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鐵骨忠貞,文韜武略,堪稱明朝第一人

鐵骨忠貞,文韜武略,堪稱明朝第一人

在明朝建文時期,出現了很多反抗朱棣的大臣。其中著名的人物,包括方孝孺、齊泰、黃子澄等人。但這些人基本屬於只是出謀劃策而紙上談兵之人。相反,這一時期,還有一位文武雙全、鐵骨忠貞的抗擊朱棣的文官,其節操、其能力,絕不亞於以上諸位,而其遭遇之慘、不屈之狀,亦不亞於以上諸位。

鐵骨忠貞,文韜武略,堪稱明朝第一人

他就是鐵鉉。

鐵鉉(1366年-1402年),字鼎石,河南鄧州人,色目人後裔。洪武年間,由國子監授禮科給事中,歷任山東布政使、兵部尚書,多次擊退燕王朱棣,在朱棣奪位後被處以磔刑,死時年僅37歲。

1398年建文帝即位後,鐵鉉升任山東參政。1399年7月燕王朱棣以「靖難」為名義,起兵造反。由於建文軍隊多次被朱棣打敗,1400年6月朱棣率大軍南下,兵鋒逼進濟南。文弱書生鐵鉉毅然決定死守濟南,與守將盛庸等人「酌酒同盟,收集潰亡,守濟南,相與慷慨涕泣,以死自誓」。

鐵骨忠貞,文韜武略,堪稱明朝第一人

朱棣認為濟南可不戰而下,於是命人勸降。結果鐵鉉回信《周公輔成王論》,要求朱棣撤兵。朱棣惱羞成怒,下令攻城。但鐵炫防守嚴密,戰局持續三個月。

朱棣下令諸軍引水灌城。鐵鉉遂決定詐降。守城士兵晝夜哭泣,「濟南魚矣,亡無日矣!」,城內百姓出城,向朱棣伏地請求「奸臣不忠,使大王冒霜露,為社稷憂。誰非高皇帝子?誰非高皇帝臣民?其降也。然東海之民,不習兵革,見大軍壓境,不識大王安天下、子元元之意,或謂聚而殲之。請大王退師十里,單騎入城,臣等具壺漿而迎。」希望朱棣把部隊後撤,只身前來迎降。

鐵骨忠貞,文韜武略,堪稱明朝第一人

朱棣非常高興,下令大軍後撤,自已騎大馬,張傘蓋,帶著幾名衛士,準備入城受降。朱棣剛進城門,城內士卒高呼「千歲到」,預先置於門拱上的鐵閘轟然而落,立即砸爛朱棣的馬頭。朱棣換馬急返,險些被砸成肉餅。

朱棣調用大炮,下令攻城。濟南城將破之時,鐵鉉下令將朱元璋的神牌高懸於城上。朱棣以孝子自居,不敢下令攻擊。鐵鉉則派軍偷襲燕軍,「燕王憤甚,計無所出」。最終朱棣只得撤軍。

建文帝得知鐵鉉守城有功,加封他為兵部尚書,並率軍出擊北上。12月明軍與朱棣在東昌大戰,燕軍大敗,死傷萬餘人,朱棣麾下第一猛將張玉戰死,此後朱棣再也不敢取道山東。

此後朱棣見無法佔領山東,便冒險徑直南下,渡過淮河,明軍措手不及,1402年6月南京陷落。此後建文軍隊潰散,鐵鉉被捕。

鐵骨忠貞,文韜武略,堪稱明朝第一人

鐵鉉被帶到南京後,朱棣親自審問。鐵鉉背身而立,正言不屈,朱棣想讓他回過身來看看,但鐵鉉激烈反抗,「令一顧不可得」。

朱棣下令將鐵鉉的耳鼻割下,鐵鉉依然鐵骨錚錚,「竟不肯顧」。朱棣將鐵鉉被割下的耳朵、鼻子塞到鐵鉉嘴裡,讓他吃掉,還問他「甘否?」鐵鉉回答:「忠臣孝子,肉有何不甘!」

朱棣下令將鐵鉉凌遲處死,鐵鉉罵聲不絕,「至死,猶喃喃罵不絕」。

殺死鐵鉉後,朱棣仍不解恨,下令用油鍋炸烤鐵鉉屍體。朱棣讓太監「導其屍使朝上,轉展向外,終不可得」。希望讓鐵鉉的屍骨朝向自己,但「油沸蹙濺起丈余,諸內侍手糜爛棄棒走,屍仍反背如故」。朱棣十分驚駭,命人將鐵鉉屍骨安葬。

