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發展與「看台灣」

佛教發展與「看台灣」

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佛教發展與「看台灣」


台灣已將佛誕節定為法定休假日(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曹立君)

佛教發展與「看台灣」



台灣佛教的成就,令世人矚目(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曹立君)

齊柏林:看見台灣


台灣佛教,有電視台,沒有門票;


都市賓館客房的抽屜里,有佛書廣結善緣;寺院法物流通處不售僧服,假僧無法買僧裝行騙……


佛教在台灣社會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過,如果對台灣來的僧人或居士讚歎台灣佛教好,他們很可能會說:「其實台灣佛教也是從艱難中發展過來的。」


小學時的教科書中說:「台灣是祖國的寶島」。這片寶島,曾長期被日本強佔,歷經霧社事件、二二八事件,直至解嚴。正如龍應台《大江大海》中描述的那批台灣原住民青年一樣,被日本派往雲南以日軍身份參戰,被俘又以國軍身份參戰,被虜又遣往朝鮮,最後抵達台灣。台灣民眾從跌宕的歷史中走來,飽受離亂之苦。

台灣北面日本,南對菲律賓、馬來西亞,東臨太平洋、美國。這片島嶼的地理位置,就像它的歷史一樣複雜。台灣民眾對穩定的訴求超越了一切。後來,台灣發展了經濟,高雄港曾被建造成世界第三大港,「家家都是工廠」,外面的原材料運進來,產品行銷世界各地,建立了廣泛的國際交流。


「解嚴」前後,台灣經濟方面的進展使民眾逐漸富庶,對外交流過程中的中華文化元素,使台灣更有底氣和文化自信,人文層面的習俗與信仰也得到了深層呵護與包容,甚至不很正見的外道信仰也很能找到生髮的土壤。


此一期間,從大陸赴台的長老們艱苦卓越的開拓,以及整個佛教界共同的自身建設與弘法努力,獲得了各界尊重和廣泛的社會認同。佛教廣泛應用了國際交流通道,發揮出穩定人心的非凡力量,深化了台灣社會中華文化自信,這些都深受台灣社會歡迎。佛教界大量參與台灣本地公共事務,並很能「走出去」,以佛教四叢林(佛光山、法鼓山、慈濟、中台山)為例,他們雖然處身於不足三千萬人口的台灣,卻無不具備輻射世界各國的力量。


如果細心了解台灣,台北的精緻講究、宜蘭的樸實復古、高雄的務實大氣、墾丁的開闊自在……真可謂特徵鮮明。馮侖在文章中說,「台灣很中國、很現代;台灣官不聊生、人民安心;大陸人喜歡說大事、台灣人樂於聊小事」;台灣有唱《鄉愁》的羅大佑,也有寫《鄉愁》的余光中,有寫《北京法源寺》的李傲,更有寫《城南舊事》的林海音。媒體人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還說,「文化是台灣最值得驕傲的軟實力」;其實,當我們看到這片寶島富饒一面的同時,需要理解它曾經的滄桑;看到其文化軟實力的時候,也需要認識其文化層面曾經的多元。


在各類輝煌敘事的背後,台灣民眾也注重審視榮景背後的隱憂。

齊柏林導演在紀錄片《看見台灣》中說道「台灣的美麗與哀愁,美得讓人感動,傷得讓人心痛。這樣的台灣,如果你沒有看過,是因為你站得不夠高……當距離遠了、看到的事情變多了,直觀的現象不需要說明,也不需要專家解釋,當下就能看出是什麼問題……以前大部分人沒看見,少部分人裝作看不見,而今,『沒看見』不再是迴避的理由,『看不見』更成了赤裸裸的借口。……很多人都會在口頭上說愛台灣,其實並不了解這片土地,希望大家首先認識台灣……」


是否,以「人間佛教」思想為主線的台灣佛教,在成就了輝煌的世間出世間事業,並發揮了相當的「穩定台灣人心的力量」之後,還將面臨更新的責任?台灣慈濟大學林安梧教授說:「台灣佛教漸從『人間佛教』轉為『公民佛教』。」此語將一個重要的概念帶入大眾視野:公民宗教(civil religion),此概念顯示了當代社會某些不容忽視的特質。就社會角度來說,這一概念強調,宗教生存的餘地,將有一大部分取決於這個宗教能否合乎身份地為社會主流價值做出貢獻,脫離這個主流價值的宗教將缺少生存空間。


看來,我們也需要進一步深度關注台灣佛教未來,在完善自身並發揮了「穩定社會人心」等力量以後的進一步功用,這功用或將擁有與大陸佛教界更多的共鳴,這是兩岸佛教都要面對的「當下」,必有更多共同話語。


反思大陸佛教,我們曾經的遭遇,伴隨著部分歷史遺留的問題,一些無視法律與國家政策者,短視地追求金錢效益而不惜對佛教殺雞取卵,進行挾佛斂財、廟產興商、強售門票、娛樂佛教、打造「色情、暴力」僧人形象牟名利……有時甚至,佛教四眾的護法努力,顯得被動而又悲壯!

