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探秘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上

探秘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上

視頻推薦: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漸行漸遠的皮影



探秘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上







文/孫樹恆


探秘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上




元上都,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夢。我早就想尋訪它。


對於元上都來說,是一個朝代的巔峰見證,也是人類歷史的一個噩夢顯現。

人們用智慧和血汗澆築它,人們也可以用憤怒和仇恨點燃它,但是,卻抹不掉它的歷史記憶,也燒毀不了它的文明。


於一個尋夢者而言,或許,不到錫林郭勒草原,就不會真正知道什麼是天之高遠,就不會真正明白什麼叫心之虔誠。不到元上都遺址,就不知道上都城是一個久遠的夢境,是夢想中的輝煌都城。就不會真正懂得什麼叫奇異和神聖。


元上都遺址在錫林郭勒的正藍旗,是錫林郭勒盟的一個只有8萬人口的旗(縣)。我來到元上都遺址,是盛夏八月的一個上午。那天,金蓮川草原天空是清澈的,陽光是燦爛的,雲朵是潔白的;空氣是透明的,路兩邊的草原上,一群群牛、馬、羊徜徉在草原上,時不時看到零零散散的車輛停在一處,遊客下車跳躍著,歡呼著,欣賞著,這是草原最美的季節。


這個時候,元上都遺址,日上中天,遊人如織,就連風聲和浮塵也隨著陽光熱鬧了起來。

遺址所在的金蓮川草原,遠遠望去,遼闊深遠。金蓮花花季是六月份,我來時,大片的金蓮花早已謝了,遺址里綠草蔥鬱,斷壁殘垣,低丘矮牆,看不見一座建築,只有遊客的在道路上遊動著,螞蚱颯颯作響,蜻蜓飄逸,蝴蝶飛舞,那似有成千上萬個精靈在吮吸著草原清新的氣息,也似成千上萬的靈魂在天地間概嘆。此刻,我心中所有急切的期待都為之遠去得無影無蹤。而我,只能在搖曳不息的風中、漂浮不定的雜草里,交錯纏繞的綠意,以解讀內心深處那不為人知的幽幽渴盼。



探秘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上



在這樣炎熱的季節,我來到元上都遺址,站在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與幾個文武大臣的群雕前,那些漢族的、蒙古族的、外國的大臣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我在燦爛的陽光輝映下與他們默默對望。此刻,我猶如進入了一個神秘和荒涼的夢境。


我是有所渴盼的。走在皇城古道上,那些斷壁殘垣,塵土碎瓦,鬆鬆散散地點染著都城的恢弘,足以看出曾經的都城的壯觀與輝煌。頃刻間就將神秘的元上都描繪成一個黑白的意像世界。


我走在皇都古道上,不敢走馬觀花。一路人,有的坐電瓶車的,有的騎自行車的,有步行的,一路風塵。沿路到處是導遊,導遊此起彼伏地介紹,我悉耳地去聽、琢磨和品味。我不是遊山玩水看風景,而是觀瞻烙印在這片草原歷史上的風物和意志的。


如今,當我撥開荒草發現元上都,走進元上都,城池的殘垣斷壁和那些散落在草叢間的碎瓦殘磚,似乎都在向我哀咽地訴說大元王朝昔日的輝煌,徐徐夢幻般地展現上都城的宏偉的畫面。


我一踏上元上都遺址,離蒙元大帝如此逼近,遠年的榮耀負載著遠年的罪惡,輝煌的王朝蘊藏著遠在的文明。一陣風襲來,我似乎想扶住什麼,但我又立即跳開了,帶著一種恐懼和陌生,心中有一種悲涼,悄悄瀰漫了心頭。


我只是望草興嘆,踏破鐵鞋無覓處。元上都為什麼要在金連川草原築建。只能從歷史資料去搜尋。先從金蓮川的歷史說起吧。這裡可是歷史悠久的地方,據記載,公元前,這就裡是匈奴統治的區域,先後是鮮卑人、突厥人、回紇人、契丹人的領地,是遼朝皇帝避暑的地方。十二世紀初,女真滅遼,建立金朝,是金朝西京路桓州府所在地,又是金朝西北路招討司治所建帳之所。金國皇帝金世宗完顏雍將此地更名為"金蓮川",說"蓮者連也,取其金枝玉葉相連之義",經常率騎兵來此消夏圍獵。



