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魏與高句麗的戰爭

曹魏與高句麗的戰爭

曹魏與高句麗的戰爭,是由中國北方的曹魏於公元244年至245年攻打高句麗的一系列戰爭。

《三國志》第二十八卷正史記載:正始七年(246年),毌丘儉帶步騎兵萬人出玄菟討伐高句麗,先後在沸流水、梁口兩度大敗高句麗東川王,將號稱有二萬人的高句麗軍誅滅一萬八千餘人,東川王偕同妻子及千餘騎逃竄往東沃沮(又稱南沃沮)。毌丘儉又屠殺丸都內官員數千人,之後退兵。不久又再次進攻,東川王逃到買溝,隨後,毌丘儉自在丸都一帶坐鎮,毌丘儉又派玄菟太守王頎追擊到沃沮,另一路由樂浪太守劉茂、帶方太守弓遵攻打曾依附於高句麗的不耐等濊貊種落。

王頎的軍隊追至竹嶺,再度大破東川王余部。隨後,魏軍殺至沃沮境內,將協助高句麗的邑落一併攻破,斬殺三千餘人。東川王再逃入北沃沮境內,魏軍進一步追討。但高句麗王終於在部下的忠誠保衛下擊殺一小隊魏軍而得以隱匿。王頎軍主力則進一步向東北行,一直抵達北沃沮與肅慎的邊境地帶。而劉茂、弓遵也成功擊潰了濊貊各邑,逼迫不耐濊侯舉邑降。

整個征剿行動至公元245年初基本結束,最終毌丘儉等刻石紀功並於245年5月回師凱旋。

背景

東漢滅亡後,遼東地區被軍閥公孫度家族控制。高句麗與曹魏聯盟攻打遼東。234年,曹魏遣使高句驪和親,高句麗與曹魏聯盟攻打遼東郡。236年,斬東吳使臣胡衛,傳其首於曹魏幽州。

238年,曹魏討公孫淵,東川王遣主簿大加將兵助討。曹魏攻下遼東後,高句麗終止了與曹魏的合作並發兵襲擊了遼東西部。東川王欲取代公孫氏稱霸遼東,幾次派兵襲取遼東郡西安平縣等地。

244年,曹魏反擊,大將毌丘儉摧毀了丸都城。高句麗東川王逃到沃沮。

過程

第一次戰役

197年,故國川王去世其三弟山上王繼位,遭到其兄反對,引發內亂。《三國志·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和 《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一》記載漢末控制遼東的公孫度攻打高句麗,『王遼東』,但後世三國史記記載公孫大敗。據三國志等記載公孫度之子公孫康公元197年大破高句麗軍,攻陷高句麗都城丸都城。使山上王改建尉那岩城為新都城丸都城。209年,丸都擴建完畢後山上王將都城遷移。209年,山上王遷都丸都。

第二次戰役

景初二年(238年),曹魏太尉司馬懿滅公孫淵,設高句麗、高顯、遼陽、望平四縣於玄菟郡。正始七年(246年),幽州刺吏毌丘儉破高句麗東川王,東川王敗走,毌丘儉又屠殺丸都內官員數千人,之後退兵。不久又再次進攻,東川王逃到買溝,毌丘儉又派玄菟太守王頎追擊到沃沮。丸都城70年後又重建,美川王即位後還都國內-丸都地區。

曹魏摧毀了丸都城後以為高句麗滅亡了,所以很快就撤離了。不過僅僅70年,高句麗就重建了丸都城,並開始襲擊遼東,樂浪和玄菟。隨著高句麗對遼東半島的挺進,313年,高句麗美川王侵略原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高句麗在朝鮮半島北部處於強勢。朝鮮半島從此進入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足鼎立的時代。據隋書卷81中稱新羅國,在高麗東南,居漢時樂浪之地,或稱斯羅。魏將毌丘儉討高麗,破之,奔沃沮。其後復歸故國,留者遂為新羅焉。故其人雜有華夏、高麗、百濟之屬,兼有沃沮、不耐、韓獩之地。其王本百濟人,自海逃入新羅,遂王其國。

《滿洲源流考》的作者也認為曹魏滅亡高句麗後,留在沃沮的高句麗人部落的後代建立了新羅,而雞林就是滿語吉林的訛傳。「吉林烏拉」在滿語中為靠近水邊居住地的意思。在《中俄北京條約》中吉林所有沿海地區被割讓,僅剩下內陸,而原本吉林沿海地區與古代沃沮地大體重合。

高句麗的對外擴張幾次招致亡國。342年,前燕慕容皝侵入高句麗,虜走了高句驪百姓五萬多口,最後一把火燒了高句驪王宮,並將新丸都城再次變為平地。343年(東晉咸康八年),高句驪重修由於毌丘儉東征而被摧毀的舊丸都城,並於同年秋天又一次移居丸都城。4個月後,丸都山城就再次毀於戰火。371年,百濟近肖古王襲擊高句麗最大城市平壤(前樂浪郡),並在戰場上殺死了高句麗故國原王。

高句麗小獸林王繼位後,開始加強高句麗國內的穩定和統一,仿照中原公布「律令」(當於憲法和刑法)。372年立佛教為高句麗國教,並建立國家教育機構「太學」。小獸林王還對高句麗軍隊進行了改革。

高麗《三國史記》的記載

公元244年,毌丘儉率數萬魏軍出玄菟入侵高句麗。高句麗東川王在沸流、梁貊打敗毌丘儉後,變得過於驕傲。 毌丘儉改變作戰方陣後,東川王慘敗逃往鴨原。十月入冬,毌丘儉屠殺丸都城後,派玄菟太守王頎窮追不捨,一直追到南沃沮竹嶺。東川王一旁的密友主動請兵掩護東川王撤退。由於密友、紐由等人的冒死保護,東川得以兵分三路進行反擊,魏軍自樂浪撤退。而三國史記的種種無依據的記載也深深影響了後世對於東北亞歷史的研究。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隋唐四代皇帝為何要發動對高句麗的征服戰爭
朝鮮半島歷史上的「抗中神劇」: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為何都不惜以戰爭解決「高句麗」?
朝半島歷史上的「抗中神劇」: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為何都不惜以戰爭解決「高句麗」?
隋唐四代皇帝為何要發動對高句麗的征服戰爭
唐朝軍魂白袍小將征戰高句麗,一生之中堪稱奇蹟之戰!
唐太宗的三征高句麗:李世民為報中原王朝之恥
隋唐兩個王朝為何要相繼征討高句麗?
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唐高宗,四個皇帝前赴後繼打高句麗,原因何在
李世民被俘,跪地求和?唐太宗征高句麗的歷史真相
強佔中國歷史的韓國到底起源於何處 詳解高麗和高句麗的區別
韓國神片:李世民被射瞎 大唐歸順高句麗
隋唐兩朝接連瘋狂征伐高句麗之謎:高句麗為何如此遭恨?
高句麗等於高麗?韓國別鬧了好嗎!
隋唐多次征戰高句麗,韓國網友:覆滅隋朝,抗唐二十四年
高句麗的來歷淵源
古代雄霸東北亞的高句麗王國,隋朝三征皆敗,今被韓國視為祖先!
高句麗是由朱蒙所建立的
高句麗歷史真相了,韓國專家急了,韓國還敢說高句麗是韓歷史嗎
毋丘儉的東征高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