當權力成為商品,貪腐必然發生;當商品被過度包裝,人們必被隔離真實;當叢林法則被過度濫用,人類必然面臨困境;當科學過度滲透人文,信仰必然失去定解;當信仰被利用成利益的引爆點,咒罵必定來襲!而今,中央及地方強力反腐,這已成為佛教界「法住法位、佛教的歸佛教」理想的重要期待。


大陸社會在現代化建設的、美麗成就的底片上,所反襯出的部分佛教問題的無奈與哀愁,大概也正需要類似導演齊柏林在《看見台灣》中一樣的視角——從這裡你將看到,大陸佛教之美和美麗上的創痕,兩者同樣讓人觸目驚心,『美』得讓人感動,『傷』得讓人心痛,這樣的佛教,如果你沒有看過,是因為你站得不夠高。如今,我們不能看不見,也不能裝作『看不見』。因為,『沒看見』不再是迴避的理由,『看不見』更成了赤裸裸的借口。不要只會在口頭上說愛佛教,卻並不了解這個宗教。通過台灣佛教,希望大家首先認識大陸佛教,然後呵護大陸佛教。


無緣參學台灣台灣是件憾事。不過,每當我們談及台灣佛教,其本意多半是在探討大陸佛教,我們比對台灣漢傳佛教,對大陸佛教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反思,是何等的必要?


關注大陸佛教現況,我們難免唏噓。最近,有學者乾脆直言「大陸漢傳佛教傳承已斷」,此語震驚了許多人,這恐怕是探討大陸漢傳佛教過程中最為嚴厲的論斷。我寧願相信這是源於對大陸當代佛教的現狀了解不夠全面。


當代佛教的問題,恐怕還是要將「本身」和「因緣環境」分開看。我想,如果真是傳承已斷,那麼虛雲老和尚那一輩長老們的一番悲心與願力豈非付之東流?對於生於斯、修於斯的大陸佛弟子而言,「大陸佛教傳承已斷」的話語聽起來,就像是一個詛咒。傳承已斷,這不僅僅表明大陸佛子需要向外求法,甚至意味著一切都要重新再來。


正因為看到台灣佛教的輝煌,我們才更有理由相信大陸佛教傳承未斷。台灣佛教就是大陸佛教一脈優秀而未斷的傳承,大陸漢傳佛教再如何祖庭秋晚,起碼還有台灣佛教在傳承。作為大陸佛教之血脈延伸的台灣佛教,給予了我們足夠的希望和信念。


有不少人在說,「台灣佛教好,學台灣才有希望」。我想,最好的學習是——成為她。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避免「直接移植」,否則將喪失生命力。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正如榮格談論土壤問題時的看法,雖然深層土壤是一致的,但表層土壤的差異一定存在,盲目移植,則難以成就。台灣佛教輝煌現狀的合理性,不見得就直接意味「這一切就適合大陸佛教」,我們需要理解她的歷史過程。大陸佛教需要廣泛參學,但是,只有因地制宜、善巧受用,才能成就大陸佛教的未來。


台灣佛教界與大陸各方有著特殊的因緣和廣泛聯繫,例如佛指舍利赴台灣、慈濟救援汶川、玉樹地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三次會晤佛光山星雲長老。


我相信,因為有台灣佛教的呵護,大陸佛教更有希望!因為——這裡還有空白,因為——這裡是故土!


禪林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林的博客 的精彩文章:

中國社科院權威分析:挾佛斂財危及佛教根基
虛雲老和尚:明師是法身父母,恩德超過生身父母
廬山海會寺的美,讓你感動
海會寺舊藏趙孟頫小楷《法華經》
圖集 紀念虛雲老和尚圓寂五十七周年

TAG:禪林的博客 |

您可能感興趣

看看台灣互聯網教父詹宏志在上海書展上怎麼買書
彼岸風景——走馬觀花看台灣之二
「首發」保羅·皮爾斯球星看台發文:我和加內特
看看聖西羅感動無數羅森內里的南看台
「日已落帝國」嶄新航母又出大洋相!英國網友都看醉了丨微看台
看看台北大停電黑暗中的街道與人們,紅綠燈都停運!
看看台北上引水產市場的大扇貝、大頭龍蝦、鮑魚,壽司和生魚片!
看看台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其中十件!
皇家社會主場太火爆 球迷慶祝將攝影師擠下看台
看看台灣出版的中國地圖,心情好多了!
白岩松新書《岩松看台灣》 不能錯過的白氏視角觀察
文創產品怎麼玩:來看看台北故宮萌物小乾隆
弗格森看台觀戰
貴州球迷看台打出橫幅:申花代表上海足球,上港代表中國拳擊
帶你看台北電腦展 技嘉展示絢麗RGB光效及超現實VR設備
憤怒!亞冠恆大VS香港賽前看台上有香港人展示港英殖民旗幟!
看台觀看新老東家對決!王永珀:雙方打出了求勝欲
台灣愛仙會第42屆多肉展售會,一起去看看台灣十二卷展覽
歐足聯主席:歐戰頒獎改回在球場上,而非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