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下第一才子與洛"神"賦 的故事

天下第一才子與洛"神"賦 的故事

天下第一才子與洛

曹魏黃初三年,一輛馬車自京師洛陽向洛水緩緩駛來。車內坐著一位風度翩翩、面帶憂鬱的俊雅儒生。馬車到達洛水之岸時,天色已近黃昏。儒生下得車來,漫步水邊,舉目望去,只見一絕色女子飄乎於洛水之上,聯想到楚王夢見神女之事,遂寫下了令後世文人擊節傳誦的名篇——《洛神賦》。

這個人就是陳思王曹植。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少聰敏。相傳十歲能文,援筆立成,每次進見其父,有所問難,必對答如流,故極為曹操所寵愛。曹操曾幾次欲立為太子,但由於其「任性而行,不自雕勵」而終於失寵。公元200年,其兄曹丕即帝位後,對其施行壓抑和迫害,屢次將其貶爵徙封,曹植很不得志。公元227年,魏明帝曹睿即位後,情況也沒有變化。曹植幾次上疏,希望得到重用,都未能如願,因而終日過著困頓苦悶的生活,年僅四十一歲便鬱鬱而終。

《洛神賦》作於魏黃初三年,內容是寫作者與洛神相遇,兩相愛慕,卻隔於人神殊途未能交接而心懷悵恨的悲情故事。南朝·梁·蕭統的《文選》將其歸入賦中的「情類」,認為此賦是一般的寫情之作。而宋尤袤的《李注文選》刻本中,有李善注引記說:魏東阿王(植)漢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丕)。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與食。黃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縷金帶枕,植見之不覺泣。時已為郭后讒死,帝亦尋悟,因令太子留宴飲,仍以枕齎植。植還,度軒轅,少許時,將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見女來,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時從嫁,前與五官中郎將,今與君王,遂用薦枕席。歡情交集,豈常辭所能具?為郭后以糠塞口,今披髮,羞將此形貌重睹君王爾。』言訖,遂不復見。所在遣人獻珠於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勝,遂作《感甄賦》。後明帝見之,改為《洛神賦》。」世遂有此賦為感甄而作之說。而前人認為此說極不可靠:第一、明袁氏及茶陵陳氏六臣注《文選》刊本中所載李善注文中均無此記,因此此記是否為李注原有,還是疑問。清胡克家《文選考異》說:「此二百七字,袁本、茶陵本無,案二本是也。此因世傳小說有《感甄記》,或以載於簡中,而尤延之誤取之耳。何(焯)嘗校此說之妄,今據袁、茶陵本考之,蓋實非善注。」可供參考。第二,既不合情,也不合史實。清何焯說:「按《魏志》:(甄)後三歲失父,後袁紹納為中子熙妻。曹操平冀州,丕納之於鄴下。安有子建嘗求為妻之事?」又說:「示枕齎枕,里巷之人所不為,況帝又猜忌諸弟,留宴從容,正不可得,感甄名賦,其為不恭,夫豈酗酒悖慢、劫協使者之可比耶?何焯又說:「《離騷》:『我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植既不得於君,因濟洛以作為此賦,託詞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丁晏也說:「序明雲擬宋玉神女為賦,寄心君王,托之宓妃(洛神),猶屈、宋之志也。」何、丁之說似亦可信。今日最新日誌微信號搜索【ARTCNZ】查看微信公眾號歷史消息

我們姑且不論孰是孰非,至少甄后其人是有的。據晉陳壽《三國志·魏書·后妃傳》記載:文昭甄皇后,中山無極人,明帝母,漢太保甄邯後也,世吏二千石。父逸,上蔡令。後三歲失父,後天下兵亂,加以饑饉,百姓皆賣金銀珠玉寶物,時後家大有儲谷,頗以買之。後年十餘歲,白母曰:「今世亂而多買寶物,匹夫無罪,懷壁為罪。又左右皆飢乏,不如以谷賑給親族鄰里,廣為恩惠也。」舉家稱善,即從後言。建安中,袁紹為中子熙納之。熙出為幽州,後留養姑。及冀州平,文帝納後於鄴,有寵,後明帝及東鄉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後留鄴。黃初元年十月,帝踐祚。踐祚之後,山陽公奉二女以嬪於魏,郭后、李、陰貴人並愛幸,後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

