悲涼。古人比較容易傷春悲秋,也正因此,才寫出了情感至深的文章。秋,是一個容易引起人心底最柔軟情感的季節。從滿目金黃,到滿目枯黃,我們目送的是一個季節的流失,迎來的是一段生命的成長。

碧天靜,霜滿地



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大可不必傷悲,冬要來了,想起大雪紛飛,又是一陣悸動不是嗎?生命永遠有驚喜,沉靜的送走昨天,欣喜的迎接明天,不管季節如何更換,生命永遠美好而溫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岸讀書 的精彩文章:

一個引無數人折腰的文學人物
如何判斷一個新生事物是否符合未來?
婚姻公式
認真生活,美好可以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無為」思想的5種方法

TAG:左岸讀書 |

您可能感興趣

碧天靜,霜滿地,天寒請加衣
橘井泉香-寒露碧天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