探秘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上




1211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南下攻金,"下金桓州,得其監馬幾百萬匹,分屬諸軍,軍勢大振"。公元1215年5月,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令大將木華黎率領二十萬鐵騎過大漠,越長城,直搗金國中都(今北京市)推翻了金朝。


在劍指歐亞大陸的同時,也不忘大本營的鞏固。公元1251年,成吉思汗孫、托雷之二子忽必烈受蒙古大汗蒙哥命總領漠南漢地軍國庶事,駐帳於金蓮川。在這裡廣召天下名士,成立了著名的"金蓮川幕府"。金蓮川幕府的建立,對忽必烈治理中原乃至統一中國起了重要的作用。


大蒙古國的統治基礎,已經在中原地區奠定,為了解決幾千里的草原、戈壁把中原地區的糧食和各種物資運到漠北,以保證龐大的中央機構、軍隊及迅速增長的都市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便有了在此建城的規劃。


1256年忽必烈命漢臣河北人劉秉忠在此地選址建城。這樣就將從世界各地掠來的十萬戰俘及工匠雲集於金蓮川東部巴哈虎日虎山南麓的閃電河北濱,開始構築元上都。役匠們用潑水成冰的旱船運來中原的花崗石,用數萬匹戰馬拖來長白山的巨松,用牛皮纜繩從索道上載來嶺南的嘉木,用沙漠之舟荷來尼羅河畔的珍禽異獸,源源不斷的開始裝飾這個世界名城。



探秘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上




元上都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一個都城呢,經過史學家考察。元上都是一個方方正正的都城,每邊長2200米,4.84平方公里,分內城、外城和苑城三重和關廂組成,內城內有宮殿、樓閣、亭台等。外城環繞內城,內有官署、佛寺、道觀、孔子廟、清真寺。苑城內有許多建築,多為花壇、園圃,當是栽種奇花異木,豢養珍禽異獸為帝王貴族遊玩取樂的御苑。在苑城外是關廂,住有大量的居民和商人。從四面游牧而來的牧民們,也把蒙古包架在城外。現在清晰可現的附近的小山頂上,建有多處土石混築的台墩,形成對上都的拱衛之勢。


僅用三年的時間城郭建成了,命名為"開平府"。1260年3月,忽必烈在此登元朝皇帝之位,將開平府作為臨時行政地。隨後在1264年,改燕京(今北京城)為中都,後稱大都,定為首都。從而確立了兩都巡幸制度。


後來上都不斷擴建,形成了功能齊全的都城。城內有官署60餘所,各種寺廟堂觀160餘處,驛道四通八達,為漠北與中原的交通樞紐。上都城的宮殿,有名的如大明殿、鴻禧殿、鹿頂殿、水晶殿、穆清閣、大安閣等。其中大安閣是元軍攻陷南宋汴京時,拆熙春閣遷至上都所建,高69米,寬30米,整個閣樓沒有用一個釘子,全是木楔鑲嵌。元人有「大安御閣勢苕亭,華闋中天壯上京」的詩句,描繪了大安閣的宏偉氣勢。元朝大多數皇帝都是在上都的大安閣舉行登基儀式的。據《元史》記載的一個故事說,阿沙布花曾隨從忽必烈到上都,早朝時,因露水多而光著腳行走,忽必烈自大安閣望見,命門衛不許放其入朝。阿沙布花只好從牆下水道鑽入。這一方面說明了在大安閣上可以居高遠眺,同時也說明元上都有引排水的通道。傳說,元上都所在地原為海,海中有龍。在民間留下了忽必烈向龍借地的傳說:劉秉忠建城時,因地有龍池,不能排干積水,於是奏請元世祖與龍借地,當夜三更,雷聲大震,龍王飛上了天,第二天便能以土築城。在元朝詩人的筆下,「山擁石城月上遲,大安閣前避暑時」,「往來飲馬灤河秋,灤水斜抱石城流」,就是上都皇城壯觀景色的真實寫照。



探秘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上



我到了大安閣遺址。從出土的龍紋漢白玉構件和石條地基以及唯一倖存的一個木楔子,我們似乎可以感受到當時宮閣輝煌、飛檐高聳的繁華景象,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盛況。漢白玉五爪龍漢白玉構件曾經被幾個山東人盜運,後來在河北追回,現在在元上都博物館裡展覽呢。在遺址擺放的是贗品。可是在遺址的木楔子上纏繞了幾個藍色哈達,即是對大蒙古大元朝的敬畏,又是期冀蒙元文化的不滅之火吧。