漢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自官渡之戰慘敗後的袁紹氣急吐血而死。他的三個兒子袁譚、袁熙、袁尚為爭奪繼承權而兄弟操戈、骨肉相殘。曹操利用其內訌良機,各個擊破,很快勢如破竹,攻入冀州城內。曹丕率先闖入袁府,看見兩個女人正相擁而哭,詢問方得知一是袁紹之妻劉氏,一是袁紹次子袁熙之媳甄洛。這是曹丕與甄洛的首次相見。

甄洛(182--221),生於漢靈帝光和五年。相傳其母張氏懷孕時夢見一仙人,手執玉如意,立於其側。臨產時,看見仙人入房,以玉衣蓋體,不久生下甄洛。相士劉良看了她的相之後說:「此女之貴,乃不可言。」甄洛自小至大,性格靜好。八歲時,門外有馬戲,家中人及諸姊妹都上閣樓觀看,甄洛獨不行。姊妹都覺得奇怪,問她:「老幼竟觀,汝何不為?」甄洛回答:「此豈女子所宜觀?」九歲時學習讀書寫字,要借長兄的筆硯使用。兄曰:「汝當習女工,何用讀書?欲為女博士乎?」甄洛回答:「古之賢者,未有不學前世成敗,以為己試。不知書,何由見之?」由此美名傳遍中原。袁紹做大將軍冀州牧後,其次子袁熙慕名迎娶,甄洛遂成為袁熙的妻子。

甄洛是個絕色美女,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而袁熙卻不懂得憐香惜玉。冀州城破後,袁熙帶著他的殘兵敗將匆匆逃往遼西。後曹操追之,又敗走遼東,被公孫康誘斬之,獻其首於操。

甄洛嫁給曹丕後,據傳她每天都見到一條口含赤珠的綠蛇,綠蛇以盤卷的姿態向她傳授髻的各種梳法。因此,甄洛的髮髻日日更新,稱為「靈蛇髻」。一時宮女們競相效仿。

甄洛納入曹家,先後生下兒子曹睿(即後來的魏明帝)和女兒東鄉公主,此後再無生育。深受烈女貞節影響的她擺脫了女人應有的忌心,意識到曹家的未來必有不凡的功業,於是常規勸丈夫「廣求淑媛,以豐子嗣」,這為郭女王入納曹家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時也為甄洛以後的悲苦歲月以及最終屈死埋下了隱患。

《三國志·魏書·后妃傳》載:文德郭皇后,安平廣宗人也,祖世長吏。後少而父永奇之曰:「此乃吾女中王也。」遂以女王為字。早失二親,喪亂流離,沒在銅鞮侯家。太祖為魏公時,得入東宮。後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太子即王位,後為夫人,及踐祚,為貴嬪。甄后之死,由後之寵也。

郭女王是個不甘平凡的奇女子。她熟讀兵書,精研戰策,所以嫁給曹丕後,立刻就有了用武之地。在曹丕和曹植的太子之爭中,她鋒芒畢露,為曹丕出謀劃策,顯示了卓越的才能。同時,她利用甄洛的軟弱和善良,逐步地擠兌甄洛,也鞏固了她在宮中的地位。

郭女王剛進曹府時,就發現甄洛在曹家的地位舉足輕重。甄洛既生了兩個孩子,而且她的賢淑善良更獲得了婆婆卞夫人的絕對信賴。據傳,甄洛對卞氏極為恭敬孝順。有一次,她和曹丕留守冀州,卞夫人在許昌生了病。消息傳來,甄洛日夜坐卧不安、飯食難進,只是垂淚,甚是擔憂。侍女不忍,勸她說:「太夫人病已好了。」甄洛只是不信,責備侍女說:「你們在騙我,對老人不孝敬會遭天報應的。」後來,直到卞夫人親自來信報平安,她才相信。

