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瞎子阿炳一生有多苦,你知道嗎?

瞎子阿炳一生有多苦,你知道嗎?

文:有點兒(微信公號讀史閱世特約作家)


1978年,著名的指揮家征爾先生到北京中央音樂學院訪問,當他聽到二胡獨奏《二泉映月》時,他立刻掩面而泣,從坐著的椅子上起來就跪了下去,並虔誠的說道:「聽這種音樂應當跪著聽,坐著聽和站著聽都是極不恭敬的。」


《二泉映月》能得得到世界級大師如此的讚許,而且要必須以跪著聽的方式才能表示自己的恭敬心,那麼這首樂曲的創作者一定很了得,他應該是音樂界的權威和專家。

答案會讓你大跌眼鏡,名曲《二泉映月》的創作者是我國民間藝術家華彥鈞,小名阿炳,一個靠拉二胡賣藝為生的瞎子。


日本侵略時期的良民證,阿炳唯一留下來的照片


公元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江蘇無錫雷尊殿的「一和山房」。父親華清和自號雪梅,是無錫洞虛宮雷尊殿的當家道士,母親嚴氏是當地名門望族秦家的寡婦,也許這個音樂精靈的降生就註定是一個悲劇開始。


阿炳4歲時,母親無奈的以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來抵抗世俗的偏見和歧視。阿炳沒有了母愛,而父親又是一個道士,華清和名義上不好撫養自己的兒子,只有把他偷偷送到鄉下嫂子家寄養。而年少的阿炳從人們異樣的眼光中隱約感覺有些端倪和不解的疑惑。

在阿炳8歲時華清和又把他從鄉下接回來並以師父的名義撫養他,先送他上私塾,只有識字了才有機會誦經當道士。而華清和又精通各種樂器,傳授他二胡、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種樂器的演奏技藝。


阿炳10歲時,父親教他迎寒擊石模擬擊鼓,12歲時,又要求他在吹笛子時掛鐵圈以增強腕力,後來直至把鐵圈換成秤砣;阿炳在學二胡時,琴弦上被勒出許多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很厚的老繭。阿炳把自己當作蒙受好心人照顧的孤兒,在「師父」的細心指導下勤學苦練。他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在哪裡,經常遭受歧視和侮辱,音樂就帶給了他孤獨時最大的安慰。


時光荏苒,到了阿炳18歲時,他不僅出落得一表人才,而且對各種樂器的演奏技巧也非常熟練,還有一副好嗓子,被人們譽為「小天師」而成為洞虛宮裡吹奏的主要成員。


1918年,華清和肺病嚴重。在臨終前,他含淚向25歲的阿炳吐露實情。「這太突然了!」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阿炳緊緊抱住父親嚎啕大哭,在場的徒弟們也都潸然淚下。父親去世,阿炳被繼任為雷尊殿的當家大道士。


阿炳接受不了這個殘酷的事實——自己竟然是道長與寡婦的私生子。父母的相繼離世,世態炎涼,命運也太捉弄了人了!他心情鬱悶,以致對雷尊殿管理不善而使他一度自暴自棄。他變得混賬起來,開始在鴉片膏里快活,在妓院里廝混。最終,他染上花柳病重疾而雙目失明而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和法事操作,當然他也無錢醫治而只有賣藝街頭。

瞎子阿炳一生有多苦,你知道嗎?



在黑暗的日子裡,音樂成了他最大的慰藉,也給了他求生的力量。他要為自己的生命再添加一段音樂的生命,他要化自己的痛苦為光明。從此,洞虛宮的雷尊殿少了一位道長主持華彥鈞;而無錫的街頭巷尾多了一個拉二胡的瞎子——阿炳,這就是我國最著名也最凄涼的草根音樂家。


於是一個身穿灰布長衫、戴一條斷腿圓圓眼鏡、頭挽道士髮髻的瞎子藝人阿炳就出現在上世紀的三四十年代的無錫古城裡走街串巷拉琴賣唱。他的顏值從以前的高大上頓時變成矮矬窮,大家都知道吸毒的人是一副骷髏骨的模樣,特別是墨黑的鏡片後面一對深陷的眼窩裡看不到眼珠,一張嘴便露出他那粗大的黃牙,所以他的形象常常使孩子們感到害怕。


無錫的黃昏,一眼望去萬家燈火溫馨而靜謐。而在一座小石橋頭,瞎子阿炳拉著二胡,曲調凄婉悠揚卻沒有一個聽眾,只有石橋台階上的爬蟲,還有橋下水面倒映的月亮是他的忠實粉絲。

尋尋和覓覓冷冷又戚戚,琴聲的幽怨從他的弦里淌出,從他的指間流下。世俗的不平等留給他的是數不盡的苦楚,在夜空明月小橋流水的渲染下是無盡的凄涼。只有樂曲,在訴說著他的衷腸。