金頂大帳「棕毛殿」,位於皇城北門外的外城之內。馬可·波羅描繪它是用竹子作梁架,以金漆纏龍繞柱,劈竹塗金作瓦,殿內壁畫花草百鳥,外用彩繩牽拉固定,高達百尺,廣可容數千人同時進餐,故也稱作「竹宮」。當時在上都舉行的各種宴會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祚馬宴」,就在棕毛殿舉行。每逢宴會,王公貴族宿衛大臣均要穿皇帝親賜的「質孫服」赴宴,質孫服就是衣冠顏色完全一樣的服飾。因而「祚馬宴」也稱作「質孫宴」,要大宴三天,每天換一套服飾。想像著樂正、照燭、樂師、運譜、舞師、執旌、歌工、執麾唱舞著萬民同樂的《大成樂》,唱舞著舉國安寧的《大寧》弦音,闋詞和元曲點亮元上都的夜空,是多麼壯觀的盛況。


正如元人陶宗儀所云:「凡諸宮周蕪,並用丹楹,彤壁,藻繪,琉璃瓦飾檐脊」,「寐殿楠木御榻,東夾紫檀御榻,壁皆張素麵,飛龍舞鳳,西夾事佛像,香閣楠木寐床,金縷褥,黑貂壁幛」。盡現皇家氣派。元人周伯琦描述上都道:"行宮臨白海,金碧出微茫"。胡助亦稱:"都城百萬戶,喪車早暄闐"。使我們不難看出元上都當年金碧輝煌的雄姿。


元朝十一代皇帝,有六代皇帝在此登基。上都為元朝的夏都。「納寶盤營象輦來」,召見大臣,會見親王,接見使節,狩獵宴飲,處理軍國大事,約八、九月才返回大都越冬。


我在南牆御天門遺址外,有兩排建築基址,「東華西華南御天,三街相對鳳池連」。導遊說,那就是文武百官上朝或候旨時的停留之所。元人有「御天門前聞詔書,驛馬如飛到大都」的詠嘆。皇帝所下的詔旨,都要在御天門上發布,再送往大都,然後轉發全國各行省。



探秘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上



史籍記載,元上都外城西門外,是商賈集散之地。而西門內的外城西面,則是百姓雜居,商賈雲集,商肆遍布的街區。從現今地表上,仍可見到縱橫的街道和較小的建築遺迹和院落殘垣,我似乎看到了當年繁華的市井、錯落的商號和商販沿街叫賣的景象。元朝詩人"西關輪輿多似雨,東關帳房亂如雲",描述了東西相連的酒肆和客棧的遺址,以及「灤水橋邊御道西,酒旗斜掛暮檐低」。「灤河美酒斗十斤,下馬飲酒不計錢"的興隆景觀。


據元文宗至順元年的統計,上都有民居4萬餘戶,近12萬人,其中應有一半人居住在上都城區內,可以想像到那歷史的繁華和輝煌。


站在遺址上,依稀聽到那西洋樂器,草原的馬頭琴,江南的古箏的美妙交響,感受到那孔子廟的讀書、寺廟的香火、清真寺的誦經的和諧靜謐。奇花異草點綴著都城的美麗,珍禽走獸壯大了都城的神氣,烈酒蕩漾著將帥們的衝天豪氣,激昂陳詞演繹著大臣們的韜光養晦。


依稀看到歐亞商旅相攜著、牽著駱駝,走過錯落在一座又一座漢白玉拱橋,走在花崗石鋪就的大街上。不時在都城的附近,漫過的羊群、馬群和載著鈴聲的駝隊。無邊的牧野飄蕩著悠揚的蒙古長調和西洋人嘰里咕嚕的笑聲。


可是元上都,現在卻只給我們留下一片廢墟,除了記載和考察,一切都是想像。


歷史的悲劇總是重演,元上都的噩運卻是再劫難復,農民起義軍投去一束束復仇的火焰。1358年,農民起義軍紅巾軍由大同直趨上都,「焚宮闕留七日」,其後幾年間元上都成為農民起義軍經常攻擊的目標,不斷經受著戰爭的創傷。


1368年8月明軍攻破大都。元順帝率六萬蒙古軍且戰且走,奔上都,又奔應昌(今內蒙古昭烏達盟克什克騰旗附近),史稱北元開始。


1385年,農民起義軍紅巾軍攻克了元上都,焚毀了所有宮闕,從此再沒有恢復,而元上都也逐漸消失。「因上都宮闕盡廢,大駕不復時巡」,上都的陷落對元朝統治者的打擊是沉重的,它預示了元王朝正在衰敗。因為輝煌的時刻太過燦爛,驟然消失過後,成為了世界的一個謎。