郭女王為在曹家站穩腳跟,極力討好甄洛,表面上裝得很是尊重。甄洛心地善良,對任何人都以誠相待,很快就認可了郭氏。

其時,曹丕、曹植的太子之爭已進入白熱化。曹丕有政治野心,他不願看到王位落入曹植手中,而曹植只是一個文人,文思遠比曹丕敏捷,卻不工於政治心機。曹操考較兩人文才和兵書戰策,曹植出口成章、對答如流,而曹丕卻屢屢失手。因此,曹丕常回家抱怨、羞辱曹植。每每此時,甄洛不是安慰丈夫,而是針鋒相對地為曹植辯護,曹丕為此深為不悅。與此相反,郭女王卻極力支持曹丕。她規勸曹丕要避其鋒芒,揚長避短,不在文思上與之爭。每逢曹操帶兵出征,曹植常常作洋洋洒洒的文章為父親歌功頌德,以壯行色。而曹丕卻在郭女王的指點下,一言不發,長跪於地,淚水漣漣,顯出對父親的留戀和對父親外出行軍、風餐露宿的擔憂。久而久之,生性多疑的曹操感到曹植過於乖巧,不及曹丕心誠。而且,有一次,曹植居然駕著馬車在皇帝的御道上賓士,一派狂士風采,令曹操勃然大怒,不但重重責罰了曹植,還處死了車夫和管理車馬的大臣。沒過多久,曹植的妻子穿著逾制的衣服出遊,又被曹操撞見,當即下令處死了自己的兒媳。這麼多事情的發生,令曹操對曹植的印象越來越差,再加上「立子以長」觀念的影響。曹操還是覺得大兒子曹丕知道進退,懂得尊卑,就正式下旨立曹丕為王儲。郭女王也由此漸漸取代了甄洛在曹丕心中的位置。

曹丕登基後,準備冊立皇后。本來,鑒於郭女王的表現,文帝有意立其為後,但遭到朝中大臣和其母卞太后堅決反對。原因甄洛是賢淑人,而且生下長子曹睿,從來無過。而郭女王則在婦道上不及甄氏且沒有生育。無奈,曹丕只得封甄洛為後,郭女王為貴妃。而此時,甄洛已自感被徹底遺棄,遂拒絕接受,後位就這樣空了下來。

甄洛比曹丕年長五歲,和年輕貌美、頗有心機的郭女王相比,此時已是容顏早衰、青春難再,加上她在丕、植太子之爭中常替曹植說公道話,更加深了她與曹丕之間的隔閡。甄洛從此長日獨守空房、鬱鬱寡歡。郭女王卻趁機離間曹丕和甄洛,她並不打算寬容這個不爭於勢的柔弱女人,她擔心一朝甄洛母隨子貴,自己就會失寵。因此,她要置甄洛於死地。

曹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郭女王隨曹丕遠征,身為皇后的甄洛卻堅持不肯同行,而是留在鄴城,這令曹丕大為震怒。郭女王買通甄洛身邊的一個侍女,把甄洛對曹丕的怨抑之話密報於她。郭女王趁曹丕對甄洛大為生氣時進獻讒言,曹丕聞言更加震怒。戰事一結束,他回洛陽就逼甄洛自盡。甄洛死時才40歲。入棺時,文帝下令給甄洛以亂髮覆面,口中塞糠,使其陰間不能見人,也不能開口罵人。一代才女、絕色佳人就這樣屈死了。不久,曹丕立郭氏為皇后,將甄洛之子曹睿交與郭后撫養。

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朝京師洛陽。曹丕將甄洛生前使用過的玉縷金帶枕賜給他,曹植睹物思人,觸懷傷情。從京師回封地鄄城時,經過洛水,夜宿舟中,恍惚之間,曹植遙見甄妃凌波微步而來,並說出「我本托心君王」等語。曹植一驚而醒,方知是南柯一夢。於是,曹植就著蓬窗微弱的燈光寫下了一篇懷念甄洛的《感甄賦》,借洛河中的宓妃作為甄妃的化身,抒發他心中蘊積已久的愛慕之情。

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植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無歡,遂發疾薨,病逝於淮陽,時年41歲。因其被封為陳王,謚號思,故後世多稱其為「陳思王」。