鐵骨忠貞,文韜武略,堪稱明朝第一人

鐵鉉死時37歲,此後他80多歲的父母被發配海南,長子鐵福安被發配到河池,妻子楊氏和兩個女兒被配入教坊司。

「鐵鉉妻楊氏,年三十五,送教坊司,茅大芳妻張女,年五十六,送教坊司,張氏旋病故。教坊司安政於奉天門奏。奉聖旨:『分付上元縣抬出門去,著狗吃了。欽此。』」不久楊氏病死。

鐵骨忠貞,文韜武略,堪稱明朝第一人

鐵鉉的兩個女兒被發往教坊司。但她們堅貞不屈,始終不肯受辱,並各賦詩一首。其長女詩云:

教坊脂粉洗鉛華,一片閑心對落花。

舊曲聽來猶有恨,故園歸去已無家。

雲環半挽臨妝鏡,兩淚空流濕絡紗。

今日相逢白司馬,樽前重與訴琵琶。

其次女詩云:

骨肉相殘產業荒,一身何忍去歸娼!

淚垂玉筋辭官舍,步就金蓮入教坊。

覽鏡自憐傾國色,向人休學倚門妝。

春來雨露寬如海,嫁得劉郎勝阮郎。

鐵鉉曾經的同事把這件事情報告給朱棣,朱棣說道:「渠竟不屈耶?」於是赦免了她們,許配了讀書人家。

鐵鉉的事迹得到了後人的高度評價。《明史》稱:燕師之南向也,連敗二大將,其鋒蓋不可當。鐵鉉以書生竭力抗禦於齊、魯之間,屢挫燕眾。設與耿、李易地而處,天下事固未可知矣。

鐵骨忠貞,文韜武略,堪稱明朝第一人

乾隆帝則稱:其他若景清、鐵鉉等,或慷慨捐軀、或從容就義;雖致命不同而志節凜然,皆可謂克明大義。

嚴正烺則稱:湖尚稱明,問燕子龍孫,不堪回首;公真是鐵,惟景忠方烈,差許同心。

南明朝廷追贈鐵鉉為太保、加謚號忠襄,清乾隆時重新謚為忠定。

鐵骨忠貞,文韜武略,堪稱明朝第一人

一代忠臣鐵鉉雖然慘死,但後世的人們並沒有忘記他。如今在山東各地,仍然有許多明清時期修建的「鐵公」祠廟,濟南一帶更將其視為守護鄉土之神。據傳,河南滎陽、陝西西安、遼寧瀋陽等地鐵姓百姓,均為鐵鉉後裔。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漢武帝雄韜武略,聰明一世,卻敗在阿嬌的心計上面!
此人文韜武略,武比呂布,謀比曹操,用人勝劉備,能力勝孫權!堪稱三國第一雄主!
三國勇士五子良將,文韜武略力壓五虎上將
三國文韜武略的十大智將,前三無爭議,趙雲倒數第一
乾隆號稱文韜武略文採過人,沒料卻被一個村姑「難」住「羞辱」?
現代版趙子龍:我國唯一無軍銜國防部長,文韜武略
此人是超級富二代,文韜武略勝過皇帝,毛主席都說他又機智又沉著
被曹操諷為徒有其表 文韜武略實為荊州猛虎
他文韜武略俱全,與八國聯軍血戰紫荊關,督造天下黃河第一橋
三國中他文韜武略是將軍更是丞相,無奈含恨而終
中國史上六個稱為「戰神」文韜武略、萬人敬仰,你最服誰?
這才是共和國前身,毛主席建立的第一個政權,文韜武略!
諸葛亮與陸遜文韜武略誰更勝一籌?
文韜武略乾隆帝,棲身地下佛學堂
文有新聞聯播,武有崑崙決,習酒文韜武略踐行東方君品
一代軍神劉伯承,年少時曾和父親一起金榜題名,有武略更有文韜
究竟誰有資格稱得上是秦國文韜武略的國君?
文韜武略定江山 解密《三國群英傳-霸王之業》官職系統
青年學子齊向上,文韜武略鑄軍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