從此,從建都到燒毀,歷經129年,中西合璧的元上都,再無車馬蕭蕭,駝鈴叮噹,留下的是殘垣、瓦礫、灰燼。牛角號沉寂了,馬蹄聲沉寂了,元上都變成了「一座擁抱著巨大文明的廢墟」。



探秘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上




元上都是元朝的象徵,對於蒙古人,對於元朝,在我的印象可能只有以下關鍵詞:屠殺、混亂、四等人制……總認為元朝是中國歷史的黑暗時代。可是拜訪元上都後,參觀了元上都博物館,我的認識有了很大改變。其實元朝在治理上也有它的優長之處。元朝的文化有很深的歷史文化底蘊。


我站在高高的城牆上,仰望天空,學著波斯來的天文學家看天象,可是不見了天文台。,早在蒙哥汗時期,開平就設有天文觀測所——承應闕。波斯科學家扎馬剌丁曾受蒙哥汗委託籌建天文台。1271年,元上都回回天文台正式成立(也稱北司天文台)。忽必烈令扎馬剌丁為提點,為元朝國家任命的第一任天文台台長。扎馬剌丁研製了多種大型天文儀器,並制定了「萬年曆」。曾任北司天文台少監的馮天章及著名科學家郭守敬都受到了扎馬剌丁的影響。郭守敬研製的天文儀器——「簡儀」,就是直接受了扎馬剌丁的啟發。郭守敬還曾上奏元世祖忽必烈,在全國設立14個監侯官分往27個測驗所實測。實測範圍「東至高麗,西極滇池,南逾朱牙,北盡鐵勒」。1280年,郭守敬利用實測所得的翔實資料,完成了曆法的改造,創造了先進的《授時歷》,「以其年終,頒行天下」。郭守敬也曾應召到元上都研究開鑿運河和鐵幡竿渠事宜。可見,元朝的許多重大科技活動和決策是在元上都進行的。元上都是當時中外科技交流的中心之一。


(待續)



探秘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上



【作者簡介】孫樹恆,筆名恆心永在,通遼市奈曼旗人。生於1962年,男,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保險經濟師,供職於陽光財險內蒙古分公司。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西部散文學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詩詞學會會員。散文在線簽約作家。出版個人詩歌集《長夜當歌》、散文集《父親的草原》等書2部,《跑街的女人》榮獲第二屆金融文學二等獎。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寫乎》微信號:hongyupt


顧問:朱鷹、鄒開歧


主編:洪與、姚小紅


編輯:鄒舟、於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居繁華之上,品寧靜之美—帶你看看城市中的湖
歷史上從未衰落的十大姓氏:黃姓
網路媒體微時代文學的反芻
張姓家族故事之 良臣與明主

TAG:閱讀悅讀 |

您可能感興趣

拜訪元上都遺址,搜尋文明的碎片 下
搜尋地外文明,一二十年內見分曉?
中國「天眼」 探測宇宙搜尋地外文明
搜尋外星文明最大的問題:為什麼還未發現他們?
搜尋倖存者:墨西哥地震之後這些搜救犬不停歇
她,全城搜尋一個破井蓋的「主人」,還怒上法庭話題
中國史上詭異消失的一位皇帝,出動上萬軍隊搜尋無果
中國歷史上詭異消失的一位皇帝,出動上萬軍隊搜尋無果
搜尋新的地球和宇宙的邊緣
野外突然出現不明巨大球體,警方立刻開始徹底搜尋
他在外面捕獲野生「雪球小鳥」,搜尋資料後發現它竟然是「雪精靈」
「突破傾聽」項目將瞄準神秘恆星:搜尋外星文明信號
搜尋史前巨猿
大源一男子朋友圈發「遺書」,大家緊急搜尋到半夜,結果……
我的私處有魚味?你也曾經在網上搜尋這些尷尬性事嗎?
村民野外發現不明圓球,警方了解真相後立即展開徹底搜尋
小伙在樹林發現一「特殊物品」,隨後立即找來了挖掘機搜尋!
網友用谷歌地圖搜尋自己旅遊時看到的不尋常現象
從朝鮮官方照片來搜尋此次遠程彈道導彈的發射點,它到底在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