這時,無錫惠山下的惠山泉被譽為「天下第二泉」,也從夢中醒來,為這琴聲而折服,惠泉之神噴發而出,飄至惠山頂上,慰藉這心中酸楚無處傾吐的不幸之人。


皎潔的月光,為萬物披上寧靜而神秘的銀裝,可阿炳身上始終是一片暗淡的光影。他的周圍一片寂靜的沉默,讓人感到可怕。因此他經常是食不果腹,很為明天的早餐在哪裡而擔憂。


讓阿炳值得最欣慰的是在1933年40歲的他與寡婦董彩娣結合,他們二人相濡以沫互相關心。彩娣還帶來一個10歲左右的女兒,這孩子就負責攙扶阿炳在賣藝時走街串巷。這樣的一盲一少組合亮相街頭,特別是阿炳瘦弱而佝僂的背影,一邊緩緩向前,一邊拉著二胡的情景,深深讓人悲憫而敬仰。

阿炳複雜的一生,好與壞都經歷過。在品格方面,我們無法妄論。據無錫老人回憶,那時他們聽到阿炳的琴聲,人們就會嘆息地說道:「哎,那個可憐的阿炳又來了,他有拉不完的怨與恨啦……」


1950年9月,為搶救瀕臨滅絕的文化遺產,中央音樂學院的楊蔭瀏教授來到無錫。又是一個日暮的黃昏,身體虛弱的阿炳拉起他借來的二胡,頓時響起樸素的旋律,曲調里滲透出他畢生的愛與苦難,那是饑寒交迫中的陪伴、忍耐屈辱時的支撐、殘酷病魔下的撫慰,此時都全部化作嗚咽流淌的泉水和冰涼凄冷的月光……


一曲終了,楊教授早已熱淚盈眶。阿炳靜靜地沉默著,他知道,他就像伯牙遇上了子期的知音。過了良久,楊教授哽咽著問阿炳,「先生,這曲名叫什麼?」


阿炳搖搖頭,「這曲子沒名,沒人想學它,我瞎拉的。」


楊先生說:「那您就為這首曲子命名吧。」


阿炳想了很久,慢慢地說:「那就叫它《二泉映月》吧。」


而後楊蔭瀏先生根據阿炳的演奏,再錄音記譜整理,灌製成唱片後,這曲《二泉映月》很快風靡全國。

瞎子阿炳一生有多苦,你知道嗎?



3個月後的1950年12月4日,大地一片清輝,帶走了57歲阿炳所有的悲傷。他生平唯一留存下來的影像,只有一張日偽統治無錫時期的「良民證」上的標準照。我們可以從相片里那個面容枯瘦的中年人帶著墨鏡和破氈帽,看出他生活的凄涼和滄桑。


今天,我們很難知道,這世上到底有多少人在聽到《二泉映月》時,會為之心碎而流淚,他們應該都是阿炳的知音吧。聽著那首曲子,就好像在聽一段凄慘的故事,彷彿自己也嘗盡了人間的苦楚和滄桑,但心裡又在竭力嘶喊而掙扎,向命運抗爭。半個多世紀以來,《二泉映月》在婉轉幽咽的曲調中,一腔凄楚,喚起全人類的悲憫,它超越了時間和國界。


於是我們不僅感慨世界上著名的藝術大師生前幾乎不是窮困潦倒便是孤苦寂寞:富二代的米開朗琪羅是孤獨窮困的,貝多芬也是孤苦一世,舒伯特偉大的小夜曲在當年只換了一碗豌豆,梵高也同樣一生落寞……


貝多芬雙耳失聰創作了不朽的《命運交響曲》,扼住了命運的咽喉;阿炳雙目失明,創作了讓世人跪聽的《二泉映月》,這就是中國版的《命運》交響曲。也許是命運給了他們難以承受的磨難,才成就了他們動人心魄的樂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著 的精彩文章:

TAG:知著 |
您可能感興趣

瞎子阿炳一生有多苦,你知道嗎
你知道一個女人心裡有多苦嗎?尤其是這坐月子帶孩子!
搞笑GIF:生吃苦瓜有多苦,看大妹子表情就知道了!
你的孩子过得有多苦,很多父母不知道
胖點多好,你不知道瘦子有多苦
你的孩子過得有多苦,很多父母不知道
當媽的究竟有多苦?看完你就知道了!
藝校女孩有多苦?這都是她們的「難言之隱」
邊防戰士們的生活有多苦?一巴掌能拍死五十隻蚊子!
那個讓孩子去海里淹死的媽媽,心裡到底有多苦
黃連有多苦?你絕對想像不到
這幾張照片就知道民工有多苦,最後一張直接看哭
人到中年,才知道當獨生子女有多苦逼
沒去過高原,怎麼會知道這裡軍人到底有多苦
這家是有多苦啊 給金毛根苦瓜都能吃出肉骨頭的感覺
地獄到底有多苦?看看這個就知道了
單戀有多苦?男子暗戀女神很久 竟為女神做出這事 眾人感動不已
自學畫畫有多苦,可能只有你自己知道!但—生命不止,畫筆不停!
提起紅斑狼瘡這一疾病患者有多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