曹植死後,明帝曹睿見到這篇《感甄賦》,因其中牽涉到曹植與甄妃之間的一段複雜感情,行跡過於明顯,遂改名為《洛神賦》。

對於《洛神賦》的創作動機,前人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否認是感甄之作,認為從君臣倫理、兄弟道義而言不合情理。有人則認定是感甄之作。現代學者郭沫若在《論曹植》一文里,一反封建文人假道學的觀點,直言不諱地說:「子建(即曹植)對這位比自己大十歲的嫂嫂曾經發生過愛慕的情緒,大約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吧!」「子建要思慕甄后,以甄后為他《洛神賦》的模特兒,我看應該是情理中的事。

郭老的話,不無道理,筆者也贊同這種看法。曹植具有早熟的天才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十三歲時對成熟美麗的嫂子產生愛慕之情是很有可能的。成人之後,他對這位視之若「人間仙姝」的嫂子的愛戀定然十分迫切,但礙於禮教名分,曹植不可能有什麼非分之舉,更多的是暗戀和仰慕。而甄洛對曹植的這種感情也不會不明了。而且,從氣質上來說,甄洛與曹植都比較高雅,都摒棄世俗,自視清高。所以,也很難說甄洛對曹植不動情。

後來,在曹植被曹操拋棄,甄洛被曹丕冷落時,叔嫂之間同病相憐之情也會自然而生。在甄妃看來,這位小叔子不諳世事,任性曠達,終於落得如此下場,前途凶多吉少,她惟有惋惜、擔憂和更深的愛戀之情;在曹植看來,這位嫂子心地善良、性情溫和,卻遭到丈夫厭棄,前景亦十分不妙,他除了同情、憐惜還有的就是更深切的思慕。至於說,曹植年少時曾向甄洛求婚,未成,以及甄洛死後曹丕示枕齎枕之事,筆者認為當是後世文人的附會,未必真有此事。

再後來,甄洛因郭后讒言而被逼自盡,曹植也被降為安鄉侯,受盡了曹丕的精神折磨。況且,曹植寫《洛神賦》是在甄妃死了一年之後,從文中作者對洛神的形象描繪亦可看出甄妃是洛神的原型。曹植用瑰麗的想像對洛神的形體美、容顏美和意態美精雕細刻,使其千嬌百媚、栩栩如生。他對洛神無限依戀而又內心矛盾重重。「人神相戀而又無緣結合」,正是曹植對甄洛一往情深的真情流露。而此時,斯人已逝,陰陽殊途,曹植惟有「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

東晉畫家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即是以曹植的《洛神賦》為題材畫成的,他將《洛神賦》中的情景分段畫出,用筆婉約,布置奇古,形神飄逸。畫中洛神體態婀娜,衣帶飄飄,步履輕盈,從中亦可想像出甄洛的美。

這位溫柔善良、賢淑孝順、飽讀詩書、德冠群芳的才女,死後留下了一首情意繾綣、風情朴宛的《塘上行》,詩中抒發了她被疏遠後內心的悲苦,現摘錄如下: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相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縭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倏倏。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天下第一才子與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沃德利成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民國十大才女書法:美不勝收!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老子天下第一!
老子天下第一
一个胖子,如何征服天下第一的男人?
武神趙子龍和呂布到底誰才是天下第一
古都洛陽:「老子天下第一」的老子為何會成為聖人之首
一個胖子,如何征服天下第一的男人?
被父子三人同時看中的天下第一美女,先後與三人生育子嗣
康有為,天下第一「偽君子」(下)
這才是天下第一補
每天了解一個人——吳清源 「昭和棋聖」,一生雄踞「天下第一」
被譽為「天下第一槍」的「擼子」,竟有這樣的說法!
天下第一鼓的傳說
《天下第一》中誰是天下第一
當天下第一與天下第一戀愛,那這個需要被拯救的世界會怎樣?
這才是天下第一大補
扒皮「聖人」|康有為,天下第一偽君子
康有為,天下第一「偽君子」(上)
天下第一才女的悲慘命運,註定了一個帝國的滅亡
「天下第一軍」的前世今生